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雙引擎驅動世界經濟。
目前全球經濟分為三大陣營:以英美歐日為代表的富裕消費陣營,以中國印度東南亞為代表的廉價勞動力陣營,以澳洲非洲俄羅斯拉美為代表的原材料陣營。(謝國忠,2005)而三大陣營主要是由美國和中國這兩個引擎推動的。美國人和中國人都很樂觀。無論妳給任何壹方多少錢,它都會花掉。美國人傾向於消費——嬰兒潮時期出生的美國人莫名其妙地熱衷於消費。中國傾向於投資——中國人壹直很窮,需要積累財富。美國憑借其金融霸權,在國際金融領域創造了對美元資產的大量需求。美國吸引國際資本購買其國債,外國投資者不必擔心美國的償債能力。中國的銀行體系迅速將出口行業的收入轉化為投資,創造了進口設備和原材料的動力。為了保持社會穩定,中國需要創造盡可能多的就業機會。國有銀行系統是中國政府部門將出口收入轉移到投資領域以創造盡可能多的就業機會的工具。
在以美國為核心的歐美消費陣營中,美國強大的消費能力使全球經濟免於滑向通貨緊縮,巨大的進口市場創造了更多的需求,巨大的貿易逆差不斷為世界經濟註入流動性。中國國有銀行體系可以迅速將出口收入和“熱錢”轉化為固定資產投資。固定資產投資的大幅增加導致設備和原材料進口的增加。前者有利於德國、日本這樣的老牌工業化國家,後者增加了原材料的需求和價格。這樣,當美聯儲創造流動性刺激美國消費時,中國通過進口促進了設備制造商(美、日、德)和原材料出口國(澳、巴西、南非)的經濟增長,起到了乘數效應。在推動全球經濟增長的過程中,中美兩國水乳交融。
值得強調的是,中國發動機的馬力在不斷加大。20世紀70年代末,全球經濟最大的變化是中國的改革開放,使占全球人口五分之壹的中國人進入了全球貿易體系。中國憑借豐富的勞動力資源,逐漸形成了亞洲產業鏈。中國大陸、臺灣省和韓國負責設計、投資、制造和營銷,大陸人負責生產。這就是所謂的“微笑曲線”。中國處於微笑曲線的低端,收入最低。然而,中國大陸直接面對美國和西方大國的市場,它遭受的指責、攻擊和報復最多。獲得巨大利益的日本、韓國、中國和臺灣省都躲在後面。無論如何,中國經濟獲得了應有的地位,中國是亞洲經濟發展的巨大引擎,與整個亞洲經濟共同成長。隨著經濟的增長,中國的內需也迅速擴大,進口需求不斷增加。20世紀80年代末,亞洲對美出口和亞洲內部貿易分別占亞洲國家對外貿易總額的25%。但現在,亞洲內部貿易已經占到亞洲對外貿易總額的40%,而對美國的出口下降到20%左右。在加工制造業方面,亞洲國家經常抱怨中國,覺得中國主導了勞動密集型產業的生產、加工和運輸。但是,在原材料、能源、食品的農業貿易中,中國需要的正是壹些亞洲國家所富有的。例如,印度尼西亞的橡膠、石油和木材所有者非常高興看到中國的大量進口。中國從亞洲國家的進口增加了雙邊貿易額,中國購買了亞洲出口產品的約65,438+05%。此外,中國在雙邊貿易中逐漸從貢獻者轉變為吸收者,吸收亞洲國家的資源,使得大多數亞洲國家在貿易和經濟上越來越依賴中國。
美國經濟持續增長的動力首先來自政府的減稅措施。布什總統第二任期經濟政策的核心仍然是減稅。減稅可以增加消費者的收入,刺激消費支出的增長。此外,布什還簽署了新的企業減稅法案,計劃在未來654.38+00年為美國公司和農場減稅6543.8+036億美元,眾多企業可從中受益。其次,低利率將繼續刺激經濟增長。雖然美國聯邦基金利率,即商業銀行之間的隔夜拆借利率已上調至3.25%,但市場估計美國聯邦基金利率的“中性”水平為5%至6%,目前的利率水平對個人消費(尤其是住房消費)和企業投資的增長仍有相當大的刺激作用。
