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名人名言大全網 - 笑話大全 - 所謂“清末GDP占世界的11%”靠譜嗎?

所謂“清末GDP占世界的11%”靠譜嗎?

尤其是當代中國,從中央到鄉鎮,全國都在爭GDP,以增為喜,以減為憂。保八,保七,不管多少,根本指標非GDP莫屬。

毫無疑問,GDP是近幾十年來各經濟體最有用、最權威的宏觀經濟數據。它和它的主要衍生數據——人均GDP,早已成為衡量各經濟體綜合國力和發展水平的最重要、最不可替代的關鍵指標,以至於即使是對宏觀經濟學不感興趣的普通人,也大多耳熟能詳。雖然近年來,為了彌補GDP的壹些不足和欠考慮,各種經濟組織和研究機構發明了許多對國家和地區發展水平的評價和排名方法,如購買力平價指數、社會和人類發展指數、環境可持續發展指數、人民幸福指數等。,到目前為止,他們都沒有接近GDP的權限,更別說拿GDP代替了。在這種長期的實際環境影響下,不僅非常正常,從某種角度來說也是相當合理的。

在我看來,GDP如此權威主要有三個原因:壹是內涵廣泛。理論上,GDP可以也應該包括壹個經濟實體中所有會產生具有社會交換意義的經濟價值的商品和服務;二是數據的客觀性最強,不考慮統計機構故意造假的因素。即使經常出現數據收集不完整、抽樣樣本代表性不足、或各經濟體貨幣間匯率失真等問題,GDP的可靠性和客觀性仍然較強,或其他所有需要依靠少數人主觀判斷或只關註人類發展某壹方面的經濟社會發展指標都較強。第三,可比性強。GDP不僅可以方便直觀地衡量各經濟體自身發展的速度,在中國和前蘇聯東歐國家也可以作為國民經濟的主要核心指標。GDP指標體系統壹了全世界,任何經濟體都可以方便地以GDP為基準來衡量自己的差距。

但是,誤解GDP的問題往往就出在這第三條!

大家應該都看過老廣先生的八卦GDP(什麽?妳還沒看過?!那妳還在等什麽?我們去學習吧。寫得好!真的寫的很好!好的壹面是,很多人們通常不了解,或者最多只是模糊聽說的因素,對於認真客觀地比較中外GDP數據是不可或缺的。可想而知,即使是現在,在宣布已經基本與國際(確切地說,西方)GDP統計體系接軌之後,中外的GDP統計實際上還是存在巨大差異的(比如在大多數中國人眼裏,仍然必須認為極其強大的自住房屋都要計入GDP),更何況過去。

最後,我得翻壹翻文章意圖的牌。本來在經管版,我壹直都是潛水,沒有別人。有人在聽不懂的時候,懂得守口如瓶,豎起耳朵。之所以畫這篇短文,是因為在理論中看到壹位學者振振有詞的說教:中國從晚清占世界GDP 11%的水平,跌到了只占世界GDP 1%的1949的水平。不好意思,這剛剛進入我喜歡處於守勢的歷史範疇(雖然其實是我不太懂的經濟史),所以...我敢問這個和其他網友,既然很確定中國在清朝末年GDP占世界第壹(以最後壹年來說,應該是1900最早的義和團之變)。這個數字從何而來?

說實話,我其實知道上面問題的答案,那就是——沒人知道!

直到二戰後,GDP的統計體系才開始在世界範圍內逐漸形成和普及。早前各國基本都是統計工農業產值,而不是壹個包含更廣泛經濟部門的GDP體系,這也是國家逐漸提高經濟控制力的結果。每個經濟體開始自己統計之前的所謂GDP歷史數據,都是經濟學家和歷史學家根據自己對經濟發展過程的理解推導出來的。根據每個人所依賴和重視的材料不同,同樣的數據可以因人而異。如何在經濟體之間進行嚴格的比較?嚴格的專家只會把這些計算出來的數據用於對歷史情況的基本分析,絕不會用來做壹個世界GDP排名表。

換算同期中國古代世界GDP的比重(當然壹定很高)這幾年挺流行的。本來這只是壹些外國歷史學家在反對西方中心主義的過程中,為了重新發現和更好地向西方讀者介紹古代中國的輝煌和偉大而采取的權宜之計。事實上,如果妳仔細閱讀這些人的相關原著,比如著名的《白銀資本》,妳會發現,其實他們只是強調了中國在創造物質財富方面的長期領先地位,不客氣地說,這個原始的歷史事實完全正確,被庸俗化了。現在看來,這種忽悠的惡劣影響真的不小。

