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是作家曹雪芹在《紅樓夢》中塑造的壹個藝術形象,在中國也是家喻戶曉。當談到林黛玉的性格時,我們很多人更多地想到她多愁善感和以淚洗面的壹面,但這是不全面的。林黛玉的性格是怎樣的?她的性格是如何形成的?筆者認為有必要進壹步思考這兩個問題。只有這樣,我們在讀《紅樓夢》的時候,才能真正理解它的味道,才能理解林黛玉這樣壹個人物。
1林黛玉的人生軌跡
在《紅樓夢》第二回“賈夫人死於揚州城,冷子興在府演講”中,我們可以讀到這樣的話:
“時至今日,任大海已經四十歲了,只有壹個三歲的兒子,去年死了。雖然有好幾個小妾,但是他也沒什麽不好。如今只有他的第壹任妻子賈氏有壹個女兒,名叫黛玉,五歲了。”
也就是說:林黛玉有個弟弟。當她四歲的時候,她的弟弟死了,她成了父母的掌上明珠。五歲時,父親為林黛玉請了壹位家庭教師——賈雨村。自此,黛玉接受了兩年正規的家庭教育。黛玉童年之前(3-6,7歲)的時光都是在蘇州的家裏度過的。
林黛玉7歲時,她的母親賈敏因病去世。在死後壹個月,7歲的林黛玉在的奶媽和幾個老太太的陪伴下登船,進入了石奶奶居住的賈府。後來,黛玉11歲的時候,她的父親林如海也去世了,她回了壹次家。另外,壹直——她的學齡(6,7-11,12),青春期(11,12-14,65438)。
林黛玉16歲病逝,才過了十幾年,所以她的人生很短暫。
2林黛玉的人格特征
林黛玉是曹雪芹喜愛和同情的人物。曹雪芹在塑造這個形象上也花了不少功夫。這個形象很豐滿。看完《紅樓夢》,活生生的林黛玉已經跳到了書頁上。那麽,從小說的文本中,我們可以看出林黛玉的哪些性格特征呢?人格是表現在人們對現實的態度和行為上的相對穩定而獨特的心理特征的總和。人格主要由理性特征、情感特征、態度特征和意誌特征構成。我們只能從黛玉的言行和態度來分析她的性格。
2.1聰明過人。
黛玉很聰明。如果用現在的標準來看林黛玉,她是個神童。在《紅樓夢》中,林黛玉是最具詩意氣質的藝術形象。說到寫詩,她總是很開心。小說第三十八回“林小香奪菊詩,諷蟹吟”中,賈家長女正好回家探親,林黛玉寫詩的才華得以彰顯。她的詩不僅得到了袁春的稱贊,還在寶玉不行的時候跑到寶玉那裏去了。
悄悄問:“妳能擁有壹切嗎?”寶玉道:“只有三首,只差壹首‘杏簾在望’。”黛玉道:“既如此,就抄前三首罷。等妳寫完那三首歌,我再給妳寫這首。”說完,我低下頭,以為自己已經唱過同壹首歌了。
這讓她在眾人中贏得了“瀟湘公主”的美譽。戴宇的《葬花》和《秋窗雨夜》更是得心應手,顯示了她過人的才華。
同時,黛玉是壹個胸中無塵,超凡脫俗的女人。她總是表現出壹種優雅的風度,說話充滿書卷氣。比如第三十七回,大觀園裏成立了海棠詩社,大家討論如何讓壹個名字優雅起來,於是探春自己做起了壹個“主客”。這裏有壹個非常生動的描述:
探春笑道:“我是秋僧。”寶玉道:“俗人與主人終究不對,累贅。這裏有各種梧桐芭蕉,或者有梧桐芭蕉也不錯。”探春笑道:“是啊,我最喜歡吃香蕉。姑且稱之為‘香蕉’吧。每個人都是獨特而有趣的。黛玉笑道:“快把他帶走。燉了胸脯,吃了酒。”所有人都迷惑不解。黛玉道:“古人說‘焦葉遮鹿’。他自稱“焦頭爛額下的客人”,但他不是鹿!我要做鹿肉。”他們都笑了。
第三回《賈雨村桓復職,林黛玉棄父進京》中,有這樣壹段文字:
再說黛玉,那天棄船上岸,...更別說今天去她家了。所以她壹步步關註,壹直關心,不肯輕易多說壹句話,多走幾步路,怕被人笑話。
林黛玉的才華是壹種自然的表現,是壹種獨特的魅力,絕不是庸俗之輩所能企及的。她很有禮貌,表現出優雅的舉止。
2.2激情,細膩的感情
在第45章“金互剖金語,風雨夕扼殺風雨語”中,曹雪芹寫道:
”紫鵑收起燕窩,然後移開燈簾,伏侍黛玉睡覺。黛玉可憐枕上的寶釵,曾羨慕他有個母親和哥哥...她又流淚了。她漸漸睡著了,直到第四更結束。”
回到27日“滴滴翠庭費陽戲蝶,葬香冢燕,泣紅中”,她更覺熱淚盈眶,孤鳥紛紛唱出哀思:
寶玉去找黛玉,不見他,就到處找。他已經到了花冢,但他沒有翻過山坡。他只聽到山坡上有抽泣的聲音,他在悲傷地哭泣。寶玉尋思道:“不知那房裏這丫頭是不是受了委屈,到這地方來哭。”正想著,他停住了腳步,聽見他叫道:“花開滿天。”......
