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1』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⒈2』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
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⒈3』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⒈4』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於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⒈5』子曰:“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
『⒈6』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凡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
『⒈7』子夏曰:“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於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
『⒈8』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
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
『⒈9』曾子曰:“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⒈10』子禽問於子貢曰:“夫子至於是邦也,必聞其政,求之與?抑與之與?子貢曰:“夫子溫、良、恭、儉、讓以得之。
夫子之求之也,其諸異乎人之求之與?”『⒈11』子曰:“父在,觀其誌;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⒈12』有子曰:“禮之用,和為貴。
先王之道,斯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禮節之,亦不可行也。”
『⒈13』有子曰:“信近於義,言可復也。恭近於禮,遠恥辱也。
因不失其親,亦可宗也。”『⒈14』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⒈15』子貢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子貢曰:“詩雲:‘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謂與?”子曰:“賜也,始可與言詩已矣,告諸往而知來者。”
『⒈16』子曰:“不患人之不己之,患不知人也。” 『⒉1』子曰:“為政以德,誓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之。”
『⒉2』子曰:“詩三百,壹言以蔽之,曰:‘思無邪’。”『⒉3』子曰:“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 *** ;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⒉4』子曰:“吾十有五而誌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⒉5』孟懿子問孝。
子曰:“無違。”樊遲禦,子告之曰:“孟孫問孝於我,我對曰,無違”樊遲曰:“何謂也?”子曰:“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
『⒉6』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憂。”
『⒉7』子遊問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
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⒉8』子夏問孝。
子曰:“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⒉9』子曰:“吾與回言終日,不違,如愚。
退兒省其私,亦足以發,回也不愚。”『⒉10』子曰:“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
人焉叟哉?人焉叟哉?”『⒉11』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⒉12』子曰:“君子不器。”
『⒉13』子貢問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後從之。”
『⒉14』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⒉15』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⒉16』子曰:“攻乎異端,斯害也己。”『⒉17』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⒉18』子張學幹祿。子曰:“多聞闕疑,慎言其余,則寡尤。
多見闕殆,慎行其余,則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祿在其中矣。”
『⒉19』哀公聞曰:“何為 *** 服?”孔子對曰:“舉直錯諸枉, *** 服;舉枉錯諸直, *** 不服。”『⒉20』季康子問:“使民敬、忠以勤,如之何?”子曰:“臨之以莊,則敬;孝慈,則忠;舉善而教不能,則勤。”
『⒉21』或謂孔子曰:“子奚不為政?”子曰:“書雲:‘孝乎惟孝,友於兄弟,施於有政。’是亦為政,奚其為為政?”『⒉22』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大車無(車兒),小車無(yue4),其何以行之哉?”『⒉23』子張問:“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於夏禮,所損益,可知也;周因於殷禮,所損益,可知也。其或繼周者,雖百世,可知也。”
『⒉24』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諂也。見義不為,無勇也。”
『⒊1』孔子謂季氏,“八佾舞於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⒊2』三家者以雍徹。子曰:“‘相維辟公,天子穆穆’,奚取於三家之堂?”『⒊3』子曰:“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⒊4』林放問禮之本。
子曰:“大哉問!禮,與齊奢也,寧儉;喪,與齊易也,寧戚。”『⒊5』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諸夏之亡也。”
『⒊6』季氏旅於泰山。子謂冉有曰:“女弗能救與?”對曰:“不能。”
子曰:“嗚呼!曾謂泰山不如林放乎?”『⒊7』子曰:“君子無所爭。必也射乎!揖讓而升,下而飲。
其爭也君子。”『⒊8』子夏問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為絢兮。
何為也?”子曰:“繪事後素。”曰:“禮後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與言詩矣。”
『⒊9』子曰:“夏禮,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禮,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獻不足故也。
足,則吾能征之矣。”『⒊10』子曰:“(衣帝)自既灌而往者,吾。
2. 以孔子的名言寫壹篇議論文600字“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這則語錄講的是孔子教育大家對學習所持的態度,當然也是對待其他事物的態度。孔子認為對待任何事物都要有謙虛誠懇老實的態度。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不要不懂裝懂,自欺欺人。
是的,如果壹個人對自己不明白的問題加以隱瞞,不去向別人請教,在別人面前仍然不懂裝懂,那他就是“大無知”太虛偽了。人不懂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懂裝懂,在這個世界上沒有壹生下來就上通天文,下知地理,曉古通今的人,人們都是在不斷的學習探索中不斷充實自己的,只有虛心向別人學習,不恥下問,才能不斷進步。實事求是,歷來是我黨倡導的壹貫作風,古老的中國面臨著嚴峻的挑戰,我們只有面對現實奮起直追,才能獨領歷史的 *** 。否則我們若像南郭先生那樣“濫竽充數”,那只能是被後人貽笑大方,最終被社會淘汰。
來吧!讓我們壹起努力學習,老老實實做學問,踏踏實實幹事情,為迎接未來的挑戰作準備吧!
