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真品味壹部名著後,大家壹定都收獲不少,需要寫壹篇讀書心得好好地作記錄了。妳想知道讀書心得怎麽寫嗎?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關於活著的讀書心得(通用5篇),僅供參考,大家壹起來看看吧。
活著的讀書心得1余華的《活著》再版了多次,而我最喜歡的就是紅色封面,黑色標題的這壹版。黑色代表死亡,紅色代表生命,兩種強烈的色彩對比大致是作者想要告訴我們小說的中心內容:生與死。生死的哲學問題壹直是我不敢觸碰的內容,在我目前經歷的短暫人生中,因為個人的軟弱或渺小,我無法去直面,承認自己的渺小,我並不覺得可恥,真實面對自己的內心,我相信也是活著的壹種力量。
壹個深夜裏,作者余華的《活著》第壹次給我啟蒙了什麽是“死亡”,閱讀過程猶如壹把尖刀刺向內心,由淺至深,最終在心中撕裂出壹個傷口,是壹種不可壓抑的痛。
書中故事既真實可信又辛酸冷酷,冷峻客觀的筆觸,樸素簡單的文筆,向我們描述著壹個現實而又殘酷的故事:福貴老人和他的壹家人壹壹妻子家珍、女兒鳳霞、兒子有慶、女婿二喜、孫子苦根,親人壹個接著壹個的死去,而他卻依然堅強地活著。
福貴的人生我們可以用三個關鍵詞來概括,那就是“承受”“忍耐”“活著”。在時間和空間的維度中,福貴“承受生活的苦難,在“忍耐”中變得堅強,用“活著”演繹生存的狀態,在特定的時代變遷下,融進了他的成長和苦難,這壹份苦難卻是異常的苦澀和壓抑。
福貴是壹個地主家的少爺,年輕時吃喝玩樂無所不好。他又是壹個樂知天命的人,他沒有太多的理想抱負,只想過個安穩日子的人。用他的話說:只想好好活著比什麽都好,做人還是平常點好,爭來爭去賠了自己的命。像我這樣是越混越沒出息,可壽命長,我認識的人壹個接著壹個死去,我還活著。
這就是他的人生格言,是對他的生活全面寫照。有評論家說,這是作者的消極人生觀,然而我覺得這又是客觀現實,誰也改變不了。悲觀的論調中,是對現實的無奈嘆息。
福貴的命運揭示這樣的現實:人的壹生是無序的,看似有規律,其實充滿了許多變數。
福貴壹生經歷了太多的死亡、恐懼和孤獨。所以面對死亡,他只能壹壹去承受,除此之外,他能做什麽呢?他阻礙不了環境,阻礙不了厄運對他的壹次次的打擊,他唯壹做到的就是活著......
“塞翁失馬,因禍得福。”在書的最後福貴說:“這下可要好好活了。”用余華的話說,活著是生命的唯壹要求。福貴所經歷的苦難,所面對的親人的壹個個的死亡,直至最後只剩下自己壹人,這裏面的慘烈本來是不亞於余華小說中的任何壹個人的,但余華成功地為福貴找到了壹條緩解苦難的有效途徑——忍耐,這使得整部小說的敘述都因著這種寬闊的忍耐,變得沈郁、悲痛而堅定,沒有血淚的控訴,沒有撕心裂肺的尖叫,甚至都沒有憤怒,有的只是福貴在生活中磨練出來的無邊無際的忍耐包容著壹切,以致再大的苦難來臨,福貴也能將它消解於自己的忍耐之中。最終,福貴真是達到了與孤單的生活相依為命的地步。
命運如尖刀,現實血淋淋。在承受中忍耐,在忍耐中活著,命運的尖刀剖出了眼淚的廣闊和豐富;書寫了絕望的不存在;鏤刻下人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著。
善良、高尚、溫和、悲憫、寬容……,成了這部小說主要的精神底色。這也讓我們相信在任何困境下,讓美好的品質和希望在心底永存,才是我們的精神力量所在,才能夠讓我們面對命運的尖刀,依然能好好活著。
活著的讀書心得2十多年前在上海謀生,租了壹間小房子,買了壹個二手的電視機,在這之前我們家是從未有過電視機的,有了電視機就算實現了我人生的壹部分理想。
記得有年春節,我在深夜裏搜素到壹部電視劇《福貴》,這部電視劇是根據余華的長篇小說《活著》改編的,每天晚上好像連續播放四五級,大約從十點壹直播放到淩晨兩三點,我看得毫無睡意,越看精神越好,大家可以想象,這電視劇該有多麽精彩。當時想過找來這部長篇小說看看,可是又壹想,電視劇都看了,小說還能有什麽新鮮感吸引我嗎?於是看小說的念頭就淡了。
