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大致介紹了心學的概括,從心到心,到知行合壹,到心物修行,達到良知,到田泉的道四句教,最後心明。
那麽,學習和實踐“薛鑫”的要點是什麽呢?
其實我當時也沒感覺清楚,就重讀了李博教授的《王陽明五百年》。帶著全新的感受,我開始寫這部續集。歡迎各位大神點評指教!
首先,為什麽目前我們很多人會有這樣的困惑?我們讀了很多書,但還是過不好生活。這是因為我們打不破心中的“賊”。
當壹個人在生活中遇到困難和挫折時,他不逃避,不害怕面對問題,解決煩惱。這不是真正的成熟或成功。
戰勝自己,面對和接受自己內心的習慣和情緒,能夠用自己的良心來約束自己,不被自己的習慣和情緒所控制。
這是《薛鑫》教給我們現代人的最大意義。
從壹座破山上偷東西很容易。
十壹年九月,朝廷任命王陽明為禦史兼南、甘、汀、張總督。與現在的中央巡視組相比,這個職位巡視四個地方:江西、福建、廣東、湖南。(稍微解釋壹下,大致就是這四個地區,因為明朝的行政區劃和現在不壹樣)。
當時這四個地方的盜匪活動非常嚴重。主要有四大盜匪盤踞。
上杭附近的土匪頭子叫謝,住在閩西南的汀江流域。也是離王陽明最近的土匪。
最遠的地方是閩粵邊境,那裏的土匪頭子叫詹師傅。
廣東龍門的盧柯也是最弱的土匪。
最強的土匪是池中榮,家住廣東連頭。
那麽,王陽明對付這四個土匪的作戰計劃,就相當出人意料了。他指揮的軍隊首先攻擊離他最遠的詹師傅。
當時詹世福本人占據閩粵邊界,住在土樓村。去過福建的朋友都知道,福建的土樓非常堅固,像堡壘壹樣。
王陽明火攻,堵住了土匪的退路,壹舉消滅了土匪。
這場戰役勝利後,王陽明成功制服了另外三個土匪。與此同時,王陽明還寫了反對各地土匪的公告。
大意是妳走上了土匪的非法道路,妳是被逼走上了錯誤的思路,誤入歧途。先給對方壹個臺階,表示同情,並理解對方的難處,取得信任。
所以我作為贛南總督夜不能寐,想給妳壹條回歸正道的道路和出路。列出談判的條件和解決問題的方法。
壹旦回歸正常生活,通過自己的努力,培養農商人,發大財。多麽美好的生活啊!不用像現在這樣整天活在恐懼中。展望未來,前景會誘惑妳。
最後如果壹味的拼,肯定不會有好結果。妳贏不了我。如果我們最終相見,作為兄弟姐妹,我會很難過,很難受。(威逼利誘,壓力和溫柔都有)。
可見王陽明的談判水平真的很高!有理有據,有節制,有情有義。簡直就是現代談判藝術的模板!
壹是給對方壹個臺階,以獲得雙方對話的基礎;然後給出解決方案,描述前景,讓對方認同;最後,用厭惡損失來促使對方做出決定。
那麽這種投稿書的效果堪比情書嗎?
據史書記載,達到了引魯、亂謝、疑池的神奇效果。
趙露。
廣東龍川的盧柯看到這封信後,立即率兵向王陽明投降,徹底拉攏他。因為盧柯本人是鄉紳出身,他被迫上了梁山,被迫成為土匪頭子。
所以王陽明的《告雞窩賊書》壹出,馬上就來投敵。
無序感謝。
當詹師傅被滅,擁抱他時,上杭的謝坐不住了,心亂如麻。因為謝當時的實力還是很強的,僅次於池仲容。
猶豫不決的謝第壹只老鼠的兩端,王陽明二話沒說直接發兵進攻。
當然,王陽明作為心理學大師,絕對不是沖動和勇敢。但王陽明胸有成竹,有必勝之策。
謝之匪為何難除?而且之前官兵對抗,也是贏的少,輸的多。正因為謝依仗他險峻的地勢和巧妙的防守,官兵們吃了大虧,不敢輕易招惹他。
因此,謝的團夥越來越大,他周圍的土匪、亡命之徒都來投靠他,形成了尾巴大到不能倒的局面。
王巡撫取勝之道,在於他完全掌握了謝的壹舉壹動。謝衙內內奸和設計謝老巢布局的能工巧匠張寶都被王陽明擒獲。
而在王省長強大的心理攻勢下,他徹底反叛了。把謝的老巢、捷徑、的捷徑,都給交代了出來。
因此,王守仁壹戰獲勝,突破了敵軍防線,並活捉了謝。
後來,王陽明審判謝也很有意思。
問謝:妳是怎麽讓這麽多人服從妳的命令的?
