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名人名言大全網 - 人生格言 - 關於誠信(100句關於誠信的詩詞古文)

關於誠信(100句關於誠信的詩詞古文)

1.惟天下之至誠,為能化。《禮記·中庸》

只有天下最真誠的心才能感化人。

2.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孟子·離婁上》

真誠,是自然之理;心地真誠,是為人處世之理。

3.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周易·家人》

言:言談。物:實際內容。行:行為。恒:恒心。君子說話有根據,做事有恒心。

4.君子以行言,小人以舌言。《孔子家語·顏回·孔子語》

君子用行動來說話,小人則光說不做。

5.處己、事上、臨下,皆當如誠為主。明·薛瑄《讀書錄》

衡量自己,服膺上級,領導下屬,都應當壹概以真誠為準則。

6.古之所謂正心而誠意者,將以有為也。唐·韓愈《原道》

正心、誠意:使心思純正,意念真誠。將:打算。有為:有所作為。想有所作為,必須真心誠意。

7.文以行為本,在先誠其中。唐·柳宗元《報袁君陳秀才避師名書》

文士以德行為修養成根本,而在德行中真誠擺在首位。

8.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唐·韓愈《原道》

想要在道德人品上進行修煉的人,首先要純正自己的思想。而要純正思想,首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誠。