後來文學圈子裏的壹個作家朋友幾次跟我提到《活著》這部長篇小說,這就又勾起了我的閱讀欲望。剛好壹個寫詩的朋友開了個網店賣書,看到有余華的作品,於是就買了全套回來,首先就看《活著》。
我已經很多年沒有讀過長篇小說了,我甚至對長篇小說有壹種抵觸的情緒,我想我幸好沒有當編輯,如果當編輯不得不閱讀人家的長篇小說,我想這壹定是非常痛苦的。有的長篇小說盡管名氣已經很大,但是我依然無法讀完全本。
但是閱讀《活著》的時候,我連續讀了幾個小時,到了淩晨壹點,我依然“活著”(沒睡著),隨著年齡的增長,這樣的情況已經越來越少了,我讀《紅高粱家族》的時候好像也是如此。
看了小說,根據我的記憶,改編的電視劇《福貴》,改動的地方實在是太多了壹些。電視劇給我的印象是精彩。而小說給我的是內心深處深深的震撼。讀完整本小說,我的心仿佛掉進了冰窟窿裏,好久好久都沒有回暖。
福貴生在民國時期,青少年時他過著紈絝子弟的浪蕩生活,而正是因為他的浪蕩,敗了家產,才讓他和他的家人逃過壹劫,這和我家的經歷非常相似,在中國有多少這樣相似的家族史?
成為貧農的福貴本以為可以從此過上相對太平的日子,但是事實上卻是災難壹個接著壹個,悲劇隔壹段時間就發生壹次,他壹生都在苦難中掙紮。
福貴在最後所有的親人都離開他去了另壹個世界以後,他買了壹頭老牛來陪伴他,他將老牛的名字取得和自己壹樣,老牛也叫福貴,然後他為了讓老牛安心幹活,給老牛假想出了幾個夥伴,他們是家珍、鳳霞、苦根、二喜。這些名字全都是福貴死去的親人,他們活著的時候,就像牛壹樣的活著。實際上,牛比他們還好,因為牛不需要穿衣服,也不需要吃飯,它們吃草,不需要耕種就能長出來。
中國農民活著的意義是什麽?誰在思考?農民在思考嗎?沒有,我相信百分之九十九的人沒有思考過這個問題,他們活著就是為了吃飯,為了吃飽,吃飽以後,可以思考著能否吃好壹些。至於別的,對於他們,實在是過於奢侈。而就是吃飽這個問題,從1949年到1978年,對於中國農民都是奢侈的問題。人在沒有吃飽的情況下,那就只思考壹個問題,那就是如何吃飽。我小時候的遠大理想就是頓頓有兩糙飯吃,大米比包谷面稍微多壹點更好的那種飯。
因此農民不能有別的想法,不能有愛好,有了就是不務正業,在那個年代,農民們在相互監督著彼此。改革開放之初,最先離開土地,放棄土地的農民都遭到堅守在土地上的農民的嘲笑,好在是後來的情況越來越好,那些堅守在土地上嘲笑離開土地的人的人也堅守不下去了,最終自己或自己的下壹代還是離開了土地。我想這是好事,農民進城開闊了視野,長了見識,改變了觀念,大家在壹個大環境中公平競爭。但願過去的苦難離我們遠去,永遠不再回來。願農民頭上那些特殊的符號慢慢的淡化。願人人平等的時代快些到來!
活著的讀書心得3再次翻開余華的《活著》,我還是為書中的老人福貴的壹生唏噓不已,也感動於他還堅持活著的那種溫熱的堅強。
從敗光家產的富家子弟到“笨鳥先飛”的莊稼漢,福貴親身經歷了無情戰事和各種親人的死亡。接連而至的不幸,並沒有打倒這位令人敬佩的老人,他只是默默念叨著:“往後的日子我只能壹個人過了……”是啊,日子總是要活下去的。無論日子如何,能活著已是最好。人有很多種活法,但是前提是活著。只要活著,就有希望;只要活著,世界與生命就會熠熠生光。正如作者所說,“人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的,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著。”
活著的讀書心得4很早以前就知道有《活著》這本書,但壹直沒有去找來閱讀,《活著》讀後感。寒假回家的兒子,把這本書下載到了iPad上。熱鬧的春節過後,我終於有時間和機會了,躺在床上壹口氣讀完了它。之後很長的壹段時間裏,心情壹直很沈重,那壹刻有些迷茫:為誰沈重?福貴?生活?還是此書引發了自己對生活抑或是對“活著”這個命題的感慨?
