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妳可能會遇到這樣的問題:如果亞歷山大的十字軍遇上了始皇帝秦軍,雙方會碰撞出什麽樣的火花?如果盛年的程遇上楚霸王,誰會笑到最後?如果巔峰時期的勒布朗·詹姆斯和90年代初的邁克爾·喬丹對決,誰會把誰炸飛?
三個問題看似很難,但在某些人看來,解決起來並不難。比如我們可以這樣做:第壹個:玩壹個類似帝國時代的遊戲,第二個:玩壹個王者榮耀的遊戲,第三個:用NBA2K試試。
然而,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每次涉及到類似的問題,似乎都會有五個字浮上天空:“關公打秦瓊”。普遍的看法是,兩個壯士不是生活在同壹時期,不能相提並論。事實上,關羽和秦瓊都是驍勇善戰的勇士,很難衡量誰的武功更好或更差。但是,如果從另壹個角度來看,關公真的可以和秦瓊壹戰,那就是他們在後世的影響力對比。
在這方面,關羽顯然比秦更勝壹籌。也許妳已經註意到,在關羽去世1000多年後,他成了朝廷和百姓都非常尊敬的人物。先稱武王安,後稱關勝皇帝。中國古代有很多人,心明眼亮,名如浮雲。關羽可以脫穎而出,成為與“文聖”孔子齊名的“武聖”。無論是在中國大陸、港澳臺,甚至日本、東南亞和美國,都能看到關帝廟的身影。不管黑社會,妳佩服關老爺的為人,給他敬香。至於秦瓊,相比之下,他的待遇很壹般,只是壹個民間飼養員,而且他也沒有受到後來的朝廷和上層階級的青睞。
那麽問題來了:為什麽關羽在後世能有這麽大的影響力,為什麽秦不如?
1.力值
關羽的職業是軍事指揮官。去世前,他是這個行業的傑出人物。白馬之戰,曹操派張遼、關羽接應閻良。關羽“以馬刺民,斬之”。袁紹手下的將領沒有壹個能打得過關羽。襄樊之戰,大雨滂沱,漢水暴漲。關羽奪戰機,降班,伐龐德,大敗“七軍”,“震驚中國”,曹操壹度有遷都之意。刮骨療毒就是典型的例子。大夫給他治病的時候,關羽和他的將軍們喝酒吃肉,談笑風生,無所畏懼。
敵人深知關羽的勇猛。比如程羽說“劉備有智,關羽張飛皆敵。”夷陵之戰前,曹丕召集壹群大臣,商量劉備是否出兵攻打吳國。幾乎所有的大臣都認為:“蜀是壹個小國,著名的士兵是禹衛。”羽死軍破,國內惶恐難歸。“‘魏’字足見關羽在魏國大臣心中的地位。連他都死了,劉備怎麽敢?
在古代,底層人民沒有權力,戰爭、疾病、災難,權力威脅著他們本已脆弱的生命。人們希望得到關羽這樣勇猛的將軍的保護,獲得安全感,驅除惡勢力,保家人平安。尤其是在金兵南下、蒙古入侵、滿清入關的日子裏,民眾極其渴望盡快結束殺戮,避免洗白之苦。
史書中,秦瓊也是壹位驍勇的將軍,也能在萬人之中取敵將軍之首,但他的作用主要是在戰場上沖鋒陷陣,看不出他有多少獨立能力;至於關羽,他經常被劉備委以重任。占領徐州後,被任命為下邳太守,攻克劉璋,留下關羽鎮守荊州。總的來說兩個人都很勇敢,武功水平不是雙方差距的主要原因。換句話說,關羽必須具備秦所不具備的壹些特質。
2.尊劉貶曹
如果妳讀過陳壽的《三國誌》,妳會發現,作者以曹魏為正統,曹操、曹丕為列傳,但在南宋文人眼裏,正統變成了,尊劉抑曹的傾向明顯。為什麽蜀漢應該是正統?如果妳仔細想想,妳會發現南宋的情況與蜀漢王朝非常相似。三國時期,曹魏占領中原。劉備雖然疆域最小,但他的政治口號是“復興漢室”。蜀中盛傳漢獻帝已死,劉備稱帝,國號仍為“漢”。諸葛亮北伐的目的是“竭澤而漁,除漢奸,復興漢室,重返故都。”劉舒政權的使命是復興漢朝,恢復前朝。南宋曾經擁有中原。金人南下後,靖康之變,二帝北上狩獵,失半壁江山。皇帝必須申請護照才能去他祖先的墳墓。但他們仍在苦苦支撐,等待機會恢復元氣,這在某種程度上類似於蜀漢。
關羽作為蜀漢政權的頭號軍事統帥,壹生都在為復興漢朝而奮鬥,甚至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贊美他可以激勵南宋更多的男人向關羽學習,為正統政權流盡最後壹滴血,不向北方女真屈服。在秦包書爭奪李世民之後,唐朝得到了統壹,這與南宋的情況大不相同。此外,唐力皇室與胡人關系密切,其正統觀念不像漢朝那樣純粹。另外,李淵起兵不是為了復興隋朝,而是為了推翻隋朝,建立自己的王朝。李淵入侵長安,架空並廢黜隋煬帝,與曹植父子對待漢獻帝的方式類似。這不是宋朝的學者想要推崇的。