9.有能推至誠之心而加以不息之文,則天地可動,金石可移。 宋·蘇轍《三論分別邪正劄子》

懷著極大真誠又勤勉地撰寫文章,就可以感天動地,使金石般堅固的東西也發生變化。

10.至誠則金石為開。《西京雜記》卷五

至誠:極大的真誠。 金石為開:象金石般堅固的東西也被感動了。謂真誠最能感染人。

11.精誠所加,金石為虧。漢·王充《論衡·感虛》

精誠:真誠。 虧:虧蝕。只要真心誠意從事,任何困難都可以克服。

12.誠之所感,觸處皆通。宋·吳處厚《青廂雜記》

誠:真誠。 感:感觸。真誠能感動壹切。

13.人之操履無若誠實。宋·朱熹《宋名臣言行錄》

操履:操守。誠實是人的最高品德。

14.誠能體而存之,則眾善之源,百行之本。宋·朱熹《仁說》

實行並保存真誠的心,這是人生美好的源頭,行動美好的根本。

15.思誠為修身之本,而明善又為思誠之本。宋·朱熹《四書集註·孟子集註》

以真誠為準則是自我修養的關鍵,弄清楚哪些是好的言行舉動,又是堅持真誠的根本。

16.遇欺詐之人,以誠心感動之;遇暴戾之人,以和氣薰蒸之。明·洪自誠《菜根譚》

遇到欺騙狡詐的人,用真誠之心感動他,遇到粗暴、乖張的人,用和藹的態度感化他。

17.金有壹分銅鐵之雜,則不精;德有壹毫人偽之雜,則不純矣。明·薛瑄《讀書錄·體驗》

喻私心雜念影響人之德行的精純。

18.竊以為天地之所以不息,國之所以立,賢人之德業之所以可大可久,皆誠為之也。清·曾國藩《復賀耦庚中丞》

竊:謙指個人的意見。我以為天地的運轉不息,國家的建立和鞏固,卓越人物的道德事業的發揚和持久,關鍵在於真誠。

19.百慮輸壹忘,百巧輸壹誠。清·顧圖河《任運》

考慮再周密若有疏忽就可能失敗,技藝再精巧若缺乏真誠也無法成功。

20.神莫神於至誠。宋·張商英《素書》

沒有比完美的真誠更神聖的了。

21.誠者,聖人之本,百行之源也。宋·周敦頤《通書》

真誠,是傑出人物的根本,也是使百業興旺的源泉。行(háng):職業,事務。

22.君子乾乾不息於誠。宋·周敦頤《通書·乾坤益動》第三十壹章

乾乾不息:自強不息。君子為達到至誠而自強不息。

23.感人以誠不以偽。清·方苞《方望溪先生全集》

誠:真誠。偽:虛假。以真誠而不是以虛偽感動別人。

24.修身處世,壹誠之外更無余事。明·朱之瑜《誠誠二首》

修養自身品性,處理好人之間的關系,唯壹靠的真誠。

25.聖人為知矣,不誠則不能化萬民。《荀子·不茍》

聖人固然是無所不曉,但是不是真誠也不能感化萬民。

26.君子養心,莫善於誠。《荀子·修身》

培養個人的品德,最主要的是個人的真誠。

27.至誠無息。《禮記·中庸》

真誠是沒有止境的。永遠以真誠自勉。

28.修學不以誠,則學雜;為事不以誠,則事敗。宋·晁說之《晁氏客語》

修學:研討學問。雜:雜亂。為事:幹事情。

29.刻薄不賺錢,忠厚不折本。明·馮夢龍《醒世恒言·賣沒郎獨占花魁》

刻薄:冷酷無情,不厚道。為人忠厚不吃虧,為人刻薄無好處。

30.作事必須踏實地,為人切莫務虛名。明·馮夢龍《警世通言·況太守斷死孩兒》

踏實地:比喻做事踏實、認真。虛名:空頭的名聲。做事要踏實認真,不可追求空頭的名聲。

31.厚者不毀人以自益也,仁者不危人以要名。清·杜文瀾《古謠諺》

有道德的人不損人而利己,不害人而求名。

32.廉者憎貪,信者疾偽。《新唐書·陳子昂傳》

廉:清廉。 貪:貪汙。信:誠實。疾偽:痛恨虛偽的行為。疾:憎恨,厭惡。清廉的人憎恨貪婪,誠實的人厭惡虛偽。

33.天不容偽。宋·蘇軾《潮州韓文公廟碑》

虛偽的言行,天道不容。

34.巧偽不如拙誠。北朝·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名實篇》

巧妙的虛偽不如守拙的真誠。

35.華而不實,虛而無用。《韓非子·難言》

只有華美的外表而缺乏實際的內容,便空泛而不切合實用。

36.不受虛言,不聽浮術,不采華名,不興偽事。漢·荀悅《申鑒·俗嫌》

不聽動聽的話語,不相信不切實際的方法,不謀取浮華的名聲,不作虛偽的事。

37.大人不華,君子務實。漢·王符《潛夫論·敘錄》

卓越的人不追求虛有其表,有修養有名望的人致力於實際。

38.自古聖賢,皆以心地為本。宋·朱熹《朱子全書·學二》

聖賢:聖人賢人,古代指道德、學問都極為傑出的人。心地:佛教語。佛教以三界唯心,心如滋生萬物的大地,能隨緣生壹切諸法,故稱之。為人以心地高潔為最重要。

39.君子之修身也,內正其心,外正其容。宋·歐陽修《左氏辨》

容:儀表容貌。

40.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論語·子路》

和:和順。 同:隨聲附和。君子和順而不茍同,小人茍同而不和順。

41.壹事真,百事真。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16卷

