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小學,又稱中國傳統語文學,讀書必先識字,掌握字形、字音、字義,學會使用,周朝兒童入學,首先學六甲六書(六甲指兒童練字用的筆畫較簡單的六組以甲起頭的幹支。
六書即指事、象形、形聲、會意、轉註、假借),西漢時稱“文字學”為“小學”,唐宋以後又稱“小學”為字學,“小學”之名即由此而得。
大學:《大學》是壹篇論述儒家修身治國平天下思想的散文,《大學》出自《禮記》,原本是《禮記》四十九篇中的第四十二篇。《大學》至今已流傳兩千多年,在中國歷史上的各個時期都有其獨特的學術特點、學術成就和社會地位。
擴展資料到了夏代,則有了正式以教為主的學校,稱為"校"。《孟子·滕文公上》:"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到了商朝,稱為"序",到周成為"庠"。
"序"又分"東序"、"西序",前者為大學,在國都王宮之東,是貴族及其子弟入學之地;後者為小學,在國都西郊,是平民學習之所。商代生產力日益發展,文化日趨進步,科學日漸發達,因之學校又有增加,稱為"學"與"瞽宗"。
"學"又有"左學"、"右學"之別,前者專為"國老"而創,後者專為"庶老"而設。國庶之界在於貴族與平民。"學"以明人倫為主,"瞽宗"以習樂為宗。
西周時就有小學,在此前稱為下庠、西序、左序。此後名稱也不壹。官學比如有四門小學、內小學,私學有書館、鄉塾等。
現代人先讀小學,而後是中學,然後是大學。古代人也是先讀小學,然後就進入大(太)學,那時還沒有中學這壹概念,也沒有這壹級學校。
參考資料: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