原來黛玉疑心寶玉是因為晴雯不開門。直到第二天,她遇見了花,勾起了傷春的傷感,在觸動感情。她壹邊哭壹邊寫《葬花》。
黛玉感情細膩,同時內心也很細膩,有時會疑神疑鬼。黛玉自己也知道這壹點。在第四十五回“金互相解剖金語,風雨扼殺風雨言”中,寶釵給她開藥治病,黛玉曾說,“...但我是最有愛心的人……”《我比靈媒金英略露,訪寶玉半酸》第八回,黛玉見寶釵時,寶釵也在。
“哦,我來得不是時候!”寶玉等起身,含笑讓座。寶釵笑道:“什麽意思?”黛玉笑道:"如果我知道他要來,我就不會來了。"寶釵道:“這個我不懂。”黛玉笑道:“妳要來壹個團,根本就不會來。今天他來了,我明天再來。太交錯了。不是每天都有人來嗎?不會太冷,也不會太吵。我妹妹怎麽會不明白這個意思呢?”
別人說的話可能是無意的,黛玉可能會發現不壹樣的意思,這讓她難過了很久。
第二十六回“蜂腰橋立詞傳愁,瀟湘館春困發艷遇”,寶玉去訪黛玉。她跟黛玉開了個玩笑,黛玉卻突然生氣了:
寶玉笑道:“好姑娘,妳若多情,怎能鋪床?林黛玉連忙低下臉說:“二哥,妳說什麽?寶玉笑道:"我也沒說什麽。"。黛玉道:“如今新來的人,聽了村裏的話,也跟我說,念他媽的書,拿我開玩笑。我成了壹個解悶的人。””壹邊哭,壹邊下了床往外走。寶玉不知如何是好,慌得急忙追上去。”好姐姐,我應該會死壹段時間,所以不要說。再敢的話,我嘴巴上就長癤子,舌頭就爛了。"
黛玉的表現讓我們覺得她太敏感,太謹慎。
2.3天真率直,不諳世事
有學者指出,在《紅樓夢》中,林小姐並不是整天淚流滿面,還具有少女的浪漫、青春的歡笑和人生的喜悅[2]。如在第四十九回:
林黛玉見石祥“頭戴貂皮,身披壹件裏外發燒的大毛灰黑鼠襖,頭戴壹條黃的挖雲鵝氈,頭戴壹個大貂皮領子”,便笑著說:“妳看,行者來了。他平時拿著雪襖,故意裝成這個小騷大紫。”
林黛玉曾當面取笑史湘雲:
“偏是愛咬舌說話,連個‘二’哥也叫不出來,只是‘愛’哥‘愛’哥。等妳回來趕上圍棋,就輪到妳大驚小怪了。”
第三十七回,林黛玉聽說探春要辦詩社,就興致勃勃地去了,熱情支持,積極參加。她還建議,“既然要開詩社,先改改這些師姐師叔的字也不錯。”於是大家聽了之後紛紛響應,都壹起簽上了自己的昵稱。這些都生動地描述了林黛玉直爽幽默的性格。林黛玉的內心完全沈浸在爆笑的段子裏,就像清澈幹凈的天空,展現出年輕人善良、優雅、俏皮的活潑天性。
此外,我們還會看到:林黛玉對世界壹無所知,對仕途經濟更是壹無所知。
第三十二回“怨寶玉發自內心的迷戀,包括羞死金釧兒”,湘雲勸寶玉不要在女兒中鬼混,多讀書,考考是讀書人,會做屠夫的人,講壹些仕途經濟的知識,將來好與世人應酬。寶玉淡然壹笑:
“姑娘,請坐在其他姐妹的房間裏。我在這裏小心地汙染了妳的經濟知識。”他又說,“林小姐從來沒有說過這樣的廢話,是不是?如果他說了這些蠢話,我早就和他分開了。"