壹件事屬實,其余的事也不會虛假。

42.壹言不實,百事皆虛。清·邱心如《筆生花》第28回

只要壹句話說得不真實,那麽,說許多事情別人都認為是虛假的。

43.智者不愁,多為少憂。漢·樂府古辭《滿歌行》

聰明、有才智的人,謀劃周到,不用發愁,多做實事就少壹點憂慮。

44.百種奸偽,不如壹實。清·李光地《性理精義》

再狡詐、虛偽,也不如誠實。

45.牡丹花好空入目,棗花須少結實成。明·佚名《增廣昔時賢文》

外表光鮮好看,也不如有實際內容的好。

46.種樹者必培其根,種德者必養其心。明·王守仁《傳習錄》上

比喻修養品德必須培養好心性。

47.清心為治本,直道是身謀。宋·包拯《明刻本附錄》

清心:摒除私心雜念。直道:率直地為人。無私和正直這是修養處世的根本。

48.人之生也直,心直則身直,可立地參天。明·王文祿《海沂子·真才》

直:剛直,坦直。立地參天:腳踏實地而高入雲霄。心地剛直:可以光明磊落地自立於世。

49.聰明正直者為神。唐·柳宗元《罵屍蟲文》

謂聰明正直的人為最好。

50.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論語·為政》

周:道義上的結合。比:勾結。君子在道義上合群而不互相勾結,小人互相勾結而不能在道義上結合。

51.正身直行,眾邪自息。《淮南子·繆稱訓》

為人純正,行動坦直,所有的邪惡的行為就自然會止息。

52.厲鬼不能奪其正,利劍不能折其剛。明·謝榛《四溟詩話》

剛正耿直的品質不為邪惡威武所屈折。

53.日間不作虧心事,夜半敲門不吃驚。明·淩蒙初《二刻拍案驚奇》卷五

行為正直,心無愧懼。

54.立身制行,本諸壹心,心正則為忠,為直,不正則為奸,為慝。清·趙爾巽《清史稿》

立身:指為人。制行:指處事。慝(tè):奸邪。為人處事,思想端正不端正,訓有忠誠正直和奸狡邪惡的區別。

55.心正不怕影兒斜。清·文康《兒女英雄傳》

正:純正,端正。思想純正行為也就正派。

56.正不容邪,邪復妒正。清·曹雪芹《紅樓夢》第2回

容:讓,允許。復:再。妒:妒忌,忌恨。正直和奸邪互不相容。

57.根深不怕風搖動,樹正何愁月影斜。明·佚名《增廣昔時賢文》

比喻人的根基牢固,為人正直,就將立於不敗之地。

58.心正何愁著鬼迷。明·周螺冠《錦箋記》第二十出

心地端正就不怕受鬼迷。

59.寧向直中取,不可曲中求。明·佚名《增廣昔時賢文》

直:正直,合理。寧可正當地去爭取,也不可委曲地謀求。

60.好諛是人生大病。清·申居鄖《西巖贅語》

喜歡奉承是人的壹大弊病。

61.居心平,然後可歷世路之險。清·申居鄖《西巖贅語》

公正無私,才能不怕人生道路的艱險。

62.正者吉之路,邪者兇之征。晉·傅玄《履銘》

品行端正使人吉祥,德行邪惡終歸招致兇險。

63.但立直標,終無曲影。《舊唐書·崔彥昭傳》

標:標桿。心正必無惡行。

64.君子以其身之正,知人之不正;以人之不正,知其身之所未正也。宋·蘇軾《私試策問》

身:自己。人:別人。

65.但教方寸無諸惡,狼虎叢中也立身。五代·後周·馮道《偶作》

只要自己內心沒有邪惡之念,就是在極險惡的環境中也能立身。

66.寧可正而不足,不可邪而有余。明·佚名《增廣昔時賢文》

為人寧願正直地安貞守拙,也不可靠邪門歪道謀取贏余。

67.且存方寸地,留與子孫耕。清·史襄哉《中華諺海》

把善良美好之心,傳留給後代繼承。方寸:指心。

68.寧為直伐,不為曲全。明·王廷陳《矯誌篇》

願剛正不阿而遭殺戮,不卑躬曲節以求全。

69.君子處其實,不處其華;治其內,不治其外。明·張居正《翰林院讀書說》

有修養有名望的人務求實際,而不圖外表好看;致務於自身的修養鍛煉,而不計較自身以外之物。

70.不曲道以媚時,不詭行以邀名。漢·崔寔《政論》

不能違背人生準則以迎合時俗的好尚,不能以欺詐的行為以取得虛名

71.若安天下,必須先正其身。未有身正而影曲,上治而下亂者。唐·吳兢《貞觀政要·君道》

為人純正,可以安定天下。

72.山中人自正,路險心亦平。唐·孟郊《遊終南山》

山中的隱士,自身純正,雖然艱險,心中也感到坦然。

73.松柏本孤直,難為桃李顏。唐·李白《古風三十二首》

難為桃李顏:很難具有桃紅李白的鮮艷色彩。比喻為人孤傲正直,不願以謅容媚色取悅權貴。

74.安能推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唐·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

不願俯首低眉侍奉權貴而使自己曲心抑誌,郁郁寡歡。

75.勿輕直折劍,猶勝曲全鉤!唐·白居易《折劍頭》

不要輕視那折斷了的直劍,它比彎曲的全鉤還要強硬!

