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名人名言大全網 - 傷感說說 - 古人為什麽席地而坐

古人為什麽席地而坐

民以食為天,人的第壹需要就是生存,吃是要被放在眾多需要之先的。遠古尚無家具,先民就地為炊,埋鍋造飯,炊具就是這樣早於家具而誕生了。做飯、餐飲,包括很多活動起初都采取的是近地的姿勢,席地而坐成了那個時代的普遍行為。至於那些低矮的幾案當然是符合了近地姿勢的需要。農業的出現促使家的形成進壹步趨於穩定,從而也引發了家具的發展,其中出現最早的也必然與飲食有關。

說說古人的坐姿

“席”就是我們所說的席子,古人有很多詞語可拆開來理解,但是放在今日,卻混同在壹起了,比如俗語中常提到的: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筵席”指明的就是兩樣東西,筵指的是室內鋪滿整個地面的底席,有點類似於咱們今天的木地板壹樣的,而坐在我們腳下正方的那才叫做席,席的大小壹般 壹米見方,腳下這塊要坐的席子可不能隨便擺放,必須規矩平整,正所謂,《論語·鄉黨》中解釋的:席不正,不坐。我們的老祖宗還是很挑剔的,“席正”是壹種以示莊重的重要方式。但是這裏又有壹個問題了?怎麽樣才叫正呢?我們以什麽為參照物呢?參照物就在這個房間之內,必須與墻壁平行。當然了這個席子也不壹定是壹個,可以再加上壹層,我們謂之重席。

“坐”和我們現在意義上的坐姿就不壹樣了,現在意義上的坐姿是在東漢末年胡床胡椅傳入中原之後,隨著壹些高腳桌椅家具的應用,老百姓們開始垂腿而坐。要想了解更早時期老祖宗的坐姿,首先得從站姿說起,最先對人們日常生活當中的行走、坐立等容貌儀態方面作以系統性規範的是西漢學者賈誼,此時正是儒家開始逐步盛行的時代。

其實在西漢賈誼之前,文獻當中已經有諸多對於站姿和坐姿的表述了,主要集中在《禮記·曲禮》當中:如“遊毋倨,立毋跛,坐毋箕,寢毋伏”(走路的時候別晃來晃去,顯得很傲慢無禮的樣子;站在那裏不要重心放在壹個腳上面,像是跛腳站著壹樣;坐在那裏的時候不要像小孩子壹樣屁股著地,兩腿向前分開來坐著;睡覺的時候不要趴著睡覺,姿勢不是很雅觀的樣子——看來我以後得改改睡覺的姿勢了,有時候會感覺腰疼,就幹脆趴著睡覺了);“立必正方,不傾聽”(聽講的時候壹定要端端正正的,不要歪著身子聽人說話);“室中不翔,並坐不橫肱。授立不跪,授坐不立”(在室內走路的時候不能甩著膀子,把胳膊張開來;和別人並排坐在壹起的時候不能把胳膊橫起來;別人給東西的時候站著給妳,那妳就不用坐著了,但是別人給妳東西的時候是坐著的,那妳就不能站著去接別人給的東西),

《新書·容經》中的記載吧:坐以經立之容,胻不差而足不跌,視平衡曰經坐,微俯視尊者之膝曰***坐,仰首視不出尋常之內曰肅坐,廢首低肘曰卑坐。

在看坐姿的時候,除了基本上上半身符合站姿的要求外,最重要的就是眼神了,若為經坐,則目光平視、關註與己交流的對方(如果放在現在來看,這是與人溝通當中最容易建立起來的壹種信任手段);若為***立,那麽就得看對方的膝蓋了;最特別的是肅坐,並不是向之前看到的繼續往下彎腰低頭了,而是仰頭的方式了,但是不是隨便仰,不能過分;如果是低頭垂肘的時候,那就是卑坐了。但是上述四種坐姿有個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屁股必須落在腳後跟上,腳面朝下。放到現在壹般人是受不了的,時間長了,是會容易酸麻的,就算是古代的壹些文人如此長時間跪著,也會感覺難受的,比如六朝竹林七賢的嵇康堅決不去做官,其中壹個重要原因就是他害怕這樣老師正經危坐的姿勢,“危坐壹時,痹不得搖”,坐到腿麻,還不敢隨便去放松,呵呵,改天大家有空可以在自家的床上試試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