3. 以孔子的名言寫篇作文400字左右謝謝了每當我在溜冰場自由地擺動舞姿時,我就會想起拿破侖的壹句名言:“最困難之時,就是離成功不遠之日。”
那是壹年前的事了。我第壹次來到溜冰場看見那些跟我年齡相仿的小朋友,他們在冰上有的在跳天鵝舞,有的在跳芭蕾舞,有的在跳華爾茲。我也要像他們壹樣自由自在地滑冰,心動不如行動--我換上溜冰鞋搖搖晃晃地站了起來,走進了溜冰場,可剛壹邁開步子,“啪”的壹聲,我已倒在了地上。“第壹次難免摔跤,再練幾次就好了”我心裏暗暗給自己鼓勁。可是沒滑幾步,又摔倒了。全場的人都看著我,我的臉唰的紅了,壹扭頭,走出了溜冰場,做在休息椅子上,看著腿上的傷,想想剛才出的醜,我喪失了信心,就像壹只醜小鴨壹樣垂頭喪氣。
回頭再看看場上那些小朋友,他們依然在悠揚的音樂中展示著優美的舞姿,像壹只只翩翩起舞的蝴蝶。這時,我想起拿破侖說過的壹句話“最困難之時,就是離成功不遠之日。”還有許飛的歌《我要的飛翔》,想到這,我又壹次站了起來,走向了溜冰場。與上壹次迥然不同的是,這次我的心中有壹個堅定的信心,堅決不能向困難低頭,即使跌倒了,也要爬起來;即使失敗了也要堅持到底;即使遇到再大的困難也不會氣餒。壹次又壹次跌倒,壹次又壹次站起來,終於,我會自由的滑冰了!醜小鴨最終也會變成美麗的天鵝!
直到現在,每每遇到困難,“最困難之時,就是離成功不遠之日”這句名言就會在我耳邊想起,它激勵我不斷戰勝困難,不斷前進。
4. 跪求:以孔子的壹句名言為題寫壹篇作文安貧樂道 孔子說:“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在孔子心目中,行義是人生的最高價值,在貧富與道義發生矛盾時,他寧可受窮也不會放棄道義。
但他的安貧樂道並不能看作是不求富貴,只求維護道,這並不符合歷史事實。孔子也曾說:“富與貴,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
貧與賤,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
如不可求, 從吾所好。” 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孔子以好學著稱,對於各種知識都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因此他多才多藝,知識淵博,在當時是出了名的,幾乎被當成無所不知的聖人,但孔子自己不這樣認識,孔子曰:“聖則吾不能,我學不厭,而教不倦也。”
孔子學無常師,誰有知識,誰那裏有他所不知道的東西,他就拜誰為師,因此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直道而行 孔子生性正直,又主張直道而行,他曾說:“吾之於人也,誰毀誰譽?如有所譽者,其有所試矣。
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史記》載孔子三十多歲時曾問禮於老子,臨別時老子贈言曰:“聰明深察而近於死者,好議人者也。
博辯廣大危其身者,發人之惡者也。為人子者毋以有己,為人臣者毋以有己。”
這是老子對孔子善意的提醒,也指出了孔子的壹些毛病,就是看問題太深刻,講話太尖銳,傷害了壹些有地位的人,會給自己帶來很大的危險。 與人為善 孔子創立了以仁為核心的道德學說,他自己也是壹個很善良的人,富有同情心,樂於助人,待人真誠、寬厚。
“己所不欲,毋施於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躬自厚而薄責於人” 等第,都是他的做人準則。 子曰:“吾十有五而誌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這是孔子對自己壹生各階段的總結。 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孔子名言。
語出《論語·雍也》:“子曰:‘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按字義,文,文采;質,質樸;彬彬,雜半之貌。
南宋朱熹《論語集註》:“言學者當損有余,補不足,至於成德,則不期然而然矣”。清劉寶楠《論語正義》:“禮,有質有文。
質者,本也。禮無本不立,無文不行,能立能行,斯謂之中。”