76.用心莫如直。唐·李翺《答朱載言書》

為人應正直。

77.吾心似秋月,碧潭清皎潔。唐·寒山《聯句》

清:清澈。皎潔:明亮潔白。比喻內心至為澄明潔白。

78.汝若全德,必忠必直,汝若全行,必方必正。唐·元結《自箴》

汝若全德:妳如果是道德完美。汝,妳。必忠必直:壹定是忠誠、耿直的人。全行:品行無瑕。必方必正:壹定是正直的人。方:正直。

79.丈夫誌氣直如鐵,無曲心中道自真。唐·寒山《詩三百三首》

比喻男子漢的誌氣要堅定正直,心懷坦蕩無私,這樣就懂得人生的真諦了。

80.登山須正路,飲水須直流。唐·孟郊《送丹霞子阮芳顏上人歸山》

正路方登,直流才飲,喻為人應正直。

81.百尺無寸枝,壹生自孤直。唐·宋之問《題張老松樹》

無寸枝:不分枝杈。孤直:孤高直挺。喻為人有如老松,孤高正直。

82.壹任秋霜換鬢毛,本來面目長如故。宋·蘇軾《老人行》

始終如壹地保全自己的節操。

83.形之正,不求影之直,而影自直。唐·馬總《意林》

以形正影不斜喻人品正直則言行不至偏頗。

84.守正直而佩仁義。宋·朱熹《宋名臣言行錄》

宋:操守。做人要存正直之心,行仁義之德。

85.《大學》之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基本只是正心、誠意而已。宋·朱熹《四書集註·孟子序說》

學:書名。修身:修養自身品性。齊家:管理好家庭。治國:治理好所在的地區。平天下:使天下太平。正心:使心思端正。誠意:使意念真誠。

86.教人治己,皆宜以正直為先。宋·王安石《洪範傳》

宜:應該,應當。

87.月缺不改光,劍折不改剛,月缺魄易滿,劍折鑄復良。宋·梅堯臣《古意》

光:光亮。剛:剛強。魄:月之光。比喻要保全堅貞剛直的氣節。

88.君子淡如水,歲久情愈真。小人口如蜜,轉眼如仇人。明·方孝孺《遜誌齋集·朋友》

淡如水:清淡得象水壹樣,形容淡泊而純真。君子的心地如水那樣淡泊純真,感情能經受時間的考驗。小人說得好聽,卻口是心非,言行相悖。

89.心如水之源,源清則流清,心正則事正。明·薛瑄《讀書錄·體驗》

用源頭和流水的關系,比喻要有正直的思想才能做正直的事。

90.心正自然邪不擾,身端怎有惡來欺。明·馮夢龍《警世通言·白娘子永鎮雷峰塔》

心地純正,邪惡的人自然不能侵擾;行為端莊,兇惡之人怎能欺侮?

91.心地上無風濤,隨在皆青山綠樹。明·洪自誠《菜根譚》

心地:心裏。隨在:處處。喻處處以正直平和之心對待別人,將會處處得到別人以同樣的態度對待自己。

92.不愧於人,不畏於天。《詩經·小邪·何人欺》

對人問心無愧,對天不存畏懼。即立身處世正大光明。

93.人不可以無恥。《孟子·盡心上》

人不可沒有羞辱之心。

94.欲人不聞,莫若不言;欲人不知,莫若不為。漢·枚乘《上書諫吳王》

想要人不知道,最好是自己不說,自己不做。

95.磊磊落落向曙星。古樂府《兩頭纖纖》

胸懷坦蕩可同閃亮的晨星相媲美。

96.內不愧心,外不負俗。三國·魏·嵇康《蔔疑集》

對己無所愧疚,對外不違時尚。

96.好事不出門,惡事傳千裏。五代·荊南·孫光憲《北夢瑣言》

好事往往不為人所知道,而壞事卻傳播得非常迅速廣遠。

97.心不負人,面無慚色。宋·普濟《五燈會元》第4卷

負:違背。慚:慚愧。不做對不起別人的事,就不會有慚愧之感。

98.聲無小而不聞,行無隱而不形。《荀子·勸學》

聲音即使再小也不會聽不到,行為即使再隱蔽也不會不表現出來。

99.持身如玉潔冰清,襟袍如光風霽月。清·金纓《格言聯璧·持躬》

比喻人品高尚,胸懷廣闊。玉潔冰清:寶玉般純潔,冰雪般清白。光風霽月:霽(jì),雨雪停止。

100.內不欺己,外不欺人,上不欺天,君子所以慎獨。清·金纓《格言聯璧·持躬》

有道德的人時刻註意光明正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