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中共中央遷到西柏坡,王與相識並結婚。這時,王得知四哥也在西柏坡附近,立即趕去探望。自從王士光在1938年離家加入地下黨後,兄妹已經有10年沒有見面了。
兄妹重逢,暢談離別之情。雙方總覺得有說不完的話。王高興地告訴哥哥,他剛剛結婚了。王士光關切地問,“真的嗎?太好了!我姐夫是哪裏人?妳叫什麽名字?”“是劉少奇。”
王輕輕笑著回答道。壹向沈穩冷靜的王士光認為他妹妹在捉弄自己。他有點生氣:“簡直太邪乎了!別想了!”“真的!是劉少奇。”“妳知道什麽!那是黨的領袖!以後不要亂說。”
王被弄得哭笑不得。她知道哥哥是個技術工人,有時候就像個孩子壹樣。
後來,王向兒子劉淵提起此事時,仍覺得很有趣:“妳舅舅大多認為完全不可及,根本不相信,也不聽。”
王士光,原名王光傑,1915年出生於天津壹個官宦家庭。其父王桎長畢業於日本早稻田大學,曾任北洋政府農商部長官。母親董潔如,名門望族,畢業於北洋女子師範學校。這對夫妻思想進步,有革命傾向。
王士光從小聰明好學,特別喜歡研究無線電。許多孩子把父母所有的零花錢都花在糖果和零食上,但王士光省下了零錢去買無線電設備和零件。有壹次,他以去看電影為借口,拿了王的零花錢,私自購買了無線電設備。據說王還幫給他上了收音機線圈。他還自己設計圖紙,把家裏的收音機改裝成電臺。後來,王士光幹脆從北京大學物理系轉到了清華大學電氣工程系。父母從不幹涉王士光的學習興趣和愛好,而是支持和鼓勵他。這樣的家庭培養出來的孩子壹定是品學兼優的好孩子,王家的幾個孩子也是如此:長女王,畢業於輔仁大學,是中國第壹位女原子物理學碩士;次子王光祈,清華大學畢業,賓夕法尼亞大學碩士,中華民國政府經濟顧問;
三子,王光超,畢業於協和醫學院,著名皮膚科醫生;劉孜,王光英人,畢業於輔仁大學,中國光大(集團)董事長兼總經理,第八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其他的孩子也都在各行各業有所成就,這裏就不贅述了。
和(又名黃靜,建國初期天津市市長,於之父)成了好朋友。余其偉也出生在壹個富裕的家庭,他的叔叔俞大猷是國民黨軍械部主任(後來的交通部部長兼國防部長,蔣經國的親家)。
余其偉是早期天津地下黨的重要骨幹。在余其偉的指導下,王士光加入了《中國民族解放先鋒報》,積極參加“壹二·二九”學生運動。
1937,抗日戰爭爆發。王士光痛恨蔣介石政府的不抵抗政策。不久,在余其偉的介紹下,他毅然加入了中國。
壹天,天津地下黨負責人姚依林找到王士光,告訴他有重要的組織任務要交給他。移交任務前,姚依林問了他三個問題:是否結婚,是否有對象,是否有目標。王士光笑著回答:“我是‘三不’成員。我什麽時候才能打敗日本侵略者和國民黨反動派,才能結婚!”
姚依林聽後非常高興。他進壹步解釋了他的工作:組織上,他想在敵占區建立壹個秘密電臺。考慮到王士光在無線電方面的特長,他決定負責這件事。但現在日本間諜活動猖獗,他單獨行動很容易引起敵人的懷疑。組織上給他分配壹個冒充他妻子的女助手,兩人以夫妻名義掩蓋真實身份。王士光痛快地答應了:“堅決服從組織決定,保證完成任務!”
第二天,姚依林帶來了壹個梳著兩條辮子的年輕姑娘。王士光看到它時,嚇了壹跳,脫口而出:“這麽小!妳多大了?”小女孩優雅地伸出右手:“我叫王新,今年17歲!”
