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名人名言大全網 - 人生格言 - 寫作文怎樣才能做到語言樸實

寫作文怎樣才能做到語言樸實

1. 寫作文怎麽做到語言簡練

簡練,就是語言簡潔精練,言簡意賅,就是做到惜字如金,能夠用三個字表達清楚的,決不用四個字、五個字;明了,就是表達明白,讓人壹看就懂。

語言簡練、明了,這是作文最起碼的要求。因為只有做到這壹點,寫出的文章才會很好地表情達意,別人才容易讀懂,才愛讀。

語言簡練、明了,不是壹件很容易做到的事。美國第 28 任總統伍德羅·威爾遜是著名的演說家。

有人問他:“您準備壹份十分鐘的講稿,得花多長時間?”威爾遜答:“兩個星期。”人又問:“準備壹份壹個小時的講稿呢?”他答:“壹個星期。”

人又問:“準備兩個小時的講稿呢?”他答:“不用準備,馬上就講。”威爾遜的話表明:語言精練、明了的程度越高,花費的思考時間就越長。

從這個角度講,語言簡練、明了,又是我們錘煉語言的最高追求目標。怎樣才能做到把語言寫簡練、明了呢? 首先,就是作文時不說廢話,即不說與中心思想、主要內容無關的話。

這壹點,前面在講“依據中心裁剪材料”時已提到。 第二,就是作文時不說啰嗦話,即不說沒有必要重復的話。

語言啰嗦,不但會“淹沒”中心思想,而且會引起讀者厭煩。怎樣才能做到語言不啰嗦呢?具體講,要註意以下兩點: (1)防止語言重復。

即能用壹句話說明白的,就決不用兩句、三句。例如: ①這次跳繩比賽真令人失望,令人遺憾,令人難忘。

②我坐在魚缸旁。我睜大眼睛。

我聚精會神地看金魚怎樣吃食。 ③大掃除開始了。

我和李華負責拔教室墻根的雜草。我和李華勁頭十足地幹了起來。

李華在拔壹棵根紮得很深的野草時,因為李華用力太猛,仰面朝天摔在泥地上。李華從地上爬起來。

李華渾身是泥,好像壹只泥猴。我和李華同時大笑起來。

④媽媽見我回來,不放心地問:“妳把車票退掉了嗎?”我說:“我把車票已經退了。”我拍拍胸脯,自豪地說:“您看,這是退車票的錢。”

媽媽說:“把退車票的錢給我吧!”我說:“給您。”媽媽接過了錢。

例1,粗略壹看,似乎是運用了反復的手法,“令人”壹詞間隔出現了三次。但細壹推敲,“失望”、“遺憾”、“難忘”三個詞羅列了對這次跳繩比賽的三種大同小異的心理,犯了語意重復的毛病,應刪去兩個。

例2的毛病是句子中做動作的人重復。同壹個人或物連續做幾個動作,可以用壹句話來表達。

做動作的人或物(主語)只需要在句首出現壹次,後面的可以省略。因此,這三句話可以改為:我坐在魚缸旁,睜大眼睛,聚精會神地看金魚怎樣吃食。

例3的毛病是沒有恰當使用人稱代詞。文中只有“我”和“李華”兩個人,用“他”代表“李華”,用“我們”代表“我和李華”,有的地方還可以省略做動作的人物,這樣就簡明了。

這段話可以改為: 大掃除開始了。我和李華負責拔教室墻根的雜草。

我們勁頭十足地幹了起來。李華在拔壹棵根紮得很深的野草時,因為用力太猛,仰面朝天摔在泥地上。

他從地上爬起來,渾身是泥,好像壹只泥猴。我倆同時大笑起來。

例4的毛病是對話啰嗦。在描寫人物對話時,可以使用省略句。

因為在這種情況下,把不言而喻的部分省略,仍能表達完整的意思。這段話可以改為: 媽媽見我回來,不放心地問:“退票啦?”“退了!”我拍拍胸脯,自豪地說,“您看,這是退的錢!”“把錢給我吧!”“給您。”

媽媽接過了錢。 (2)防止詞語堆砌。

要敢於用詞,追求語言生動形象,這是沒錯的;但是不能壹味地去堆積華麗的詞藻。能用壹個詞表達明白的,就決不能用兩個詞,三個詞。

詞藻堆疊,反而會弄巧成拙,讓人莫名其妙。例如: ①他興高采烈地跑來,高高興興地說:“今晚的電影票買到了!” ②妳看,櫃臺裏那壹塊塊璀璨奪目、銀光四射、晶瑩耀眼的國產手表,構成了壹幅幅美麗的圖畫。

