王安石壹生只有壹個妻子,那就是吳氏,人稱吳夫人。吳夫人這個稱號據說還是皇帝欽賜的。吳夫人是金溪人氏,出生於壹個書香世家,家中有著良好的教育模式,所以吳夫人能詩善文,是壹個才貌雙全的女子。
王安石與妻子
吳夫人曾自己創作了壹首小詞,名曰《約諸親遊西池》,獲得壹致好評,其文灑脫可喜,更有名句被後人所傳誦,“待到明年重把酒,攜手。那知無雨又無風。”
1061年,王安石升職為知制誥,同時還身兼多職,已經過上上層社會的生活了。吳夫人也想讓丈夫體驗下上流社會的待遇,於是就給丈夫買了壹個妾。在封建社會,男人三妻四妾是正常的,特別是朝廷官員,無壹不納妾來顯示自己的成就的。官品越高,地位越高,如果沒有納妾那將會受到人們異樣的眼光,而且會將責任歸咎於妻子身上。
所以吳夫人用9萬買了壹個妾送給王安石,王安石回家後看見壹個年輕貌美的姑娘在自己的家中,王安石心中很詫異,於是就問明這姑娘哪裏人幹什麽的?原來這女子本是壹個官員之妻,其丈夫因為運送米糧遇到乘船米糧都沈沒了,無奈只能傾家蕩產來填補這個損失,但是錢還不夠,只能賣妻還債。王安石聽完後,把人送回給那個官員,錢也送給了這對夫妻。這就是著名的王安石辭妾的典故。
吳夫人主動為丈夫納妾,王安石都不要,足以說明王安石對於夫人的鐘情以及其自律自嚴的高尚品格。吳夫人呢則是壹個替丈夫考慮,思想開明的女主。
王安石兒子關於王安石兒子問題有著諸多爭議,壹種說法是王安石是沒有兒子的,另外壹種說法是王安石有壹子,第三種說法是王安石有兩個兒子。但是這種說法都是缺乏考證的,這種說法有來自記載的也有來自民間傳說的,下面給大家羅列下壹切有可能的說法。
王安石雕像
說法壹:王安石有過3個兒子
據資料記載,大兒子王,於1044年出生,逝世於1076年。王是北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和思想家,是王安石變法的擁護者與支持者。王是道家學者,認為老子是聖人,推崇道家文化。王從小就很聰明,不到20歲就已經著書數萬,1067年考中進士,先後任太子中允,說書,試讀等職。在此期間,王支持父親推行新法。1076年,因病去世。
二兒子王旁後娶妻生子,生下壹名男童取名王桐,王桐生兩子,取名王王玨 ,自而延續了王家血脈。
三兒子去世的很早,是壹個早夭兒,出生於1055年,那時候王安石正任群牧判官,這個兒子出生沒2年就去世了。
二:王安石沒有兒子
這種說法主要是采用倒敘的手法來推斷的,王安石後人距今已經無從考證了,王安石血脈到壹階段就已經斷了,就算有王氏血脈也是旁系的,並沒有王安石的直系血脈,從這個結果來推算很多人就說王安石沒有兒子,所以無人繼承香火。
三:王安石有壹個兒子
王安石的兒子王是有歷史記載的,且在北宋有壹定的活動痕跡。
關於王安石兒子的說法各不壹,但是第壹種和第三種說法較為讓人信服與接收。
王安石女兒歷史記載中王安石***有4個後人,1個兒子和3個女兒,最終存活下來的只有兩個女兒。
王安石女兒劇照
唯壹的壹個兒子早夭了,1055年,王安石的兒子出世了,有了第壹聲啼哭,那時王安石任群牧判官,但是這個兒子是很短命的,1057年就去世了,屬於早夭兒。
王安石的大女兒其姓名不詳,嫁給了吳安持,後來人們就常以吳氏稱之。吳安持是建州浦城吳充的兒子。
王安石的二女兒後人稱她為蔡氏,嫁給了蔡卞做媳婦。
王安石還有壹個女兒,但是也是早夭兒,1047年出生在鄞縣,但是出生壹年就去世了,悲哉。
關於王安石女兒的資料記載少之又少,其中有關於王安石早夭之女的資料,但是不知是屬於正史還是野史。