姚依林向王士光介紹了王新的壹些情況:王新,原名王蘭芬,父親是王瑞華,東北軍中將人,曾在東北講武堂任教育廳長。王新是河北女子師範學院附中的壹名學生。雖然她很年輕,但她的黨齡比王士光早。按原計劃,王新即將去延安“反大學”學習。這時,接到潛伏任務後,她毫不猶豫地留了下來。
王新笑著對王士光說:“我今天特意穿了壹件有點土的藍色旗袍,想把自己打扮得老氣壹點,沒想到妳找到我了。”
姚依林提醒他們,敵人非常狡猾,稍有疏忽就可能被發現。以後無論是打扮還是居家生活,都要註意每壹個細節。
按照組織要求,王士光和王新分別做了準備:王士光穿了背帶褲,打了蠟,穿著姚依林為他精心準備的西服;王欣逸很殘忍,剪掉了兩條又粗又長的辮子,燙了壹個時髦的“波浪”發型。
組織上,他們在英租界租了壹套公寓,離英軍軍營很近,英軍頻繁的無線電信號可以覆蓋他們的電臺。姚依林從根據地找了壹個姓潘的烈屬冒充的母親,潘阿姨還帶了壹個男孩冒充的弟弟。
這樣就組成了壹個普通的四口之家。她老公叫吳厚河,在天香市場壹家電器店做技術員。他的妻子叫黃輝,她和婆婆在家做家務,照顧姐夫。
為了不引起房東的懷疑,“小兩口”以丈夫患有肺結核為借口。目前,他們只能住在分開的床上。婚房裏擺了兩張單人床,中間隔著壹張方桌和四把椅子。王新稱它們為“黃河”,作為它們之間的分界線。王士光巧妙地把廣播電臺偽裝成收音機。壹開始用的是美制發射機,但是發射機和電源噪音太大。後來,王士光帶來了他自己組裝的無線電臺來解決這個問題。
每當深夜來臨,王士光的家就像電影《永不消逝的收音機》中的情節。窗戶上掛著厚厚的窗簾,然後把電臺裹在毯子裏,再把報紙送到黨中央和根據地。王新負責復印和錄音。
他的第壹臺接收機是鄧松支隊司令部的電臺。這支部隊由八路軍宋支隊和鄧華支隊合並,組成八路軍第四縱隊。對方很快發來“QSA-5”,表示信號很好,王光傑也回復了“RO K”表示接收完畢。
在地下工作是非常危險的。王士光和王新設計了壹套安全信號:每當王士光下班回家,只要看到他的妻子在陽臺上跳繩,他就知道他的家是安全的。有時,他回家後會和妻子玩壹會兒。
跳繩的這段時間,是王新最快樂的時光。
有壹次,王士光突然發高燒。王新像真正的妻子壹樣,燒水煎藥,悉心照料,代替他完成收發報紙的工作,這讓王士光很感動:“沒想到妳這麽年輕,還是焦小姐生的。真能幹!”聽了這話,王新的臉漲得通紅。這件事讓兩個人的關系悄然拉近。
兩個人的感情得到了升華,或者說處於危難之中。
壹天晚上,王新發現幾個鬼鬼祟祟的家夥不時指著她的窗戶。長期潛伏的經驗告訴她,可能會有“情況”。她和王士光立即拿起收音機,從後門離開了。他們來到壹家旅館討論下壹步。此時,王士光考慮到他寧願犧牲自己,也要保證電臺和王新的安全;王新考慮的是,王士光是電臺的負責人,他必須不惜壹切代價確保王士光的安全。
當兩個人說出自己的想法時,才發現彼此是那麽的在乎。這個時候,兩個人都明白對方的想法。
終於有壹天,王新,壹個健談的人,問:“老姚和其他人問妳。妳的“三不”呢?妳為什麽猶豫回答?妳為什麽臉紅?妳要誠實?”王光傑大膽地說:“因為妳。”
“那妳還在等什麽?還是害羞不願意說。”王新正在施加壓力。“我現在問妳,我們結婚吧!”王士光紅著臉說道。
1938 65438+2月,經上級黨組織批準,這對假夫妻成了真正的革命伴侶。從那以後,他們壹起度過了65個春夏秋冬。
壹年後,日偽軍滲入英租界,形勢日益嚴峻。上級黨組織決定停止無線電工作。在這壹年多的時間裏,王士光和王新潛伏在這個電臺裏,為抗日戰爭做出了巨大貢獻。
據姚依林女兒回憶,這個電臺在當時著名的“冀東起義”中發揮了很大作用。
王士光·王新和他的妻子被調到平西抗日根據地接受新的任務。他們正式改名為王士光和王新,被同事們稱為“大王”和“小王”。王擔任晉察冀軍區司令部無線電中隊維護主任,小王在各地開展婦女工作。
1940年春,因戰場形勢變化,與部隊轉移失去聯系。與妻子失去聯系後,王士光壹度陷入抑郁狀態。他把對愛人的向往變成了工作的動力。不久,王士光被調到八路軍前方總通信部物資股擔任科長。