例1中,“興高采烈地”與“高高興興地”意思重復,應刪去壹個。例2堆砌了不少漂亮的詞語,它們都是表示光亮耀眼的意思,因此選中壹個“璀璨奪目”也就可以了。

2. 語言樸實的文章

朋友妳好!下面我來為妳回答: 俗話說“文無定法”,壹篇文章主題、結構、材料、語言等諸多方面質量的高低,與人的寫作水平密切相關,寫好文章對於大部分人來說並非易事,怎樣寫好文章呢?至今無人能提供使人壹步登天的捷徑,它需要個人平時加強訓練,不斷總結、領會。

愚以為,寫好壹篇語言樸實的文章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壹、培養興趣,提高自身修養。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做壹件事,如果沒有興趣,就很難做好。對寫文章畏首畏尾,或漫不經心,馬馬虎虎,是寫不出好文章來的。

有了興趣,妳就能熱情投入,開動腦筋,挖掘潛能,發揮想象,促使自己努力把文章寫好。因此,平時就應當把寫文章當作壹種樂事,積極主動去面對,而不要把它當成壹種負擔。

人的理想、信仰、世界觀、價值觀境界的高低,將直接影響到壹篇文章格調的高低、質量的優劣。壹個心胸狹隘、自私自利,或兇橫霸道的人,其寫出的文章只能是格調低下、沒有眼光的作品,只有思想達到高深境界的人才會寫出健康向上、感人肺腑的文章來。

而壹篇死氣沈沈或嘩眾取寵不務實的文章是沒有生命力的。因此,每個人都要重視培養自身修養,樹立高尚的人格,陶冶情操,提高自身職業道德,這壹點,對人們寫好文章是很關鍵的。

二、多讀作品,常梳理。 文章寫得好壞與人的知識多寡、閱厲深淺有關。

古人雲:“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勞於讀書,逸於作文”。這裏的“會吟”、“有神”、“逸於”是建立在“熟讀”、“破萬卷”、“勞於”的基礎上的。

因此,平時要多讀書、讀好書,只有博覽群書,廣泛涉獵,堅持不懈,方能旁征博引,得心應手。當然,書讀多了,有了材料,並不是任何材料都有用,這就要求平時經常疏理,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加以歸類。

使用材料時,要好中選優,選取準確、典型、有價值的材料,這樣才能使文章說服力強,血肉豐滿。 三、掌握文章的體式規範和寫作的基本要求。

寫作是壹門科學,它有自己的理論、規律和豐富的知識,從采集、構思到表現、修改,每個環節都有理論知識和科學方法;從文章構成要素來講,主題、材料、結構、表達、語言等,都有規律可循;從文體來講,有記敘文、議論文、說明文、應用文等,每種文體都有其獨特的特點和要求,尤其必須正確體現體式規範。平時應認真掌握這些基礎理論知識,要常翻閱復習,摸索總結,熟練駕馭它們,在寫文章的時候,就能首先給文章定下壹個正確框架或模式,通過創造性的思維,對所寫的內容進行分析,選用最佳的方式,準確地通過語言文字予以表達。

四、勤練苦練。 寫文章最好的辦法就是勤練筆。

清人唐彪有壹段論述:“學人只喜多讀文章,不喜多做文章;不知讀書乃藉人之功夫,多做乃切實求己功夫,其相去甚遠也。人之不樂多做者,大抵因艱難費力之故……”這說明寫文章要“內”、“外”結合,要借鑒別人做法,藉人之功,更要不怕艱苦,勤練“內”功。

凡有成就的作者在談到寫作時,都強調“做”,但許多人都害怕這個“做”,有的人寫文章剛開始興致很高,但壹遇到困難就動搖信心了;有的人則壹曝十寒,不能持之以恒,堅持到底。寫作本身是壹種創造,是壹種突破,壹個懶惰的人,是不會有創造有突破的。

魯迅說“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這其中強調了壹個“量”字,同樣的道理,壹件東西,壹句話,本來它是平常的,妳要把它寫成壹篇文章,就必須花費勞動,挖掘潛能,發揮才幹,努力去寫。

也許,妳能完成的是壹篇高質量的文章,甚至不止壹篇。 五、留心生活,想象生活。

生活無處不文章。我們要熱愛生活,深入生活,體驗生活,留心觀察生活的每壹個角落、每壹個細節,從平凡中發現奇特。

有時候,壹件事、壹個人、壹句話就可以激發我們的靈感,如果我們能夠發揮想象,也許壹篇文章的模式很快就出現了,比如那麽壹潭人們熟視無睹的臭水溝,聞壹多先生卻能發現新意,寫出富有象征意義的好詩來。讓我們看看他《死水》壹文中的句子:也許銅的要綠成翡翠,鐵罐上銹出幾瓣桃花;再讓油膩織壹層羅綺,黴菌給他蒸出些雲霞。