福貴,這個曾經風光壹時的富家少爺,因自己年少時的無知和為所欲為,毀掉了自己和家人的幸福。我壹開始很憎惡他,看到他那麽無情地對待家珍,那麽愚昧地賭完了家產,那麽殘酷地在壹夜之間讓這個曾經殷實的家庭,走向了生活的底層,尤其當他的父親死在糞缸邊上時,我覺得自己在那壹時恨不得對他揮刀而向。
經歷了戰爭,經歷了磨難,福貴開始對家人珍惜和愛憐了。這個時候的他,已經悄然地讓我改變了對他的憎惡,開始同情甚而喜歡他了。我不知道壹個人的命運是否會真的像福貴那樣跌宕,那樣淒慘?壹個含著金鑰匙出生的富家少爺,無知、無慮、無憂、無情;壹夜間的淪落,刺醒了他麻木的心靈,慢慢的,他跳出了沈淪,開始了擔當,我也開始了欣喜和欣慰,尤其他對家珍的關懷和兒女的憐愛,讓我不由得祈願他們壹家人從此過著幸福、甜美的生活。
然而,生活就是那麽的無情和冷漠。他那可愛的兒子有慶,在那個盲目崇拜的年代,為了給縣長因生孩子而大出血的妻子獻血,被醫生抽血過量,死在了醫院;雖然啞,但卻冰雪聰明的女兒鳳霞,找到了真心疼愛她的二喜,卻在生下苦根的那天,大出血而死;曾經的富家千金、嫁給福貴後就沒過幾天好日子的家珍,苦累了壹身的病,在風霞死後三個月,也撇下了福貴;偏頭的二喜,雖小有殘疾,卻有壹顆善良的心,他以真誠的愛心,愛著妻子和她的家人,鳳霞走後,他堅強地拉扯著苦根,卻因壹場事故,被水泥板活活夾死了,臨死前最後叫了壹聲“苦根”,那壹聲,仿佛穿越了時空,生生地刺痛了我的心,淚水奔湧而出的那壹刻,我深刻感受到了父親對兒子的萬千不舍與牽掛;聰明而懂事的苦根,七歲那年,壹場發燒,困臥在床,艱難的生活,沒有吃的,卻因福貴的大意,食了過量的黃豆,活活撐死了……
親人們就這麽相繼地離開了福貴。孤獨的福貴,年近古稀時買了壹頭和他壹樣老的牛為伴,他管它叫“福貴”。耕田時,他會對它說:“今天有慶,二喜耕了壹畝,家珍,鳳霞耕了也有七、八分田,苦根還小都耕了半畝。妳嘛,耕了多少我就不說了……”那壹刻,我突然就明白了,對福貴而言,他不孤獨,也不寂寞。因為在他每壹天的生活裏,都有他的家人在陪伴他。所以,哪怕是他舒展的皺紋裏鑲進了泥土,哪怕汗水在他褶皺的胸膛前蜿蜒而行,他依然笑呵呵地、繪聲繪色地講述著自己的故事。在他的臉上,妳看不見生活有多麽的'不好,看不到對世道的厭倦,有的只是歲月留下的滄桑,有的只是他帶給妳的人生取向。因為,活著的人本身就是偉大的,他戰勝了太多存在和不存在、發生和沒有發生的意外。更因為:人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情而活著。”……
活著的讀書心得5余華的《活著》這本書是通過別人介紹才知道的,當時的朋友對我說這樣的書的催淚性很強烈,我壹直不大相信,我想可能這樣的書壹般都是為了騙取不太理智的讀者的眼淚而使得他們浪費自己的感情和金錢的,所以,我也就壹直沒有心情看這本書,直到前天自己百無聊賴的時候突然想,我到要看看這個讓無數人或者嘆服或者痛斥的書到底有多大的魅力。
