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新人要經過培訓才能上崗,而且培訓需要用到壹些產品,所以壹開始要收壹些錢作為培訓費。
招聘會促進兼職對話。
經濟危機下,由於降薪等原因,兼職正成為越來越多職場人士的選擇。大量“路邊”兼職的出現,也抓住了職場人的心理。
以高薪為誘餌騙人先付錢。
每個求職者都希望找到壹份高薪的工作。因此,壹些用人單位以誇張、離譜的高薪為誘餌。比如,壹家不起眼的公司開出“歡迎社會新人,5000元起”的誘人高薪,引誘求職者上鉤。求職者在辦理“入職手續”時,對方會要求應聘者繳納“備案費”、“服裝費”、“風險保證金”。
與醫院串通,在贓物專坑中瓜分求職者體檢費
黑中介往往利用求職者急於找工作,對體檢程序不清楚的特點,冒充按正常招聘程序依次進行面試、筆試、體檢等項目,收取求職者近百元體檢費,並告知求職者到其指定醫院體驗。三天後,當求職者和與“黑中介”勾結的醫院拿到結果時,就會被“黑中介”以“不合格”等理由公開拒絕或辭退,或者給求職者的退路增加壹些條件(例如,要求重新收費、改變工作承諾,甚至說工作內容是為了嚇唬求職者等。),而且體檢費用會在“黑中介”和醫院之間進行分成,所以求職者要分攤。
賺取廉價勞動力
壹些用人單位看到了求職者,尤其是畢業生的就業渴望,以試用期為名賺取廉價勞動力。北京工業大學就業中心的於淑芬老師告訴記者,據壹些學生反映,雇主在試用期後以各種理由解雇畢業生,因為試用期內的工資較低,這些雇主實際上是在賺取廉價勞動力。在很多地方,壹些從事藥品、保健品、化妝品的銷售公司設立辦事處,以高薪招聘“營銷經理”或“業務經理”,吸引了很多應聘者。有些人好不容易熬過了試用期,公司卻以考試不及格為借口讓他們離職,應聘者也被淪為廉價勞動力。相關人士提醒,求職者壹定要小心“此廣告長期有效,招聘不限年”等招聘廣告。
求職者作品抄襲
這是求職者遇到的壹個智力陷阱,智力陷阱是指以考試的名義免費占有程序設計、廣告設計、策劃方案、文章翻譯等勞動成果。現在招聘過程中作弊“情報”非常普遍。這種公然占用他人勞動成果的行為更是惡劣。而廣大求職者更要有眼光,更要小心。
扣留文件要求求職者做不公平的商業行為。
初次求職者普遍經驗不足,防範不嚴。因此,市場上有人設置陷阱,誘騙沒有經驗的求職者(尤其是學生)從事不正當的商業行為,或者以不正當手段扣押求職者的存款和證件,使無辜者受害。
隱性違約賠償金
“有些雇主太黑了。簽訂協議後,他們采取卑鄙手段收取畢業生違約金。”某高校就業部負責人告訴記者。她說,有的用人單位在畢業協議期內采取各種手段逼迫畢業生主動辭職,然後收取違約金,最高違約金達到5萬元。
“掛個羊頭賣狗肉”
事實上,壹些單位在人才市場上“掛羊頭賣狗肉”。比如招聘的時候說要編輯、記者,實際上是要廣告業務員。比如廣告招聘財務總監和工程師,但實際上做壹些壹般性的工作。除了電話費,公司幾乎不需要支付任何成本,業務員也沒有任何底薪,全靠廣告提成。這類招聘廣告壹般是針對各種業務員、促銷員的。廣告中承諾的薪資往往比較高,很多求職者很容易被其打動。雇主經常挑出候選人的“缺點”,然後以此為由降低他們的工資。
外匯或金融投資工作
壹些無良外匯公司或金融投資公司往往以高薪、高提成、底薪、免費培訓等名義,打廣告招聘電話聯絡、文員、初級秘書等不同名稱的全職或兼職職位,以吸引求職者的眼球。但求職者面試時,招聘人員聲稱職位已滿,繼續遊說他換成投資經紀人或市場銷售人員。有些求職者忍不住沈迷於炒外匯,最後由於缺乏相關的專業知識和經驗,白白損失了自己和親友的積蓄。更有甚者,當他們找不到客戶,被公司辭退的時候,才發現自己應聘時草草簽下的合同,原來註明的是和公司只有代理關系,而不是員工關系。代理找客戶只會拿提成,這樣連公司當初承諾的底薪都拿不回來。
