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中國傳統書法的衰落,他們抱著“存古為聖,繼往開來”和“天下第壹”的信念,毅然承擔了這項史無前例的事業。
魯趙薇先生接見外賓時揮手致意。
書法和篆刻是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遺產之壹。他們是國家社會生活不可缺少的壹部分,是人們精神文明的標誌之壹。
作為這門藝術的傳播方式,最重要的是書法教育。以前書法教育的方式主要是由老師(多為文學或美術老師)來服務。1949之前,小學有壹門寫作課,美術學院中國畫系也曾經開設過這兩門課,設置為國畫學生的基礎課。1949之後,由於“左”的思想幹擾,國畫系也被取消了,更不要說教這門課或者建立這樣的專業了。
1949之前,我院是全國唯壹的最高藝術院校,非常重視書法篆刻教育。1949之後的命運,和其他藝術院校壹樣,被取消了。作為繪畫系和國畫系的畢業生,畫的都挺好的,就是沒有題字。有的可以大膽落款,但字畫不成比例,甚至破壞畫面的完美,只好去找潘天壽、朱樂三等老先生代筆。
1957,批判“虛無主義”、忽視中國畫的現象有所改變。1958我院恢復國畫系。來自舊社會的書畫家開始受到重視,潘天壽被任命為院長,鄧白為系主任。在潘天壽先生等人的倡議下,國畫系恢復了書法篆刻課程。
1957中國畫系教學計劃草案(選頁)
1962年3月,文化部在杭州召開全國藝術院校教材工作會議時,潘天壽院長在全國國畫系基礎課程設置會議上說:“現在學國畫的學生都不會給自己題字,簡直是笑話...
國畫系不僅要學書法和篆刻,還要設置為必修課。接著他又談到對整個國家和未來的憂慮,呼籲:“目前中小學不能開設書法課,但應在少數藝術院校開設書法專業,培養書法人才...
書法篆刻是珍貴的民族文化遺產,必須繼承。拯救遺產,不重視書法教育,就沒有接班人。“與會的同誌和文化部領導都非常重視和支持這個提案。
會議最後決定,在全國美術院校中國畫系開設書法篆刻課程,有條件的先設,沒有教師的積極創造條件早設;書法專業試點任務委托浙江美術學院籌備。
此後,我院國畫系在壹、二年級開設書法課程,三年級開設篆刻課程。潘天壽親自組織了由潘天壽、、朱樂三、陸、沙孟海、朱佳吉、劉江組成的七人小組,並任命陸先生為具體負責人,劉江協助。
後來他機智地批評說:“教學大綱和教學計劃的制定,應該由有教學經驗的助教來做。”在討論陸起草的《古代漢語教學大綱》時,由於討論中補充意見不多,通過了。篆刻大綱根據討論,仍由我補充修改,再由朱老師修改,在下壹次討論中通過。
1962書法教學大綱(手稿)第壹次評審會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