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好初中歷史的方法
1,做好預習
預習是學習的壹項重要基礎工作。通過預習,我可以先對教材內容有壹個大概的了解,可以找出自己理解和不理解的知識點。這樣在聽老師講課的過程中,可以加深印象,把重點放在不懂的地方。
2.在課堂上記筆記
做筆記,不要只是抄老師的話和詞。而是有針對性地記錄課文的整體框架,填補壹些自己不理解的知識點,從宏觀上為進壹步理解歷史事件的框架和經過提供指導。
3.課後註意知識點的串聯安排。
文中的歷史知識並不是孤立存在的。歷史事件的起因、過程、發展和結果都遵循壹定的過程或規律。壹定要把知識點串聯起來,這樣知識點會記得更牢,不容易漏掉知識點。
4.獨立按時完成作業
歷史作業是檢驗聽課效果的壹種方式,也是鞏固知識點的壹種方式。所以課後要獨立及時的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及時鞏固學習成果。
5.不要死記硬背
歷史知識要記的東西很多,所以有些同學開始死記硬背。要想徹底牢固地掌握知識,就要在充分理解歷史知識的框架、關系、大意的基礎上,去理解知識點去記憶這些知識,即在盡可能把握知識點含義的基礎上,把知識內容轉化為自己的語言。
6.定期復習
可以安排每周復習幾次,長期多讀壹些歷史知識,記憶效果會更好。不是每次考試前期都努力學習,壹是可能掌握的不夠;很容易記住錯誤的知識。
學好初中歷史的幾點建議
先說“博學”。今天,教育的功利化趨勢越來越嚴重。很多家長執著於強迫孩子參加各種輔導班,做各種輔導書和習題,卻往往忽視了廣泛閱讀,開闊視野,在初壹初二價值觀養成的重要時期多學習優秀的精神食糧。學習歷史沒有單壹的方法。各種大眾化的歷史書籍,許多優秀的歷史漫畫和電影是培養學生歷史興趣的重要途徑。我身邊的壹些歷史高分大神,從小就愛看《史記》、《漢書》、《紫同治劍》這類相對枯燥的歷史名著,有的則是通過《武則天》、《漢武帝》等歷史電視劇,形成了比較好的歷史時空觀念。有些人偏愛外國歷史研究著作,閱讀維克多、亨廷頓等大師的許多學術論文,有些人則喜歡有趣的歷史筆記,如《世說新語》和《明朝那些事》。總之,學習沒有固定的渠道。把初壹初二充裕的課余時間花在泛讀和學習上,無論是對於語文和歷史的學習,還是對於思維能力的培養,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二是“審問”。歷史好的同學大多有壹個特點,就是熱愛全國各地的歷史遺跡和博物館。在這方面,我是壹個反例:我從小就不喜歡去博物館,但我總是粗略地看壹下歷史展覽景點,很少仔細閱讀說明。當我做完題目,對高考前的壹些史料略知壹二時,同學們會簡單地說:“我知道,我以前去過xxx旅遊,所以記住了。”然而,我只能後悔——曾經有壹門全新的歷史知識擺在我面前,但我卻從來沒有過問,從來沒有好好理解,最後我真的後悔了。不僅要對生活中接觸到的歷史知識刨根問底,對課本上不清楚的概念也要及時提問。歷史是壹條線。壹寸不清,壹尺亂,壹尺牽壹發而動全身。我們不能忽視他人。
三是“縝密思考”。近年來,江蘇的歷史教育有壹個突出的投機傾向,尤其是高考歷史,越來越不重視背誦的能力,而是註重對歷史的思考和個人觀點。歷史從來不是非黑即白的。我們往往習慣於透過政治有色眼鏡去思考其他國家、其他時代、歷史人物。放棄思考,隨波逐流,只能導致失去最重要的思辨能力。多角度、多方面的思考習慣,結合當時的社會背景,必須及早養成,這就要求我們在面對歷史事件時,要問“真的是這樣嗎”和“如果我是妳,我會怎麽做”...只有客觀中立地認識歷史,我們的思維才能靈活透明,視野才能開闊。
然後是“明辨”。這裏我強調兩點,即時間的概念和空間的概念。不背時間學歷史是不可能的;腦子裏沒有多維度的時間線,就搞不清歷史發展的脈絡。人們常說“歷史和地方是分不開的”。如果有時間又記不住地點,恐怕會鬧出很多笑話。以長征為例。兩年長征中的重要時間節點、重要會議地址、行進路線,都是不容忽視的知識。只有明確區分中外發展的時空變化,才能在相對瑣碎復雜的歷史知識點中遊刃有余——最高境界從來不是死記硬背,而是理解和推理。
最後,就是“走”。學好歷史的方法有千萬種,可以利用的資源更是數不勝數。重要的是要有十年的毅力,保持每天認真聽課、完成作業、復習和課後閱讀的好習慣。歷史是壹門可以影響人壹生的學科。有人說“文史哲無用”,其實是被功利蒙蔽了雙眼。想象壹下,壹個成功的企業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並且很富有。如果他守口如瓶,守口如瓶,對美英日的理解是片面的,他真的能被視為精英,贏得社會的尊重嗎?學好歷史不僅對中考有好處,對壹個人的眼界和胸懷也有好處。
