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通過我家三次養貓的經歷,表現了作家對自然、人生的熱愛之情,呼籲人們要善待生命,同情弱小者。
3、標記三只貓的來歷、外形、性情、結局、對它們的亡失,“我”的心情變化是怎樣的?
來歷 外形 性情 地位 結局 對我的影響
第壹只貓花白貓(1-2) 隔壁 要來的 花白的毛,如帶著泥土的白雪球 活潑 寵物 病死 壹縷酸辛
第二只貓小黃貓(3-14) 舅舅家 抱來的 渾身黃色,很可愛 較第壹之更活潑,更有趣,會捉鼠 寵物 丟失 悵然憤恨詛咒路人
第三只貓醜貓(15-34) 遭人遺棄,撿來的。 毛色花白,並不好看,瘦,毛被燒脫了幾塊,更覺難看。 天生憂郁,不活潑,懶惰 若有若無不大喜歡 死亡 更難過得多。永不養貓。
(1)從哪些細節描寫可以看出家人對第壹只貓的喜歡?
活潑好動:毛色、性情、形態、動作;
帶來愉悅(享受生活的快樂)。
(2)從哪些方面來表現對第二只貓的“更活潑,更有趣”?
性情:亂跑、不怕生人、躍、跑;
本領:會爬樹,捉蝴蝶,會捉鼠。
(3)家人對周家丫頭、捉去貓的過路人所持的態度說明了什麽?
“周家的丫頭”代表著事不關己、漠不關心的壹類人,“不知名的奪去小貓的人”代表著不顧別人,自私自利的—類人。作者借第二只貓的失蹤事件,表達了對那種不顧別人利益而自私自利行為的譴責與鞭撻。
(4)從全文看,寫三只貓主要運用了什麽寫作方法?
前兩只貓的受寵,反襯了第三只貓遭冷遇,而第三只貓遭冷遇的地位,是釀成它的悲劇的直接原因。經過這樣層層鋪墊,故事推進到高潮“芙蓉鳥事件”。在這個事件中,貓的負屈含冤與“我”的暴怒虐待又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四、精讀第二、三部分,探究下列問題:
1、刪去寫前兩只貓的文字可以嗎?
——三次養貓的故事層層推進,寫花白貓、小黃貓是為詳寫第三只貓(可憐貓)作必要的鋪墊,也是為了與第三只貓形成鮮明的對比。這種布局,有利於更好地刻畫形象、凸現中心。
2、那為什麽要重點寫第三只貓呢? (最能表現主旨)
到底發生什麽可怕事情? (芙蓉鳥被害事件)
審理結果:貓被冤枉了
案件反思:(學生讀課文,合作探究,師生交流)
1)在這個案件中,“我”錯在哪裏? (“常常對鳥籠凝望著”使我認定小貓咬死小鳥)
2)在知道案件的真相後,“我”的心情是怎樣的?找出文中相關的句子。
難過、自責、內疚。
3)為什麽對於第三只貓的亡失作者更難過?
我的武斷、誤解、冤枉、追打,造成貓的死亡,而且這個過失是無法補救的。
4)真相大白後,從我的懺悔中,可以看出我是壹個怎樣的人?
知錯就改 同情弱者 嚴於自省 勇於自責
5)就小貓受冤這件事,從這件事中,我們得到哪些人生啟示?
凡事不能單憑印象,主觀武斷,要弄清事實,否則就會造成不可彌補的過失。
對人對事不存偏見私心;要客觀公正。
適當擴散:善待生命,同情弱小者;勇於自責。要寬容、仁愛;不要殘忍。
要為他人著想,不要損人利己。 (“我”)
3、學生自擬格言:
根據我們對文章主題的理解每個小組各擬壹條格言。格言要求語言凝練,富有哲理性。
教師贈言:努力完善自我!弱小就要挨打!努力拼搏,奮發向上。
妳想得到幸福嗎?唯壹的方法就是努力。(貓)
五、拓展延伸
1、有的人為什麽會犯這樣的錯誤?
以貌取人、對弱勢群體的偏見· · · · · ·
2、我們應該如何對待動物,對待生命?
要仁愛,不要殘忍;要為人著想,不要損人利已;凡事要實事求是,明白判斷,不要不作調查,主觀武斷。
3、如果養第二只貓時,也養了芙蓉鳥,鳥被咬死,“我”會怎樣做?
如果是第壹或第二只小貓咬死了芙蓉鳥,“我”不會怪罪它,更不會用棒打它。而會責怪張嬸不小心,因為“我”喜歡這兩只小貓,反而覺得這只小貓本領強。
從中,我們可以看出,可憐貓不幸的根本原因是什麽呢?(不受人歡迎)
老師感言:貓的世界就是人的世界,人對貓的態度就是人對人的態度。但願類似的悲劇不再發生,但願悲鳴能夠沈默,但願生活無須辯護,但願人們不再無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