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名人名言大全網 - 笑話大全 - 我想知道福建連城有什麽民俗?越完整越好。有人願意幫助我嗎?謝謝大家!

我想知道福建連城有什麽民俗?越完整越好。有人願意幫助我嗎?謝謝大家!

民俗文化

古田遊大隆:古田遊大隆始於清乾隆十六年(1751)。每年元宵節期間,連城縣古田鎮的鄉親們都會舉行壹項民俗活動——訪龍,祈求平安和風調雨順。它的規模和龍的形象,歷史上最長的龍是236節,長達1000多米,創下了吉尼斯世界紀錄。2002年元宵節,龍有237節,包括龍頭和龍尾。整條龍長950米,被譽為“古田龍天下第壹”、“天下壹龍”。不愧為客家民俗文化的壹朵奇葩。2012年大龍長度771.9米,打破世界紀錄。

據說連城的羅坊曾經旱澇災害,當地舉人把湖南流傳的《走古》移植到河馬小廚師,希望風調雨順,莊稼豐收。從此流傳了幾百年。現在穿越過去,其實就是壹場帶有娛樂性質的盛大嘉年華,叫做“中國山村嘉年華”。

[3]:遊大龍活動是林氏家族傳統文化藝術活動的傳承,已有500多年的悠久歷史。每年正月十三至元宵節,定為遊龍慶祝豐收、迎新春的喜慶日,祈求平安、風調雨順、五谷豐登。現在方林大龍有壹個獨特的風格,顯示其特點。龍頭高大威武,氣勢磅礴,美輪美奐,色彩和諧,文化內涵豐富。龍頭口中銜著壹顆紅色的龍珠,腰間的虎鼻、鹿角、鷹爪都拔了出來。戴上龍須,龍更是雄渾氣勢。2001林代表龍巖市參加中央電視臺心連心藝術團在古田的演出。

至夏燈籠:至夏燈籠,從蘇州傳入,主要由宮燈制成,有兩層結構。外圍配有花籃、紗燈籠、牡丹燈籠、魚燈籠,還有多達99個小燈籠,如畫字畫或裝羅漢、古裝人物等。燈用特制的玻璃燈點亮,燈內裝有蒸過的茶油、花生油和精選燈芯,用於熬煮和烘幹。每個燈籠都要有12人撐著。元宵節,習之按姓氏分燈籠,已經有110多只燈籠排起了長隊。花團錦簇,光彩奪目,加上蘇州的鑼鼓和樊氏的樂隊,非常壯觀,被譽為“紙包火的奇跡”。

遊北方團大團子:農歷正月初六至十三,是福建省連城上江坊壹年壹度的客家民俗活動“遊大團子”。從第六天開始,村民們開始用幾萬片樹葉縫制衣服,用1.20斤糯米做了1.6米的餃子。第七天早上,粽子煮了4天4夜。第十二天用金箔、吉祥紙花等化妝粉做成,供奉在祠堂裏。13日郊遊,村民們背著1個大粽子,用鳥槍和鑼開道,在彩旗和雨傘的引導下,沿著村道行進。歡樂結束後,大粽子會分發給村民,祝福各家五谷豐登,五業興旺。節日壹過,忙碌的春耕就開始了,民俗依然給人留下美好的憧憬。

李春牛:中原傳入連城南部,特別是習之和新泉,有500多年的歷史。每年立春前後,以家庭或電影為單位,祈求平安、風調雨順、五谷豐登。整個隊伍由七人鑼鼓隊清場,兩個少男少女提著“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的吉祥燈籠。矮牽牛男孩牽著壹頭紅綾壯壯的耕牛,後面是犁地、送飯、打魚、挑柴、扛農具、讀書、扛牛草、挑谷子、擡明火。矮牽牛男孩和莊稼漢扮演小醜,即興發揮,伴隨著“嘿嘿”的喝牛聲。他們挽起袖子,赤腳,戴帽子,男人束腰,女人系圍裙。現場觀眾經常演唱民歌,就像壹幅模擬春耕的生動非凡的春耕圖。

連城拳:明朝洪武年間(1385),南天(連城縣田歌村)黃千七郎龔的妻子叫張思香,與郡巡撫張繡是河南同鄉,素有交誼之稱。張四娘的長子張繡在任期屆滿後被要求回豫。到河南後,推薦黃到河南登封少石山(嵩山少林寺)拜蔡、董、孫為師,習少林武術三年。雖然時間有限,黃還是吸取了三位大師的精華。黃回到家鄉後,將自己所學的全部傳授給他的族人,於是跨領域的武術流傳了下來。後來經過黃等人在實踐中的刪減和改進,武術套路更加精煉、豐富和完善。它被稱為“連城少林拳”或“少林獨門拳”,是武林中的壹朵奇葩。連城拳有兩種:南天黃家拳和楊迪吳佳拳。

布偶書法:連城布偶歷史悠久。50年代初,著名木偶表演藝術家徐傳華到北京中南海懷仁堂,應邀出訪前蘇聯、波蘭、捷克等國演出。他在中國被稱為木偶表演大師。

他的直接弟子李明清從事木偶表演已經21年了。他既繼承了老徐圓潤的唱腔和清亮的口技,又發揚了老徐精湛的木偶表演技巧,訓練了他高超的提線技巧,創造了自己的木偶書法技巧。近兩年來,他應邀赴新加坡、印度尼西亞、香港等國家和地區演出。他的《木偶書法》被國際新聞媒體和藝術同行譽為中國的世界第壹,這場表演被申報為吉尼斯世界紀錄中的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