美國貿易逆差的上升部分是由於油價上漲。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進口國,油價上漲的負擔直接或間接由美國承擔。高油價每年給石油出口國帶來約3000億美元的收入,極大地刺激了消費。海灣地區奢侈的房地產項目就是例子。此外,美國維持的寬松貨幣政策必然導致金融資產重估,如房地產、債券、股票價格升值,從而帶動消費,造成貿易逆差,刺激“熱錢”增長。投機者手中的“熱錢”通過對沖基金、國際金融機構的授權交易員和尋找收益的私人銀行沖擊著全球經濟。美聯儲向全球經濟註入了過多的資金。自2004年6月以來,美聯儲壹直按照“漸進主義”的節奏提高利率。美聯儲害怕加息過快會嚇到投機者,造成全球經濟蕭條。美聯儲壹再暗示,將“緩慢而有節奏地”加息,以鼓勵投機者完全退出。
葛老的泡沫遊戲和中國的很多題材都奏效了。
如果說美聯儲主席艾倫·格林斯潘有什麽魔力的話,那就是他有壹種玩弄資產泡沫的非凡能力。在過去接近19的央行生涯中,格林斯潘的泡沫遊戲多次奏效。資本的自由流動為格林斯潘這樣的熟練央行行長預留了靈活操作的巨大空間。謝國忠指出,當科技泡沫開始破裂時,金融市場確實預計到了更糟糕的情況。從傳統的角度來看,科技泡沫是1968+20年代以來全球最大的經濟泡沫,這麽大的泡沫應該會引發大的經濟衰退。令人驚訝的是,美國和全球經濟都沒有陷入壹系列大衰退。2001,美國經濟增長0.75%,消費增長2.5%。在前兩次經濟衰退中,1991年美國個人消費下降到只有0.17%,1980年美國個人消費下降了0.28%。然而,在技術泡沫之後,全球經濟的增長幾乎從未停止,直到全球經濟在2003年和2004年達到高點。2004年是近二十年來全球經濟增長最快的壹年。這要歸功於美聯儲的格林斯潘,他迅速而大幅地降低了利率。在納斯達克的投機熱情崩潰之前,美聯儲帶領它進入了房地產行業。房地產價格的上漲增加了美國家庭的財富,遠遠超過納斯達克市場崩潰帶來的損失。所以美國家庭財富並沒有感受到股市下跌帶來的痛苦。同時,由於美聯儲降低了利率,美國人可以借更多的資金來支持消費,這當然是葛老在玩弄泡沫的另壹個重要證據。自2000年美國經濟出現系統性過熱以來,美聯儲創造了大量的過剩資本流動。美國人借錢是為了消費,中國借錢是為了投資。美國的消費者和中國的投資者推動著全球經濟增長,而美聯儲不斷增加燃料——美元——作為全球經濟的流動性。這種增長模式下的溢出效應主要是通過中國實現的。當美國人通過借貸消費時,這些錢通過中國蓬勃發展的出口流向中國,這些錢進入中國的銀行系統,然後自動流入中國的國有企業或房地產開發商手中。中國投資的強勁增長創造了對原材料和設備的巨大需求。這些資金流向日本和沙特阿拉伯等國家。而日本和沙特在國內沒有有效的投資渠道,就把資金投在美國,購買美國國債。如果美國的貿易逆差減少,中國的投資增長率也會降低。
對於中國而言,中國良好的投資環境、產業配套水平和低廉的勞動力不斷吸引大量外資流入,加速了全球制造業向中國轉移。這個趨勢並沒有因為壹些短期因素而改變。中國還出臺了壹系列政策,鼓勵外資積極參與國有企業改制,允許外資以資本或技術參股甚至控股的形式實質性參與國有企業改造。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已有四年多,銀行、保險和零售領域的進壹步開放為跨國並購提供了開放有序的環境。自2005年以來,中國進入後過渡期,關稅和市場準入門檻大幅降低。中國將逐步在商業、交通、金融和旅遊等9個行業和90多個子行業實現承諾的市場開放。2005年,整體關稅將進壹步降低到10.1%;工業品平均關稅將降至9.3%;進壹步降低汽車關稅,取消汽車進口配額;對信息技術產品實行零關稅,取消所有信息技術產品配額;中國將允許外國投資者在國內和國際基礎電信服務領域設立合資企業,外資股份比例為25%。此外,人民幣匯率制度改革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外資壹直密切關註這壹重要舉措。
