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名人名言大全網 - 傷感說說 - 原創打工故事《知青的歲月—我為打工文學添彩》

原創打工故事《知青的歲月—我為打工文學添彩》

我現在坐在北京市廣安門南街壹座寬敞明亮的編輯部辦公室裏,寫著新聞稿,不時站起來拉開書櫃查找需要的資料,不料壹張張散發油墨味的《新莞人》報呈現在我的眼前,我拿著《新莞人》報望著窗外熙熙攘攘的人群、微風吹過,我身上有壹陣涼意。我心裏莫名頓生惆悵和思緒……

白天加班加點晚上挑燈夜戰

我是壹位豫淮北岸壹家電視臺記者,1995年3月份,正陽縣某鄉供銷社梁某積壓3年失效變硬的磷肥5噸,用粉碎機進行粉碎,達不到正規印刷廠印刷商標,冒充“外國磷肥”公開銷售,坑害農民。我獲悉情況後,立即到彭橋受害者采訪,冒著生命危險深入明察暗訪,連夜趕寫題為《彭橋鄉查處假劣化肥》等新聞稿件寄給編輯部,河南媒體很快做了報道,頓時,在省內引起強烈的反響。領導有意給我穿小鞋,工作不開心,我覺得我應該換個環境,透口氣,於是把眼光投向了火熱的南方。

1998年,我南下那天,我懷揣著壹張大學文憑和十本作品剪集,在東莞市汽車站下了車。

由於丟了身份證,我決定去東莞投奔壹個同鎮不同村的表哥羅曄,那時他已名聲赫赫。我家鄉的省報與地區報及縣電視臺都報道了他在廣東《從雜工到業務經理》的成才事跡。壹個操粵語的保安看了我的記者證後,仔細審視我的行裝,然後盤問我,諸如與經理的關系,當我也同樣費了好大的氣力才說清我是前來投奔這位已做了經理的鄉親時,保安才撥響了保安室的電話……

就這樣在表哥羅曄的擔保下進了他那個偉成廠。我說:“表哥,我第壹次出遠門什麽也不會,從最基礎的工作做起,還是進車間當普通工人呢?”表哥羅曄卻說:“妳是記者,當普通工人丟了我的面子,進寫字樓當文員吧!”我在別人羨慕的眼光中進了寫字樓。這家廠也不算大,寫字樓八個漂亮的女孩子,只有我壹個是男子漢。經理羅曄把我帶到壹位漂亮小姐面前,對她說:“阿玲,我給妳帶來壹個靚仔,在家鄉當過記者,文筆不錯,忙時可以幫妳寫壹下報告,給客戶回回信啦……”阿玲望著我,點了點頭說:“好的。”

經理羅曄去了,阿玲對我說:“妳的工作是接壹接客戶電話,招壹招工,還要管保安。”說完,阿玲便低著頭,對著電腦幹她的事。由於表哥羅曄是廠經理,權力大,所以我的工作輕松些。每天上班下班,和大家壹起愉快而平淡地生活著。

有壹天,保安員劉將軍上夜班,淩晨時,偷盜噴油部的工具噴油槍 50把。被村治安隊抓住了。因為這件事,老板蘇生大為惱火,大罵經理羅曄。經理羅曄為保護自己的位置和以後的安全,以我是主管保安工作的,工作失誤為由,炒了我的魷魚。

後來老家給我郵寄來了身份證,我只身闖東莞,在《東莞企業風采》雜誌社招記者,張子保又進了雜誌社當壹名拉單記者,當記者半年中花了不少積蓄,沒有拉到壹個單。

2001年,張子保又應聘到油柑埔兆業廠任生產主管。業余時間,張子保卻覺得無聊,精神上感到特別的空虛,放棄了高薪。直到走進充滿生機勃勃的嘉利集團,漂泊的心頓時就好像回到了久違的家壹樣,倍感親切和溫暖。張子保不再為生活感到悲傷和失望,這個廠很重視企業文化,有廠刊、圖書室、圖書室裏訂有全國報刊幾十家;能有那麽多書看,對他來說是最好的生活享受了。張子保從壹名員工成長為組長、主管、企業主編。

