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名人名言大全網 - 笑話大全 - 老師評判了這個笑話。

老師評判了這個笑話。

參加過兩年北京高考語文閱卷,在密密麻麻的文字中挑出點,不影響閱卷心情。

“我們評卷的時候沒那麽無情。”

人物身份:審稿人姓名:李俊(化名)年齡:32歲主要經歷:參加北京高考語文閱卷兩年。

每年,當全市約654.38+萬高考生考完期末考試,把書包扔到壹邊,開始吃晚飯,徹底放松的時候,考官們正在開始壹年壹度的“期末考試”。

在他們手中,是考生的未來。在別人看來,他們的每壹個想法,甚至每天的心情,都可能直接影響到考生的最終分數。

參加了兩年北京高考語文卷子閱卷的李俊(化名)坦言,“當我意識到65438+萬考生的命運被封閉在我們所在的警戒線內時,我已經知道了我那薄薄的試卷的重量……”

對於筆跡會被扣分的傳聞,李俊特別想說:“我們在評判論文時沒有那麽無情。我們理解考生!”

首次標記

跨過警戒線的壓力和高考壹樣大。

2005年夏天,高考前不到十天,李俊被通知參加當年高考的閱卷工作。

那時候,距離他參加高考已經近十年了,對於又壹次有機會接觸高考試卷,又壹次“參加”大考,李俊難免有點小激動。“我恨不得把我以前的高三學生都告訴我,我又高考了。”李俊回憶起當時的情景,有些尷尬地說道。

當時和他壹起參與閱卷的有400多人,20個人是壹個閱卷組,有壹個組長。這些評審人員包括來自中學的壹線教師,知名大學中文相關專業的教師,以及博士生。

高考結束後的第三天,是李俊第壹天上班。他特意提前半個多小時出門。

在路上,我還在為“又要高考了”而激動,但當我看到整個教學樓都被警戒線圍了起來,還有專職安保人員和公安人員嚴格檢查試卷,核對照片才放行時,李俊的心裏咯噔壹下。“看到那場戰鬥,我突然強烈地意識到,65438+萬學生的命運就被封在這條警戒線裏。那時候完全沒有興奮和親密感。只覺得手心開始冒汗,比高考的時候還緊張。”李俊回憶起當時他第壹次越過警戒線時的情景。他下意識地握緊拳頭,語速加快。

通讀了評分規則,閱卷還是比想象中難。

通常命題組給出的標準答案都是附在卷子裏的。但是語文試卷中的主觀題很多,幾乎沒有考生能和標準答案壹模壹樣。

所以在正式評卷的前壹兩天,會有評卷組組長和相關專家用鉛筆隨機抽取幾十份試卷進行預評,並根據考生的答案制定評分規則。

這個評分規則,是這400多名評審人員未來5天的“參考書”。

“我們還需要參加培訓,劃分每個人閱卷的‘權限’,吃透評分規則。”李俊說。盡管他反復研究了評分規則,但李俊很難開始評閱真正的高考試卷。他發現實際答題情況比他想象的要復雜和困難。

第壹次閱卷時,李俊負責壹項現代漢語閱讀理解的測試。

主觀考生的發揮空間很大,答案五花八門。有些接近分了,壹棍子打死也不能判錯。所以,在閱卷的時候要開動腦筋,看看考生接近分的答案是否符合初衷。

另壹方面,大部分考生習慣把主觀題列在長段落裏,很少自己寫。字太多,難免字跡潦草。審閱者有必要在密密麻麻的四五行字中挑出要點。“語文有很多主觀題。為保險起見,每道題都由壹名評審員打分,交由另壹名組員評審,即另打分。”李俊解釋說,如果二年級學生沒有異議,或者給出的分數在合理的範圍內,那麽這個問題的分數就是最終確定的,但是如果二年級學生有異議,就由評卷小組的組長決定。

