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譯文孔子說:“學了又時常溫習和練習,不也是很愉快的嗎?有誌同道合的人從遠方而來,不也是很令人高興的嗎?人家不了解我的學說,我也不怨恨、惱怒,不也是壹個有德的君子嗎?”
2、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
譯文孔子說:“花言巧語、滿臉堆笑的,這種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譯文曾子說:“我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為別人出主意做事,是否忠實?交友是否守信?老師傳授的知識,是否復習了呢?”
4、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譯文孔子說:“君子,飲食不求飽足,居住不要求舒適,對工作勤勞敏捷,說話卻小心謹慎,到有道的人那裏去匡正自己,這樣可以說是好學了。”
5、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譯文孔子說:“不怕沒人了解自己,就怕自己不了解別人。”
6、子曰:“《詩》三百,壹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譯文孔子說:“《詩經》三百(零五)首,用壹句話可以概括,即:思想純正,沒有邪惡的東西’”
7、子曰:“吾十有五而誌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譯文孔子說:“我十五歲時立誌於學習;三十歲時做事符合禮儀;四十歲時(掌握了各種知識,)不受迷惑;五十歲時了解自然的規律;六十歲時壹聽別人言語,不用多想,便能明白;到了七十歲時便隨心所欲,任何念頭都不會越出規矩。”
8、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譯文孔子說:“復習舊知識時,又能領悟到新的東西,就可以憑著做老師了。”
9、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譯文孔子說:“君子團結群眾而不互相勾結,小人互相勾結而不團結群眾。”
10、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譯文孔子說:“讀書卻不深入思考,越學越糊塗;思考卻不讀書,就壹無所成。”
11、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譯文孔子說:“仲由,教給妳對待知與不知的態度吧!知道的就是知道的,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的,這種態度是聰明的啊!”
12、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譯文孔子說:“人無信譽,不知能幹什麽?”
13、孔子謂季氏:“八佾舞於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譯文孔子說季氏:“他用天子的舞蹈陣容在自己的宗廟裏舞蹈,這樣的事可以容忍,什麽事不能容忍?”
14、子曰:“《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
譯文孔子說:“《關雎》這篇詩,主題快樂卻不過分,憂愁卻不悲傷。”
15、子曰:“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
譯文孔子說:“以前的事不要再評說了,做完的事不要再議論了,過去了就不要再追咎。”
孔子論語中的經典語錄名言2
1、"其為人也,發奮忘食,樂以忘憂,不止老知將之至雲爾。《論語》"
2、君子周急不繼富。《論語》
3、當仁,不讓於師。《論語》
4、苛政猛於虎《論語》
5、子曰:學如不及,猶恐失之。——孔子《論語》
6、以約失之者鮮矣。——孔子《論語》
7、子謂公冶長:“可妻也。雖在縲紲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子謂南容:“邦有道,不廢,邦無道,免於刑戮。”以其兄之子妻之。——孔子《論語》
8、“中庸之為德也,其至矣乎!民鮮久矣。”——孔子《論語》
9、裏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得知!——孔子《論語》
10、事君盡禮,人以為諂也。——孔子《論語》
11、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瘦哉?——孔子《論語》
12、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子貢曰:“詩雲: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謂與?”子曰:“賜也,始可與言詩已矣。告諸往而知來者。”《論語》
13、能以禮讓為國乎,何有。不能以禮讓為國,如禮何?——孔子《論語》
14、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學也。——孔子《論語》
15、天生德於予,桓雎其如予何?——孔子《論語》