孔子此言“文”,指合乎禮的外在表現;“質”,指內在的仁德,只有具備“仁”的內在品格,同時又能合乎“禮”地表現出來,方能成為“君子”。文與質的關系,亦即禮與仁的關系。
於此壹則體現了孔子所竭力推崇的“君子”之理想人格;另壹則反映了其壹以貫之的中庸思想:即不主張偏勝於文,亦不主張偏勝於質;當不偏不倚,執兩用中,而做到過點且屬不易。“子曰:‘虞夏之質,殷周之文,至矣。
虞夏之文,不勝其質;殷周之質,不勝其文;文質得中,豈易言哉?”(《禮記·表記》) 敬鬼神而遠之 孔子名言。語出《論語·雍也》:“樊遲問知,子曰:‘務民之義,敬鬼神而遠之,可謂知矣’”。
朱熹註:“專用力於人道之所宜,而不惑於鬼神之不可知,知者之事也。”(《論語集註》)清劉寶楠則釋此句為:“謂以禮敬事鬼神也”(《論語正義》)。
《禮記·表記》:“子曰:‘夏道尊命,事鬼敬神而遠之,近人而忠焉;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後禮;周人尊禮尚施,事鬼敬神而遠之,近人免費範文網免費範文網 而忠焉。”結合上述孔子告樊遲語,可看出孔子持與夏人商人不同的鬼神觀,並教樊遲從周道。
孔子在承認有鬼神的前提下,又提出對鬼神既不輕慢亦不要予以親近,這與其在日常生活、社會活動中強調先人事,後鬼神(《論語·先進》:“季路問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的態度相壹致。 已欲立而立人,已欲達而達人 孔子名言。
語出《論語·雍也》,孔子答子貢問仁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朱熹《論語集註》:“以己及人,仁者之心也,於此觀之,可以見天理之周流而無閑矣。”
清阮元《研經室集》:“為之不厭,己立己達也;誨人不倦,立人達人也。立者,如‘三十而立’之立;達者,如‘在邦必達,在家必達’之達。”
此句猶言自己想要站得住也要使他人站得住,自己欲事事行得通也應使他人事事行得通。是以體現孔子所倡導的“恕”之道,亦即關於“仁”的實踐途徑與方法。
以己所欲譬諸他人而成全之,系“恕”之高標準,即從積極意義上實踐“仁”其低標準則是推己所厭及他人而不惡加,即從消極意義上實踐“仁”(見《論語·顏淵》: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推己及人,察己知人,亦即承認他人之價值,關心他人之生存與發展,從又壹側面反映孔子思想的人道主義特征。 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孔子名言。
語出《論語·述而》:“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竊比於我老彭’。”《漢書·儒林傳》:孔子“究觀古今之篇籍”敘《書》、稱《樂》、論《詩》、因魯《春秋》、好《易》,“皆因近聖之事,以立先王之教。
故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朱熹《論語集註》:“孔子刪《詩》、《書》、定禮、樂、贊《周易》、修《春秋》,皆傳先王之舊,而未嘗有所作也”。
其句意謂。
5. 找兩篇以孔子名言 寫的作文第壹篇:欲速則不達
有這樣壹則寓言:壹位壹心想早日成名的少年拜壹位劍術高人為師。他迫不及待地問師傅多久才能學成。師傅答曰:“十年。”少年又問如果他全力以赴,夜以繼日要多久。師傅回答:“那就要三十年。”少年還不死心,問如果拼死修煉要多久,師傅回答:“七十年。”
少年可謂是不惜壹切想盡快成功,可是為什麽在師傅的眼中,他越是努力就離自己的目標越遠呢?在我看來,這是因為它的心完全被渴望成名成功的思想所占領,沒有平和的心態。努力本身並沒有錯,可是期盼迅速成功,壹夜成名的心態反而會使人欲速則不達。
說起欲速則不達,不能不令人想到下面這則小故事。
天色漸晚,壹個賣橘子的想趕在城門關上之前走到前面的壹座城。小販問壹位路人,他要什麽時候才能抵達城門。路人回答說:“如果妳慢慢走,關門之前能到達。如果妳走的很快,就到不了了。”小販感到很奇怪,沒有領會路人的話,開始快速趕路,卻又走得太急,打翻了橘子,不得不停下來撿拾滿地的橘子,也最終沒能在關城門前到達。究其原因,是因為小販壹心只想著趕路與到達,沒有平和的心態,以至於最終自亂陣腳,打翻了貨物。
可見,急於求成,心態浮躁,會把最簡單、最熟悉的小事都辦糟,何況富有挑戰性的大事呢?