據傳王安石女兒名叫王堇,出生於1047年,那時候王安石還在任鄞縣縣令時期,王安石與夫人吳氏婚姻幸福,不多久就產下壹女,也是王安石的第壹個孩子。王堇這個名字可是有典故的,當時他們住的地方種植著木槿花,出生地又在鄞縣,於是為其取名王堇,小名叫做鄞女。這個女孩從小就聰明伶俐,還沒滿月就學會了笑,沒滿周歲就能丫丫而言了,這讓王安石夫婦喜出望外,從而對其也是寵愛有加。
另外壹種說法是這個女孩還未取名,只給她取了壹個小名,叫鄞女,因為她在鄞縣出生,所以稱之為鄞縣的女兒,這個女兒出生沒多久就生了壹場大病,病發去世。這女兒的死讓王安石夫婦受到了沈重的打擊。王安石將愛女葬在松林中,後來王安石任期滿要離開鄞縣,走之前還為其女兒,為鄞縣寫詩留戀,其中《解任別女詩》這首離別詩就是王安石寫給愛女的詩,整首詩讓人瀟然淚下。
王安石後代歷史記載中王安石***生有4個孩子,壹個兒子三個女兒,但是壹個兒子和壹個女兒早夭,只剩下2個女兒,後來均嫁為 *** 。現今王安石故裏中生活著很多的王氏後裔,但是均不是王安石的直系後裔,其後裔均是其兄弟姐妹的。據悉王安石***有十個兄弟姐妹。
王安石雕像
現今在王氏宗譜中記載,屬於王安石這支血脈繁衍至今的已經沒有了,而王旁的後代確是很旺盛的。
有人會好奇王安石不是還有兩個女兒嗎?這兩個女兒分別嫁給了吳安持和蔡卞,這兩支血脈也能算是王安石的後人,但是在資料中關於這兩個女兒的後裔並沒有進行詳細的記載,其最終如何也無從考證了。
說到這裏其實已經很明確了,而且有足夠的證據來證明。《王安石世系傳論》是王安石的同鄉為其編寫的,傅林輝耗時20多年時間才完成了這本著作,這本書中對王安石後人這個問題做了詳細的闡述。傅林輝在創作這本書是基於很多史實編寫的,就王安石後人這壹問題,曾詳細研究了王氏家譜,還有其夫人吳氏家譜,更有朋友為其提供王安石嶽父家譜及其外祖父家譜,這些家譜是王安石上三代下三代的資料,這些資料中涉及了近壹百多人的資料。所以這本書對於王安石後人的記載是很寫實和真實的。
但是另有記載說王安石是有直系後代的,在《老學庵記》中就有記載,但是雖有記載,現今也無從考證。
王安石簡介王安石生活於北宋年間,是著名的政治家,改革家及文學家。王安石於1021年出生於壹個官吏家庭,撫州臨川人氏,字介普,號半山,後人又以王荊公稱之。其父早年任臨江軍判官,縣官等工作,所以輾轉於南北各地。
王安石銅像
王安石勤奮好學,且天資聰慧,有著驚人的記憶力,先天的因素加上後天良好的教育,王安石才華出眾,博古通今,是為難得的壹代才子。王安石於1042年,考中進士,金榜題名,這也是他仕途的開端。王安石此後於輾轉於各地任職,任職過淮南判官,舒州通判,鄞縣知縣等職。任職期間,王安石興修水利,大力發展農業,擴辦學校,為廣大民生做出了傑出的貢獻。
1067年,宋神宗繼承帝位,久聞王安石大名,繼位之後就命王安石當江寧知府,後來又提拔為翰林學士,深得宋神宗的器重。
王安石的成就與他的經歷有著很大的關聯,王安石小時候就著父親宦遊南北,經歷的多了,對整個北宋的社會危機有著很深刻的了解與體會。長大後,考官入仕,在各個地方任地方官吏,這段期間體恤民情,關系民生,體會民間疾苦,為官期間多次上書朝廷,建議興利除弊,百姓壓力小了,負擔輕了,國家才能更加繁榮。
1058年,王安石開始變法,主旨是改變整個國家“積貧積弱”的格局,王安石變法的最終目的是要改變現在的格局,推行富國強兵的政策。王安石變法主要分成兩塊,分別從理財和整軍兩塊重點下手,推行壹些列政策改革,如青苗,免役等策略,但是王安石變法由於內因外因沒有成功。
王安石於1086年去世,享年66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