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起源於古代教學作坊的管理者,他們的規定必須是綠頭巾。看來朱元璋對此是有明確規定的。在郎英的《七種校訂稿》中,有這樣的描述:“...叫老婆通奸的人叫‘綠頭巾’,現在人家娛樂,頭上包著綠毛巾……”比郎英稍晚的何孟春也在《冬序》中寫道:“教訪司令仁之制,常披青巾,為其他士所用。”南的笑話反映的恐懼更全面:“綠頭巾”、“綠帽子”和“戴綠帽子”自明清以來都被用來指妻子出軌的丈夫。這種稱呼不僅散見於小說中,也是老百姓的稱呼之壹。另外,關於“戴綠帽子”的笑話也不少。
當代學者克裏斯·鮑威爾和史蒂夫·林斯特德在《幽默-社會中的反抗與控制》壹書中指出,許多笑話的真正意義在於反映恐懼,從而強化和重塑道德邊界,達到社會控制的目的。根據他們的理論,或許我們可以認為中國社會有很多關於“戴綠帽子”的笑話,這反映了與妻子發生關系的恐懼癥。因此,這類笑話具有社會警惕和社會控制的功能。所以“綠頭巾”這個名字應該起源於明朝。明代的樂師是壹個低賤的職業,規定只能戴綠頭巾,於是“綠頭巾”就成了低賤的娼妓般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