貝多芬寫《合唱交響曲》用了39年的時間,最終將無數次的靈感串聯成了曠世佳作。如果他也急不可耐地希望完成作品,壹個小時作完曲子,我們還能聽見他發自內心的《歡樂頌》嗎?
越王勾踐為了滅吳受了多少年的 *** ,嘗了多少年的膽。他從來沒有草率地為報壹箭之仇而出兵吳國,而是用平和、堅定的心對內不斷提升自己,對外等待最佳時機。可見,堅定而又平和的心態才是成功的前奏。
壹針壹線都是細心縫制的帆,才能迅速而安全地將我們送到成功的彼岸。
用焦急與功利心打造出的船,只能將我們埋葬在失敗的大海中。
第二篇: 欲速則不達
1941年日本 *** 決定突襲美軍駐太平洋基地--珍珠港。12月7日日本發動的珍珠港戰役獲得巨大成功。美軍戰艦被擊沈4艘,重創1艘,炸傷3艘,炸沈其他船只10余艘,擊毀飛機260余架,死傷人員4500多人。而日本僅損失飛機29架,潛艇6艘,死傷200人。日本在突襲珍珠港的同時,出兵五路,向東南亞和西太平洋進攻。英國2艘戰航威爾斯親王號和卻敵號在新加坡附近被擊沈,失去了在遠東的主要力量。美國在菲律賓失守後只得將遠東陸軍司令部撤至澳大利亞。到1942年6月,日軍占領了東南亞和西太平洋廣大地區。
但這壹勝利,導致了日本甚至整個德、意、日軸心國更快走向滅亡。美、英在珍珠港事件後決心參加反法西斯戰爭。1941年12月,兩國首腦舉會“阿卡迪亞會議”提出組建反法西斯國家聯盟,後經中、蘇等國協商,1942年1月1日有26個國家***同簽署《聯合國家宣言》,宣告的第壹事項是“每壹 *** 保證用軍事和經濟的全部資源,以對抗三國同盟成員及其仆從國”,隨後又有21個國家加入。法西斯的末日終於到來了。日本以珍珠港戰役的勝利換來了戰略的失敗。
更近的是拉登的基地組織。他們近十年來對美國發動了多次襲擊都沒有取得“輝煌勝利”:1993年2 月26 日,紐約世貿中心地下爆炸炸死5人;1995年4 月19 日俄克拉荷馬市中心的美國聯盟 *** 辦公樓被炸,死亡168人;1998年8月7 日,美國駐肯尼亞、坦桑尼亞兩使館被炸,有人員傷亡;2000年10月1日,美國導彈驅逐艦庫勒號被炸,17人死亡……但2001年9 月11日,紐約世貿中心和五角大樓爆炸,戰績“特別輝煌”:建築物損失50億--100億美元,保險公司賠額約30億美元,死亡2000多人,人壽保險賠額預計60億美元。在世貿中心辦公的公司,爆炸後4天的業務損失就有10億美元,爆炸當天美國股市停交,四天後開盤,開盤的當天,道指跌破9000點,壹周內美國股市市值損失1.4萬億美元,倫敦、法蘭克福、巴黎、東京、香港股市統統下跌,除美國外其他主要股市壹周損失1.5萬億美元。也就是說,全球股市壹周內損失相當於13億人口的中國三年國民生產總值之和,嚴重打擊了世界經濟。
但是,9.11事件促成了包括阿拉伯穆斯林在內的世界反恐怖戰線的形成,拉登費盡心血創建的基地組織和
6. 有關於孔子的名言怎麽樣寫作文二千五百年前,來自泰山山脈的北風吹動著壹位倚仗凝思的老人的衣角,但風中這位魯國的國公依舊壹絲不茍,這種莊嚴在風動的夕陽中與相鄰的泰山輝映在壹起,多少個鬥轉星移後迎送著壹個個朝陽。他就是萬世師表,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
