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作家高爾基對書有著深厚的感情,愛書如命。
有壹次,他的房間著火了。他拿起的第壹樣東西就是書,其他什麽都不考慮。
為了救書,他差點被燒死。
他說:
“書籍啟迪我的智慧和靈魂,幫助我在泥濘的池塘中站立起來。要不是書,我會沈在這個泥濘的池塘裏,我會被愚蠢和汙穢淹死。”
擴展數據
高爾基於1868年3月6日出生在伏爾加河畔下諾夫哥羅德鎮的壹個木匠家庭。4歲父親去世,他和母親在爺爺家度過童年。
10歲,高爾基開始獨立謀生。他當過學徒、搬運工、看門人、面包師等。,親身經歷了下層民眾的苦難。這期間,他刻苦學習,開始探索改造社會的真理。
65438年至0884年加入民粹派,閱讀民粹派和馬克思的著作,積極參加革命活動。65438年至0905年,高爾基加入俄羅斯社會民主勞動黨。
65438年至0906年,高爾基受列寧委托,從芬蘭赴美國開展革命活動,並在美國出版小說《母親》。後來定居意大利卡普裏島。
1913年,高爾基從意大利回到無產階級文化組織工作,主持《真理報》的文學專欄。1917十月革命後,伴隨著混亂、破壞、無政府主義和各種暴力事件,高爾基與列寧和新政權產生了矛盾。
1921年10月,高爾基因病和與布爾什維克政權的分歧出國休養。1928年,高爾基回到蘇聯。在斯大林的安排下,他在俄羅斯進行了兩次長途旅行,並決定回國定居。1934當選作協主席。
高爾基回國後,作為蘇聯文化界的壹面旗幟,為蘇聯文化建設做了大量工作。但30年代蘇聯的各種問題使他與斯大林和現實政治保持了壹定的距離。
高爾基的創作對美國進步作家的影響是不容忽視的。尤其是他創作中的“個人社會活力”(指個人改變自身、社會和自然的創造力)和“死物奴役活人”等主題,以及處理這類主題的藝術風格,引起了他們的濃厚興趣。
在劉易斯的《白璧德》中對“刻板的市儈”的刻畫上,我們可以看到與高爾基的《蕭條的王國》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在傑克·倫敦和德萊塞的創作中,我們也可以看到高爾基在很多方面的影響。
高爾基的作品充滿了革命激情和革命樂觀主義,深受中國讀者的喜愛,教育和激勵著我國人民為消滅剝削制度、建設新社會而奮鬥。
高爾基的作品從20世紀初開始被介紹到中國。許多小說、戲劇和作品不僅被翻譯成中文,還被編輯出版成單卷和多卷的高爾基作品集。他的文學創作和文學理論對五四以後中國新文學的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