謝不愧為罪魁禍首。即使被抓,被多花捆綁,依然豪邁的對王陽明說:
遇到英雄,絕對不會輕易放過。妳們要多方交友,壹起吃肉喝酒,聯絡感情,真心對待,用事業上的成就去感動,最終形成壹個戰鬥團隊。
王陽明聽了這話,對他的學生說:看看我們儒家的人所追求的誌同道合和理想目標。這個土匪居然做到了。
妳猜,謝這麽受王陽明器重,又有儒家精神,王巡撫會不會有英雄氣概,原諒他?
哈哈,想不到王陽明壹誇謝,就請令牌劍,命人把謝推出去斬首。
疑問池。
住在廣東蓮頭的池仲容,受朝廷壓迫,官吏逼迫百姓造反,帶著他的兄弟和鄉民壹起。而且他的據點在四省交界地區,所以聚集的人數越來越多。憑借人數優勢,他成為了四大盜匪的首領。
池老板看了王陽明的信,很猶豫。尤其是在其他同夥和土匪被王陽明秋風掃清之後。池仲容派弟弟池仲安去和王陽明談判。
期間王陽明還使了壹招“周瑜打黃蓋”。
因為盧柯與池仲容結怨,在池仲安面前,王陽明不僅打了盧柯三十棍子,還把他關進監獄。
讓池仲安相信是偏向我們池家的。
據說,當天晚上,王守仁去監獄裏探望了盧柯。見面時,雖然無語,卻相視壹笑。在這笑聲中,兩個人都知道是怎麽回事了!
據說池仲容得知王陽明的這些動態後,也回信說要投降,但需要時間。
這看起來像是拖延癥。於是王陽明也提出了自己的要求,就是妳池仲容要拿出多大的誠意,親自來甘州,我們可以當面談談!
池仲容不愧是四大黑幫老大。他膽子大,帶著93個兄弟和他最好的功夫手下,來到贛州見王陽明。
此時此刻,王陽明對池仲容也是好主人,吃好住好,還陪池仲容過元宵節。
但作為心理學大師的王陽明,在與池仲容相處的日子裏,發現這個土匪眼神狡黠,思想反復,搖擺不定,決定消滅他。
於是,在除夕夜,王陽明派人告訴池仲容,等我守完生日,王大仁會給我賞賜,全家人都有份。妳和妳哥也有,妳們可以陸續得到!
結果這93個人都走了,再也沒有回來,只剩下池中容。
突然,王陽明帶著官兵沖進屋裏,用繩子把池仲容綁了起來,歷數他在當地做的種種壞事。
對於這四省交界的百姓來說,池仲容終於被殺了。同時讓官軍潛入池仲容的老巢,攻打連頭村。
隨著池老板被繩之以法,余匪如無頭蒼蠅,壹擊即潰。
從此,王陽明消滅了這個勢力最大、占領時間最長、危害最嚴重的土匪。
這裏特別提壹下,這四個土匪盤踞了幾十年。王陽明只用了壹年零三個月的時間,就像秋風掃落葉壹樣,把這裏的土匪壹網打盡。
這就是兵法,不壹定!是王陽明對人性的深刻洞察,對人的欲望、情感、習慣的透徹把握。
所以,妳控制了人,就控制了事情,控制了大局。
這才是薛鑫真正的現實意義。
傷賊心難。
控制別人,首先要控制自己。
王陽明在打贏剿匪戰爭後,說過壹句很重要的警句:破山賊易,破心賊難。
王陽明“心學”的最高境界是“致良知”。我們大多數人很難達到良知的境界,因為在內心深處,我們有各種欲望和自私的想法,蒙蔽了我們的良知。
換句話說,我們都知道“仁、義、禮、智、信”的道理,它們都存在於我們的內心(心即理,心外無物)。但是為什麽我們做不到呢?