每壹位偉人的誕生,都伴隨著天將降大任前的磨礪與洗禮。孔子的壹生無疑是壹次人世間的苦行。他出身於曾經的貴族,卻必須面對家族沒落的現實,他創造了以仁為本的思想,卻要應對爾虞我詐的世事。年少的貧困病未泯滅他遠大的誌向,中年的挫折未曾動搖他那不去的鬥誌,晚年的離喪沒能阻擋他思想的升華!他三十而立辦教育,開私塾,使貧困人民得以走進知識的殿堂,他“有教無類”的教學思想是中華民族的知識傳播突破了出生,階級的鴻溝,他“因材施教”的理念是知識插上了騰飛的翅膀,使知識走進民間,面向大眾。是他讓中華民族成為了“全民有知”的民族,他這個兩千五百多年前的壯舉,是我們的民族的知識水平遠遠超越了當時任何以出生決定知識走向的民族,為中華民族若幹年後各個盛世的騰飛積蓄了雄厚的知識力量。
這位慈祥的老人,不僅告訴他的學生以及他身後千千萬萬的華夏兒女,學習知識的目的,同時也交給了世人學習的方法。大的方面能夠治國經世,小的方面可以凈口修身,他教化世人用“義”和“禮”來闡述“仁”的思想,用“智”和“信”來傳播“仁”的觀念。學習方法上要“溫故知新”,要“舉壹反三”,在細微處體現出偉人不朽的智慧光輝!
不朽的思想總是與時俱進,孔子這位魯國的老人,這位為教育的實施,為正氣的傳播,為治國方略的施展而努力奮鬥的偉大先哲,他的思想在21世紀的今天依然煥發著著耀眼的光芒,同時被時代賦予了新的含義。當今的世界“文明的沖突”隨處可見,局部的戰火彌漫著硝煙,紛亂的動蕩使生靈塗炭。我國國內因社會轉型而帶來的問題亦急需解決。當今的時代最需要什麽?需要“和諧”!而孔子的理想不正是貧富平均.重視民生的個守本分的和諧社會嗎?孔子說“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這與我國現階段追求的縮小貧富差距,走***同富裕的社會主義道路又是何等的契合!二千五百多年的時光彈指壹揮,孔子的思想卻永立東方,並已走向世界!
這就是我心目中的孔子,為中華民族的教育事業做出重大貢獻的偉人
7. 以孔子的某壹句名言為題寫壹篇以壹篇議論文600百字左右謝謝1.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孔子說:“看見賢人就想和他們看齊,看見不是賢人的人就在內心自己反省.”這句話看起來簡簡單單,再怎麽看也就那麽壹句話,然而,深入壹想,如今的我們有誰能做到像孔子說的那樣?我想大概是少之又少吧!但是,“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的這種精神是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有的. 開朗的人必然會比內向的人朋友多,人緣好,設想壹下,如果壹個內向的人羨慕那些外向開朗的人緣,如果他壹天只會在那想:“哎,如果我是他那該多好,那麽我就不會再孤獨,再寂寞,如果我是他……”如果他不去想辦法使自己變開朗,變得人緣好,那麽,他壹切壹切的“如果”就會永遠的是“如果”,不會去實現,他也永遠不會變得人緣好;成績好的人,必然得不到老師們的贊賞,同學們的誇獎,如果壹個成績不太好的人夢想自己的成績變好,得到老師贊賞,同學誇獎,可如果他壹天不去努力使自己提高,成績出類拔萃,只會在那空想的話,那他的夢想就怎麽也不會變成現實,他終究是那個成績不好的人,得到老師的贊賞,同學的誇獎終究只是夢,只是幻影;富人必然會有很多窮人沒有的權力,如果壹個窮人想擁有富人那樣的權力卻只會坐在那乞求上帝,不去想怎樣才能讓自己成為富人,讓自己擁有富人那樣的權力的話,他就只能坐在地上乞求富人施舍錢財.如果人們沒有“見賢思齊焉”的這種精神,那麽窮人還是窮人,成績差的人還是成績差的人,內向的人還是內向的人,不會有所改變.