稱呼壹個印度人為“阿三”是帶有種族歧視的貶義詞。“印度阿三”出自“十裏洋場”(舊社會上海租界地區因為洋人多,洋貨泛濫,還是十裏洋場;後來由於借用舊上海時期吳語的上海話,吳人很愛加“阿”字,而上海話中與“三”有關的詞(阿三、八三、叫花子、石三、豬頭三)多為貶義。印度曾經是英國的殖民地。在上海的英租界,經常有從印度調來的“公務員”負責壹些雜務。這些印度人是英國人的忠實“爪牙”,整天拿著警棍四處跳舞。英國體制內的公務員(尤其是警察)早就習慣被稱為先生,上海人也壹直習慣在單音節詞前加個“a”。於是上海人喊完之後就叫阿Sir阿三。“印度三”這個詞流傳很廣,意思是中國人嘲諷印度。
另外,當時的人把猴子形容為“阿三”,所有外國人看起來都像猴子,尤其是印度人,所以被稱為“阿三”。
還有壹種說法是,因為殖民地的原因,印度人需要懂英語才能當公務員,也因為懂英語,所以也喜歡在中國人面前裝腔作勢。通常,當他們漢語不流利時,他們會不自覺地加上“我說……”(我說...)因為我說的發音和“阿三”很接近,所以就叫他們“阿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