那時候壹股打工文學潮正在珠三角地區興起。

記得2010年8月份,我們廠放假壹天。我騎著單車去鳳崗書城看書。油柑埔到鳳崗不太遠,騎著單車並不怎麽累人,我獨自壹人在鳳崗的大街小巷轉悠,好不容易才找到壹家書店---新風書店。

書店裏報刊如林,色彩斑斕,不知哪些書好看。我正在尋找著,突然,我看到壹本《南飛燕》,隨手翻閱,驚異地發現這本書刊是我早該尋找的樂園,內容豐富多彩,潛心細讀,妙趣橫生,百看不厭,真是相識恨晚啊!說句心裏話,我真的好喜歡讀“本刊推薦”、“頭燕高飛”、“情愛百味”、“打工歲月”、“漫遊故鄉”等欄目。特別是寫打工族的悲歡離合的文章,很感人。當我翻到2010年第9期的《南飛燕》時,發現“漫遊故鄉”欄目發表了我采寫的壹篇文章《家鄉的棗樹》,我高興得手舞足蹈,引得書店看書的人們壹陣觀看。

在這裏打工,我並沒有放棄自己理想和目的,繼續從事他的寫作事業.公司分給他壹套房間,買了壹臺電腦,白天上完八個小時外,壹個人安靜地進入文學創作天地……

為了買《江門文藝》、《打工文學》、《打工族》等打工文學雜誌,我要趕到鄰鎮去才能買到,因為本鎮沒有買的,所以壹個來回坐車,就花費了好多錢。

我印象最深的壹次是,在廠裏客戶來料加工,案板上攤壹層報紙,工友們做完貨,把報紙就扔了垃圾處,我巡廠發現壹份叫《南方工報》的報紙,它的副刊全是打工人寫的文章,很貼近打工生活,於是我立即記下地址,接下來的日子“有稿就投”,結果“每投必中”。

那個時候,盡管生活和環境的壓力讓人透不過氣來,但那種創作熱情卻時時在軀體內湧動。那似乎是壹個“革命”的年代,附近的很多打工青年都是文學愛好者,他們習慣了先是隨處流浪,積攢生活體驗,然後找壹份工作,白天加班加點工作,晚上挑燈夜戰,寫作不斷。

右壹圖中:四川籍青年周崇賢初中未畢業,跑到南方邊打工邊寫作,他已出版《打工妹詠嘆調》等15部長篇小說。被廣東省作家協會評為廣東省新人新作獎,戶口、房子國家給他解決了,現在是廣東省委青工主席。

那個年代,特別是東莞和深圳是打工文學繁榮昌盛的局面。在深圳,安子的每壹個人都可以做太陽的機會;不定激勵了不少打工仔、打工妹。在佛山,四川籍青年周崇賢初中未畢業,跑到南方邊打工邊寫作,他已出版《打工妹詠嘆調》等15部長篇小說。被廣東省作家協會評為廣東省新人新作獎,戶口、房子國家給他解決了,現在是廣東省委青工主席。,壹批批有著我同樣經歷的打工者,用手中的筆記錄了那個時代的生活體驗和人生激情。我們中有人圓了自己的“文學夢”,也有人用手中的筆改變了自己的命運。

幾百萬人需要精神文化

東莞的打工者有好幾百萬人,伴隨著城市經濟的發展,我們在物質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時,精神需求也提高了。可眼下,廣播、電視、網絡等傳媒遠遠不能滿足我們的需求,直到現在,仍然缺少壹種為我們而生的精神文化,或者更純粹地說就是“打工文化”。

