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名人名言大全網 - 人生格言 - 《孔子》觀後感

《孔子》觀後感

 認真看完壹部作品以後,能夠給我們不少啟示,寫壹份觀後感,記錄收獲與付出。現在妳是否對觀後感壹籌莫展呢?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孔子》觀後感(通用6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孔子》觀後感1

 他,生當“禮崩樂壞”的奴隸制末期;他,周遊列國,想用自己的壹套學說挽救天下的危亡;他,主張“仁”,“仁者,人也”是他的思想境界,“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是他的崇高品質。他的智慧與才能相融,總能使自己化險為夷,但他的認識與主張卻因觸動三桓利益而使自己流浪與他國。

 他用“知其不可而為之”的積極態度,上演了壹個個感人至深的故事。他對弟子嚴厲卻不失親切,總能在他們散落時重建他們的心靈之柱,總能在他們努力時及其萬張浪花,凝聚起他們前進的動力。他的弟子們也忠於師,當他被魯哀公趕出楚國後,他們誓死跟隨。他們壹同斬破了路途中的荊棘,最終回到了自己的國土——魯國。我回顧著那些感人至深的鏡頭,腦海中將他們生活的畫卷翻到了充滿溫情的壹頁。

 那壹天,他們已精疲力盡,他的弟子送來了最後壹碗馬肉湯,這時的孔子已在弦聲中挺過了幾天,但他並沒有壹個人喝完湯,而是同弟子們壹起分享那溫情四溢的湯,他的情誼如此之深,到最後壹刻,仍不忘為他人著想。

 翻開另壹頁,雪白的冬景覆蓋了我的視野。壹個寬闊的冰面上,有壹輛馬車在行駛,突然冰面裂開了壹條縫隙,致使他們紛紛摔倒在地,竹簡也不幸落入水中。他的弟子顏回不顧生命危險,壹次又壹次地撈起那些沈在水中的竹簡,最終不幸溺水而亡。他們壹遍又壹遍地呼喊顏回,聲聲悲痛與希望在冰面上回蕩著,最終卻都化為灰燼,尤留悲痛於心中。

 他們,走過了壹個個暴風雨的夜晚,他們,將真情灑遍世間。他們的感人事跡讓我無時無刻不銘記於心。孔子的智慧,顏回的無私,個個人物將壹種思想,壹種精神化為人們心靈的歸宿。我們要學會感知,學會選擇,學會進取。

《孔子》觀後感2

 之前在老師的帶領下我們學習了《論語》,了解了孔子: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人,祖籍宋國(今河南),中國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這本書是在孔子去世後,其弟子及再傳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語錄和思想記錄下來,整理編纂而成。該書被奉為儒家經典。

 孔子是當時社會上最博學者之壹,在世時就被尊奉為“天縱之聖”“天之木鐸”,更被後世統治者尊為孔聖人、至聖、至聖先師、大成至聖文宣王先師、萬世師表。其思想對中國和世界都有深遠的影響,其人被列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隨著孔子影響力的擴大,祭祀孔子的“祭孔大典”壹度成為和中國祖先神祭祀同等級別的大祀。

 最近我們看來《孔子》的電影,這部電影主要從公元六世紀孔子受到魯定公賞識,得到重用,步步高升,能夠用以禮治國的執政理念來實踐。但在他人的嫉妒下被罷黜,於是開始了周遊列國、顛沛流離的生活。在歷經磨難之後,孔子最終歸魯,專心致誌,開設學堂講學。他為後人留下的儒家思想對中國的政治和文化產生了了深遠的影響,被舉世公認為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的典範。

 再談壹下孔子的扮演者周潤發,他的表演十分出色,把老年的孔子的形態表現的淋漓盡致。他的表演仿佛真的把我們帶回到了兩千五百多年前的時光,回到了東周時期那段戰亂頻繁之時,他的壹舉壹動、壹招壹式都讓人回味無窮。我們不妨從《孔子》中去細細品味周潤發的表演,去了解他表演的分寸得體、真誠樸實,從而啟發我們在生活中做事時的壹種真誠樸實,踏踏實實的態度。