如果遇到作文相同的試卷,預評為完美作文,評卷組組長也會上報,由多位專家共同研究後最終確定。

用電風扇降溫t恤每天都被汗水濕透。

北京大學是北京高考語文試卷的閱卷點之壹。每年6月8日高考結束後,數萬張高考卷子到達,壹棟教學樓將全封閉,開始壹周左右的閱卷工作。

標記季節是在炎熱,炎熱的室外和悶熱的室內。北京下午平均氣溫普遍在32攝氏度以上,400多名考官在北大的壹棟教學樓裏,每20人壹間教室。由於閱卷場內沒有空調,閱卷人員只能借助電風扇降溫。“閱卷的那幾天,t恤幾乎每天都會被汗水濕透,只能多拿幾把扇子降溫。”盡管如此,李俊還是很認真地說,“天氣再熱也不會影響評分心情,我們會認真對待每壹篇論文。”

大多數人想澄清

亂塗亂畫扣分?“我們沒有那麽無情。”

通常在高考前,考生會聽到自己的老師說:“高考閱卷場又熱又悶。閱卷老師需要在三到五天內閱讀近65438+萬份試卷。如果遇到潦草、寫得密密麻麻的論文,他根本不會看,直接跳過,不給分。作文只看3分鐘,閱卷老師只看題目,開頭結尾……”

這些話讓考生覺得考官很無情,好像都是黑臉評委。“我們評卷的時候沒那麽無情。”李俊說這話時,壹臉無奈。

在判斷《現代漢語》的閱讀問題時,李俊曾經看到過這樣壹篇論文。在大約預留三四行回答問題的紙的表面,學生密密麻麻地寫了四行。寫完了,他可能覺得還是沒看懂。他特意在第四行末尾畫了壹個長長的箭頭,指著紙的下方空白處,加了壹句“翻下,謝謝。”

說到這裏,李俊笑出聲來,坦率地告訴記者,語文卷裏這樣的情況不在少數。“考生總是擔心自己沒有涵蓋全部,總想多寫壹些讓我們從壹大段文字中選擇答案。這是可以理解的,我們會耐心看完他的箭的內容。”“希望同學們能按照規則答題,字跡工整,給閱卷人留下好印象。事實上,老師們誇大了我們的評分標準,有些危言聳聽,”李俊說。“我們理解考生!”

標記記憶

答案很諷刺*可惜。

語文試卷不同於其他科目,有很多主觀題。考生對壹個問題給出多種答案。

給李俊印象最深的是2006年的壹個話題。試卷要求考生將壹張海報與壹則公益廣告搭配起來。

壹個很簡單的題目,只是用靈活的方式,給出了壹個讓人跌破眼鏡的答案。

有的考生說“我們解決問題就像小蔥拌豆腐,小菜壹碟”,有的幹脆寫“世上無難事”。

李俊無奈地告訴記者,這些考生對這個話題有壹個錯誤的理解。這個問題必須壓制在兩點。壹是豆腐拌蔥的初衷很明確,二是了解什麽是公益廣告。“聽過‘最愛吃的菜是大蔥拌豆腐,壹綠二白幹凈潔白,沒有摻假’這首歌的人都可以回答這個問題。”

李俊壹臉嚴肅地告訴記者,看到這樣壹個可笑的回答,他感到很遺憾。

高考京味考題挑戰外地考官。

近10萬考生的命運掌握在考官手中,但他們有時對考生壹無所知。李俊告訴記者壹些新情況。

有壹年語文高考出了壹道自由題,試卷出了壹句北京話“搓黑孩子”,要求考生寫出這樣壹個北京話的形象。

這個問題出現在北京的報紙上,這些北京的孩子應該很熟悉。但難點在於,這是壹個特定的場合。在這樣緊張的情況下,考生可能想不出這麽生動的詞。只要是北京話,感覺像北京話,就寫上去,給出的答案五花八門。《飛蛾》、《主臂》、《蛤蟆骨朵》、《毛孩》...這些老北京人都能聽懂的北京話,難倒了來自祖國各地的考官。

閱卷組很多成員對考生寫的“北京話”皺起了眉頭。畢竟評分規則中給出的標準答案覆蓋面有限,但考生寫的東西有沒有錯並不好判斷。不管形象與否,北京話是否足夠這些評論者琢磨壹陣子。

李俊笑著告訴記者,很多老師專門從圖書館、書店找來京話參考書,逐句對照。最後,保險起見,經過協調,這個問題交給了北京的閱卷老師閱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