其實,無論是在相隔遙遠地理距離的古代,還是在沒有完全卷入工業革命的農牧社會,企圖統計GDP都是沒有意義的。首先,連最基本的基準價值單位都沒有。怎麽比較呢?胡椒在香料群島壹文不值,在歐洲比黃金還貴。馬古魯是17世紀的海灣酋長國嗎?日本在歷史上是貴金屬大國。壹兩黃金長期只能換三兩白銀,但在壹海之隔的中國至少可以換十二兩。日本礦業GDP怎麽算?

有人可能會說,到清末,白銀作為中國實際的本位貨幣,早已與國際主要貨幣形成了有意義的匯率。是的,到了清末,貨幣和匯率換算上的困難理論上是可以克服的,但是到了清末,卻始終沒有建立起壹個稍微像樣的國家基本情況的統計調查體系。比如,即使清朝把永不加稅列為祖法之後,理論上也已經去除了隱藏當地真實田畝數的主要動機,也從來沒有搞清楚全國到底有多少畝,這是壹個國家最基本的國家數據。人口和土地這兩個最基本的生產要素,都是未知數。我認為沒有人能夠計算出哪怕是壹個大致準確的GDP估計值。

那是民國,不是更好嗎?壹樣糟糕。1932年南京政府統計部門對江浙豫的農田統計,居然比洪武二十六年(1393)還低!結果,南京大學蔔凱教授的民間調查結果在1937公布時,國家統計局撤銷了自己的數字,改以蔔凱先生的調查數據為基準。但蔔凱先生的調查受到人力物力的限制,多數情況下只是基於少數抽樣樣本,對原統計局的數據做了壹些修正。至於民國時期的人口統計,更是笑話,以至於中國人口從建國前普遍傳說的4.5億同胞,壹躍成為1953人口普查後的5.8億多。在這種基本條件下,哪裏能算出當時中國的GDP是多少?而如果上面的推論太麻煩的話,那麽從最簡單的角度來看,中國2008年的GDP只占世界的7%多壹點,比清末高了壹半。好像死在清朝了。

說到清朝滅亡的原因,還是要再批判壹下那個大拿。雖然不再需要褒貶今人,也不再需要推崇三代之治,但自強之道是思考前人沒有思考過的,表達前人沒有說過的,但全新的歷史大關節的觀點,不要在心動的時候張口就來。傳統上,滿清覆滅的直接導火索是:憲政的延宕,皇室內閣失去了天下百姓最後的期待;新軍(北洋軍除外)被革命黨全面滲透;鐵路國家的直接搶劫壓垮了最後壹根稻草。當然可以說,原因在於近十幾年的財政擴張。但即使不做長篇大論,至少也要寫幾筆。比如清末財政不擴張,自然就無法籌集新軍,無法規劃三十六鎮新軍,袁的小站練兵也就無從談起。所以依靠忠誠的綠營駐軍,我年年把革命黨人打得落花流水,我大清皇帝江山永不動搖。

其實我也知道,無論是晚清GDP占世界的11%,還是最近十年的財政擴張直接毀了清朝,其實都只是這個加拿大人的引入,引出了反對任意加稅加稅的話題,引出了房產稅與厘金的比較,引出了他對中國未來發展的大方向和大戰略的關註和思考。說實話,我贊成題目本身的前半部分,而且就房產稅而言,在現階段,按照傳聞的可能征收方式,我偶爾會覺得有問題(但我堅決反對先妖魔化壹切增稅,這是新自由主義的思想偏執,根本不符合歷史上的真實情況)。後半段的題目,不管觀點贊成與否,住在廟裏就擔心老公,遠在江湖就擔心自己的人。這種以天下為己任的意識,值得表揚和學習。

但是,我還是堅決反對這種話題引入手法。我用編好的史實作為引子,方便引入我的理想話題。這種劇被南派和柿油黨用得太多了,有見識的人都不屑壹顧。如何才能有效?套用壹句話,從長遠來看,這只會讓更多人懷疑所主張觀點的可靠性,進而懷疑支持者所有觀點的基本可靠性。所謂得不償失,正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