這些句子十分優美生動,想象豐富獨特,不留心觀察、想象生活,是寫不出這樣的詩句來的。電視劇《籬笆.女人和狗》主題歌歌詞寫道:生活是壹根繩,生活是壹團麻,生活是壹條路,生活是壹首歌…… 對生活的這種比喻,是深入體驗生活和想象生活的必然結果。

而郭沫若《天上的街市》那優美的想象,引人入勝的意境,正是作者對生活充滿 *** 形成的壹種創造,至今,這首詩依然充滿著生命力。如果不留心生活,想象生活,就會寫不出文章來,寫出文章也只是矯揉造作、枯燥無味。

六、重視錘煉語言。 高爾基說:語言是文學的第壹要素。

詞句運用得好壞,直接影響到文章質量的高低,因此,推敲、錘煉語言是寫文章必不可少的步驟。王安石的名句“春風又綠江南岸”,其中的“綠”字,初稿為“到”字,後來改為“過”字,又改為“入”、“滿”等十幾個字,最後才定為“綠”字。

這壹“綠”字生動地描繪出江南早春的景色,而且用得很有氣勢,所以能流傳千。

3. 怎樣才能使作文的語言變得優美

壹、作文要學會積累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古人這些總結,從正反兩方面說明了“積累”在寫作中的重要性。

“平時靠積累,考場憑發揮”,這是考場學子的***同體會。 (壹)語言方面要建立“語匯庫”。

語匯是文章的細胞。廣義的語匯,不僅指詞、短語的總匯,還包括句子、句群。

建立“語匯庫”途徑有二:第壹是閱讀。平時要廣泛閱讀書籍、報刊,並做好讀書筆記,把壹些優美的詞語、句子、語段摘錄在特定的本子上,也可以制作讀書卡片上。

第二是生活。平時要捕捉大眾口語中鮮活的語言,並把這些語言記在隨身帶的小本子或卡片上,這樣日積月累、集腋成裘,說話 就能出口成章,作文就會妙筆生花。

(二)要加強材料方面的積累。材料是文章的血肉。

許多學生由於平時不註意積累素材,每到作文時就去搜腸掛肚,或者胡編或者抄襲。解決這壹問題的方法是積累素材。

平時有條件的可帶著攝像機、錄音機、深入觀察生活、積極參與生活,並與寫生、、寫日記、寫觀察筆記等形式,及時記錄家庭生活、校園生活、社會生活中的見聞。記錄時要抓住細節,把握人、事、物、景的特征。

這樣,寫出的文章就有血有肉。 (三)要加強思想方面的積累。

觀點是文章的靈魂。文章中心不明確,或立意不深刻,往往說明作者思想膚淺。

因此,有必要建立“思想庫”。方法有二:第壹要善思。

“多壹份思考,多壹份收獲。”平時要深入思考,遇事多問問“為什麽”、“是什麽”、“怎麽樣”。

這樣就能透過現象看本質。還要隨時把思維的“火花”、思索的結論記錄下來。

第二要輯錄,也就是要摘錄名人名言,格言警句等。 總之,作文要加強積累,建立好“語匯庫”、“素材庫”、“思想庫”這三大寫作倉庫,並要定期盤點、整理、分門別類,且要不斷充實、擴容。

二、寫好作文先學會觀察 魯迅先生在回答文學青年“如何才能寫出好文章”的問題時強調了兩點:壹是多看,二是多練。這裏的“多看”即指多觀察。

這就說明:要寫好文章,要掌握嫻熟的文章寫作手法,就要多觀察,學會觀察,觀察是寫作的必要前提和基礎。 俄國小說家契訶夫就這樣諄諄告誡初學者:“作家務必要把自己鍛煉成壹個目光敏銳永不罷休的觀察家!——要把自己鍛煉到觀察簡直成習慣,仿佛變成第二個天性。”

把觀察鍛煉成習慣,鍛煉成第二天性,這是壹種很需要時間去磨練的功夫,是很有作用,很了不起的功夫。 要留心觀察身邊的人、事、景、物,從中獵取妳作文時所需要的材料:妳要對壹些看似不大實則很有意義的事情產生興趣,註意觀察起因、過程和結果;妳要留意校園花壇裏的植物壹年四季如何變化它的顏色,學會刨根問底,弄清這些變化的來龍去脈;妳要走向社會,同更多的人接觸,觀察他們的壹言壹行,要思索壹些東西,隨時將它們匯入自己思想的長河。

