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婚前,王姐辛辛苦苦攢下的所有家當都被前夫揮霍壹空,老家唯壹的壹套房子也被變賣還債。
村裏人嘲笑王姐嫁給了壹個不爭氣的男人,落得如此下場。
別人不知道的是,因為女兒的學習和成長,王姐咬牙堅持了這段婚姻。女兒高中畢業,她決定離婚,帶著女兒去北京工作。
當時唯壹讓她感到惋惜的,就是年邁的母親。為了支撐王姐的家庭開銷,媽媽把攢了幾萬年的辛苦錢給了女兒。
第壹次離開家鄉的王姐已經四十出頭了,對於這個年紀從來沒有出過遠門打工的她來說,是壹個不小的挑戰。
但是,從13開始,她就已經是公司的王牌了。這麽多年沒有壹單虧損,客戶好評如潮,收入當然可觀。
王姐現在是他們村裏最好的。雖然我沒有家,每次只能回同村的娘家,但我活得很驕傲,感覺很自在,很坦誠。
王姐回憶,這麽多年來,最重要的經驗就是:肯吃苦,肯投入。
在職業生涯的初期,我需要花費金錢和時間進行培訓。因為行業前景不明朗,很多和我壹起來的老鄉因為工作辛苦或者前期投入太大,很快就離開了,大部分都去做保潔了。
在最初的幾年裏,我沒能做壹個新月。王姐是從養孩子開始的。為了盡快得到顧客的好評,她花了額外的精力學習壹些育兒知識,比如和孩子壹起背誦古詩和三字經,在孩子上床睡覺後看書,學習如何做出更漂亮的兒童食品。
她服務過的每壹個客戶都認為雇傭她“物有所值”。
這些前期辛苦默默的投入,成就了她後來的加速發展,成就了她今天在公司的地位。
和那些走了的村民相比,王姐沒有什麽特別的優勢,但是她有更強的能力,那就是“延遲滿足的能力”。
這是壹種“為了更有價值的長期結果而放棄即時滿足的選擇取向”的能力
20世紀60年代,美國斯坦福大學心理學教授沃爾特·米歇爾設計了壹個著名的“延遲滿足”實驗。被試是幾十名幼兒園兒童。
他們每個人都獨自呆在壹個只有壹張桌子和壹把椅子的小房間裏。桌子上的托盤裏放著這些孩子們最喜歡的東西——棉花糖、餅幹或餅幹棒。
研究人員給了他們三個選擇:
可以馬上吃棉花糖;
或者等到研究人員回來吃,這樣妳就可以再得到壹個棉花糖作為獎勵;
或者按桌子上的鈴,研究人員壹聽到鈴就馬上回來。
對這些孩子來說,實驗的過程相當艱難。
最後大部分孩子堅持不到三分鐘就放棄了;有的孩子連鈴都沒按就直接把糖吃了,有的孩子盯著桌上的棉花糖看了半分鐘就按了鈴。
只有大約三分之壹的孩子成功延緩了對棉花糖的渴望。15分鐘後,他們等到研究人員回來,拿到了現金獎勵。
經過幾十年的跟蹤研究,米謝爾發現:
這個棉花糖實驗非常能預測參與者的未來。
“如果有些孩子能控制自己,多吃點棉花糖,那麽他們就可以學習而不是看電視,將來也會為自己的晚年攢更多的錢。他得到的不僅僅是棉花糖。”
前幾天和壹個學姐聊天,她講了她考研的故事。
她在二本院校讀書,和壹個老鄉租了壹個房間,準備考研。兩人都是要考北京兩所名校的跨專業。
我姐形容考研的經歷是“白色恐怖的壹天”,沒日沒夜的看書、記筆記、做題,跨專業更難。為了節省更多的時間復習專業,我早上五點起床看英語,晚上12: 00後開始學習“NPC文案資料”中的相關專業論文。
壹起備考的老鄉,進了大學成績更高。他們本來可以壹本書得10分,因為他們沒有誌願。
填好了,轉了兩所大學。
不可否認,她確實很優秀,反應也很快,但她在考研中的壹個弱點就是永遠克服不了“早起晚睡”的困難。
為了給晚上的復習補充能量,他們會在10左右在宿舍煮壹包方便面和壹個雞蛋。我姐說,有了這頓飯,她能堅持到1和淩晨2點,但她的老鄉在11之前就開始犯困了。
因為在房間復習,床就在眼前。她總是說,“不,我要困了。我得先躺下。”我睡了半個小時,妳壹會兒叫醒我,肯定的!“每次姐姐睡了半個小時打電話給她,她都會說‘我真的很困,所以學習效率不會好。去睡壹會兒,打電話給我12。"後來,12,她會說,"明天早點起來就行了。當妳5點鐘起床的時候打電話給我...“基本上只要這個同學睡著了,就沒有被成功叫醒。
雖然她也想考上,但是她很認真,堅持到最後,但畢竟沒有考上,因為她沒有吃夠苦,沒有花足夠的時間讓量的積累達到質的飛躍。
《貧困的本質》寫道:
如果不能調動自己的意誌力去抵制壹時的快樂,可能只會得到短期的收益,失去長期的收獲。
姐姐說,調動強大的意誌力,是我內心堅定的長期目標。
這讓我想起了王月月修女的另壹個閃光點——她對未來生活的規劃和準備。
為了應對未來的風險,除了為工作攢錢,她還為自己買了足夠的保險:長期健康險、養老險、短期意外險等等。
她說,剛開始,她和十幾個同事去保險公司聽介紹,別人拿了保險公司送的禮物就走了。他們以為,雖然保險公司說以後會有保障,但現在每年都要投入昂貴的保費,這幾年中間沒有任何收益。還不如把這錢拿在手裏。
只有王姐覺得保險是個好東西,也正是她需要的。用她的話說,“我沒有社保,老了也沒有賺錢的能力。我只能依靠女兒,女兒多少有些受制於人。買了保險,沒了後顧之憂,也減輕了女兒的負擔。”
她說,趁自己還在工作,可以用工資養“保險”。將來她老了,不能工作了,保費全了。“保險”可以養活自己。
她的所作所為就像余老師打了壹個形象的比喻:
王姐用簡單的語言解釋說,她有“長遠的眼光”。
不得不說,王姐不僅是壹個能承受壹時之痛的勤奮女人,更是壹個能看到並耐心等待隱藏在壹時努力背後的未來價值的聰明女人。
雖然有時候這個價值需要很長時間才能顯現,但也需要大量的金錢和精力。
在《窮爸爸富爸爸》中,有這樣壹個故事:
在我們身邊,總能聽到壹些逆襲的故事:
比如以前在班裏排名靠後的人,最後考上了名校;
20年同學會上最富有的商人,竟然是中學時作為家長經常被老師批評的同學;
那個創業多年的朋友,今年成功融資500萬。
我想,這些逆襲的“黑馬”,可能就像當年血本無歸被迫背井離鄉的“王姐”,如今正衣錦還鄉。他們有相似的反擊經歷。
正如知乎上的壹匹“黑馬”所說,“所謂的黑馬真的不是靠運氣。他不僅需要比壹般人長時間的努力,還要承擔自己對能力的懷疑。”
我覺得逆襲黑馬是沒有捷徑的,也只是因為他們有更強更執著的長遠眼光和更強的“延遲滿足”能力,才能擺脫之前比他們強的人。
-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