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名人名言大全網 - 笑話大全 - 如果馮玉祥在第二次直服戰中沒有叛變,張能打敗吳嗎?

如果馮玉祥在第二次直服戰中沒有叛變,張能打敗吳嗎?

文|三將軍

吳壹生中最恨的人是誰?

有人說是曹坤。馮死後,和曹錕成了吳最優秀的直系領導人之壹。吳掌握軍權,曹錕通過賄賂國會議員當上總統,使他沈迷於政治。後來因為曹錕受賄案,激起了輿論對北京政府的直接和壹邊倒的攻擊。這樣壹來,曹錕和吳都極為被動,而吳心裏對曹的做法很不滿。他認為曹錕貪得無厭,在敗壞自己的名聲,但對這個夥伴又無可奈何,只能默默吞下苦果,這是吳對曹的怨恨。

然而,吳又向曹錕訴苦,兩人屬於同壹陣營。因此,有人提出不同的觀點,認為張應該是吳最恨的人。畢竟,自直皖戰爭結束以來,以張為首的奉系集團壹直是吳主導中原政局的主要競爭對手。但也有人認為不必把他們的恩怨看得太重,因為1926年廣州國民政府的北伐威脅到吳控制下的兩湖,吳被迫向張求助。由此可見,就算吳怨恨張,那也絕對不是最。否則,他們不會這麽快握手。

那麽問題來了,誰是吳最大的敵人?這人不是別人,正是民國時期西北軍的創始人,吳的舊部馮玉祥。

馮玉祥,原本是直屬將軍,與曹錕關系密切,對吳敬而遠之。吳認為馮不可靠,所以處處提防他,總是試圖從馮玉祥手中奪取兵權。於是,雙方矛盾在第二次直服戰中爆發。

1924 10 10月23日,正當吳親臨山海關督戰,組織兵力試圖壓制猛撲直軍陣地的軍時,原本負責出古北口至赤峰截擊軍的馮玉祥,不僅不理會吳的艱難處境,反而率領自己的兵馬,耀武揚威,奪城而下。馮玉祥的部隊進京後,燒了兩把火,不僅把前朝皇帝溥儀壹行趕出了紫禁城,還把曹錕軟禁起來,讓直系長輩怨聲載道。在很多人看來,是馮玉祥的倒戈導致了直接戰線的徹底瓦解。

由於馮的“降級”發生得太突然,直軍全軍覆沒,甚至出現了壹個團的軍隊可以輕松攻占直軍兩個師的現象。吳元氣大傷,被迫乘船避往南方。馮的背叛自然讓吳咬牙切齒。為了報仇雪恨,吳寧願與前敵張冰釋前嫌,也不願再信任馮玉祥。相反,吳決定殺了他,回到同湖不久,就對馮玉祥的國軍發起了全面進攻。

吳對馮的怨恨如此之深,很容易與第二次直役戰中直軍的失利聯系在壹起。誠然,堡壘是最容易從內部被攻破的,但如果馮玉祥當時不回心轉意,那麽直軍還有機會拿下中原嗎?

事實上,即使馮玉祥不叛變,也會有“張玉香”、“李玉祥”這樣的“第五縱隊”潛伏在直系內部挖吳的墻角。因為就當時的情況來看。馮玉祥遠不是馮系唯壹拉攏的人。除了他之外,吳的搭檔,王這個直系軍閥組織的“起義軍”副總司令,在戰爭爆發前也被張用“直系督軍”的頭銜收買了。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吳原本想利用王全程監視馮玉祥的部隊動向,但最後卻成了馮和王聯手擺平。

直屬高級將領暗中聯系馮部,直屬下級軍官內部也不是省油的燈。馮玉祥進京時,京外守軍將領也加入了馮玉祥的陣營,幫助他控制北京局勢。逼吳離京上前線指揮戰鬥的九門口守備旅旅長馮玉榮,也被馮部收買。但是,馮玉榮不敢公開反抗,只能消極等待馮軍的支持。出乎意料的是,馮軍的攻勢遲緩,未能及時到達。相反,吳及時趕到,這嚇壞了馮玉榮,並選擇自殺,以逃避罪責。因此,在直系軍閥陣營中,出現了“天下無人能服”的普遍現象。這樣的仗怎麽打?

直系軍閥內部的離心離德加速了吳傅沛的崩潰。此外,張學良、郭松齡訓練的7萬余精銳新軍的猛攻,也讓吳在防備後方可能發生的變故的同時,不得不盡可能控制山海關制高點,避免被利用。據張學良回憶,當時馮軍的炮兵占據優勢,發揮了很大作用。然而,即使在這樣的優勢下,馮軍入關之戰仍然拖延了壹個多月。馮軍主力張學良、郭松齡向山海關猛撲,進展緩慢。最終由於傷亡慘重,他們不得不改變進攻方向,從山海關側翼包抄秦皇島,勉強打開了局面。如此看來,如果直系內的大批軍政要員沒有倒向張壹方,第二次直役戰誰勝誰負還不得而知。吳受到這次戰敗的打擊,對馮玉祥的怨恨很難消失,所以不難理解(只是我們的吳和吳大帥似乎總是不願意承認背叛他的馮玉祥遠不止壹個的事實)。

(本文由《北洋軍閥史》部分讀書筆記整理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