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建立湘軍後,並沒有組建獨立的炮隊,而是在每個營下設立兩個開山炮隊。開山炮其實是壹種小型前置滑膛炮,發射散彈,射程和威力有限,主要目的是加強步兵火力,與現代意義上的火炮有很大區別。所以,在歷次的攻城戰中,湘軍主要靠挖地道爆破,而不是火炮轟擊。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為曾國藩比較保守,壹開始不相信西式火器的威力。其次,湘軍開始向內陸發展,很難買到西式火器。
李鴻章組建淮軍後,開始參考湘軍模式。但到了上海後,由於頻繁接觸西方火器,很快就意識到其效率遠高於本土槍支,淮軍很快裝備了大量洋槍。但由於火炮使用需要專業人員,早期淮軍裝備的洋炮並不多。1863之前,除了各營下的開山炮隊,只有張雨春下的春子營有獨立的炮隊,是淮軍中第壹個獨立的炮兵部隊。1863後,淮軍采購了數十門西式火炮,火炮規模得到加強。劉銘傳的明軍和潘的潘軍都組織了獨立的炮兵營,但此時淮軍的裝備大部分是野戰炮,只準備和使用了現代火炮的雛形。
由於缺少重炮,李鴻章不得不多次借調炮隊到常幫助他作戰。昌攻城重炮的出色表現給李鴻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當昌被解散後,他有意保留了炮兵隊,並將其編入自己的親軍中。這支炮兵隊伍不僅裝備了大量的重炮,而且在準備和訓練上完全西式化,這也是清朝第壹支現代意義上的炮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