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題材廣泛,貫穿了反虛偽、反低俗、反仿徨的反諷主題。我主要寫了三類諷刺人物:虛偽狡詐的地主官僚(笑、背、胸)、搖擺庸俗的小知識分子、小公務員、普通市民(猥瑣男筆記、陸寶田)、無知不幸的城鄉底層民眾(鄉民、良家婦女)。《鮑什父子》是這壹時期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抗戰初期,發表短篇小說《華威先生》。華威是壹個高度概括那個時代新官僚的人物。
特點:俯視諷刺對象,諷刺藝術辛辣犀利,漫畫式的誇張和揭示意義,區別於魯迅、老舍、錢鐘書等作家。淡化故事,依靠漫畫細節和矛盾來架構小說,看到了速寫和破的強烈特征。
沙汀是這壹時期社會分析小說的代表作家。30年代初,沙汀投身於左翼文學運動,其短篇小說集《法外路線》有意識地克服了早期革命文學公式化、概念化的缺點,真實地反映了土地革命和動蕩的社會現實,但不夠深刻。接下來的兩集《屠冰》和《苦難》轉向了作者所熟悉的農村,相當真實地反映了農民的苦難和淳樸,有力地鞭撻了地主階級及其走狗的殘酷和卑劣,為他贏得了“農民作家”的稱號。自抗日戰爭開始以來,沙汀在自己熟悉的領域裏更加努力地工作,並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他的短篇小說包括《堪察加半島的壹個小場景》和《住在茶館裏》,長篇小說包括著名的“三個故事”——淘金熱、困獸和還鄉。除了《困獸之鬥》描寫了壹群大後方鄉村教師的思想苦惱和情感糾葛,其他短篇都致力於用科學的世界觀分析抗戰時期大後方農村的社會現實。正是這種分析的眼光,使他的諷刺(如在他的茶館裏)和抒情(如堪察加半島的壹個小場景)表現出非凡的思想深度和情感深度。他的代表作《淘金記》不僅生動地描繪了四川農村地主的醜惡畫面,而且深刻地揭示了地主內部的矛盾以及地主作為壹個階級同被剝削、被壓迫的農民和雇工之間的矛盾。另壹部優秀的小說《還鄉》進壹步展現和暗示了貧農從個體反抗到集體鬥爭的歷程。這些浩如煙海的著作概括了相當豐富而深刻的社會歷史內容。沙汀的小說善於刻畫典型的、極具個性化的人物形象,生活氣息濃厚,鄉土氣息濃厚,語言樸實幽默,口語化、諷刺化,描寫客觀冷靜,無論是長篇小說還是短篇小說都達到了很高的藝術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