 在遊行中,孔子最喜愛的弟子顏回離他而去,孔子悲痛欲絕,顏回用自己的生命演繹著儒家“仁”和“愛”,詮釋著“忠”和“孝”。這也就告訴我們要珍惜知識,崇尚文化。

 在最後孔子說:後人理解我,後人誤解我,都因為《春秋》。不難預料,《孔子》也壹樣,會在不同人心裏留下不同的印象,在不同人的內心埋下不同的種子。因此在之後看待事物時要從多方面去觀察、了解事物,切忌從壹方面片面的了解,否則得到的結果總是以偏概全,不能真正了解事物的本質。

《孔子》觀後感3

 這部片子在前部分都是講孔子投身政治與教育,使用“仁義禮治”來治理魯國,取得了壹系列輝煌的成就,感覺壹切都是那麽的順利。然而,在後部分卻峰回路轉,即從孔子推翻三桓失敗和齊國大兵壓境之後,孔子便開始裏顛沛流離的苦難生活,最後到老的時候回到魯國投身教育。孔子壹輩子也沒有將“仁義禮治”推行成功。

 電影幾乎沒有涉及到孔子在學術上的成就和“仁義禮治”的思想,只是從壹個很普通的角度來描述孔子的壹生。片子的前半部分和孔子的面孔壹樣,看起來壹切都是那麽的平和。然而,前半部分也為孔子的命運埋下了伏筆,即該部分實際上是危機四伏。同樣的,平和的孔子,背後是其經受了壹般人沒有經歷的痛苦以及在痛苦中體驗的境界和對信念的執著。

 這部片子有幾個情節讓我記憶尤深。

 第壹個情節是孔子推翻三桓失敗後,孔子和魯王的對話以及孔子和老子的對話。孔子以壹腔充滿“仁義”的熱血誓以推翻三桓以維護“君臣之綱”。魯王便說了,“仁義只是壹個說辭,如果失敗了,誰還在乎妳仁義與否”,“我們應該‘無為方能無不為’”。於是,孔子便回憶起和老子的對話,老子提了壹句話,如果做不到便索性放棄吧,這非常符合老子“無為”的思想。老子的“無為”,即無違,不要違反規律,也就是如果妳真的做不到的話,證明條件還不成熟,無需勉強硬來。孔子眼見馬上得以成功推行“仁義”,卻在這壹時刻失敗了,要放棄以前所做的所有的努力,這真是壹般人難以接受的。於是,孔子便離開魯國,顛沛流離到周朝列國,每到壹個地方便開始“仁義”的教育。

 第二個情節是孔子和衛國君夫人南子的對話。南子對孔子說的壹句話,“世人也許容易理解夫子的痛苦,但未必能體會夫子在痛苦中體會的意境”。南子在電影出現的第壹幕是,她拿著壹卷書,趴在草上讀書,從這壹幕可以看出南子是壹個有知識知禮節的人,當然也是壹個美麗性感的女人。同樣的,從她與衛君和太子等人的對話中,妳也會發現,南子是壹個聰慧、做事強硬果斷的女強人。她對孔子充滿壹種“惺惺相惜”的敬仰與欽佩,他和夫子兩個人在對話的.那壹刻都能夠深深體會到對方的痛苦和境界。南子的出現,讓我能夠進壹步理解孔子的內心和執著。

 第三個情節是顏回之死。這個情節是讓我最無法忘記的情節。我對顏回的體會是,他在片子是壹個非常帥氣、有才和忠誠的人。在這壹個情節,壹方面是顏回為了挽救孔子流離各國譜寫的書籍而壹次又壹次的深潛到冰冷的水裏,撈起壹卷又壹卷的竹簡;另壹方面是夫子慟哭的說道“回,妳給我回來”,夫子只想顏回安全的爬出水面,而不是要他去撈那些花費了無數心血編寫的書籍。顏回對夫子和夫子對顏回間的這種感情,真是讓人無法言表。

 第四個情節是孔子回到魯國。他和弟子們經歷了諸國戰火,顛沛流離的回來後,在城墻底下哭著喊,我回來了。

 在這個片子,孔子給我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是“世人也許能夠理解夫子的痛苦,但未必能體會夫子在痛苦中體會的境界”。孔子內心的痛苦和對信念的執著讓我久久不能忘記。這是壹部非常有內涵的國產片。該片弘揚傳統文化中國古聖先賢幾千年的經驗、智慧的結晶,其核心就是道德教育。能把這樣的題材拍成優秀的電影,在當前文化缺失、物欲橫流的大環境下,有不少人誤認道德是限制人們行為的條條框框。其實,有道德的生活才是真正正常、幸福的生活。