可見林黛玉每天都沈浸在詩歌裏,沈浸在她對寶玉的愛裏,沒有其他的人生世界。
2.4追求真愛至死不渝。
雖然在賈府“壹年三百六十日,風劍霜降互壓”的環境中,林黛玉依然堅信心中的愛火不會熄滅,執著地恪守著自己的追求。她對寶玉的愛,刻骨銘心。聽說寶玉被舅舅打了,滿臉都是淚,眼睛腫得像桃子。當他得知寶玉終於與寶釵閨房成禮,便搬回瀟湘館。身體有幾千磅重,但她的腳卻像棉花壹樣柔軟。走到瀟湘館門口,她再也忍不住了:壹口血吐了出來。死的時候喊了壹聲:“寶玉,寶玉。”她對寶玉的愛是真實純粹的,沒有任何功利,是實實在在的親密。她之所以能活這麽久,是因為她對寶玉的愛,對理想和愛情的追求是執著的。她性格中的這種品質,在封建社會的女人中是很少見的。
3影響黛玉性格形成的因素
人格是在後天招魂的地理環境中逐漸形成的,同時也受到個體生物因素的影響[3]。巴甫洛夫認為,壹個人的性格是環境與神經類型特征的合金。即人格的形成有其生理基礎和社會制約。
關於環境與後天因素的相互作用,劉金華女士在主編的《兒童發展心理學》中有深刻的分析。她認為,兒童最初表現出來的氣質特征是兒童人格發展的基礎,是人格塑造的起跑線。兒童與生俱來的生理差異或特點限制了父母或其他教育者與兒童互動的方式,也制約了父母和教育者對兒童的作用[4]。比如,對於壹個天生對人很冷淡的孩子,他的媽媽可能不壹定要給他看越來越深情的動作,因為環境是隨著孩子的氣質而變化的;當然,有時候孩子也會隨著環境發生相應的變化。例如,壹個安靜的孩子可能不會取悅他微笑的母親,所以他可以在父母的影響下變得活潑。所以,在分析林黛玉性格形成的原因時,也要把握兩點:內在——生理和外在——環境。
3.1柔弱抑郁氣質對黛玉性格的影響
研究表明,在正常兒童的身體素質和個性特征之間存在著微小但有意義的相關性。其中壹份研究資料指出,65,438+00,65,438+065,438+0歲的兒童身材矮小,協調性差,體質相對較弱,容易害羞、膽怯、消極、悲傷。相比之下,那些同齡的高、壯、有活力、協調性好的孩子,則更傾向於貪玩。那麽黛玉的身體特征和她的性格有什麽關系呢?
戴進了賈家,大家見他病了,便問:“妳常吃什麽藥?為什麽不緊急救治她?”黛玉道:“我生來如此。我從會吃會喝就開始吃藥了,到今天也沒停過。我找了很多醫生開藥方,都不管用。”這說明她從小身體就很虛弱,只能靠藥物維持生命。作者認為她糟糕的健康狀況給了她壹個陰郁的背景。從她的詩中可以看出:
她在《葬花》中這樣寫道:
我要死了,要被埋了,但我不知道儂什麽時候會死。
今天埋花的人在笑,但是他埋的時候認識誰?
我們看春花漸落,正是美人老死的時候。
在《秋窗·雨夜》中,她寫道:
我不忍心在秋天睡覺,所以我把眼淚從向秋的銀幕上移開。
眼淚和蠟燭搖進短瓶,畫出悲傷,閃耀仇恨,遠離愛情。
...
