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秦始皇的名字叫嬴政,把“正月”改成了“月末”;東漢光武帝名劉秀,“秀才”改為“茂才”;唐太宗以民為名,唐人用“戴”字代替“師”、“民”,而“觀音”字縮寫為“觀音”,“民部”改名為“戶部”。乾隆的聖旨中不允許使用“五福”壹詞,以避開順治皇帝福臨的名字。有時我們甚至不得不避開女王的名字,比如呂後的雉雞。朝臣見雉雞,都要改為“雉雞”。再比如唐代詩人杜甫,他的父親叫杜憲。為了避免“不朽”二字,杜甫壹生寫詩,但從未在詩中使用“不朽”二字。他媽媽叫海棠。杜集沒有海棠詩,也沒有母親的名字。再比如蘇軾的祖父名“許”,意思是“許”字忌諱,所以蘇洵沒有寫“許”字,把寫的地方改成了“殷”。蘇洵的兒子蘇軾沒有用“許”字來代替。
那麽,中國歷史上有多少地址和人物是因為禁忌而改名的呢?從樂奎目前的情況來看,可以說是數不勝數。下面就選取壹些著名的人物,和大家聊聊那些已經改名或者改名的地址和人物吧!
1.滁州荊州
秦始皇的父親叫,所以把原來的楚國疆域改為荊,滁州改為荊州,這在《史記》中有完整的記載。這種法律有依據嗎?原來“楚”是壹種灌木的名字,在南方江漢谷的山區很常見。可用作柴火和其他用途,人們離不開它。古時候楚國叫荊。這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荊楚之地”。
廣州周帆,廣陵江都
據《隋書地理誌》記載,為了避諱皇帝,幾十個帶有“廣”字的城市名稱壹下子就改了,其中就有廣州,改名為。此外,廣饒縣改為東海縣,廣安縣改為延安縣,廣都縣改為雙流縣,光華縣改為河池縣,廣靈改為江都等。也許楊光的名聲不太好,有些城市將來會恢復原來的名字。
3.包括國家。
如果只是回避“寬”字,那麽現在就忌諱多了。他不僅回避“是”,甚至連看起來像“是”的“包括”這個詞也回避。卷二十六曰:“滁州,原名闊州,創建於唐德宗。因為它的名字應該避免和處士應該看到恒星之間的差異,它被改為滁州。今俗誤為‘處’之‘處’。”
4.玄武門神武門
說起玄武門,我們的第壹反應是初唐為了傳承而發生的血腥的朝廷更叠——玄武門政變。毫無疑問,這扇大門開啟了李世民的帝王生涯。影視古裝劇中經常出現“玄武門”這個詞。不是,第30集是聽到熱播劇後錄制的。周寧海告訴華妃:“皇上和皇後的侍衛已經在玄武門外了。”但是這部電視劇裏出現了“玄武門”這個詞,在當時是壹件很可怕的事情。康熙年間重修玄武門時,改為神武門,因為康熙皇帝葉璇的名字中忌諱葉璇二字。雍正朝誰說“宣武門”,誰就是犯了忌諱,應該嚴懲。
5.和興嘉興
三國時期,武黃龍三年,縣內生野生稻。統治者以為嘉禾,於是改縣名為和興。後來孫權立三子孫和為太子,不僅避“和”字,而且諧音。甄_傳曰:“五年正月,立其子為太子,特赦令,改嘉興。”
6.蒙山縣、正儀縣、淳化縣
唐憲宗和李淳也需要避免同音詞。說:“丁偉,改貴州淳化縣為華牧縣;猛準縣只是壹個縣。”
北宋太平天國元年,宋太宗趙光義稱帝,蒙山縣為文書補正之縣。
然而,趙光義是合理的,允許同音異義詞存在。將儋州市宜川縣改為宜川縣,常州市宜興縣,郴州市宜章縣改為戎州市宜章縣,宜賓縣。
7.恒山長山
中國皇帝的名字是劉恒。他稱帝後,不僅改名嫦娥,還把春秋戰國時期齊國的右臣田橫、田昌、衡山改名為常山。
8.建業健康
公元229年,三國大帝孫權建都南京,改秣陵為建業。西太康三年,晉武帝司馬燕改建業為建業。西建興元年,其孫司馬曄即位,即晉帝。因為忌諱,他把生意重建為建康。
至於建康後來怎麽變成現在的“南京”,那是明朝的事。後來建康城改名江寧,中間又改回建康。朱元璋稱帝時,稱應天府。明太祖·朱迪遷到北京後,將南京改名為“北京”。南京的真實名稱是在明英宗正統年間。