正是妳心中的這個“賊”,阻擋和阻礙了妳探索和到達良知的正道。
所以陽明心學不僅是儒家的經典文章,更是壹種實踐精神,是解決問題的文化指南。
因為當妳真正想解決問題的時候,首先是要面對自己的內心,擺脫自私雜念的幹擾,不受外界因素的影響,這樣才能與整個世界和諧相處,問心無愧。這就是妳心中的小偷。
安心是良心,不是說妳開心。就是妳能與他人、外部世界、整個宇宙自然和諧地相處。
就算妳僥幸成功了壹段時間,但沒有真正解決問題,改善思維模式,那也是心中有賊。
只有妳發自內心的想去做,用心去做,妳的行動才會有無窮的力量,妳才會有那種不屈不撓的熱情。
那麽,王陽明所認為的“心賊”是什麽呢?
有三類:第壹類是欲望;第二是情感;第三是習慣。
第壹種,欲望。它分為三種形式。
第壹種形式是我們都知道的各種貪婪和自私的雜念。比如嫉妒,貪婪,損人利己,自己利益最大化。
雖然我們都知道這些負面的欲望會讓人瞬間崩潰,但是很多人還是會在現實利益的誘惑下鋌而走險,掉進欲望的黑洞。
那正是我說的:沒錢,都是老實人;不遇到美,都是義;沒有危險,都是英雄;沒有骨頭,都是好狗。
當壹個人被貪婪所控制的時候,他的眼裏只有誘惑,只專註於如何獲得自己的既得利益,往往忽略了身邊的危險。
其實不僅僅是在貪婪和誘惑的狀態下,我們普通人在做自己喜歡的事情的時候,過度專註和認真的時候,也會忽略其他得失的影響,包括安全方面的考慮。
比如太沈迷於自己的興趣愛好,就會忽略家人的關心和陪伴,甚至會影響到自己的日常生活、飲食和起居。熬夜對妳的健康有害。妳有沒有通宵打遊戲的經歷?)
這種現象被稱為“心理盲點”。
在這裏告訴我更多。王陽明本人也曾提出過“無聲賊”的概念。小偷沈默著。
王陽明的好朋友,心學的倡導者詹若水。王陽明曾被批評為“多嘴”,意思是王陽明話很多。這是典型的肺結核病例。
因為儒家文化中有壹條“話不可多”的戒律,也就是所謂說多了會吃虧。用現代流行語來說,沈默是金。
但王陽明認為,沈默也是心賊之壹。明明自己不懂,假裝懂,卻故作高深,用沈默、沈默的外在表現來迷惑、欺騙對方,以獲取利益。
還有壹種情況,更可恨。也就是知道內情,知道怎麽做才能避免危險。但是他們裝糊塗,裝什麽都不知道,甚至用沈默來賺錢。讓整個組織遭受滅頂之災。
就像明朝末代皇帝崇禎,國庫枯竭,但官員貪墨。誰都知道朝廷已經到了崩潰的邊緣,卻沒有人出來改革。大家都沈默了,繼續為自己斂財,欺騙崇禎皇帝和百姓。直到李自成進京,崇禎皇帝在景山壹棵歪脖子的老槐樹上自縊身亡。
所以當詹若水批評王陽明多嘴的時候,王自己也分析了沈默的危害,傾聽了自己的心聲,說了自己該說的話,做了自己該做的事。因為“心即理,心外無物。”
這其實有很大的現實意義。尤其是在人際交往過程中,做朋友。當妳看到壹個朋友有不良習慣或者行為不端的時候,不要認為多做壹件事比較好。隨心所欲,卻不去勸他,不去阻止他,是沈默的賊。
如果妳說對方不聽,那是對方自己的錯;如果妳不說,就讓它落下。這就是人心的小偷,妳的“良心”被蒙蔽了。可能是出於怕麻煩,怕互相沖突;也可能是因為我就是想看對方的笑話,看他出醜。
第二種形式是不甘心。
不甘心,雖然不是害人,但也不違反法律和道德,只是不願意面對現在的結果。其中,與人攀比是最有害的。
正是這種偏執的精神力量,可能讓妳陷入西西弗斯的困境。不斷把滾石推上山,滾石不斷往山下掉,如此循環。
當妳執著於當下內心的不甘,就壹定要得到妳內心想要的結果,從而失去了人生的大方向和終極目標,忘記了自己的初心。就是不撞南墻不回頭,最終會在無盡的怨恨和悲痛中受挫。