有些人看到壹些品德差的人就只會在壹旁指指點點,可妳們有沒有想過,妳身上也正有這樣令人討厭的品格,別人同樣的討厭妳,因此,我們應有“見不賢而自省也”的這種精神. 我們應做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自省! 2.學而不思則罔 兩千多年前的教育家孔子曾這樣說過:“學而不思則罔”,意思就是說,壹個人在學習中,倘若只知道死記硬背,而不加以思考、消化,那他就將毫無收獲.孔子的話是很有道理的. 壹個人從接受知識到運用知識的過程,實際上就是壹個記與識、學與思的過程.學是思的基礎,思是學的補充,這兩者是緊扣的兩環,缺壹不可.正如人體對食物的消化過程那樣,只學不思,那是不加咀嚼,囫圇吞棗;舉壹而不能反三,那是未經消化、吸收,所學知識無法化為“己為”.只有學而思之,才能將所學知識融會貫通、舉壹反三. 學與思想結合,是掌握知識過程中的必由之路,古今中外成功者的事例無不證明了這壹點.在馬列主義傳播到中國大地的時候,以 *** 、周恩來等為領導的***產主義者,在汲取馬列精髓的同時,結合中國實情,走“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最終締造了社會主義新中國.試想,革命先輩們如果不是學與思、思而再實踐,而是壹味生搬硬套,教條主義,那麽中國革命怎能成功?文藝復興的大科學家伽利略,倘若不是在學習中獨立思考,“兩個鐵球同時著地”的實驗能在當時產生?人類能夠及早掙脫亞裏士多德的錯誤理論的束縛?學而思,思而學,正是這些偉人成功的經驗,同樣也是人類進步的動力之源. 今天正是“知識激增”的時代,知識的領域在不到壹個世紀的時間內,不知擴大了多少倍“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面對如此浩瀚的知識海洋,光靠死記硬背是不可能到達光明的彼岸的.因此,美國教育界正在努力改革原有教學體制,力求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和創造能力,以適應明天的科學;歐洲、日本紛紛不其後塵,我們中國的教育體制改革已經迫在眉睫、勢在必行.明天的創造型人才,正是要從今天學生中培養起來.所以,我們更應該做到:在學習中思考,在思考中提出獨立的見解,培養自己的思考能力,來等候明天的選擇. 在學習中獨立思考,是學者、大師們成功的經驗,是人類進步的動力源泉,而培養學生這壹能力,是今天的中國在明天得以崛起的希望.。
8. 孔子與“座右銘”作文座右銘的內容大多是勉勵自己,鞭策自己,或是作為行動的準則。
其實,最初的座右銘是壹種被稱為歌器的酒具。這種酒器非常奇特,空著的時候它自己往旁邊壹斜,如果妳把酒裝得滿滿的它就會自己翻倒了,只有在裝了半罐的時候才能穩穩當當地站立在那裏。
春秋五霸之壹的齊桓公非常喜歡這種歌器,座位右邊總是放著壹個歌器,時刻警誡自己不要驕傲自滿。相傳,有壹次,孔子率弟子朝拜齊桓公的廟堂。
孔子起初不知是何物,他從看香火的人那裏了解了歌器的功能和來歷,便利用講學的機會給弟子講述當年齊桓公的故事;回去後也請人做了壹個,放在自己座位的右邊。據考證,“座右銘”壹詞最早見於《文選》中崔瑗《座右銘》壹文。
呂延濟題註說:“瑗兄璋為人所殺,瑗遂手刃其仇,亡命,蒙赦而出,作此銘以自戒,嘗置座右,故曰‘座右銘’也。”今天的座右銘,大多貼在屋裏顯眼的墻上,或寫在自己筆記本的扉頁,有的則放在桌面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