王士光是電信領域的“奇才”。早在學生時代,他就能組建自己的廣播電臺。為了發展更多更好的電臺,王士光帶領全單位30多名同誌研制了電子交叉連線組裝式無線電發射機。在安裝過程中,他們不斷提高自己的技術和技術素質。1945上半年小批量生產後,成為當年八路軍制造的高性能電臺。它的體積只有壹個枕頭袋大小,重量只有7公斤,功率達到15瓦,比當時的日美電臺更實用。在解放戰爭中,從上黨戰役到平漢戰役,從劉鄧軍隊進軍大別山到淮海決戰,從解放南京到進軍西南,這個電子通信電臺發揮了重要作用。電子通信電臺小批量生產成功後,王士光組織大家擴大生產,陸續生產了近百臺,為解放戰爭初期的防禦作戰提供了良好的通信設備,受到劉伯承司令員的高度贊揚。
1947,華北局機關報以“人民電氣工程師——型號電信技師王士光”為題做了專題報道。王士光在本文中被稱為“電信之王”。從此,“電信之王”的名聲越來越大,遠在延安的毛主席都知道了。
毛澤東曾為信號兵題詞:“妳們是科學的千裏眼和千裏眼!”這不僅是對信號兵的肯定,也是對電信英雄王力可·石光的褒獎。
為此,晉冀魯豫中央局、軍區司令部和軍區政治部聯合授予王士光“特別英雄”獎旗和“人民英雄”銀質獎章。
而王士光和王新已經分別8年了。在此期間,王士光曾托人打聽東北局,得知有5名* * *成員名叫王新。很快,連王新犧牲的消息也傳來了。
在戰時,這種事情也很常見。當時,王士光三十多歲,高大英俊,是清華大學的高材生。他還有“電信之王”的美譽,追求他的人很多。壹個漂亮的女老師向他表白,得到的回復卻是“暫時不考慮”。
也許是上帝保佑了他和王新的關系。終於有壹天,他遇到了王新。
原來,王士光的模範事跡登在解放區的報紙上。王新得知丈夫的消息後,從東北的牡丹江壹路趕到太行山。
兩個人的第壹次見面出奇的平靜,只是對視了幾分鐘。過了壹會兒,王士光說:“我可以抽煙嗎?”從不抽煙的王新回答說:“我也想抽支煙!”"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王士光擔任第四機械工業部副部長。主要負責為原子彈、導彈、人造地球衛星等中國重點國防工程提供測控設備,為艦船、坦克、火炮等常規武器配套電子設備,以及軍事通信和電子對抗的科研開發。他取得了從基礎零部件到新型成套裝備的大量成果,為我國國防現代化建設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文化大革命”期間,王士光遭到迫害、冤枉,並被送進了監獄。
王士光的侄子,海軍上將劉淵曾說:“我叔叔娶了我的父母。
相對論給他造成了巨大的不幸:批判鬥爭,檢討,檢討,沒完沒了。"
在劉源的印象中,舅舅王士光從來沒有從他父親劉少奇的關系中獲利。甚至在中南海探望母親董潔如時,他也從未找過劉少奇夫婦。王甚至覺得他的哥哥總是在回避自己。
然而,在獄中,王士光並沒有閑著。從1973年3月開始,在沒有任何技術資料和計算工具的情況下,在監獄裏寫書,包括雷達、電子對抗、集成電路等。1975 4月7日出獄,這些手稿共計70萬字,訂購39份。
20世紀80年代,江澤民擔任電子部部長。在他的提議下,70多歲的王士光作為特例仍被保留為電子部門的總工程師。
王士光不負眾望,組織研制了壹批新型雷達、導航、通信、計算機設備,組織實施了自動防空系統、通信衛星電子系統、“三七工程”等大型系統工程。在BEPC建設中,他高度重視,精心組織,做出了重要貢獻,因此受到國務院嘉獎。
退休後不久,王新患上了阿爾茨海默病,他像個孩子壹樣從不讓王士光離開。有時候,她的病發作時,她經常摔東西,罵人,但王士光總是默默地忍受著壹切。
因為王新愛花,王士光在院子裏種了10多株月季。起初,她女兒王賡買的品種只有淡粉色和鮮紅色,王士光特別要求黃色和白色。
每隔幾天,他就會挑選最艷麗的花朵,把它們剪下來,送到王新。這時,王新會像孩子壹樣興奮地拍手。此時,王士光已年過八旬,手多次被荊棘刺傷,但仍帶著釋然的微笑。
即使是在最後壹次病重住院期間,為了填寫公司為王新發放的壹份簡歷,已經相當虛弱的王士光仍然雙手顫抖地坐在沙發上,堅持寫了1個多小時。
2003年,王士光以88歲的高齡結束了他光輝而傳奇的壹生。
失去了親密愛人的王新經常坐在輪椅上發呆,幾乎說不出完整的句子。
而壹向面無表情的王新,在有人趴在他耳邊大聲說出“永不衰減的無線電波”這幾個字時,就會露出笑容。
沒有歲月是平靜的,但有人為妳背負重擔。
借此文,向那些為祖國解放事業默默奉獻的英雄們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