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駛到寺附近時,遇到壹位包大爺,他說妳們沿路問南文村,都知道塔山。
來到南文村,兩個姐姐說過了高速左轉上山就能找到馬槽,但是昨天剛好下雨,車開不上山。
高速公路左側車道,還有山河奔流而下,實在開不動。我從未放棄繞山散步。遇到壹個開三輪車的大姐。見我問路,我果斷停下來,熱情地指出了幾條可能的上山路徑。我試過了,但還是沒用。
我繞過塔山到張洋村的時候,壹個給油菜打農藥的大爺說,下雨了,沒辦法上山,我們走公路回去吧。
老老實實爬上泥濘的山路,初春的塔山顯得格外荒涼,直到只剩下幾棵小松樹還顯得有點生機。
山溝裏的車轍說明,晴天的時候還是可以開車上山的。
塔山有很多關於水馬槽和幹馬槽的傳說,所以選擇第二個作為食友。
壹個說:塔山山腰有兩個石槽。相傳晉國太子金兀術駐此時,曾用凹石為槽,倒水飲馬。壹塊石頭壹倒就幹了,叫幹馬槽,壹塊石頭取之不盡,叫水馬槽。
第二,建安年間,曹丕親自率軍四十萬,常年征戰吳棟。從廬州(合肥)到建鄴(今南京),塔山是必經之路。曹石父子多次經過仙山驛站,在塔山飲馬。幹馬槽餵草料,水馬槽飲馬。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幹馬槽的千年典故。
千言萬語也解釋不了,孤獨而光禿禿的塔山上,壹塊孤獨而光禿禿的石頭上,怎麽會出現兩道凹槽!
幹馬槽長約2米,寬1米,深0.5米。水槽的長、寬、深都小了壹號,不足以單獨躺下。看到這個尺寸,不知道妳能不能想到這個石槽是做什麽用的?是如何形成的?
要解開這個謎團,我們先從另壹件事說起。
壽縣是壹座千年古城。壹不小心就能踢出壹座古墓。有壹次看到有人挖石頭,就在石頭裏挖了壹個古墓。壹半在石頭上,壹半在土裏,它的大小和形狀與幹馬槽幾乎壹樣。
妳可能會問,何必為墳墓刻壹塊石頭呢?
要知道,在古代,墳墓是講風水的,風水先生測到哪裏就埋到哪裏。當老人在石頭上測量時,他不得不鑿它。
妳可能又會問,為什麽要鑿壹大壹小呢?
在古代,這種石頭上覆蓋著表土,卻被風雨和水土流失暴露出來。當時我在挖的時候不知道下面有塊石頭。重要的是有水,所以不可能把墳墓放在水裏。如果風水先生說剛才指南針被磁場幹擾了,應該是移動了壹點,所以我往下挖的時候真的沒有水。其實風水先生還是有點水平的。他看到小石槽周圍沒有裂縫,挖下去也沒用,因為可以蓄水。大石槽有幾條大裂縫,雨水順著裂縫滲走,比較幹燥。因此,當它看起來像壹個馬槽時,今天的人們稱它為幹馬槽。
妳有什麽想法嗎?告訴我!
楊洋河的源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