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名人名言大全網 - 笑話大全 - 楊林橋鎮相關報道

楊林橋鎮相關報道

能人帶領村民昂首“走出”大山——7年後,湖北秭歸縣楊林橋鎮“1+3”農村社區建設模式已遠非舊貌。五月初走進楊林橋,滿山油菜花,滿山新綠。環顧四周,壹系列的農舍,壹壟高山菜園,還有壹片蘑菇大棚...裝扮了這個世代為脫貧奮鬥的鄂西偏遠山城。

“經濟發展了,生活改善了,環境更優美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我們這裏是社會主義新農村!”當地村民笑著說。

“公司+社區+基地+農戶”,人均收入近萬元。

在楊林橋鎮采訪,壹個顯著的感受就是幾乎沒有閑人。大家要麽忙著下地幹活,整理田埂,要麽觀察蘑菇大棚裏的濕熱,思考生意。如今,楊林橋的蔬菜、魔芋、鮮菇不僅遠銷韓國、日本,有的甚至通過包機擺上了香港、臺灣、地中海的餐桌。

據楊林橋鎮黨委書記、鎮長程先勇介紹,根據鎮村產業規劃,楊林橋鎮基本形成了“壹社區壹產品、壹村壹產品、標準化生產、規模化經營”的產業布局。“全鎮發展魔芋2萬畝,高山無公害蔬菜3萬畝,馬鈴薯3號65438+10萬畝,占總耕地的70%。農業專家發現,無論氣候、海拔還是水土,我們都非常適合種植經濟作物,不適合種植糧食。”

其實,早在2003年,楊林橋“1+3”農村社區模式創立時(即“村委會-社區理事會-互助小組-基層農戶”的新型農村社區自治組織),楊林橋14個村就選擇了通過發展高山經濟作物脫貧致富。

目前,僅趙家山村30個社區建立了兩個高山蔬菜示範基地,面積超過1000畝,而白巖村22個社區種植經濟作物2400畝。在社區理事會的規劃下,白鶴洞村29戶農民每年種植菜花200多畝,今年增加到250畝,戶均8.6畝。

據程先勇測算,按照平均每畝6000元的收入計算,壹個家庭年均純收入將在5萬元左右。“人均收入過萬,這不是問題!”

良好的口碑和規模化種植也吸引了大量省內外客戶。秭歸縣副縣長鄭告訴記者,他每周都會接到十幾個電話。“其中福建呂中、武漢陸豐等公司都選擇了楊林橋作為種植基地,滄海農場的經紀人直接把市場和世界各地聯系起來。楊林橋鎮信用社負責人告訴我,他們信用社去年居民存款超過1億。”

“只要經濟發展了,矛盾自然就少了。”

壹棟白色的二層小樓,像是大山深處的別墅。那是響水洞村第20社區主席王永江的家。因為地處社區中心,交通便利,這裏也成為響水洞村第三黨支部第二黨小組所在地和社區理事會的“辦公場所”。

說是“辦公場所”確實有辦公場所的味道:門口掛著兩塊銅匾,大廳主墻上“深化農村社區建設,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大紅字格外醒目,四周是“十好社區、五好互助小組、五好選家條件”、“響水洞村二十社區農民經濟發展統計”, 黨小組黨員崗位職責壹覽表、社區構成、農民(分互助組)巷子中間有三張矮桌子,旁邊有八九把椅子。

“平時沒什麽事做。每個人都在忙自己的事情。如果妳需要在重大問題上做出決定,來找我,大家邊喝茶邊做決定。”王永江說得很輕松,但記者已經可以想象出煙霧繚繞、茶香四溢、談判不斷的場景。

“我們沒有任何東西給議會。我們只是每年評選壹次‘十佳社區’,用錢獎勵600元。說實話,意思是買紙筆水杯之類的東西只夠開會用。連茶都是人民自己的。”程先勇說,“即便如此,大家的積極性可高了,競爭也激烈了!”

旁邊的響水洞村黨支部書記陳插了壹句。“普通人只想過上好日子。只要經濟發展了,生活好了,矛盾自然就少了,精力也就足了。”所有人都點頭大笑。

“群眾的眼睛是最亮的”,有能力的人帶領村民“走出”大山。

前不久,三都河村十七社區發生了壹件怪事:社區主席因為自私被社區2/3多數人罷免!新主席立即由群眾通過無記名投票選舉產生。

與以往村黨組織、村委會、村民小組的結構不同,楊林橋的農村社區是“村委會—社區理事會—互助小組—中心戶”的縱向脈絡,自成體系,運行穩健。“黨組織穿插在每壹個中心環節。比如社團主席可以是黨員,也可以是群眾公認的能人。互助小組和中心戶也是如此。只要大家認可,人民自己選擇,我們就無條件支持。”楊林橋鎮農村社區建設辦公室主任鄭啟寶說,“事實證明,老百姓的眼睛是最亮的。70%以上的民主選舉的社區理事會成員、互助小組組長和中心戶被公認為能人和黨員。”

楊林橋鎮在能人的帶領下,不僅經濟發展了,各項公共設施、農村文化、民主管理也上了壹個新臺階。自社區成立以來,白巖村已組織各種形式的家長會、群眾大會60余次,參與率達90%以上。白鶴洞村和趙家山村相連。相比修路,小區的人壹天投入2000多人。"這壯觀的景象是過去30年來罕見的."

58歲的王泰成被群眾推選為響水洞村第13社區主席,先後8次到其中壹個親戚家,解決了兩家的土地邊界糾紛。白鶴洞村19社村民譚某因家庭瑣事與妻子發生矛盾。他的妻子跑回了娘家。譚某帶著農藥和手持砍刀上門尋求“報復”。理事會得知後,他及時趕到,勸說制止了壹起可能發生的農村悲劇。

這樣的例子很多。“因為每個社區都是建立在‘地域相近、產業匯聚、利益共享、規模適度、群眾自願’的基礎上,所以基本上社區裏的事情都能及時解決。大大緩解了稅費改革和撤村後村裏因管轄面積大而出現的‘沒人辦事、沒能力辦事、沒能力辦事’的窘境。”秭歸縣民政局局長宋笑著說,目前楊林橋鎮6個村都成立了社區文藝宣傳隊,他們講相聲、小品、打鼓,宣傳黨的惠民利民好政策,倡導文明生活。“該鎮有8468名農民,幾乎每個家庭都有電視、電話、摩托車、冰箱或冰櫃。沼氣、農村公路也到了家家戶戶,日子比城裏人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