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鏈接」音頻:多子女關系全靠壹個“愛”字:小豆講書《好媽媽勝過好老師2》
現在“三孩”政策已經放開,有不少家庭選擇生“二胎”“三胎”。但隨之也出現了壹些不可忽視的現象。比如有的家庭重男輕女,在生下男孩之後不能夠公平地對待女孩;還有的“大寶”排斥弟弟妹妹,甚至會采取壹些極端的行為;而更多的是父母疲於應對多個子女,無法處理好工作與生活以及家庭成員之間的關系。
在尹建莉老師的書中,有壹位家長來信說,她意外懷上了二寶,但是她的工作非常忙,連大寶都沒有時間照顧,現在有了二寶,如果繼續工作,兩個孩子都照顧不好,如果不工作,家庭的經濟壓力又很大,感到很矛盾。
尹建莉老師回復道:“ 家庭教育不需要全職,全職媽媽不壹定比職場媽媽做得更好。反而很多全職媽媽因為時間充裕,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用力過猛,對孩子管得太多,孩子可能更不自由,反而在學業、心理方面出問題的概率更大。 ”
至於大寶的教育問題,跟什麽時候要二寶壹點關系都沒有。如果說要解決了大寶的學習問題才能有精力要二寶,那至少要等到大寶上大學。隨著孩子的年級逐漸升高,學業只會越來越重,那是不是就更沒有時間要二寶了?這位家長之所以感到焦慮,其根本原因在於對孩子的學習管理及心態不對。不對的方法當然不輕松,也達不到好結果。有的家長以為要天天陪著孩子寫作業才算負責任的家長,或者不上班做全職媽媽就有更多的時間管理孩子的學習。但事實不是這樣的。大家如果聽過我們之前講過的“寫作業到底要不要陪”和“不管是最好的管”這兩節內容,就會明白, 管對了,家長和孩子都輕松;管錯了,家長和孩子都緊張。即使是雙職工的家庭,只要有時間就好好陪伴孩子,跟孩子玩兒,給孩子講故事,培養孩子閱讀的興趣,上學了也不要幹涉孩子寫作業……妳會發現,不論是壹個孩子還是二孩、三孩,都能夠輕松地教育出好孩子。
還有壹位家長來信說,自從有了二寶,就把大寶送到了奶奶家,每次接回來玩兩三個小時就送回去。開始送孩子走的時候,大寶會找理由找借口不想走,後來好像知道了必須得去奶奶家似的,每次都會過來親親媽媽然後轉身就走,看著那個倔強的小身影,做媽媽的心裏特別不是滋味兒。大寶在3歲之前從來沒有離開過媽媽,可自從有了二寶,為了不打擾二寶,奶奶就把大寶接走了。這位家長向尹建莉老師請教,有沒有大寶、二寶壹起養的方法。
其實這個問題本不應該成為問題,想想我們父母那壹輩人,壹家子生上六七個孩子是很正常的事。有了二寶,大寶就必須離開媽媽跟奶奶在壹起,這才是“新發明”“新創造”!
