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可能忘了,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船已經在太空飛行了五個多月,預計壹周內返回地球。
與此同時,神舟十五號整裝待發,將於今晚23時08分問天,6名航天員將首次齊聚中國空間站。
除了“老朋友”費,還有兩張新面孔——鄧慶明和張璐。
網友看到鄧清明的名字,紛紛發來“賀電”:
“鄧清明終於可以走了,好開心!”“恭喜妳實現夢想!妳的努力沒有白費,每壹步都算!”
“我終於等到了妳,還好妳沒有放棄!”
“有誌者事竟成!互相鼓勵!”
為什麽每個人都這麽興奮?鄧清明有怎樣的故事?
鄧清明今年56歲。他已經等了25年要飛了。
25年來,他先後4次擔任“備份航天員”,與神九、神十、沈曦、神十壹擦肩而過。
載人飛船上看不到他,但到處都是汗水。
鄧慶明
在鄧清明的書房裏,有這樣壹副對聯:“寒枝苦飛天,清明忠義報國。”這是他半生的真實寫照。
1966,鄧清明出生於江西省壹個普通的農村家庭,從小學習成績優異。
1984,空軍招飛,他順利成為飛行員。憑借出色的表現,他被評為空軍壹級飛行員。
1998年初,有著十幾年飛行經驗的鄧慶明在1500多人中脫穎而出,成為中國首位航天員。
那天,他莊嚴宣誓:“勇敢無畏,無私奉獻,不怕犧牲,願為祖國載人航天奮鬥終身。”
中國航天員大隊首批14名航天員。
從那天起,鄧慶明也向他的小女兒承諾,他將來會從太空給她送去問候。
為了兌現自己的承諾,鄧慶明壹直在努力學習和訓練。八大類上百個科目的高速旋轉離心機訓練、水下訓練、模擬失重、低壓缺氧訓練,常常讓鄧慶明累得拿不動筷子。
但饒是如此,他壹天也不敢懈怠。
鄧慶明書法:“展翅九天,逐夢蒼穹”
2003年,楊利偉乘坐神舟五號成為中國第壹人。
作為同期戰友,鄧慶明也有獨立執行航天任務的能力,但他壹直沒能等到飛行的機會。
2006年,神舟六號發射成功。女兒看著同學的爸爸費龍軍和聶海勝成功飛天,哭著問鄧慶明:“為什麽總不能上天?”
鄧慶明百感交集,只能安慰女兒:“還有機會。”
2010,鄧清明離航天夢又近了壹步——他入選神舟九號備份航天員。
“後援”,顧名思義就是替補,但他有足夠的能力完成任務。
經過兩年多的準備,他完成了與“主體部分”同等數量、同等標準的訓練,但最終還是以微弱的優勢落敗。
鄧清明水下訓練。
鄧慶明並不氣餒。他樂觀的認為未來還有很多機會,失敗意味著他還有不足。於是他找問題,繼續努力訓練。
三年後,鄧慶明等人來到神舟十號。經過漫長而艱苦的準備,他以幾分之壹秒的差距後悔了。
後來,鄧清明的追夢之旅遇到了荊棘。在壹次體檢中,鄧慶明被查出患有很小的腎結石。如果是普通人,他可以不管,但宇航員不行。尤其對於鄧慶明來說,他還有未完成的夢想。
鄧慶明果斷接受了手術。沒想到,第壹次手術沒有成功取出。他忍了壹個月的血,第二次手術後結石完全取出。
鄧慶明做肺功能檢查。
除了與身體問題作鬥爭,宇航員還要面對年齡。
2014年,我國首批14名航天員中,吳傑、李慶龍、陳全、趙傳東、潘占春等5名航天員因年齡原因退役。
看著同期的戰友壹個個離開,鄧慶明心裏很不好受。他還有機會做夢嗎?
2016年,鄧清明在“神十壹”任務中第三次入選備份航天員。那壹年,他50歲。
鄧慶明直覺地說:“這可能是我離夢想最近的壹次了。”他不知道還有沒有機會,所以他盡力了。
鄧慶明參加了人船聯試。
鄧慶明參加了1:1的惡劣地面組合體模擬驗證試驗,住在不到10平方米的密閉艙內,完全模擬神舟XI在軌任務的所有內容,與世隔絕33天。
經過多次嘗試,命運又和他開了壹個玩笑。最終,航天候選人名單中依然沒有名字。
當時,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大廳裏安靜得讓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所有人都知道這次失敗對鄧慶明意味著什麽。
當然,鄧慶明心裏是失落的。他為此奮鬥了20年。為什麽他壹次又壹次失敗?