東莞就只有《南飛燕》壹家打工雜誌,但在我看來,它辦得並不令人滿意,比如壹些真實反映打工生活的文章,他們不用,這就導致了它不壹定能夠真實地反映打工生活的原生態。

多壹點陽光,少壹點灰色。我們不是非要反映社會灰暗的壹面,或者現實究竟有多殘酷。我們所要做的,就是在我們所提倡的“打工文學”中註入文學、思想、藝術三方面的融合,從而正確引導打工者的生活狀態,提倡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

我來到東莞,那時我還只是工廠裏的壹名小工,每天在流水線上忙碌;

我在東莞打工幾十年了,在壹些刊物上也發表不少作品,且也做過內刊編輯,在打工文學圈子裏還算小有名氣,經常有小青年打電話或發信件,讓我幫忙審閱文稿或推薦到雜誌社去發表,

慢慢地大家誌同道合,都希望能有這樣壹個平臺。”我記得有壹位文友名叫劉金山提的建議和我說壹些心裏話,萌發我創辦<新莞人>報的想法。那位文友劉金山說:

當然,很多人都在岐視打工文學,說打工文學背棄了文學的主流。只不過是壹些民工的情感日記罷了。這些都是通俗文學,通俗文學就是低檔次文學。換句話而言,打工文學就是城市裏的壹件破衣裳。請調轉壹下妳們的筆鋒。用妳們的筆給打工人壹點光明。給我們壹點溫暖吧!我們的靈魂是如此的蒼涼。我們的內心又是如此的脆弱。

人在他鄉,孤獨和寂寞就像是壹把剔骨的鋼刀。我們用血汗建起座座高樓。卻住不進自己建的樓房。永遠住的是低矮的工棚。我們像牛馬壹樣,在流水線上累死累活。為的只是用自己微溥的薪水饋贈自己的家人。盡管如此,在異鄉,我們還要遭受別人的白眼。白天像個機器人,晚上像人木頭人。老板像壹臺榨油的機器,無情的榨取工人的血汗。當壹切,壓抑,不公,侵襲著我們的心靈。

這才發現,對於這個城市,我們始終是這個城市的過客罷了。打工幾年,我們終就是要回到自己的故鄉。那裏才我們的家,才是我們的根。而對於這座城市,卻只能成了我記憶中的故鄉。然而,不管我們在這個城市生活多少年,對於這個城市而言,我們永遠是異鄉人,與這個城市無緣。我的肉身雖然進駐了城市,而我的靈魂卻永遠都流尚著是農民的血,而生我養我的故鄉,卻真正的成了回不去的家,呆不住的異鄉,回不去的家,而自己真正的家卻怎麽也回不去了。有壹天,當自己回到自己的故鄉。已經適應城市生活的我,還能像自己的父輩壹樣去田地裏侍弄莊稼嗎?還能守著那二畝薄田過日嗎?我想我是做不到的。我永遠是漂蕩在城市與農村之間的離魂。當然,這是文學的說法。通俗的說法就是----農民工。我不是農民,也不是工人,我是農民工,我想,能想出農民工這個詞語的人,真是個天才!

當然,打工文學也是在時代的背景下產生的壹種必然必物。寫作是源於打工人心中的吶喊,是壹種靈魂與靈魂的對白。這種文字很真誠,使我的心有壹種觸電般的感覺。壹篇篇用血淚凝結成的文字。這分明是作者蘸著血和淚的書寫。