雙引擎也面臨著自己的內部矛盾。
經濟失衡問題是目前困擾世界各國經濟領導人的壹大難題。美國積累了巨大的財政赤字,貿易赤字也在逐年增加。但東亞國家積累了大量的外匯儲備和債權。兩者並存,就像壹座活火山,隨時可能噴發。屆時,整個國際金融體系都將受到沖擊。GDP的快速增長幾乎與財政狀況的惡化同步。盡管美元疲軟,但美國的貿易逆差仍增加了13.5%,占其GDP的比例達到創紀錄的5.2%。2001到2004年,中國的固定投資翻了壹番,播下了產能過剩的種子,中國的銀行體系似乎總是受到壞賬的打擊。
中美雙引擎拉動全球經濟增長的核心機制是:美國國債的可信度(因為財富儲存的終極工具是美國國債)和中國銀行體系承擔風險的意願。這種增長模式的副產品是:美國的貿易逆差和中國銀行體系的壞賬。只要全球投資者不擔心美國的償付能力,中國人民相信中國銀行體系的償付能力沒有問題,當前的經濟遊戲就可以繼續。但是,我們也應該認識到,這種增長模式有兩個主要限制:第壹,可用的自然資源。當自然資源短缺時,流動性將進入這壹部門,這將導致自然資源價格上漲和成本推動的通貨膨脹。其次,全球對美元資產的需求是有上限的。當美國的貿易逆差讓投資者感到恐慌時,必然導致美國的資金成本上升——長期利率上升,最終導致全球經濟增長放緩。
美聯儲是全球經濟真正的央行,其他央行只能通過增加和減少外匯儲備來影響其國內市場的流動性。美聯儲有發行無限量鈔票的特權。在提供大量流動性的同時,也埋下了全球通脹的定時炸彈。然而,格林斯潘先生已經習慣於延長泡沫的持續時間,並為美國經濟尋求額外的好處。美聯儲的政策過度刺激了資產市場——已經表現為股票市場和房地產市場的財富效應,刺激了美國的需求,造成美國巨大的貿易逆差;中國存在投資泡沫,這也導致了自然資源通脹。
美國的經濟繁榮是建立在“借來的錢和借來的時間”基礎上的。因此,美國經濟能否繼續穩定增長,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中國、東南亞、日本、歐洲國家等其他國家和地區的央行是否願意通過購買美國資產(如美國國債)繼續借錢給美國人。由於美元作為世界貨幣的特殊重要地位,美國長期的“雙高”赤字並沒有給經濟帶來太大的麻煩,其大規模進口對世界經濟的發展起到了非常積極的作用。但也正因為如此,美國與其他國家的這種相互依存的關系很難長期維持。如果長期積累的風險在壹個商品、市場、資金的鏈條斷裂中釋放,其影響也將是巨大的。如果美國不進行大的政策調整,美國的財政狀況短期內很難改善。美國日益惡化的金融形勢必將危及全球經濟的穩定增長。美國人給世界的印象是吃的多,占的多,因為這是憑借美元的霸權地位實現的。但是美國的貿易赤字絕對不可能持續下去。對美國來說,它是世界上最靈活、調整最快的經濟實體,它的市場充滿活力。對那些新加入世界經濟的國家來說,與美國進行貿易是非常重要的。相比之下,歐洲和日本的經濟彈性比美國差很多,這使得美國承擔了創造市場需求的任務。然而,看似和平共處,卻助長了美國的放縱。現在,美國的貿易逆差已經達到每年6000億美元,這足以嚇到美國的經濟學家和政策制定者。
在當前的全球經濟中,通脹已經不是主要問題,因為OECD經濟體的需求會自動觸發新興經濟體的供給。但是,很容易產生資產泡沫,因為資產泡沫暫時消化了通脹——過剩的流動性會在資產市場找到出路。比如1997-1998東南亞金融危機以來,全球經濟浸泡在過多的流動性中——現在全球經濟懸浮在流動性泡沫之上。2000年科技泡沫破裂後,美聯儲為避免經濟衰退降低利率,這是流動性泛濫的主要原因。