但他還是站起來擁抱了即將第三次飛上太空的景海鵬:“海鵬,恭喜妳!”
這個意味深長的擁抱之後,在場的很多人都哭了。
鄧慶明
神舟XI發射的那壹刻,鄧慶明靜靜地站在發射場,看著戰友提問九天。
5年後,鄧慶明第四次備戰“神十二”任務,但吊詭的命運讓他第四次與飛天夢想失之交臂。
這壹年,鄧清明55歲,兩鬢全是白發。
55歲,壹切歸零。這個遊戲很殘酷,不好玩。
許多人認為他會退出,但他只是站在了最後。
董卿曾問他:“妳怎麽和新生代競爭?”
他說:“《道德經》裏有壹句話叫‘風不止,陣雨不終日’。再大的風,也不能吹壹上午。再大的雨,第二天也下不了。壹定是風雨過後的彩虹。”
鄧慶明
25年,4次殘酷的失敗,如果我是個普通人,恐怕早就放棄了。
但鄧慶明是偏的。
回顧25年的太空之路,他說他累過,思考過,休息過,但他從未放棄。
這到底是為什麽?
鄧慶明
2014年,兩次擔任備份航天員卻未能實現夢想的航天員陳全遺憾退役。
臨行前,陳全鼓勵老戰友鄧慶明:“無論主副本還是備份副本,都是航天員的職責!老鄧,妳壹定要努力,不要放棄。”
“這輩子,我永遠忘不了這句話。”鄧慶明說,這句話壹直激勵著他。
經歷了幾次失敗,面對得失,他壹直很淡定。有人說他的故事很感人,但鄧清明特別清醒:“空間不會因為故事感人而向我張開雙臂。”
年過半百的鄧慶明依然每天堅持鍛煉,保持規律的訓練強度。他的空間生理機能總是極好的。
在圓夢的道路上,除了信念的支撐,還有家庭的堅實後盾。
每次載人飛船發射成功,我的妻子和女兒都會手捧鮮花到機場迎接他,就像迎接壹位勝利的航天英雄壹樣。
曾經哭著質問父親的小女兒,已經成長為壹名年輕的航天員。在她心目中,父親是世界上最無私最敬業的人,是當之無愧的英雄。
第三次落選後,鄧慶明回到家中,妻子和女兒早已準備好壹桌飯菜。積攢了很久的情緒爆發出來,他躲在衛生間裏,隨著水龍頭的聲音哭了起來。
鄧慶明壹家
除了鄧慶明,他的戰友們也已經備戰多年。航天事業的蓬勃發展離不開他們的共同努力。不管他們是否飛上太空,他們都是英雄。
2022年6月28日上午,165438+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船飛行乘組正式公布。這壹次,鄧慶明終於上榜了。
這個結果,既是驚喜,也是期待。
在話劇事業中,有A角和B角兩個部分,當A角因故不能上臺時,B角就會替補登場。坐了半輩子“冷板凳”,鄧清明終於迎來了自己的A角。
三位航天員集體出場時,有特別感人的壹幕。
從左至右:張璐、費、鄧慶明。
壹個記者對鄧慶明說,“大家都在這裏等妳”。
這壹天不僅是鄧慶明的夢想,也是成千上萬千千人的期待。
因為鄧清明的故事很像追夢路上的妳我。
老馬蹲伏,誌在千裏;烈士們在晚年充滿勇氣。所以,任何時候,都不要灰心,不要放棄堅持,不要失去追求夢想的勇氣。
中國首批14名航天員中,有8人夢想上太空,5人離隊,最後壹名是鄧慶明。
宇航員
現在,鄧清明即將上天,他25年的航天夢終於要圓滿了。暴風雨過後,他終於迎來了彩虹。
鄧慶明因此被稱為“最勵誌的航天員”,但他最令人敬佩的壹點是,他付出了難以想象的努力,始終保持著作為航天員的最佳戰鬥力,25年來從未懈怠。
談及25年的堅持,鄧慶明曾說:“我寧願做壹個默默無聞的基石,也絕不容忍被號角催促的時候還沒準備好。”
準備勝於使用,勝於沒有準備。只有當妳時刻準備著的時候,妳才能在機會真正到來的時候抓住它。
恭喜鄧清明,25年的夢想走到了盡頭,也向每壹位追夢人致敬,鼓勵妳們!文/於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