張子保邀請文友創辦《新莞人》報

2007年8月,劉金山站著開了11個小時機器,終於熬到晚上9點下班,渾身像散了架,躺在床上不想動。

這時,某企業月刊的編輯張子保發來信息,讓劉金山參加壹個聚會,商量辦壹份《新莞人》的報紙。

經過艱難的步行,終於來到打工作者聚會的老地方--鳳崗鎮百昌商場前的空地上。

夏夜的風款款吹來,蕩掉了大地多余的熱量,明亮的夜空下,星光點點顯露,壹彎眉月悄掛,劉金山想起了勵誌歌手鄭智化的《星星點燈》

星星點燈,

照亮我的前程,

讓壹縷光溫暖孩子的心…

劉金山遠遠地看到張編輯,他高高的個子,瘦瘦的身材,臉上帶著笑容,眉目炯炯有神,渾身上下給人壹種精明幹練的感覺,看起來像個蠻有學問的知識分子。

旁邊坐著壹位面孔忠厚樸實的是陳子健作者,看到劉金山來,倆人慌忙站起來問候我。緊接著,文友孫宜楓也來了,劉金山看到他壹臉汗水,大概也是下班後從廠區匆匆趕來的吧!

張編輯先說:”酒菜備好,只等妳倆”。

只見窄小的廣場鐵桌上,有2包鹹幹花生,1包餅幹,4瓶金威啤酒。

張編輯與我們敬酒,把盞仰脖之間,個個笑逐顏開,滿面紅光,沒有山珍海味,沒有好煙好酒,但是文友的露天聚會,在賓館餐廳裏根本體驗不出這樣幸福的感覺。

4支金威下肚,個個威言大發,開始談論當前的打工文學,以及辦報的目的,還談到打工作家周崇賢、鄢文江、羅德遠、鄭小瓊…

張編輯總結說:我們要用我們的集體智慧辦這份報紙,豪情奔放地記錄打工歲月;滿腔熱情地歌領異鄉勇者;理直氣壯地揭露時代弊端;毫不留情地鞭撻不良老板…"。

陳子健也慷慨陳問:”我們除了年輕、勞力、文學,什麽也沒有,只有夢想,只有寄托,要借助《新莞人》這個平地耕耘、播種、收獲“!

孫宜楓說:”《新莞人》報將成為打工人新的精神食糧、文學聖地”!

劉金山說:“我們都是文學的癡迷愛好者,有信心也有能力辦好《新莞人》,讓她影響和改變這個世界"!

張編輯最後點評:咱們在東莞打工,就叫《新莞人》怎麽樣?大家商量了壹下,壹致同意用《新莞人》作為刊名,張子保為總編輯,我們仨為編委,並聘請佛山文學院院長周崇賢、《江門文藝》資深編輯雪月為顧問。大家講得精彩!現在壹部分人認為,經濟才重要,文學沒前途,這是片面的想法,幹什麽不能光算錢。文學是什麽?是壹種心情,壹種靈魂不甘被束縛的勇氣和激情,壹種不肯隨波逐流默默承受的心靈體驗,壹方不受商業汙染的凈土,雖然從中沒有得到權、錢、色、房、車,但是,從另壹個角度看,我們精神卻很富有,特別是打工文學,那些含著血淚的文字,並不華麗,卻能感動讀者,激勵他們去改變命運。

每當我發表壹篇作品,為人類精神家園增添—朵小花時,我自豪,我驕傲呀!為了使更多打工人明白人生的真諦,感受文學的力量,創刊《新莞人》是時代的呼喚和需求"!......

《新莞人》報》創刊已發行了,沒有刊號,沒有發行權,但通過各種渠道,兩萬余份報紙順利到達了各個階層讀者的手中,都是以贈送的方式發行的,還郵寄了壹些給部分省級報紙和雜誌。東莞、廣州等地的壹些民間刊物為《新莞人》報》作了免費的創刊廣告宣傳;在這裏我們要提壹下功勞最大的是我們《新莞人》報的編委鐘秀,利用不加班的機會做義工幫忙免費把《新莞人》報送到工人手裏;還有打工作家李新春打電話請香港文聯主席蔡麗雙為《新莞人》報題詞;有壹些讀者來電來信對我們的報道提出反饋意見;投稿也很豐富,作者包括壹些打工者和壹些文學刊物的編輯,還有壹些關註打工文學的作家。這說明,大家對我們還是比較支持的,我期待著這份報紙能有更大的影響 。

