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次,在全詩第壹段從“潯陽江頭夜送客”到“猶抱琵琶半遮面”中,運用了烘托和渲染來突出了音樂聲音的美妙,也為後文做了懸念。
第二次,在全詩第二段從“轉軸撥弦三兩聲”到“唯見江心秋月白”中,是采用人們常經驗的各種事物打比喻,使人對那復雜多變的音聲可觸可感。
第三次,在全詩第四段從“我聞琵琶已嘆息”到最後的“江州司馬青衫濕”中,運用了襯托,表現了音樂的悲也表現了心境的悲。
2.全詩的第三段中琵琶女自述的經歷故事:她本是京城長安人,家在蝦蟆陵下住,十三歲就學得壹手好琵琶,列名教坊,屬於第壹部。她的演技曾使著名的琵琶師曹善才嘆服,她的美貌曾引起長安名妓秋娘的忌妒。每當她演奏的時候,住在五陵壹帶的豪門子弟都爭著給賞錢,壹支曲子彈下來不知道要得到多少紅綃。他們如癡如醉,壹邊聽壹邊打拍子,鑲金鑲玉的雲篦不惜打碎,鮮紅的羅裙也沾了酒汙。就這樣,壹月又壹月,壹年復壹年,在歡笑中輕易地拋擲了自己的青春,不知不覺已經衰老,那些醉心於她的公子哥兒便拋棄她另尋新歡去了。她的門前冷落,不得不委身於壹個重利寡情的商人,跟他離開長安來到這潯陽江邊。丈夫經常外出經商,拋下她壹個人在江口守著空船,只有繞船的月光和寒冷的江水為伴。每當深夜夢見年輕時的生活,不禁妝淚縱橫,從夢中哭醒過來。
用她昔盛今衰的身世形象來引出詩人對自身的感慨,也就是詩人如今貶官遭謫的遭遇形象。
3.因為詩人與琵琶女雖有官、妓的懸別,遭遇卻有類似點。他們都曾在京師,都曾有過盛時,又都經歷了盛衰升沈後遠赴別鄉的天涯淪落,所以說“同是天涯淪落人”。
4.“楓葉荻花秋瑟瑟”和“別時茫茫江浸月”抒寫惜別之情,
“唯見江心秋月白”用無聲襯有聲強調樂曲的效果,
“繞船月明江水寒”抒寫琵琶女的孤單與寂寞,
“黃蘆苦竹繞宅生”抒寫謫居臥病的淒苦與無聊,詩中穿插的景物描寫都是詩中畫龍點睛之筆,很好地起到了渲染感情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