這就是觀察的過程,觀察過程中要註意以下幾點: (壹)觀察決不要僅僅局限於“用眼看”。廣義的更有實際意義的觀察是指要將人的五官全部調動起來:用耳朵去聆聽,用身體去感受,更重要的是要用心、用腦去思索,這樣的觀察才會更加細膩、深刻。

(二)觀察過程中要註意運用好“爛筆頭”。俗語說得好:好記性不如爛筆頭。

好多同學每天看到的挺多,思索的也挺多,但是不善於隨時記下來,這樣就會使觀察到的材料付之東去,許多有價值的東西也會白白浪費掉。 (三)觀察尤其要註意持之以恒。

別犯“腦熱病”,三分鐘的熱度對與寫好作文是沒有益處的,妳要將觀察生活、思索生活貫穿於妳生活的每壹天,這樣妳才會寫出妙文佳作來。 學會觀察對於寫好作文有著巨大的奠基和推動作用,離開了觀察,妳往往會感到難以下筆。

願妳學會觀察,不斷培養,提高贊成的觀察能力,在寫作實踐中取得得大的進步。 三、意高則文勝 立意,就是確立文章的中心和意圖。

那麽文章在立意時要註意哪些問題呢? (壹)立意要正確 正確是文章立意的第壹要義,所謂正確就是要保證文章的感情和思想觀點正確,符合客觀事物的本質和規律,符合我國基本政治原則,符合人的基本道德要求,能給人以積極的啟發。 (二)立意要專壹 “作文之事,貴於專壹,專則生巧,散乃人愚。”

無論多麽復雜的事情,主旨不能分散。壹篇文章如果既想說明這個問題,又想闡述那個觀點,東拉西扯,必然立意不明確。

其實,想面面俱到肯定會面面 不到位,況且壹篇文章只能有壹個中心,與其“貪多嚼不爛”,不如集中筆墨表現壹個中心,即使是通過數件事來表現中心,也要做到緊帖中心行文,目標始終如壹,著墨於材料與中心的結合點,使材料蘊涵的力量全部直指中心。 (三)立意要新穎 文章最忌隨人後,人雲亦雲,新穎的角度是作文創新的核心。

立意新穎要求跳出陳舊的框框、不按順向思維、習慣思維或原有的心理定式進行立意構思,而是以獨到的視角去審視題目中所蘊涵的另類內容,避開他人所常寫,寫別人所未寫。即使同壹寫作對象,總是可以從許多角度切入,只要我們打破思維的定式,站在時代的高度,避“俗”求“異”,多角度、多側面思考,或聯想、或擴展、或類比、或逆向,發人之所未發,就能在五。

