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玉是美麗的石頭的代名詞。古人視玉為寶,今人稱珍貴的玉為寶玉。我國是玉的國度,但目前國內珠寶界、考古界、地質界對玉、玉、寶石的定義存在分歧。目前國際上統稱的玉是指軟玉和硬玉(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翡翠),其他玉雕石統稱為玉。寶石是具有特殊光學效果的壹種或多種礦物的集合體,且多為某種礦物的單晶,如鉆石、紅寶石、藍寶石、祖母綠、蛋白石、碧璽、紫齒黑等。
第壹,翡翠
19世紀下半葉,法國礦物學家德穆爾(Demoures)將中國的“玉”分為軟玉和硬玉(見《翡翠沖國外地質科技》第2期,1981)。翡翠,中國俗稱“祖母綠”,是中國傳統玉石中的後起之秀,也是所有現代玉石中的上品。
翡翠,無論是“山料”(原生礦),還是“籽料”(次生礦),主要是由翡翠礦物組成的致密塊體。在顯微鏡下,組成翡翠的翡翠礦物緊密交織,形成翡翠的纖維狀結構。這種緊密的纖維結構使得翡翠細膩堅韌。
硬玉是由鋼和鋁的矽酸鹽礦物組成的。純翡翠是無色或白色的。該塊的化學成分為:二氧化矽占58.28%,氧化鈉占13.94%,氧化鈣占1.62%,氧化鎂占0.91%,氧化鐵占0.64% %,還含有微量的鉻和鎳。其中,鉻是使翡翠呈綠色的主要因素。通常翡翠含有0.2 ~ 0.5%的氧化鉻,有的達到2 ~ 3.75%以上。
翡翠硬度7,比重3.33。礦物的折射率:Ng=1.667,NP = 1.654;折價率為0.012。
常見的翡翠顏色有白色、灰色、粉色、淺棕色、綠色、翠綠色、黃綠色、紫紅色等。,大部分不透明,部分半透明,有玻璃光澤。按顏色和質地分,有寶石綠、艷綠、黃太陽綠、艷陽綠、玻璃綠、鸚哥綠、菠菜綠、淺水綠、淺太陽綠、蛙綠、瓜皮綠、梅花綠、藍綠色、灰綠色、油綠色、紫羅蘭、藕粉地等20多個品種。
玉在中國明確稱為翡翠,可能始於宋代。而漢代張衡《西京賦》、班固《西毒賦》、六朝徐陵《魚臺新詩詩序》中提到的翡翠,可能指的是軟玉中的碧玉,而不是翡翠。正因為唐代沒有對翡翠進行檢驗,所以李善的《文選註》和顏師古的《漢書訪存》都是聞所未聞的。最近,英國歷史學家李約瑟在《中國科學技術史》第三卷中說:18世紀以前,中國的人們並不知道翡翠。後來翡翠從緬甸經雲南輸入中國。前不久蘇聯地質學家基夫林科也指出,緬甸都茂、盤茂、南乃茂的次生翡翠礦床發現於1871年,已開采100多年,但壹直未開采。緬甸烏龍河谷的原生翡翠早在13世紀(宋末元初)就已開采(見國外地質科技)。但在我國的宮廷珍寶和出土文物中,尚未發現明代以前的翡翠。所以中國人什麽時候把翡翠叫做翡翠,緬甸翡翠是什麽時候傳入中國的,壹直是個不清楚的歷史謎團。我們期待考古學家有新的發現來解決這個歷史懸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