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名人名言大全網 - 笑話大全 - 李政道和楊振寧的關系為什麽會破裂?

李政道和楊振寧的關系為什麽會破裂?

從65438年到0946年,李政道去了芝加哥大學,師從理論物理大師費米。1949年,楊振寧訪問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EQ(美國原子彈之父)主任《奧本海默》邀請李政道到普林斯頓。

根據鳳凰大陸的研究。com,此時兩人之間發生了壹些不愉快,導火索竟然是論文的簽名順序問題。按照英文作品的慣例,簽名是按英文姓氏的字母順序排列的,所以應該是“李政道和楊振寧”。據說楊振寧提出了壹個請求,希望能排在第壹位,因為他比李政道大四歲。

後來,李政道和楊振寧合寫了壹篇論文,為宇稱不守恒這壹重要發現奠定了基礎。1957年,英國皇家科學瑞典學院宣布兩人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當兩人去瑞典領獎時,他們為排名發生了爭執。楊振寧希望在頒獎時,他能走在李政道的前面,說服他的妻子秦慧塔。秦認為,如果這件事被人拿來開玩笑,會讓外國人看不起,太丟臉了。李政道勉強同意了。但是對於楊振寧的這些要求,李政道覺得太無聊了。最後,他們停止了合作。

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主任《奧本海默》對此極為失望,因為《奧本海默》曾經說過,他喜歡李瑟娥正道和楊振寧在校園裏討論物理。兩者的決裂是中國科學界的巨大損失。

數據擴展:

宇稱不守恒理論;

宇稱不守恒定律是指弱相互作用下互為鏡像的物質運動的不對稱性,吳健雄用鈷60驗證了這壹點。在1956之前,科學界壹直認為宇稱守恒,即粒子的鏡像與其自身性質完全相同。

1956年,科學家發現θ和γ介子的自旋、質量、壽命和電荷完全相同。大多數人認為是同壹個粒子,但θ衰變產生兩個π介子,γ衰變產生三個,說明是不同的粒子。

1956年,李政道和楊振寧大膽斷言,τ和θ是完全相同的粒子(後稱為k介子),但在弱相互作用環境下,它們的運動規律不壹定完全相同。壹般來說,如果這兩個相同的粒子在鏡中對視,它們在鏡中和鏡外的衰變模式其實是不壹樣的!在科學語言中,“θ-τ”粒子在弱相互作用下是宇稱不守恒的。

起初,“θ-τ”粒子只是被當作壹個特殊的例外,人們仍然不願意放棄整個微觀粒子世界的宇稱守恒。此後不久,華裔實驗物理學家吳健雄用壹個巧妙的實驗驗證了“宇稱不守恒”。從此,“宇稱不守恒”才真正被公認為具有普遍意義的基本科學原理。

吳健雄用兩套實驗裝置來觀察鈷60的衰變。在極低的溫度下(0.01K),她用強磁場使壹組裝置中鈷60的自旋方向向左,另壹組裝置中鈷60的自旋方向向右。這兩套裝置中的鈷60互為鏡像。

實驗結果表明,鈷60在這兩種器件中發射的電子數相差很大,電子輻射的方向不可能相互對稱。實驗結果證實在弱相互作用中宇稱不守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