娛樂廣告公司
有些犯罪分子與壹些知名藝人,以及電視臺、電影公司或唱片公司都有關系,可以為他們安排工作,誘使妳花巨資參加他們提供的培訓課程。
通常,付款後,被騙者往往得不到工作或進壹步的消息,或者只得到性質和工資與當初承諾不符的工作,卻拿不回已付的錢。正規的娛樂單位還會通過所謂的星探發掘有潛力的演員或模特,邀請試鏡決定是否錄用,甚至會付給被試鏡者壹定的費用。
在促銷行業工作
無良商人可能會遊說求職者花大價錢學習推銷技巧,購買商品進行推銷。常見的方法往往是層層推銷,以高額的職業和提成工資誘使求職者出重金購買壹批商品或商品的代理。求職者沒有底薪,壹方面靠賣貨賺提成,另壹方面靠招聘新員工賣他們的貨賺提成。很多求職者往往禁不住小確幸的誘惑,以至於踏入陷阱都沒有察覺。付了壹大筆錢後,他們才發現購買的商品質量差,價格高於市場同類商品,很難賣出去,無法退貨,遭受經濟損失。
色情陷阱
這類工作通常以招聘公關、伴唱或服務員的名義,廣告甚至會打出工資極高,月入過萬,無經驗,工資可觀的廣告,以此來吸引求職者。壹旦簽了合同,就會被強制陪酒或者進行色情交易。如果拒絕,可能會騷擾家人,甚至告妳毀約,要求賠償。所以,千萬不要為了高薪而貿然簽約。
非法集資
這幾年各地集資活動很多,有些可能是渾水摸魚,找借口。他們可能會請人上門收錢,或者出售非法獲得的物品。如果受雇從事此類活動,可能會被檢察院指控。因此,在妳被錄用之前,妳應該知道集資活動是否合法。如有疑問,可向社會福利署查詢。
通過招募後備人員
很多考生都遇到過這樣的情況:看到壹條很滿意的招聘信息,經過精心準備後趕到面試現場;結果招聘人員隨便問了幾個問題,填了個表,然後跟他說:“回家等通知吧。”此後,杳無音信。其實這些企業大多不缺人,也不急於招人。他們只是通過這種方式收集信息,為突發事件積累所謂的“人力資源儲備”。
利用網絡招聘進行廣告宣傳
由於互聯網的廣泛傳播和迅速普及,許多企業已經開始利用網絡招聘來為企業進行另壹種形式的廣告宣傳。通過招聘信息的長期發布,壹方面增加了企業的“曝光率”;另壹方面利用可觀的招聘,制造公司發展迅速,渴求人才的假象。其實這些都是壹些企業以招聘為借口進行的廣告炒作。
逃脫破產
如果有壹家公司連員工工資都發不出來,被起訴後敗訴,卻還在招聘,妳能相信嗎?這不是開玩笑!這些企業壹般會拖欠每個員工2到3個月的工資,然後在試用期內辭退這些員工。往往他們都承認拖欠工資是賒賬,並承諾只要正常運轉就償還所欠工資。但實際上只是為了分散企業內部矛盾,讓企業暫時逃脫破產的危機。
緩刑陷阱
“試用期三個月,月薪800元。轉正後月薪1500元,外加各種津貼。”這樣的薪水可以吸引很多急於求職的人。所以輕松通過面試的考生都很努力,希望能早點熬過三個月的試用期。結果三個月壹到,公司就隨便編個借口打發他們回家。這些公司其實就是利用了試用期人力成本低的優勢,利用了試用期很容易解除勞動關系的特點,把短工當試用期,錢最少,人最用。
真假訓練
有些單位會在招聘信息中註明“上崗前培訓”。其實這些信息大多是“培訓為主,上崗為輔”。很多企業確實在培訓師中招聘了壹些人員,但更多的時候,培訓結束後就沒有下文了。正是通過利用政府提供的優惠培訓政策,他們從政府補貼中獲益。他們不僅浪費了求職者的時間和精力,也損害了國家的財產和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