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衛龍,這種低俗的文案在生活中隨處可見。
有壹次我下樓取快遞,看到某品牌外包裝上的廣告文案寫著“小哥哥,別擠我,人家水多呢~”,真的很俗。
日化行業的老大寶潔,因為壹條“女人的腳比男人臭5倍”的推文上了熱搜。文章根據網傳截圖,以科普的形式講述所謂的“女人的臭”,稱“女人的腳比男人臭5倍”,“女人的頭發比男人臟2倍”。上述內容受到了網民廣泛而持續的批評。在評論區,更多的網友表達了對P&G文章的不滿,比如“典型的性別PUA”、“為什麽每個女生都香,有的男生卻油腔滑調”。
脫毛儀頭部品牌Ulike曾因壹則電梯廣告“沒有藍寶石,我就不脫”而備受爭議。針對這則廣告,深圳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了初步調查結果:其廣告標語“沒有藍寶石,我就不摘下來”涉嫌違反《廣告法》第九條第七項“廣告不得妨害社會公共秩序,不得違背社會良好風尚”的規定。而《婦女權益保障法》第四十二條第二款規定“禁止通過大眾傳播媒介或者其他方式貶低、損害婦女的人格”。相關廣告已被責令整改,廣告發布公司——上海定向廣告傳播有限公司(分眾傳媒所屬)深圳分公司已被立案調查。
為什麽低俗廣告屢禁不止?除了“交通焦慮”和處罰力度不夠等因素,原因可能就藏在“爭議”兩個字裏。在“註意力稀缺”的網絡時代,擴大品牌知名度並不容易,有時真金白銀也未必能達到預期效果。於是,壹些商家開始打擦邊球,利用打擦邊球的文案來獲取流量和收入。
以低俗為創意,以色情為賣點,以歪門邪道為捷徑,遊走在道德與法律的邊緣,這些廣告主和商家遲早會當眾“翻車”。就算賺了壹時的流量,最終也會以“成功和流量,失敗和流量”的結果收場,挫敗消費者的好感,得不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