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煩,實名和地址被抹掉,手機號用省略號代替。
(1)
2018 165438+10月8日,閉門單位坐著,電話從天而降。
壹個女人的聲音,她問:“妳是XXX嗎?”
“嗯,是的。”
"妳公司的電話號碼是多少?"
“我不知道。”
“妳怎麽會不知道公司的電話號碼?”女子說。
“我真的不知道,平時接觸的都是小號。”
“嗯,妳的信用卡欠我們銀行十萬美元……”
“啊!妳說什麽,再說壹遍。”我說。
“妳的信用卡欠我們銀行十萬美元……”女人又說了壹遍。
我大怒:“我根本沒用過信用卡,怎麽會欠妳錢?”別再給我打電話了!!!"
啪,我直接按了對方。
說實話,這壹年我都沒用過信用卡。前幾年用過,現在已經取消了。
同事見我著急,生氣了。他們都說,這壹定是騙子。別理她。我也覺得這是詐騙電話,但還是很不爽。我詳細回憶我的信用卡是什麽時候什麽時候被註銷的,哪裏會有漏洞?怎麽可能透支10萬?透支額度也達不到。
過了壹會兒,電話又響了。
不回答直接上黑名單。
過了壹會兒,電話鈴又響了,是同壹個地址,不同的號碼。
不回答就直接上黑名單。
壹次次上黑名單,壹次次給我打電話。
“我告訴妳,我的信用卡已經被註銷了。不可能欠10萬。別再給我打電話了,好嗎?”我受不了了。
"..."對方說了很多,我沒抓住,也不想抓住。
後來,他們不再打電話,而是發短信。
(2)
收到短信的時候有點害怕。我讀了給我愛人的信息。愛人說,別理他們。妳沒有信用卡。妳害怕什麽?說了這麽多,我是這麽想的,但還是有點害怕。
愛人急了,說:“妳這種人最容易上當。”
壹語驚醒夢中人。是的,聰明的騙子往往是心理學大師,他們會利用人的心理弱點來騙人。
恐慌是上當的第壹步。
行為心理學家認為,壹個人的情緒壹旦被他人調動起來,特別是到了不可控的程度,就很容易被他人利用,從而落入他人事先設計好的陷阱。
雖然騙局漏洞百出,但人壹旦陷入恐慌,就會絕望,失去理智。沒有理智,就沒有判斷,人就會被安排,被擺布。我在電視上看到很多這樣的例子。比如壹個老教授,把自己壹生的積蓄300多萬打入騙子的賬戶。
乞討騙子利用了人類的同情心。假扮和尚的騙子利用了人們的虔誠。以領導或老師名義借錢的騙子,也是利用了人們特定的心理和情緒...
壹想到這個我就不慌了。騙子的招數那麽低級過時,我為什麽要慌?
告訴妳壹個網絡笑話:昨天中午,我收到壹條短信:請把錢存入這個賬戶XXX。半個小時後我再來:我已經貸記了5000元,請查收。第二天,我收到:“我去過銀行三次了,妳這個騙子。”
(3)
我不和騙子說話不代表騙子不和我說話。我被騙子愛過,被人盯上過。短信不斷。
這是恐嚇。
這是壹個誘因。
這是哄騙。
這是恐嚇和哄騙。
這是哄騙。
這是恐嚇。
這是哄騙,騙子好像是在低聲下氣地乞求幫助。
這些短信是壹系列的哄騙和恐嚇。膽小的人可能扛不住。期間愛人說:“讓我把他們叫回來,罵他們,拿妳出氣。”
我說:“不會,可能妳壹回電話,對方就是壹個‘收費’電話。”
欺騙是騙子的專長。他們是這方面的專家。不要和他們競爭。如果妳真的好強,妳真的不是他們的對手。他們將使用經濟學、社會學和心理學的武器來對付壹個手無寸鐵的丁白。更何況他們往往是壹個團隊,妳只是在孤軍奮戰。
所以,靜觀其變,忽略它。
到今天為止,我還沒有收到騙子的任何短信。也許騙子已經對我失望了。
(4)
除了我剛才說的,騙子利用人的情緒讓人上當。騙子還利用人們的從眾心理,用“委托”來騙人,或者用“隱形委托”,比如向顧客暗示這個產品很受歡迎,很多人都買了。
有很多騙子都是漂亮柔弱的女生。比如這些女生會敲妳的門,賣給妳壹些不好的或者不需要的物品,很多男主會慷慨解囊。心理調查表明,人們往往比同性更相信異性的話。壹個柔弱的女孩能激發異性的保護欲和同情心。
騙子也會利用人的迷信心理,比如迷信潛規則,迷信風水,迷信秘方等。讓人掉進陷阱。
以前我壹直認為,只要記住天上沒有餡餅,世界上沒有免費的午餐,人不可能壹夜暴富。如果他們不貪小便宜,就不會上當。現在看來沒那麽簡單,騙子的伎倆也在不斷變化。
道高壹尺,魔高壹丈。騙子的伎倆防不勝防。
生活中有很多大大小小的人,都在壹定程度上被騙過。
有人說:傻子太多,騙子不夠。
為什麽會這樣呢?
追根溯源,是文化和教育出了問題。父母喜歡聽話的孩子,老師給學生灌輸知識,領導喜歡聽話的下屬,導致人缺乏獨立思考能力和批判質疑精神。在我們的白話裏,很多人都是“缺”精的。
既然是騙人的,那肯定有假,肯定有漏洞。
生活中,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拒絕被忽悠;要學會猜測騙子的目的,或許騙子的手段很高明,但騙子的目的往往很單壹;我們要學會懷疑和辨別信息的真實性。
遠離騙子,生活更美好!
作者單位:河南省獲嘉縣教師進修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