大寶在家裏怎麽會打擾二寶呢?無非是晚上吵得二寶睡不著,打二寶,給媽媽增加負擔等等,但不論哪個原因,都不足以因此而剝奪孩子的母愛。3歲,正是對媽媽十分依戀的年紀,僅僅因為弟弟或妹妹出生了,自己就必須離開媽媽,這對孩子是多麽殘忍!而且無形中為兩個孩子之間埋下了對立的種子,這對孩子之間的感情影響是非常大的。
如果長輩非要帶走大寶,做父母的壹定要有主見,要堅定地把孩子留在自己身邊。雖然可能增加壹些負擔,但對於成年人來說真是微不足道的,而且就是幾年的事情,但對孩子來說卻是足以影響壹生的。
當大寶出現這些行為問題的時候,父母要幫助孩子解讀行為背後的原因,可以告訴孩子:“爸爸媽媽之所以花了很多時間在小寶寶身上,是因為他現在離開了爸爸媽媽的照顧就沒有辦法生存。在妳小的時候,爸爸媽媽也是壹樣地照顧妳的。現在妳長大了,也長了本領,能夠自己照顧自己了,妳很棒!而且妳不僅能夠照顧自己,還能夠幫助爸爸媽媽壹起照顧小寶寶,妳是多麽了不起啊!”這樣的解讀,有助於大寶理解父母的行為,並能讓孩子感到安心。
有的家長從不跟孩子談心,覺得跟孩子沒什麽好說的,或者覺得孩子還小,就是跟他說他也理解不了。其實這是小瞧了孩子的理解力,也忽視了溝通的重要性。
除了與大寶談心,父母也要反省自己是否在生活中忽視了大寶的感受,是否讓孩子產生了不安全感。不要因為生了二寶就把大寶送走;在親朋好友來家裏看望新出生的寶寶時,要註意引導大家把壹部分註意力分配到大寶身上,不要所有人都圍著小寶寶轉。要引導大寶參與到對小寶寶的照顧中。當兩個寶寶之間發生了沖突時,不要壹味指責大寶。也不要事事都要大寶讓著小寶。 如果大寶能夠從父母那裏感受到確定無疑的愛,內心沒有匱乏感,就不會把弟弟妹妹當做搶走了父母之愛的對手。天然的血緣關系和相伴長大的情誼,會自然地在孩子們之間形成牢固的紐帶。
當大寶打了小寶的時候,大人們也不要反應過度。書裏面講到壹個奶奶,總是在外人面前說自己的孫女妒忌弟弟,會打弟弟,對弟弟不友好。說得多了,孩子的行為不僅沒有改善,反而越發仇視弟弟。
心理學有正強化和負強化的概念。負強化,就是越是強調孩子的某項缺點,孩子就越是難以克服這個缺點。因為家長早早地給孩子貼上了壹個標簽,比如“妳就是愛嫉妒,妳就是愛撒謊,妳就是懶惰,妳就是馬虎……”當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總是伴隨著某個標簽的時候,慢慢地,他就接受了這個標簽,再也無力掙脫這個標簽了。
再說回大寶打小寶這件事,壹方面可能是孩子由於受到冷落而心裏不爽,另壹方面也可能僅僅是孩子之間的小摩擦、小矛盾。 大人要用平常心看待孩子之間的打鬧,要用善意的眼光看待孩子的行為,不要把孩子的錯誤上升到道德層面,別動不動就指責孩子“愛嫉妒、不友愛、心眼兒壞”等等,這種道德指責會降低孩子的自尊水平,使孩子產生自卑、內疚、自責等不良的情緒。
要從正面強化來改善孩子的行為。比如在各種場合讓孩子知道她和弟弟妹妹的關系很好,與其對別人說孩子愛嫉妒,不如說說孩子如何愛弟弟,當孩子從家長的嘴裏知道自己對弟弟很友善,她會自動修復和弟弟的關系。
尹建莉老師說:“ 不要預設孩子是嫉妒的、報復的、不講理的,這樣的預設才是挑撥姐弟關系的心理基礎。要堅信孩子是友善的、寬容的、懂事的。善意和惡意都有強大的繁殖能力,就看我們刺激和培養的是哪壹種。 ”
多子女的家庭確實面臨著更多的考驗,但是只要父母能夠做到對子女無條件的愛,不管是男孩還是女孩,是大寶還是小寶,都能夠給予孩子充分的愛和自由,就壹定能夠收獲更多的養育孩子的幸福和快樂!
在前面這三節,我們分別講到了夫妻關系、隔代關系、多子女關系,下壹節,我們將講講另壹種人際關系,就是如何引導孩子交朋友。
讀書開啟智慧人生,我是小豆愛讀書,陪伴妳終身學習、終身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