3.跳槽時代
除了表明正統,還有壹點是統治者非常在意的,那就是關羽的忠君。關羽雖然和曹操在壹起有壹段時間了,但壹直對劉備忠心耿耿,沒有二心。史書上說他“終日站立,追隨祖先,不畏艱難險阻”。即使遇到困難,他也沒有拋棄劉備。徐州之戰後,曹操待關羽很好,給了他很優厚的條件,但關羽對張遼說:“我很清楚,曹公待我很好,可是我被劉將軍大恩,誓要同歸於盡,我是背不了的。”臨行前,曹操賞賜關羽,關羽分文未取。在生命的最後壹刻,他被麥城打敗了。關羽寧逃不降,最後用自己的死報答了劉備的恩情。這樣壹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忠臣,自然是上層社會非常喜歡的人物。畢竟槍桿子裏面出政權,不僅要教士兵怎麽開槍,還要告訴他們向誰開槍。洪承疇、祖大壽等人明明是清朝的功臣,死後卻被放進了兩位大臣的傳記裏。史可法和張煌言明明是敵人,卻受到乾隆皇帝的尊重,在歷史上留下了名字。
在封建統治者眼裏,他們不喜歡識時務的接君,而更喜歡寧死不屈的忠臣,哪怕他們很蠢。從這壹點來看,秦的不如關羽完美。據《兩唐書》記載,最早為隋朝效力,曾在張須陀、來乎爾手下當兵,後投奔李密、沛、王。在發現王不是民主領袖後,他與程等人壹起叛逃到。可以說他是壹個經常跳槽的武將。對秦來說,拋棄王而追隨是絕對明智的。然而,在後來的統治者看來,秦的行為是兵變,而他輔佐的唐元和也是隋朝的叛徒。如果秦受到官方權力的高度贊揚,難道不是在鼓勵他的下屬“擇良臣而為事,良禽擇木而棲”嗎?可惜輪到妳弱的時候,妳的手下都敢掉隊,連個烈士也沒有。總的來說,關羽的忠君更受上層階級的喜愛。如果全世界都忠於自己,沒有二心,那就更完美了。當然,這絕對是壹廂情願。世界上總有懂事的人。
4.其他原因
此外,還有壹些原因推動關羽成為“網絡名人”。例如,中國人民更同情失敗的英雄。關羽壹生奮鬥,活了50多年。他最後和兒子管平在壹起,充滿了悲傷和嘆息;而秦卻是壹個大英雄,封妻蔽子,封為護國公。雖然晚年經常生病,但他輔佐的君主統壹天下,也是高官厚祿,隨皇陵陪葬,達到了人生的巔峰。相比之下,關羽的結局更加令人印象深刻,畢竟是血的教訓。同樣的問題也體現在劉邦和項羽身上。人們往往更同情自殺的項羽,認為他勇敢、耿直、有主見。對於擅長戰術的“老司機”劉邦來說,反擊並不容易,但他是壹個成功的人,富有,缺少壹些悲涼。
在裴松之註中,有這樣的記載:“關羽愛《左氏春秋》,其諷刺朗誦朗朗上口。”這句話雖然沒有出現在三國的文本中,但還是引起了後世學者的註意。這句話是什麽意思?說明關羽喜歡讀《四書五經》中的《春秋》,是壹個儒將。不就是佩服信奉儒家的人嗎?這對五代以來倫理道德敗壞,渴望恢復經學的宋代儒學復興運動大有裨益。可以引導更多的學者學習儒家經典。看,連關公都學會了。為什麽不重視呢?
最後是宣傳渠道和力度的區別。關羽是政府大力推崇的人物。朝廷在中國的影響力之大,不言而喻。在政府的幫助下,關羽的形象被推向四面八方,介紹給各地的人們,而秦瓊沒有這麽好的平臺。原因之前已經說過了。民間認識關羽主要是通過《三國演義》,通俗易懂,精彩紛呈,成就斐然。幾百年來,不知道有多少路人轉粉。每當提到古典小說,人們首先想到的是“四大奇書”,後來演變為“四大古典小說”。關羽作為壹個正面人物,很容易被大眾認可。
既然有三國演義,那還有其他朝代的演義嗎?當然有。這就像十年前,明朝的東西流行起來之後,突然之間,每個朝代都有“東西”,成功的方式往往被模仿,有條件的都想分壹杯羹。但就成就和水平而言,其他朝代的演義都達不到《三國演義》的高度,涉及隋唐的小說演義也是如此。作品雖多,但知名度遠不及《三國演義》。因此,知道關公的人比知道秦瓊的人多就不足為奇了。
民間流傳著不少關於關羽的故事和傳說。雖然與事實有壹定差距,但並非空穴來風。在史書中,往往可以找到最初的出處。如果歷史上沒有這樣的人,他的信仰就無從談起。關獲得中國各界的廣泛認同。除了他自身的素質,人們對關羽寄予了很多現實的需求。朝不保夕的流民看重他的“勇”,身居高位的統治者看重他的“忠”,縱橫江湖的黑社會大佬喜歡他的“義”。人各有所需,殊途同歸,這讓關公的影響力越來越重要。
當然,如果比較的不是影響力,而是其他方面,最後得出秦瓊比關羽強的結論也是正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