作者在此書中講述了,地主少爺富貴嗜賭成性,終於賭光了家業壹貧如洗,窮困之中富貴的富貴因為母親生病前去求醫,沒想到半路上被國民部隊抓了壯丁,等他再回到家,女兒已經成了啞巴,母親也病了,家裏壹點吃的也沒有。命運就是這樣的作弄人,這樣的令人無法琢磨,令人尷尬的無奈著,痛苦著。壹次又壹次戰亂和動蕩,這個家庭在生存線上苦苦掙紮。新中國成立,在革命運動中,饑荒餓得福貴的妻子家珍駝了背。鄰居們為爭搶剩余的發了黴的紅薯大打出手,福貴的兒子為救學校校長的老婆產後大出血,踴躍獻血,忙亂中被抽多了血,死了……然而,真正的悲劇從此才開始漸次上演,每看幾頁,都有我眼淚濕潤的感覺,壞運氣總是降臨到福貴的頭上,在小說的最後,悲劇和失敗越來越多,眼淚和痛哭幾乎成了家常便飯。
我真的不想繼續我的痛苦,我真的不想再折磨自己,想自己也算是個“久經考驗”的讀書不少的人了,怎麽在這個時候會為了壹個並不關乎自己任何前途命運的壹本書而“浪費”自己的感情,我當時真的在心裏痛斥大罵這個余華,為什麽壹定要把人家弄那麽悲慘,仗著自己有點才華就那麽肆意的折騰讀者的感情,真是太沒人道了,不過,倔強的自己還是頑強的把這本上看完了,另壹個心思卻不得不嘆服作者的文學藝術造化,我不得不承認,這本書是我看過的書中最有藝術價值的書之壹,我也因此想到了美國短篇小說作家艾米麗·卡特對中國著名作家余華的長篇小說《活著》的評價,艾米麗對《活著》的語言、情節,娓娓道來的敘述方法,簡樸優美,未曾雕飾的魅力及小說中關於生、死、命運的內涵都給予了高度的評價。艾米麗寫道:“如果現在要讀壹些東西,顯然妳應該讀壹些永恒的東西。《活著》就是這樣壹流的作品”。
余華在書中說“活著的力量不是來自於叫喊,也不是來自於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人們的責任。”忍受,忍受生活賦予的快樂和痛苦、幸福和不幸、悲傷和高興以及興奮和無奈等等……哪怕生命裏難得的溫情將被壹次次死亡撕扯得粉碎,也要堅強的忍受,這個就是書的本意內涵嗎?如果從這個意義上理解,我還是可以接受的,這個是我猜測的壹種。
“老人和牛漸漸遠去,我聽到老人粗啞的令人感動的嗓音在遠處傳來,他的歌聲在空曠的傍晚像風壹樣飄揚,老人唱道:
少年去遊蕩,中年去掘藏,老年做和尚。”
書的最後似乎沒有忘記又留下的講述者自己在慢慢降臨下來的夜幕中說的壹句令人回味的話,“我知道黃昏正在轉瞬即逝,黑夜從天而降了。我看到廣闊的土地袒露著結實的胸膛,那是召喚的姿態,就像女人召喚著她們的兒女,土地召喚著黑夜來臨。”我真的有種不願意的猜測,余華是不是想告訴讀者,生命中其實是沒有幸福或者不幸福的,生命只是僅僅活著,僅僅只是壹種存在,它和其他萬物壹樣並無任何意義。追尋,探究的本質不過是壹個大笑話而已等等,而沒有其他任何過多的意義?在表達手法上,他用壹種近乎冰冷且似乎沒有溫度的筆調娓娓敘說壹些其實並不“正常”的故事,人的命運就是如此這般的循環往復,壹代又壹代的周而復始……
夜深人靜的時候,如果想到這些,再想到不久前的[靜在深秋]友的《祭奠自己》,再想到林語堂《生活的藝術》中說“……如果我們在世界裏有了知識而不能了解,有了批評而不能欣賞,有了美而沒有愛,有了真理而缺少熱情,有了公義而缺乏慈悲,有了禮貌而壹無溫暖的心,這種世界將成為壹個多麽可憐的世界啊”,確實有點令人不寒而栗、毛骨聳然。現實中痛苦和快樂的人們不禁要問,生命的意義難道是真的如此脆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