《新莞人》創刊受歡迎

——汗水淚水凝結成“打工文學”

本報訊:2007年8月1日下午三點鐘,《新莞人》創刊出版的消息率先在《廣州日報》《南方日報》《南方都市報》《中央電視臺》《廣東衛視》《東莞電視臺》《僑鄉之聲》作了報道。隨即,中國文學網、新浪網等40多家文學網紛紛轉發此消息,壹時成為眾人熱議的話題。四面八方的電話、郵件不斷騷擾青年作家張子保出版的《新莞人》。才短短5天,僅通過網絡宣傳,2000份《新莞人》搶購壹空,逐漸增至5000份……

在這個物欲橫流、人氣浮造的年代,立誌寫作、投身文學的人太少了,不少人寧可花三四十元買瓶酒喝,也不肯花壹二元買書看報!《新莞人》為何熱情?他的出版為何如此牽動讀者,特別是千萬打工讀者的心了?

因為,這《新莞人》上的打工文學原汁原味,有血有肉,記錄了新莞人的生存狀態和精神史,我們的宣言:新莞人在異鄉像主人壹樣活著!關註低層打工群體!為漂泊的人生作證!其鮮活、生動的藝術形象感染著各個階層人士……

《新莞人》是命運抗爭的壹面旗幟,是催人淚下的吶喊,是從心底發出的最真實的聲音。因為真實,所以嘹亮,因為真實,所以充滿力量。

正如羊城晚報集團《創業》雜誌打工詩人羅德遠為本刊題詞所寫:

我們是鐵骨錚錚的漂泊者

高舉流浪的旗幟勇往直前

我們拒絕誘惑擁有思念

我們曾經沈淪我們又奮起

我們遭受歧視但我們決不拋棄自己

青春的流水線上

我們用筆用沈甸甸的責任

構築不朽的打工精神

通向我們的幸福理想家園

願這些溫暖的詩歌照亮您孤寂的心靈,願所有的打工朋友都通過自己的努力,找到幸福理想的家園。

下面是各大媒體文學編輯對《新莞人》的評論:

《人民文學》主編李敬澤說:“看到文友張子保寄來的《新莞人》,那些含淚泣血的文字,卻感動著我,我好像又回到當年知青草根低層文學的時代。”

《打工族》編輯孫春雲評論說:“妳們加班很晚,業余時間和文友辦報,精神可嘉可賀!”

《江門文藝》責任編輯宋世安說:“東莞市政府給各位打工仔、打工妹改名新莞人後,妳們辦報快,馬上辦壹個《新莞人》報。”

熱心文友蘇春燕、孫宜峰、鐘秀、張建衛、羅青、彭壹瑾等人評論說:“那些含淚泣血的文字,並不華麗,卻可以感動著我們,激勵我們去改變自己的命運。每當看到我們的文章發表時,給精神文明增添曉花,有壹種說不出的驕傲與自豪!”

......

《新莞人》報出了第二期,在這期間,我拿到了香港的和北京的部分贊助,這使我信心大增。我說,其實在上海、北京等打工群體比較集中的地方,打工文學仍然廣泛流傳,創作群體中有打工者,也有職業寫手,很多作品的影響力很大,讀者市場也很龐大。,<中央電視臺>、<廣州日報>、<南方都市報>.等媒體作了報道。

城市在日新月異地發展,打工文化也在不斷發展。

我認為,在這15余年的打工生涯中,我見證了東莞打工文學發展的點點滴滴。我深知,在打工文學式微的今天,雜誌以及報紙的前景不會太樂觀。他更加關註自己的報紙在這片曾經讓打工文學火爆壹時的土壤上,能否觸動沈寂多時的打工文化,成為促其突圍而出的壹股力量。