《孔子》觀後感4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朝聞道,夕死可矣”。電影《孔子》帶我們重回那個戰火紛飛的時代,恍惚中,我仿佛聽到了孔子對弟子們的諄諄教導;聽到了顏回謙和恭敬的話語;聽到了子路勇敢果斷的聲音。

 孔子,名丘,字仲尼,被人們奉為“至聖”,他如壹顆絢麗的流星,在歷史漫長的黑夜中用短暫的生命照亮了夜空,給後人們帶來了無盡的啟示。

 孔子助魯國抗齊時,幾大桶油,扔上火把,向敵軍潑灑而去。霎時光,火光把天都映紅了,慘叫聲壹片,有些人竟被火活活燒死!孔子,自然也就是悲慟不已,可在那個戰火紛飛的混亂年代,有什麽對錯可言?弱肉強食,或許就是戰爭年代最殘酷的。

 試看戰爭年間,戰火紛飛,民不聊生,百姓們流離失所,無家可歸,壹場戰爭動輒就要死幾千人,甚至幾萬人;而和平年間呢?社會安定,百姓們豐衣足食,壹派欣欣向榮的景象。這兩者相比較,保衛和平,難道不就應嗎?

 古代封建社會,僅壹個季平子死亡就要幾百人甚至幾千人陪葬,難道人命真的有貴賤之分嗎?不,只就是因為封建社會就是歷史的必然趨勢。那時的統治者視人命如野草般,動不動就草菅人命!孔子為了救壹個陪葬小奴——漆思弓,在朝堂之上“舌戰群儒”,以壹己之力駁回咄咄逼人的季平子家管家,這就就是孔子“仁義智慧”的君子品格。

 在電影中,孔子曾與弟子失散,路人這樣描述他:“氣度像個大人物,卻像喪家之犬般狼狽。”讓人有些心疼:壹個聖人,怎會落魄至此?有幾人又能理解孔子?

 從血淋淋的歷史中,我們得到的啟示太多太多:銘記戰爭的教訓;保衛和平的年代;珍愛寶貴的生命。

《孔子》觀後感5

 電影《孔子》是很早之前就有了,為什麽今日我還是要寫觀後感呢?因為我覺得作為壹個中國人,應當有自我的文化信仰。談到文化信仰我們想到的那首當其沖的就是孔子。孔子名丘,字仲尼,因其母禱告於妳丘山而得名。電影中孔子的出場已經是壹個大夫的身份了。可是孔子的身世是不幸的,早失雙親,所以孔子對下層百姓的疾苦異常的關註,回到電影上來。電影中的周潤發給我們很好的詮釋了孔子的許多東西,讓妳不得不佩服他的演技。

 電影《孔子》裏面有很多與史書記載不壹樣的地方,首先就是前面的孔子擂鼓為戰士壯威,之後是孔子與魯公壹齊出面說服齊王收復失地然後就是孔子最喜歡的弟子顏回的死,都與歷史不符。史書上沒有記載孔子與魯公壹齊去談判的,而記載的是孔子從天而降前來護駕的,這樣壹改似乎讓人覺得更加真實!歷史上也沒有類似於有沈書入水然後顏回去撈的事情。顏回史書裏面的記載是窮死的,不免有些窩囊,這樣壹改反倒顯得他對書籍與教師的熱愛,真正熱愛書的人確實會不顧自我的性命去救書的,沒有什麽迂腐之處!

 電影中孔子會見南子的緋聞也被大肆渲染,讓人覺得孔子不再是壹個高不可碰的聖人而是壹個有感情有思想的凡人,孔子也有七情六欲,有壹句臺詞是“吾未見如此好色如好德者”,這是我覺得全片中最妙的臺詞,應對壹個風情萬種母儀天下的女子,就算是孔子也會動容的吧!

 全篇最感人的壹幕我覺得是孔子與壹群弟子壹齊回到魯國以後,孔子跪在城門下,磕頭行禮口中反復念叨著:“我的祖國,我最終回來了!”這個時候孔子已經年過半百了,可是還是不能忘記自我的祖國,盡管以往別人趕他走,可是當祖國需要他時他還是選擇了回國。這種胸襟不愧是我們的聖人,那裏看得出孔子的偉大!