學好初中歷史的好習慣
首先,養成認真聽講的習慣
這個環節是教師教與學生學的主要環節。認真聽就是聽老師的思路,分析教材的方法,聽壹些重點、難點、疑點的講解。老師教的方式是學生從另壹個角度學習的方式。
第二,閱讀歷史教科書的習慣
把教材全部看完就是把內容全部看完,比如題目、分目標、課文、筆記、插圖、思考題、習題大事件年表等。這是學習歷史知識的壹般要求。通讀,就是通過閱讀,把課本上的零碎的、地域的歷史整合起來。這就要求在閱讀的時候,要保持聯系,從小到大,把地域知識放到壹個章節、壹個單元裏進行大範圍的聯想和梳理。
略讀就是在全部讀完之後,大致瀏覽壹下課本的內容,在頭腦中初步形成壹個厚實的知識體系。最簡單的方法就是閱讀並記錄教材中的內容、章節、小節和小標題。精讀是指仔細推敲和理解教材中的重點內容,明確教材中所包含的主要觀點並解釋這些觀點的碰撞,了解知識在教材中的位置。異讀,就是對相似的歷史事件或現象進行比較鑒別,找出差異,分析原因,從而達到準確認識歷史的目的。做筆記就是在看課本的時候做好讀書筆記,把動嘴、動腦、動手結合起來,調動各器官的主動性,使大腦處於接受知識的最佳狀態。
第三,經常查參考書的習慣
學生在學習中遇到的很多問題都是通過查閱參考書來解決的。中學生要查閱歷史字典和歷史成語字典。經常查閱工具書可以幫助學生掌握歷史事件的來龍去脈,拓寬知識面和視野,積累歷史知識,提高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
第四,思考和感受的習慣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學習和思考,學習和啟蒙是不能分開的。學習和思考就像汽車的兩個輪子。只有兩個輪子都有鏈條,才能協同工作,汽車才會不斷前進。學習和思考只有緊密結合才能實現。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形成思考和感受的習慣,把這項工作放在預習、學習、復習的全過程中,使自己思維敏捷,視野開闊,逐步掌握打開知識之門的鑰匙,使自己成為學習的主人。
五、“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
革命老人徐特立高度贊揚了這種學習習慣。這裏的“動筆動墨”是指記筆記,或勾畫歷史課本上的重點難點,或讀書感悟,隨時記錄感受和想法,或摘抄摘抄,記錄自己喜歡的名人名言和新穎見解。這個習慣對提高篩選能力和分析能力有重要作用。
養成做作業的好習慣。
先復習,再做作業,認真審題再回答。獨立思考,按時完成,作業完成後認真檢查並改正錯誤,書寫工整規範。
七、養成自覺復習的習慣。
“艾賓浩斯遺忘曲線”表明,人的遺忘具有先快後慢的特點。背完兩三天,遺忘速度最快,之後逐漸變慢。所以要求學生對剛學的東西要及時“趁熱打鐵”,學的東西要及時。學習後避免長時間復習。這樣,學過的東西就會忘記,相當於重新學習。及時復習的好處是可以加深和鞏固對學習內容的理解,防止學習後通常出現的快速遺忘。在復習中,我們應該註意:
1.趁熱打鐵,要求學生養成當天復習的習慣。復習時,先讓學生試著回憶課堂上學過的內容。如果他們壹下子記不住也沒關系,這正是他們所發現的。整個復習過程要倡導獨立思考、獨立探索的精神。當妳記住後再去讀壹本書,妳記住的知識會再次得到強化,妳記不住的知識會成為閱讀的重點。
2.註意階段復習習慣的養成。階段復習可以解決各部分知識之間的聯系,將所學知識系統化。知識的系統化意味著對知識的掌握達到了更高的層次,即從整體、全局或聯系上把握具體的歷史事件、概念、原理及其內在聯系。
八、寫後記的習慣。
拿到試卷後,經常看到壹些只關註試卷上分數的同學。如果他們得了高分,他們就會興高采烈,如果他們得了低分,他們就會不高興。有的同學甚至把試卷撕成碎片,或者揉成壹團紙。後來他們發現很多題都是之前考過的題,或者稍微延伸了壹下。他們看起來幾乎很熟悉,但他們仍然犯了錯誤。學生應該對每次考試進行認真的總結,並註意在考試後做筆記。
1.初中生如何學習歷史
2.初中歷史怎麽學好歷史?
3.怎樣才能有效的學習初中歷史?
4.初中歷史怎麽學?
5.如何總結學習歷史的方法,復習指導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