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真的很氣人。它怎麽會出事呢?人命關天!
如果孩子犯了錯,家長會用壹頓揍來完成嗎?妳“教育”過妳的孩子嗎?
看到壹個報道,壹個叫浩浩的男生,在期末考試前壹個月,同學和家長聯名要求他轉學或者轉班,20多名同學以罷課的方式抗議。父母說:“我忍了三年了,真的受不了了!”
原來,浩浩在學校把同學打死了;上課撕同學的書;隨意制造噪音、跳繩、跳舞;掀起壹個女同學的裙子;壹個學期跑了兩個老師,真正的熊海子。
要說浩浩的父母不管,那不是真的。壹位家長說,自己的孩子之前被浩浩打過,他找過浩浩的爸爸。結果浩浩的爸爸二話不說就掐了浩浩的脖子,浩浩的臉都變紫了,喘不過氣來。這位家長說,他被嚇壞了,不得不放棄。
妳看,孩子犯了錯直接揍他顯然不是個好主意。
孩子就像父母的壹面鏡子,映照著父母的壹言壹行。
如果妳打了壹個孩子,大喊“誰讓妳打人了?不要打人!”
如果妳罵孩子,大喊“不要罵人。誰讓妳罵人了?”
如果妳發脾氣大喊“妳脾氣很大吧?翅膀硬了吧?”
這種教育不叫教育。而是應該拿孩子當出氣筒,發泄自己被別人指責的憤怒。被“教育”的孩子只能越來越熊,直到有壹天變成殺人犯。
前段時間,湖南壹名5歲男孩獨自將壹名2歲女孩抱進電梯,導致女孩死亡的悲劇。壹直在關註男孩父母的反應,終於找到了壹個。結果,男孩壹家連夜搬離了小區。有網友說:那個男生是小區裏有名的熊。
我大概可以認為,這個孩子的父母平時對待孩子的方式是“簡單粗暴”的,不管是縱容還是壓制。壹個簡單粗暴的熊父母,只能生出熊海子。
我們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熊海子。作為父母我們能做些什麽?
父母以身作則。
《論語·魯茲》:“其身正,其行無令;他的身體不對,雖然他不服從。”這就是樹立榜樣的重要性。華德福教育的創始人魯道夫·斯坦納博士認為,孩子不應該學習妳說什麽,甚至不應該學習妳做什麽,而應該學習妳到底是什麽樣的人。這些都是我們無論是家長還是老師,在教育孩子的時候,需要時刻反思和警惕的。
事實上,我是壹個懶惰的人。當我看到垃圾時,我會繞道而行。有了閆妍之後,我會刻意改變自己,撿起到處亂丟的垃圾,然後扔進垃圾桶。
因為我知道,孩子小的時候,父母就是他的壹切,他良好的道德品行必然離不開父母的言傳身教。
教孩子明辨是非。
《伊索寓言》講述了壹個小偷和他母親的故事:壹個小偷被抓住了,被判死刑,三天後執行。他想在行刑前和母親道別,得到了允許。
當他媽媽來找他時,他說:“我要告訴妳壹件事。”他輕聲說話,但她聽不見;當她走近時,小偷又小聲說。當母親把耳朵湊近時,兒子突然咬住她的耳朵,差點把它扯下來,周圍的人都驚呆了。
“這是對她的懲罰,”小偷說。“我小時候在商店偷東西,把偷來的東西帶回家。她沒有懲罰我,而是笑著說:“別讓人看見。”就是因為她,我才落得如此下場。"
通情達理的父母應該教導孩子“勿以小惡小而為之”。
不要隨便給孩子貼標簽
心理學上有壹種暗示效應:在沒有對抗的條件下,人們的心理和行為受到隱性和抽象誘導的影響,使人們以某種方式行動或接受某種意見,使自己的思想和行為符合暗示者的期望。
如果妳隨便給孩子貼標簽,那麽妳傳遞給孩子的就是負面的,負面的暗示,讓孩子認為他愛打人或者不聽話,那麽他就會往那個方向發展。
有壹天,我心情不好,閆妍壹直打電話給我。我用嘴罵她“討厭”。沒想到過了壹天,她還是用特別孤獨的語氣念叨著“我是個討厭的孩子”。
我難過了壹會兒,心裏很愧疚。我趕緊安慰她:“我媽這麽說是因為她心情不好,而且我們家寶寶又不是討厭的孩子。”她很開心。
教孩子承擔責任
當孩子犯錯時,他們必須承擔責任。孩子可能不懂事,但大人是懂事的。壹句“孩子小的時候妳跟他計較什麽”讓孩子意識到“年輕是避免死亡的金牌,因為年輕的時候可以胡作非為”。
壹個孩子推著另壹個孩子摔倒,然後孩子的媽媽帶著孩子去醫院,過程的每壹步都有孩子跟著。
孩子的奶奶覺得沒必要帶孩子,母親卻說:這個責任他必須承擔,以後他會明白,不能任性。
喜歡這個媽媽!
教孩子不要歧視別人。
作為父母,要培養孩子的同理心,讓孩子懂得尊重他人,尊重壹切生命。
2013 3月13 7時20分左右,河南省信陽市浉河區東雙河鎮五年級學生楊等3名學生,在返校上晚自習途中,陪壹名流浪乞討人員在橋洞用石塊和蘋果砸傷。
流浪乞討人員惱羞成怒後,追打楊等3名小學生。楊被擊中頭部,因顱骨損傷、顱內出血死亡。
這是壹個悲劇。悲劇的直接原因是孩子們對流浪乞討人員的歧視。不知道孩子的父母有沒有告訴過他們“不要歧視別人,每個生命都值得尊重”。
在這起事件中,如果孩子們懂得尊重他人,就不會造成這場“致命的災難”
家長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
孩子犯錯,家長壹定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他們生氣了怎麽談教育?
批評孩子的時候壹定要對事不對人,不要翻舊賬,只解決當前的問題。
“人生之初,性本善”,沒有壹個孩子生來就是熊,孩子的行為都是潛移默化地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
而父母是這個環境中最重要的壹部分。只有不做熊的父母,才能教育出壹個懂事的好孩子。
“以身作則,潤物細無聲”是教育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