孔子論語中的經典語錄名言3
1、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摘孔子《大學》
大學的目的,在於顯明高尚的品德,在於使人們革除舊習,在於達到善的最高境界。
2、所謂誠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惡惡臭,如好好色,此之謂自謙,故君子必慎其獨也。——摘孔子《大學》
所謂意念誠實,就是說不要自己欺騙自己,象厭惡難聞氣味那樣厭惡邪-惡,象喜愛美麗的女子壹樣喜愛善良,這樣才能說心安理得,所以君子在壹個人獨處時必定要謹慎。
3、富潤屋,德潤身,心廣體胖,故君子必誠其意。——摘孔子《大學》
財富可以修飾房屋,道德可以修飾身心,心胸寬廣可以使身心舒坦,所以君子壹定要做到意念誠實。
4、人莫知其子之惡,莫知其苗之碩。——摘孔子《大學》
沒有人知道自己孩子的壞處,沒有人知道自己禾苗的茂盛。
5、君子有諸已,而後求諸人。——摘孔子《大學》
自己有善德,才能要求別人行善。
6、《詩》雲:“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於歸,宜其家人。”——摘孔子《大學》
《詩經》說:“茂盛的桃樹開著鮮艷的花朵,這位姑娘出嫁了,能與婆家和睦相處。”
7、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摘孔子《中庸》
人的喜怒哀樂的感情沒有表現出來,叫做中;表現出來合乎法度,叫做和。達到中和,天地就各居自己的位置,萬物也就生長了。
8、施諸已而不願,亦勿施於人。——摘孔子《中庸》
不願意別人加給自己的,也不要加給別人。
9、好學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乎。——摘孔子《中庸》
愛好學習接近智慧,努力行善接近仁德,知道恥辱就接近勇敢。
10、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摘孔子《中庸》
任何事情,有準備就能成功,沒準備就會失敗。
11、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摘孔子《中庸》
廣泛地學習,詳盡地探究,慎重地思考,清楚地辨別,忠實地執行。
12、天地之道,可壹言而盡也:其為物不貳,則其生物不測。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摘孔子《中庸》
天地的法則用壹句話就可以概括,它自身誠壹不貳,化育萬物,不可測度。天地的法則是:廣博,深厚,高超,精明,悠久,長遠。
13、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君子之道,淡而不厭,簡而文,溫而理,知遠之近,知風之自,知微之顯,可與入德矣。——摘孔子《中庸》
君子的為人之道是:外表暗淡無色而美德日見彰顯。小人的為人之道是:外表色彩鮮明,但漸漸地消失了。君子的.為人之道還在於:外表素淡而不使人厭惡,簡樸而有文彩,溫和而又有條理,知道遠是從近開始的,知道教化別人從自己做起,知道隱微的東西會逐漸顯露,這樣就進入聖人的美德中了。
14、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摘孔子《論語》
如果學了之後,又註意經常不斷地去溫習,不也是令人很高興的事嗎?假如有朋友從遠方來向自己求教,心裏不也感到很快活嗎?在別人不了解自己的情況下,卻能做到不怨天尤人,具備這種道德修養的人難道不可以稱為君子嗎?
15、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摘孔子《論語》
我每天都多次對自己進行反省:為別人辦事是否盡心盡力?與朋友交往是否以誠相待?對老師傳授的學業是否已經溫習?
16、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謂之學矣。——摘孔子《論語》
尊崇賢人,不重女色;孝敬父母能夠盡心盡力;侍奉君主能夠舍生忘死;與朋友交往能夠做到說話講信用。這樣的人,雖然說沒有學習過做人的道理,但我卻認為他學過了。
17、禮之用,和為貴。——摘孔子《論語》
運用禮法時,要特別註重和睦相處。
18、君子食無求飽,……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摘孔子《論語》
君子吃飯無求過飽,……做事要勤奮,說話要謹慎,並能接近有道理的人,向他學習,以糾正自己的缺點,這就可以說是好學的人了。
19、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摘孔子《論語》
不擔心別人不了解自己,擔心的是自己不能了解別人。
20、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之。——摘孔子《論語》 1、論語勵誌語錄 2、半部論語治天下的近義詞,半部論語治天下的近義詞是什麽 3、趙普為什麽樂於讀論語 4、論語十二章中的特殊句式 5、論語十二章中的詞類活用有哪些 6、論語十二章中而的意義和用法 7、論語對後世的影響 8、論語以語錄體和什麽體為主 9、論語以什麽體和什麽體為主 10、論語述而篇原文及翻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