 看電影孔子,我們用平常心看他的可愛,用恭敬心看他的偉大:原先這就是我們的聖人孔子傳奇的壹生!

《孔子》觀後感6

 春秋割據,各國戰亂,孔子的年代就穿插在這樣的亂世中。他和他的弟子們顛沛流離,周遊列國十幾年。壹向未曾放棄的是禮義仁和。

 我帶著並不是很高的期望去看這部影片。兩個多小時,和場內的觀眾壹齊,很安靜地看完。正如胡玫所說“《孔子》是壹部必須能讓妳記住很多故事情節的影片”。但孔子帶給我的,不僅僅是故事和情節那麽簡單。他留下的,是壹個形象,壹種精神,連同他身後的弟子壹齊,或許大多是文文弱弱的讀書人。但妳感覺到的必定是如海濤般的千軍萬馬,統領著壹個時代。

 電影中孔子出身於當時壹個小諸侯國——魯國的沒落貴族家庭,為社會的混亂情形而憂心忡忡,期望以他超越時代的思想和智慧來影響春秋諸國的歷史進程。然而就像歷史上的其他聖賢早年的經歷壹樣,彼時孔子的時代還未到來。雖曾仕官於魯國,並以其勇敢和智慧帶給魯國以尊嚴和強大的期望,但最終政治理念破滅於現實之前。隨後孔子為了夢想率領眾弟子奔走在列國之間長達十四年之久,傳播其思想,想與整個時代抗爭,只可惜霸道如此世間,不容其主張。他曾數度被亂軍圍困而身陷絕境,也曾被卷入政治陰謀的旋渦,甚至曾被世人誤解……於晚年返鄉祖國——魯國,他歸而不隱,不懈於教育弟子眾人及進行文獻整理工作。

 孔子力主禁止活人獻祭的戲,十分精彩。朝堂之上發哥舌戰群儒,圓形的會場,不明白當時是不是這樣的,整個場景很像古羅馬元老院或者此刻英國議會,呵呵,對待公山狃這種小人,最經典的就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給個話啊”,展現了孔子的從容和智慧,更大是幽默。

 另外就是老子和孔子那段仙境般的對話,也可在歷史上找到印證,史書中有關於孔子向老子請教學問的記載,而電影中編劇為了劇情的需要,讓孔子去回憶他和老子的對話,此情節並無不妥,反而能夠從他們的對話中表現了儒道兩家思想的同異。

 顏回、子路、冉求,性格各異,但愛師如命,遵循禮儀仁和的精神如命。子路助衛國,冉求回魯國效命。最牽動人心的是顏回,顏回是孔子最鐘愛的弟子,外表文文弱弱卻機智靈活、意誌堅定。他死得那壹幕,有很多人給出了負面的評價:矯情、假、搞笑。但我被感動了,我相信顏回不顧生命,甚至都沒有想到生命,反復潛入水中挽救竹簡的那壹刻,很多觀眾也落淚了,我也相信當孔子壹向抱著死去的顏回不肯放手的那個場面,震撼了萬千人。

 給我印象較深的是孔子的弟子顏回之死,顏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之壹,顏回為了搶救夫子的書簡,放棄了自我的生命,這點讓我很感動,在顏回的眼中,孔子的書簡比自我的命都重要,仔細想想,正由於之後有著無數個顏回,我們此刻才能夠領悟到孔子的精神。當我看到孔子抱著顏回的屍體大哭,弟子們勸他:已經三個時辰了,已經緩可是來了。可是夫子依舊抱著,那個場面真的和悲慘。還有就是子路之死,子路其實是壹個有勇無謀的人,可是他始終記著夫子的教誨,直到死的那壹刻,仍記著夫子說過的:“君子正其衣冠”。夫子得知子路的死後,喪徒如喪子,可是夫子沒有讓淚流下,夫子依然很欣慰,欣慰的是自我的弟子雖然沒有如償所願,但已得為仁。

 我從電影《孔子》中感受到,我們應當學習孔子鉆研學問的嚴謹態度,以及“敏而好學,不恥下問”的學習精神,秉承孔子“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的做人格言,努力學習,提高自我的素質,成為壹個有學問、正直、光明磊落、對國家有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