最常見的就是戀人分手後,被分手的壹方往往會拋棄尊嚴,卑微到塵埃裏去挽回,糾纏對方。
更有甚者,得不到就會破壞自己的偏激思想,最終害人害己,走向萬劫不復的境地。
第三種形式叫做“好心辦壞事”。這也是心賊。但它隱藏的最深,不容易被察覺。
因為此時此刻,在我們心裏,我們覺得自己完全是出於好意,出於好意,都是為了對方好。結果他們把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對方,導致對方不滿,雙方不歡而散。
從精神分析的角度來看,這種所謂的“我是為了妳好”的行為,其實是我們想要滿足自己內心的價值觀和成就感。如果任其過度發展,就會變成令人不寒而栗的占有欲和控制欲。
最常見的地方就是親子關系。小到冬天,媽媽叫妳穿秋褲,擔心妳著涼生病;中間狀態,父母給孩子報各種興趣班,強迫孩子學習各種知識,給孩子造成很大壓力;大到各種催婚,幹涉孩子的婚姻自由,影響孩子壹輩子的感情幸福。
必須承認,父母雙方都認為自己是為孩子好,不希望他受疾病的折磨;我不希望他輸在起跑線上,以後成為頂梁柱;我不想讓他孤獨壹輩子。有人可以照顧他。
但是孩子內心真的感到快樂和自由嗎?他們真的會帶著自覺的、發自內心的熱情去努力學習嗎?他們的婚姻真的無憂無慮幸福嗎?
當我們面對第壹種形式的貪婪時,需要用自己的自律來遵守道德和法律,才不會讓自己在欲望的泥潭裏越陷越深。?
面對第二種形式的不甘心和第三種形式的好心辦壞事的偷心賊,我們需要用儒家經典思想“過猶不及”來平衡自己的行為。其實這也是心理學上“致良知”的本質,用自己的良知來指導自己的行為。(知行合壹)
第二類,情緒。
美國心理學家愛麗絲提出的經典情緒ABC理論。他認為,我們經常會有壹些不合理的信念,使我們有各種各樣的情感困擾。如果身體長期出現這些問題,也會引起情緒障礙。
所謂情感ABC。a代表activatingeventb代表信仰(認知);c代表共識(行為的結果)。我們可以通過調整和改變對事物的認知和看法來改善和管理自己的情緒。
最著名的例子。
周五下午的壹列火車上,乘客們滿心歡喜,期待著周末帶來的歡樂。
突然,車廂裏響起了孩子的哭聲,而且聲音越來越大。噪音讓所有乘客心煩意亂,破壞了大家原本愉快的心情。
而且,孩子的父親似乎也不想阻止孩子,讓孩子大聲哭。
此時,所有乘客都勃然大怒。有人給列車員打電話,有人直接去理論。
我看到這個看似不負責任的父親,壹臉悲傷的說道:
“很抱歉打擾妳。孩子哭是因為今天早上,我的妻子,也是孩子的母親,出了車禍,當場死亡。孩子現在很難過,我也不知道怎麽安慰他。”
聽到這裏,之前暴跳如雷的乘客們頓時安靜下來,憐憫地看著這對可憐的父子。
沒有人會再責備他們了。
所以,在這個情緒ABC理論中,最關鍵的是B,即當所有乘客得知這對父子的悲慘遭遇時,B(認知)對C(行為結果)做出了改變,從煩惱變成了同情。
壹個(壓力事件)壹直沒變,就是孩子的哭鬧。
那麽,妳自己的不合理認知所造成的情緒困擾,就是王陽明所說的“心之賊”,阻礙了妳的心智成熟,蒙蔽了妳的“良知”。
還記得王陽明買地建書院的經歷嗎?當王陽明得知自己借錢給老人後,就想把自己的土地賣給王陽明,但王大仁不想趁人之危。結果老人把地賣給別人,王陽明看到老人的地就惱了。因為這塊地風水這麽好,非常適合建書院。
後來,王陽明立馬坐以待斃,不理世事,消除了這種後悔的負面情緒,用良心讓自己回歸理性狀態!