目前,壹個關鍵問題是,中國的投資狂潮永遠不會持續。中國被發達國家盯上了,中國被指責傾銷的案例越來越多,而且是四面楚歌。此外,人民幣在主要政府和國際熱錢升值預期的雙重壓力下。相應的過多外匯占款嚴重制約貨幣政策,長期通脹預期開始上升。中國對能源和原材料的需求大大增加,進口呈快速增長趨勢。國際市場產品價格高企對國內價格的影響將會增強。原材料價格上漲會增加生產企業的成本,降低利潤空間,產生成本推動型通脹,同樣不利於我國出口競爭力的提高。中國的固定投資可能超過今年GDP的壹半,用來維持投資繁榮的利潤壹定程度上來自價格飛漲的房地產行業。據投機者猜測,當所有在建的房地產項目全部完工後,按照目前中國各大城市的房價,房地產行業的銷售額將占到國民生產總值的三分之壹。但是現在賣出的房子數量龐大,實際上透支了未來房地產行業的市場需求。(謝國忠,2005)中國城市的居民被近年來不斷上漲的房價嚇壞了。很多人決定提前預算,提前買房。再過幾年,人們對房子的需求會大大降低。
喧鬧的國際社會
在國內問題解決不了的時候,指責別國有問題,逼迫別國采取措施,企圖掩蓋自己的經濟金融問題,是壹些國家的慣用伎倆,美國尤其擅長。三年來,壹些美國官員壹直沒有停止指責中國的固定匯率機制,認為中國的固定匯率機制是當今世界經濟的罪魁禍首。他們認為,為了在兩年內將美國的經常賬戶赤字減半,即從占國內生產總值(GDP)的6%降至3%,亞洲貨幣的貿易加權平均匯率需要升值18%,而人民幣將首當其沖。要消除全球失衡,亞洲貨幣需要升值更多(35%),包括英鎊、歐元在內的非亞洲主要貨幣也需要升值10%至20%。
許多美國官員認為,中國大幅升值人民幣可以完成美國只有通過經濟衰退才能實現的調整。這種想法很幼稚。如果中國人民幣升值幅度足夠大,將對美國經濟造成較大沖擊,導致熱錢離開中國,中國經濟硬著陸,對美國經濟造成較大壓力。如果中國讓人民幣小幅升值,並不能解決任何問題,還可能導致更多投機資本流向中國。
過去幾年,美國的貨幣和財政政策極其寬松,這可能比人民幣盯住美元的匯率制度對問題加劇的過程產生的影響要大得多。低利率導致房價上漲,帶有越來越多的投機色彩,也導致個人儲蓄水平低下,經常賬戶赤字擴大。在創造就業機會方面,美聯儲應該促進勞動力市場更大的靈活性,而不是專註於宏觀刺激更多的就業機會。在當今的全球經濟中,試圖利用貨幣政策實現充分就業無異於自我毀滅。謝國忠認為,美國需要壹場經濟衰退,這是清理經濟繁榮時期產生的泡沫的必要階段。
廢除美元霸權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全球經濟失衡的解決方案是什麽?十個人可能會給出十個答案。在美元霸權的保護下實現“多吃多占”——從而創造需求,拉動世界經濟增長——最終會遇到壹個問題,美元的崩潰。美元的崩潰意味著美元霸權的終結,也意味著美國創造的需求大幅下降。這可能是結束美國經常賬戶赤字的最佳方式。歐元壹度被市場參與者視為挑戰美元霸權的貨幣,這沒有錯。但由於歐元涉及的市場需求有限,以及歐元區復雜的政治、經濟和外交關系,歐元並沒有從根本上動搖美元的霸權地位。筆者認為,人民幣出來,只有人民幣和歐元結合,才能擺脫美元的霸主地位。讓它與歐元、人民幣平起平坐,三大貨幣* * *作為國際貨幣。
問題是,出於利益、便利和習慣的考慮,美國不會自動退出美元霸權的舞臺,而中國也極不願意在其金融體系尚未健全之前就將人民幣匆匆推向國際金融舞臺。所以雙方繼續發揮現有優勢,世界經濟的不平衡越來越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