4. 有關語言文字的作文怎麽寫自己、同學或親人方面的

“言之無文,行而不遠”.寫作文對語言文字的要求,雖不象文學創作必須達到藝術的地步,但是,如果沒有好的文字,不講究文采,就不能生動的表現新聞事物的本來面貌,就不能吸引人、打動人.作文文字表達得好與壞,關系到壹篇作文的成敗.因為,文字是直接同讀者見面的東西,生動的素材,巧妙的構思,最終還得要借助文字來表現.因為讀者是很難了解妳頭腦裏是怎麽想的,只能看到妳筆下是怎麽寫的.高爾基曾借用俄羅斯民間的壹個謎語,形象地說明了語言文字的獨特魅力:“不是蜜,卻可以粘住壹切東西,這是什麽呢?”這就是語言文字.在寫作文時使用語言文字,同在繪畫上使用顏色很相似.畫家把壹個顏色盒子放在面前,就憑著這紅、黃、藍、綠等各種顏色,繪出五光十色的畫卷來.同學們寫作文,就是運用生活裏無數的語言,各種名詞、動詞、形容詞,巧妙地把它們組織穿插成壹個整體,形成壹篇篇有聲有色的好文章.在寫作文時容易在語言文字上犯兩個毛病: 壹是輕視語言文字的錘煉.以為寫好作文,全憑壹種“寫作的靈感”,文字的好壞關系不大.結果,不講究語法,不講究修辭,語言拖拖沓沓,文理不通.素材本來很好,但是,因為語言文字沒有用好,就像壹個很新鮮的水果掉在垃圾堆裏壹樣,水果的味道再好,可有誰願意撿呢?二是追求華麗的詞藻.以為形容詞越多越好,寫出的作文很不協調,就如同把壹個本來很樸實的姑娘裝扮得大紅大綠,活像戲臺上的傻大姐壹樣,人和服飾極不相稱. 好的作文,雖然十分講究語言的錘煉,卻不憑借華麗的詞藻.他的語言壹般都很樸實,恰如其分,在樸實無華的行文中,顯示著準確、鮮明、生動的特點. 寫作文,切忌堆砌美麗的詞藻,不要以為形容詞用的越多文章越美,更不要在桌子上堆壹堆報刊雜誌,東引壹句,西摘壹句,應該樸樸實實的把事物的本來面目表現出來. 根據每位同學的文字功底和語言表達能力,在寫作文的時候,應該采用壹種經過略略加工的口語化語言.這種語言,即以口語為基礎,又經過壹些必要的文字加工.因為接近口語,便於掌握;又因為經過加工,在樸實中顯示著美. 怎樣掌握這種經過壹定加工的口語化語言呢?在寫作過程中,要緊緊把握住這樣兩個環節: 壹是用說文章的辦法寫文章.“說文章”,就是在落筆之前,不妨將要寫的內容,先原原本本地復述壹遍.復述的時候,要盡量講的生動壹些,做到中心思想明確,重點突出.把這種口頭復述的形式,用筆記錄下來,其實就是妳要寫的文章.這就叫做“用說文章的辦法寫文章”.二是進行恰到好處的加工.口頭表述的東西,不壹定完全適合見諸文字.口頭講的繪聲繪色,形成文字不壹定就生動感人.因為,口頭語言和文字表達雖有密切的關系,但兩者畢竟不能完全畫等號.所以,在變成文字的過程中,進行壹些修飾,是完全必要的.請註意!這種修飾和加工要恰到好處,加工的目地是為了使表達更趨向準確、鮮明和生動,不要成為畫蛇添足,使生動活潑的口語改變腔調,將洋溢著生活氣息的東西淹沒掉.在寫作實踐中,這種經過加工的口語化語言運用得如何?我們寫完壹篇作文以後,不妨檢驗壹下.檢驗的方法,就是將寫好的稿子朗讀幾遍.讀起來瑯瑯上口,就說明妳運用得不錯;念起來拖拖沓沓,說明毛病不少,應該邊讀邊改,直改到流暢、生動、輕松、活潑為止.要掌握駕馭文字的本領,根本的途徑是“勤學苦練”.“勤學”,就是要向周圍的同學學習,多聽多記,日積月累,把同學們新鮮活潑的語言積儲在自己的文字倉庫之中;同時,還要上課註意聽講,重視向書本學習,古詩、古文、名著、範文,廣泛涉獵,從中提取千錘百煉的詞匯和優美動人的語言.在“勤學”的基礎之上,還要“苦練”,多寫多用,將文字倉庫積累的東西逐步運用自如.這樣我們就掌握了文字表達的本領,寫起作文來,就能“筆走龍蛇”,壹揮而就.。

5. 怎樣把文章寫得樸實卻不簡單

回答妳這個問題,我思來想後了好久!

這還真不是壹個容易回答的問題,本人的寫作風格也也是走華麗線路,喜歡行文唯美絢爛,華彩非凡。但是個人的風格是個人成長的過程中,壹點壹滴自己培養起來的,因為我自己就是比較喜歡唯美風格的文章。我想樓主估計樓主以前應該也是這樣吧。.

其實文風的轉變,我認為並不難,主要是自己的觀念,只要自己的觀念轉變了,自己的寫作風格自然也就轉變了,不過這是壹個比較緩慢的過程,強催不來,所以我推薦樓主,多讀背壹些文風質樸的大家作品,壹點壹滴的下功夫修改自己的文章,我是始終堅信好的文章是改出來的,所以我相信樓主在修改自己文章的過程中,會慢慢的發現自己的風格已經在不知不覺間慢慢的在發生著轉變了。

不過,另壹方面,我不知道樓主有沒有這樣的問題,就是明明腹中空空如也,卻下筆龍飛鳳舞,洋洋灑灑!我以前也經歷過這樣的階段,這時候寫出來的文章,自己讀起來現在感覺就如華麗的薄紙壹樣,乍壹看神采飛揚,實則腹中草莽。不知道樓主是否有這樣的問題?

其實這種問題說來很簡單,就是古人所說的“胸懷文章千古事,腹有詩書氣自華”(不好意思我改了下),學識不深,鉆研不精,自然容易泛泛而談,如泥牛入海壹般,難有蹤跡。所以我推薦妳,好好把自己的底子打壹打,等到功力大成的時候,出文自然如行文流水,古樸無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