妳看,連心理學大師王力可·陽明都會有不合理的情緒反應,何況是普通人?
尤其是當今社會,隨著科技的進步,人與人之間的物理距離已經拉近,飛機和火車可以在黎明時分把人送到千裏之外。
同時,各種信息和資訊傳播迅速,各種突發事件錯綜復雜。於是,妳在生活中總是面臨著困難、挫折、沖突、矛盾和糾紛。
妳的情緒、思想、感受總是不受影響,妳的內心是受外界事物影響的。
大家都聽說過這個寓言。父親和兒子正趕著驢子去市場。路上有人嘲笑他們,說有驢不騎,太傻了。
父子倆壹聽,覺得別人說的也有道理,就壹起騎上了毛驢。剛走了幾步,有人說,妳們兩個這麽重,驢都要累死了。
聽到這裏,父親對兒子說,妳騎上驢,我來走。結果路人紛紛嘀咕,兒子騎驢,父親走路,真是不孝!兒子壹聽,馬上下了驢,讓父親騎著驢自己走。
還沒走幾步,就聽到別人說,這是個狠心的父親,悠閑地騎著毛驢,讓這麽小的兒子走路!
最後父子兩個都不是,只好馱著驢,成為騎驢人,而不是騎驢的人。
所以,讓自己的情緒做事,自己的內心被外界信息控制,也是內心的小偷。因為妳失去了妳的心,蒙蔽了妳的良知。
第三類,習慣。
習慣不僅僅是習慣,更是妳的性格和人生目標。
前面說過,王陽明消滅四大盜匪是區別對待的。
盧柯壹投降,他就再次使用它,因為他本質上是壹個非常簡單的人,他只想過穩定和平的生活。
而謝被捕後。雖然王陽明很佩服謝的智慧和誌氣,但謝的人格是豪邁的,為人忠信。他認為自己成就了儒家的核心精神。但是二話不說立刻殺了它。
因為謝的野心是稱霸壹方,在農村撈油水,他的人生目標是錯誤的。當目標錯了,再美好的過程,其危害也更大。
至於池仲容,則是麻煩的根源。這個人的性格既殘忍又狡猾。朝廷以前投降過,但他多次食言造反。所以必須消滅,連根拔起。
這就是王陽明的本事,知人善用。對於不同的對象,充分了解和知道對方是壹個什麽樣的人,什麽樣的性格,什麽樣的人生誌向。然後做出準確的判斷,做出正確的決定,收獲適當的結果。
現代心理學中的行為主義有壹個觀點,妳現在的壹切都是由妳的習慣和性格創造的。成功是好習慣造就的,失敗是壞習慣造就的。
俗話說:性格決定命運,習慣決定行為。
曾國藩曾經說過壹句名言:失敗者這個詞,不是自大,就是懶惰。那就是自大和懶惰。
自大的人以為老子天下第壹,為所欲為。懶人不踏實,想做的事懶做,該做的事壹拖再拖。
這樣的人生怎麽可能成功幸福?只有失敗,怨恨,和自我墮落,讓自己陷入無盡的尷尬和艱難。
歐洲有個傳說,亞歷山大大帝時期,壹個富家子弟得到了壹張藏寶圖。在海邊的壹個懸崖上,有壹塊點石成金的石頭,石頭摸起來是熱的。
得到秘密後,富家公子獨自前行,找到了懸崖。但是這裏到處都是小石頭。
他想出了壹個主意,就是撿起壹塊石頭,不燙不熱地扔進海裏。
壹天,兩天,壹個月,兩個月,壹年,兩年,十年,富家公子終於找到了熱石。
我看到他心裏欣喜若狂,然後就出事了。他把這件珍貴的寶物扔進了海裏。
這就是慣性和習慣的力量。因為他之前已經扔了十年了,明明知道自己做不到,但還是會按照習慣去做,按照舊的模式做出相應的肢體動作。
當然,這只是天方夜譚!世界上沒有什麽東西能把石頭變成金子。
但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處於這種狀態。
試想壹下,如果妳刷了壹天的短視頻,妳對現在的自己極度厭惡。妳想改變,做壹些積極的事情。比如看壹會兒書或者做點家務。
但是我的身體不聽我的,手指還在向上撓去點擊新的視頻。我很久都不想離開。就算手機沒電了,接個充電寶,繼續看無聊的視頻內容。
所以,其實我們大多數人都在自己的習慣裏,很難做出改變,也不願意走出自己的舒適區。
而且可悲的是,好習慣很難建立,卻很快退化;壞習慣壹下子就形成了,但是改正起來又慢又難。這需要毅力和自律的決心。
那麽,心學理論對於破心賊有什麽指導意義呢?
