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名人名言大全網 - 傷感說說 -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謅狗、什麽意思耶?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謅狗、什麽意思耶?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出自今本《道德經》第五章。自古以來,很多人都批評老子這句話為陰險、刻薄,看事情太透徹。因為他們解釋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天地無所謂仁不仁,生了萬物,又把萬物當芻狗來玩弄。這是對老子思想的誤解和曲解。這裏的“芻狗” ,本意是草做的狗。狗在古代是普通百姓作祭祀用的犧牲(因為用不起豬、牛、羊等大的犧牲)。隨著社會風氣的演變,人們漸漸不再用真的狗,而是用草紮壹只狗形來代替(就相當於後來在拜祀的時候,用面做的豬頭來代替真的豬頭壹樣)。芻狗做好以後,在還沒有用來祭祀之前,大家對它都很重視,碰都不敢隨便碰;等到舉行祭祀以後,就把它扔下不管了。 天地是無所謂仁慈的,它沒有仁愛,對待萬事萬物就像對待芻狗壹樣,任憑萬物自生自滅。聖人也是沒有仁愛的,也同樣像芻狗那樣對待百姓,任憑人們自作自息。天地之間,豈不像個風箱壹樣嗎?它空虛而不枯竭,越鼓動風就越多,生生不息。政令繁多反而更加使人困惑,更行不通,不如保持虛靜。 天地生了萬物,它沒有居功;天地給萬物以生命,它沒有自認為榮耀;天地做了好事,使萬物生生不息,凡是能做的,做了就做了,沒有條件。天地看萬物和那個丟掉的草狗壹樣,並沒有對人特別好,對其他的萬物特別差,更沒有想從萬物那裏取回什麽報酬。而人之所以對萬物差,甚至人幫助了人,往往都附帶了條件,希望有所回報,是因為人的自私的觀念使然。所以,老子建議人要效法天地的“無所謂仁,也無所謂不仁”的精神,養成這樣的胸襟。這是老子的“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的真正意思。 出自《道德經》老子第五章: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天地之間,其猶橐龠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 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崩山裂石、椎心泣血的汶川大地震之後,《老子》的壹句話不脛而走,這句話是“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人們的理解大概是:“天老爺,妳真不仁,竟然如此糟踐百姓!”這種理解符合《老子》的原意麽?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出自今本《老子》第五章。傳說中的河上公(有人以為是漢文帝時人)有註:“天施地化,不以仁恩,任自然也。”“天地生萬物,人最為貴。天地視之如芻草、狗畜,不責望其報也。”“聖人”句註仿此。其意是說天地不講仁恩,只是任自然,將萬物看作草和狗。王弼註:“天地任自然,無為無造,萬物自相治理,故不仁也。仁者必造立施化,有恩有為。造立施化,則物失其真。有恩有為,則物不具存。物不具存,則不足以備載。天地不為獸生芻,而獸食芻;不為人生狗,而人食狗。無為於萬物而萬物各適其所用,則莫不贍矣。若慧(通惠)由己樹,未足任也。”(據樓宇烈《王弼集校釋》,中華書局1999年版)王弼之意,也是以為天道任自然而已,並不加惠於物。而萬物各自有所用,如獸吃草,人吃狗之類。 名滿天下的胡適先生,其《中國哲學史大綱(卷上)》(商務印書館1919年初版)中,有對《老子》這句話的解釋,提出了兩種說法:第壹種,就是王弼說,那就是將仁解釋為慈愛;第二種,則作了哲理上的推闡,說: 仁即是“人”的意思。《中庸》說:“仁者,人也。”《孟子》說:“仁也者,人也。”劉熙《釋名》說:“人,仁也;仁,生物也。”不仁便是說不是人,不和人同類。古人把天看作有意誌,有知識,能喜怒的主宰,是把天看作人同類,這叫做天人同類說。老子的“天地不仁”說,似乎也含有天地不與人同性的意思。 接著,胡適又說:“人性之中,以慈愛為最普遍,故說天地不與人同類,即是說天地無有恩意。”這就把兩種不同的說法統壹起來了。最後,胡適盛推他理解的老子的這個觀念,說:“老子這壹觀念,打破古代天人同類的謬說,立下後來自然科學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