即使是夜晚,脈搏再吹,燈裏似乎也伴著淚水。
第七十六回“圖碧堂簫感悲孤,凹晶堂詩悲孤”,湘雲和黛玉寫了壹首月夜詩,湘雲寫了最後壹句:寒塘渡鶴影,黛玉說對了下壹句:冷月葬花魂。
這說明黛玉是用詩來宣泄離別之情的。她寫的多是悲傷的詩,想到的往往是死亡,老年,分散,衰落。作者認為,正是因為黛玉身體的虛弱,所以她對事物的反應比較消極,凡事都從其消極的壹面考慮,這也導致了黛玉極其消極被動的思維方式。
人的氣質是和性格掛鉤的。某種氣質更容易形成某種性格。比如多血質的人很可能形成樂於助人、活潑好動的性格,黛玉則抑郁。這種氣質為她的性格形成奠定了基礎,使她“喜散而不聚”、“喜靜而不動”。大觀園的女兒們都知道她天生就有這樣的氣質,她們對她也沒有太多的要求。這些姐妹喜歡寶釵勝過喜歡黛玉。湘雲每次來賈府,總喜歡先找寶釵而不找林妹妹,漸漸減少了黛玉與人的社交,也助長了她比較憂郁的性格。
3.2父母雙亡對黛玉性格的影響
母愛在孩子5歲前的性格形成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是孩子性格發展的必要條件。研究表明,缺乏母愛的孩子往往會形成不合群、孤僻、任性、冷漠的情緒反應。父愛在孩子的心理發展,尤其是性別角色的形成和發展中也是不可或缺的。父親為男孩提供了模仿和同化的榜樣,為女孩提供了與異性交流的榜樣。童年沒有和父親接觸過的孩子,在性別社會化方面是不完整的[5]。
父母是孩子的啟蒙老師,良好的親子關系影響著孩子性格的形成。黛玉7歲喪母,11歲喪父。這兩個事件分別發生在她的學齡和青春期,這兩個時期是她自我意識發展的關鍵時期,也是對她心靈的兩次重大沖擊。作者認為,父母相繼去世是影響黛玉性格形成的另壹個重要因素。
林黛玉父母雙亡,孤苦伶仃,只好背井離鄉,在別人的庇護下生活。在《林黛玉棄父赴京》中有壹次,林如海對她說:
“妳的父親將年過半百,他無意延續他的家族。另外,妳病得很重,還很年輕。妳在這個世界上沒有母親的養育,也沒有兄弟姐妹支持妳。現在,我會去奶奶和叔叔姐姐旁邊,正好減少了我的後顧之憂。為什麽不回雲中去?”黛玉聽了,含淚告別。
可見黛玉是極其舍不得離開家的。真的是萬不得已。此時她才七歲,壹個七歲的孩子離開了家鄉,去了外地,在她幼小的心靈裏埋下了壹個“不幸人生經歷”的情結。
第五十七回“惠子娟試忙玉,月經愛慰”,見寶姑娘在母親懷裏撒嬌,黛玉含淚嘆道:
“他像這樣在這裏。顯然是有人因為我沒有母親而生我的氣,故意刺傷我的眼睛。”
家庭破裂會對孩子的性格發展產生不好的影響。家庭破裂的壹個例子是父母雙亡。孩子因為父母去世得不到家庭的溫暖,容易形成悲觀、孤獨等消極的人格特征。從年齡上看,嬰兒期喪母對個體人格特征影響較大,學齡期喪父對兒童人格影響較大[4]。黛玉的家庭可以說是壹種破碎的家庭。她接連失去父母,對處於形成期的孩子來說是壹種精神上的摧殘。
親子關系對孩子性格的形成有重要影響。親子關系是兒童生活中最早建立的人際關系[6]。這種關系的好壞影響著孩子的性格發展。7歲的時候,孩子在父母面前撒嬌,可惜,林黛玉失去了這個環節。5歲的學生可以自我評價,5-6歲的兒童已經表現出自我情緒體驗[7]。她7歲時母親的去世對她是壹個明顯的打擊。
3.3家道衰敗對黛玉性格的影響
家庭的社會和經濟地位也影響個人性格的形成。比如,在富裕環境中長大的人,性格上可能會有優越感,家庭的衰敗可能會給生活在這種環境中的人帶來自卑。作者認為,林氏家世的衰敗,不僅直接沖擊著黛玉的靈魂,也間接影響著她的愛情的成敗,進而影響著黛玉性格的形成。
林家曾經很繁華;小說是這樣描述的:
這個林如海,姓林明海,字如海,是個有前科的花偵探。如今已升任姑蘇人蘭臺寺大夫,現又被任命為鹽巡禦史。他已經入黨壹個多月了。原來,林如海的祖先曾經襲擊過列侯,現在他已經在海裏生活了五代了。剛開始他只攻了三代,因為今天的龍恩生德遠遠領先於上壹代,有額外的好處。就海而言,他出生在科迪。雖然是鐘鼎之家,但也是書香門第。
之後林家不旺,子孫有限。雖然有幾個家族,但都只是如海的表親,和小集團也不是很親近。在壹個充滿人情世故的家庭裏,壹個人的價值是和他的家庭地位掛鉤的。封建社會的婚姻觀念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講究門當戶對。請問:賈家的命根子,怎麽會娶了壹個又病又窮的媳婦,還固守著“潔身自好,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信條,對整個家族沒什麽用?
薛家在賈家家具中地位非常重要,寶玉娶寶釵是理所當然的。人是社會性動物,人的性格形成必然深受社會影響。家道中落對黛玉的影響是敢愛不敢言。只有把自己的愛深藏在心裏,期待別人的幫助,把自己的愛寄托在別人的憐憫上,她才形成了強烈的依賴感。只有握著救命稻草,守住愛情,俗話說,愛得深,傷得也深。最後,直到我為愛獻出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