9.孝感縣、孝昌縣
20世紀50年代,唐莊皇帝李登基。因為他的祖父叫郭昶,所以根據董永賣身埋父、範相文北、孟宗哭筍等孝子驚天動地的故事,將孝昌縣改為孝感縣。湖北省孝感市現轄孝昌區。
10.安康漢陰,廣德縣隨安縣,東關縣寶安縣
在古代,既要避諱帝王名士,也要避諱惡人,也就是我們所說的“避諱”唐肅宗最看不起小人安祿山,討厭他的姓安,把當時所有的城名都改成了“安”字,於是壹口氣改了幾十個城名。據《吳傳》卷二記載,安康改為漢陰,安化改為順化,同安改為桐城,遂安改為廣德,寶安改為東關,安昌改為宜昌。有的不僅改了原話,還改了諧音。
11.王名郡
晉武帝代魏,追授其父為文帝。當時的書籍為了避諱,會把“趙”改為“明”。有“趙與葉”的解釋。所以中國四大美女之壹的王昭君,嫁於西漢,又稱“明君”、“廢名”。後世也用這個表達。比如杜甫的《舊唐七律》就記載了“萬重陵谷在荊門附近,廣夫人生在長大的村子裏”這句話,而這個“廢名”指的就是王昭君。
12.和唐···
我們知道皇帝死後會有廟號和謚號,但實際上很少有人因為忌諱而稱皇帝謚號。如唐代在梨園的廟號是玄宗,謚號是明。到了清代,因為禁止避諱唐康熙、唐玄宗的葉璇這個名字,所以常被稱為唐黃明,這在當時是不得已而為之。
13.王與韓濟。
唐太宗稱帝,改觀音為觀音,改名王,成為割據者。
據說後世也因為上述改名鬧出不少笑話:唐代歷史學家杜佑在寫《王充》時,比如在“師”字中間改了壹個空格。到了唐代,人們寫《文解子》時,在韓擒虎寫《漢紀》後加了壹個空格。後人不知道這是抄寫或臨摹時忌諱所致,就在刻書時擅自去掉了空格,成了
更有甚者,為了避免“虎”字,當時的成語改成了“不入虎穴”,“畫虎無犬”改成了“畫龍無犬”。老虎呢?只能叫“刀鋒”!
劉子源、劉誌軒、劉誌基
唐代著名史學家劉知幾在世時,其著作中的“紀”字,因其讀音與唐玄宗“紀”字相同,故稱“紀”而非其名。但是到了清朝,要避開康熙皇帝葉璇,所以劉知幾在清朝改名為“劉子源”。這種變化給人們閱讀古籍造成了很多障礙。
15.快遞快遞
車是漢初韓信的幕僚,韓信死後成為丞相的座上賓。據說東漢末年的蒯良、蒯越就是他的後代。在劉徹統治期間,他改名為蒯通。:“蒯通為武帝所諱。”石鼓註:“此名車,後世史家壹直追書往來。”
16.薛道元薛薛
南齊大將薛道元被稱為薛原,只是因為他避開了齊王蕭道成的忌諱。然而,當它在唐代(0755年至79000年)被編輯時,它被重新命名為《申雪》,因為它避免了唐高祖唐元的名字。
17.齊桓公奇偉宮
北朝因欽宗封為桓,宋代改稱齊。
從上面的例子中,我們可以看到,很多地址和字符在被重命名後壹直在使用,有些隨著時間的推移恢復了原來的名字,有些兩者都用了。而且安史之亂除了“安”字,其他都是“忌諱”。“尊諱”是禁忌的主流。至於“忌諱”,大多是殺人的不吉利詞,很少用在地名中。所以史書中很少有因為“忌諱”而改名的名字或人物。
另外,在古代,很多人因為禁忌而改姓,最經典的就是秋。清朝雍正年間,因為推崇儒家和孔子,要求凡是有“秋”字的書都要少寫,秋的名字幹脆改成“秋”。同樣,莊氏因避漢高祖劉莊而改姓燕;姬姓改為周;在唐憲宗和春麗,為了避免禁忌,傅春雨把自己的姓改成了山雨。
因為禁忌而改名,不僅涉及地名和人名,還涉及食物和水果。比如山藥在河南出名,就改名為“薯藥”。到了宋代,因為在蜀中成名,薯藥就改成了現在的名字:山藥。再比如五代十國的國王錢雲,他把石榴改成了“金櫻桃”,因為“錢”和“石榴”諧音。與甘源同時代的楊行密占領揚州時,當地人怕得罪他,就把蜂蜜改成了蜂糖。如果在古書上看到櫻花或者蜂蜜,應該知道是石榴和蜂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