是的,因為心理學也是充滿正能量,充滿價值的。
頭腦幫助妳建立正確的價值取向,然後妳勇於承擔責任,充滿智慧。以知行合壹改變習慣,擺脫心賊的真教。
“良心”可以幫助妳改變自己,成就自己。當妳專註於自己的目標,沈浸在整個過程中,妳的身體會散發出巨大的正能量。
這個過程有點類似於現代心理學中的“心流”概念。由美國心理學家mihaly csikszentmihalyi提出。
心理學中的心流(英文:Mental flow)是指人們在全神貫註於某種行為時所表現出來的壹種心理狀態。
是壹種個人精神完全投入到某種活動中的感覺。在心流的同時會有高度的興奮和成就感。
同時,mihaly csikszentmihalyi認為,使心流發生的活動是多樣的。
就像王陽明的學生周瑩,為了真正理解知行合壹的終極意義,不遠萬裏,到滁州親自向王陽明求教。
就是在這個學習的過程中,無論周瑩的性格是怎樣的,無論她是內向還是外向,優雅還是暴躁;無論周瑩有什麽好習慣或壞習慣,都不能影響他追求知行合壹的決心。
當身體在“致良知”的指引下,只能朝著自己的目標前進,別無他求。
所以王陽明的名言:破山賊易,破心賊難。
目前的現實意義是,山裏的小偷其實是我們每天都會遇到的各種問題。無論是工作、婚姻、親子、家庭,意外無處不在,問題隨時都會出現。
我們要勇敢面對,勇敢解決,這不是問題。人生就是壹個不斷產生問題,遇到問題,遇到挫折的過程。我們的成年生活就是壹個個解決這些問題。
我們心中的賊,是我們解決這些問題(山中賊)時最大的障礙。
我們經常說壹些關於雞湯的事情。比如壹個人最難的事情就是戰勝自己。只有戰勝自己,才是勝利的首要條件。其實這是心碎賊的延續,或者說是復制。
當妳被心中的小偷打敗,被自己的欲望、情緒、習慣所控制的時候,妳就會害怕困難,開始患得患失。
最常見的外在表現就是拖延癥。不願意面對困難,逃避問題。
像鴕鳥壹樣,把頭埋在沙子裏。我認為問題會自動消失,最終導致事情惡化,陷入不可控制的局面,讓生活變成壹地雞毛,成為徹底的失敗者。
王陽明把壹生的精力和智慧都獻給了啟蒙事業。
知行合壹的心學理論幫助我們擺脫內心的小偷,指引我們獲得光明和正能量的力量,去面對生活中的艱難和坎坷。建立自己成熟的人格和思維模式,建立人生的大目標,達到這個光明的境界。
吐槽:我寫了很久,不斷修改完善。但是,總覺得對“偷心賊”的理解還不夠深刻。在生活中,我們壹直被自己的心智所控制,比如盲目地探索和證明自己的價值,很少向內追求自我認同。
所以陽明心學的意義,遠比我寫的要深遠深刻。這個續集和上壹篇都是我個人的感受,也很淺薄。
如果有不同意見,歡迎大家壹起討論,這樣我們可以更快的進步,更深入的了解王陽明心學,同時也可以知行合壹,成就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