那段時間,打工文學火爆壹時,它有特殊的讀者群和創作群,是打工者群體中最需要的,也是最能反映打工者心聲的壹種方式。

與此同時,壹批批充斥著色情、暴力等低俗內容的非法刊物,大大降低了打工文學的格調,也攪亂了整個文學市場,使得壹些著名的雜誌刊物不再為打工文學提供陣地,甚至有些編輯只要看到這類題材的稿件,不用考慮就扔了。他們誤解了我們的意思,我們的思想陣地也在逐步地喪失。當時,我自己好不容易從打工者行列中跳出龍門。

我的成績不壹般的突出,上級領導獨眼慧珠提拔到首都某媒體

天道酬勤。在集團裏,張子保當上了企業報的主編。李老板慧眼識珠,把張子保挖到他身邊當助理員。就這樣,張子保在黨支部內提了不少的合理化建議,為黨支部出謀劃策。

對外宣傳張子保有壹套經驗,張子保采寫的《當善良被利用之後……》和《垃圾婆獻愛心》小說改成的小品,組織人員兩個月的排練和演出,還制訂階段訓練目的與選材計劃,同時還要考慮選擇風格多樣的作品穿插排練,使排練工作始終保持新鮮感。小品《垃圾婆獻愛心》被省政府評為優秀獎,市政府評為二等獎,報送央視臺主辦的文藝晚會榮獲三等獎。黨支部年年被省評為先進黨支部。先進黨支部的經驗被媒體報道後,引起了中央高層的高度關註。中央高層賀國強到東莞視察時,並親自接見李老板,並說,妳們的先進的黨支部經驗全國推廣。”說完後並合影留念。

在這中期間,是我發表文章的黃金時期,我壹心為創作。張子保在全國報刊雜誌網絡等媒體發表文章達200多篇,獲全國大獎8個,省級獎6個。被報社領導看中,張子保進了南方都市報做壹名臥底記者,再者張子保還為中央紀委提反腐建議10條,采用5條,後被伯樂李梅社長發現了我,經她推薦我進了北京媒體工作。

在這10年裏,張子保學到了許多了書本難以學到的知識。如何做壹名稱職的反腐記者,怎樣做臥底保護自己等先進經驗,在記者聯誼會上,向同行介紹了經驗。這不,最近他和社長到美國(美國之音)去學習反腐經驗。

10多年來,節假日別人摟著妻子拉著孩子走親串友休息遊玩,我則是開著車東奔西跑忙采訪,晚上到單位附近小飯店吃了飯,我又伏案寫稿直至深夜。每到北京兄弟單位交流,我更珍惜這當面向老社長請教的短暫時光,從不借機遊風景,逛市區,常在招待所通宵改稿。迷人的故宮、風水寶地的十三陵、八達嶺長城、西山八大處 、潭柘寺 、白雲觀等名勝古跡對我還是陌生的去處。

我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壹切,從南方報道臥底小組開始他就不斷的這樣告戒自己,做好自己的每壹個新聞選題和稿件。從壹個普通反腐臥底記者做起,我無數次的奔跑在通往新聞現場的路上,稿件開始被搬到媒體的頭條,現在他從普通記者提升到副社長、社長。這令我很是亢奮。這個職業給了我壹種久違的認同感和滿足感。 10多年過去了,在新聞界前輩的幫助之下我逐漸的成長起來,玩了命似的工作也終於得到了圈內的認可。回首當年,這,也許是他唯壹值得自豪的壹件事情罷......

本文主人公簡歷:

張子保,資深媒體人,河南省正陽縣人,畢業於河北大學傳播學院學系,曾就讀於北京魯迅文學院作家班。多家刊物編委、網站的版主、顧問和評論家,從1992年起開始反腐,因多起特殊案件維權,曾多次受到中***中央高層領導的親切接見並給予高度評價。他在多年的工作中,***發表評論、紀實作品若幹,從上任到現在曾用多個筆名曝光已處理中央級省級50名高級貪官。被人民群眾評為:“反腐勇士,群眾的貼心人!”

《撰稿:劉明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