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遇春(1906—1932),福建閩侯人,1924考入北京大學英語系。1928秋畢業後,在上海暨南大學任教。第二年我回到北京大學圖書館工作。後來因為急性猩紅熱猝死。大學學習期間開始文學活動,主要是翻譯西方文學作品,寫散文。1926以來,在《語絲》、《奔跑》、《駱駝草》、《現代文學》、《月牙兒》等期刊發表散文。,而且大部分已經收錄在《春老記》和《淚與笑》中。
作品參考書目:
春醒集(散文集)
1930,北新
淚與笑(散文集)
1934,開明
梁遇春文選。
百花1983
翻譯參考書目:
現代論壇(論文)英國狄金森,1929,上海春潮書店。
英語詩歌精選
1931,北新
蘇聯高爾基《在草原上》(小說),1931,北新。
英國笛福的《蕩婦自傳(小說)》,1931,北新再版,改名為摩爾·弗蘭德斯,
1982,人文
《紅花》(小說)俄羅斯高爾森,1931,北新
《吉姆爺》(小說)作者康拉德,波蘭,1934,商務。
htKDmmHY
杜拉斯數據
HUPI @ 2006-01-28 21:05
瑪格麗特·杜拉斯(臺港澳譯瑪格麗特·杜拉斯,1965438+2004年4月4日-65438+2096年3月3日)法國作家。
1914瑪格麗特·多納第厄出生於中國嘉定。她的父親是數學老師,母親是當地的小學老師。她有兩個哥哥。她在支那的童年和少年時代成為她創作靈感的來源。1943她改姓杜拉斯,是她父親家鄉壹條小河的名字。
杜拉斯在大學裏學的是數學、法律和政治學。畢業後從1935到1941在法國政府殖民地部做秘書,後來參加抵抗運動,加入* * *生產黨;1955被* * *開除黨籍。
她的成名作是自傳體小說《抵抗太平洋的大壩》(1950)。在她後來的作品中,她通常描述人們試圖逃避孤獨的故事。她的早期作品在形式上是經典的,而後期作品則打破了傳統的敘事方式,賦予了心理分析新的內涵,給小說創作帶來了創新。她常被認為是新小說派的代表作家,但卻被作者本人所否定。1984年,她的《情人》獲得貢格爾文學獎。
杜拉斯的文學作品包括40多部小說和10多部戲劇,多次被改編成電影,如《廣島之戀》(1959)、《情人》(1992)。同時,她還拍攝了幾部電影,包括《印度之歌》和《兒童》。
杜拉斯的壹生是壹部小說,她不斷創作的就是這部小說。這個故事充滿了熱度,風暴,酒精和煩躁,對話和失語,閃電戀愛等等。杜拉斯很難描述,溫柔還是暴躁?天才還是自戀?(見勞爾·阿德勒《杜拉斯傳》瑪格麗特·杜拉斯)首先,我們要相信她寫的:“我是壹個作家。其他的都可以忘記。”她在作品中描述了“說話”的必要性、艱巨性和恐怖性。
為了活在這個世界上,我們必須忘記困擾我們的煩惱。但寫作可以掩蓋,也可以揭露。於是杜拉斯在嘗試,在重復,在尋找合適的詞,“嘗試”寫作,就像“嘗試”去愛,明知永遠達不到。不可能的愛和對愛的追求是杜拉斯作品中壹個非常重要的主題。
她的小說經常圍繞壹個爆炸中心展開,通常以壹個暴力的瞬間來敘述。廣島象征著愛、死亡和性感的融合。她說,毀滅。這種語言與音樂相結合——這是壹種像大海壹樣的音樂,它圍繞著壹個主題無休止地變化著,談話和慶祝,控制和失控...
瑪格麗特·杜拉斯於1996年3月3日逝世,葬於蒙帕納斯公墓。
杜拉斯作品
無恥之徒(1943)/小說布魯姆出版社,卡莉瑪出版社轉載(1992)
平靜的生活1944/小說卡利瑪出版社
太平洋大壩1950/小說《加利馬》
直布羅陀水手1952/小說《加利馬》
塔蒂亞娜的小馬1953/小說加利馬
樹上的歲月1954/短篇小說集Galima,包括Python,Dodan夫人和建築工地。
街道上的花園+0955/小說加利馬
柔板如歌1958/小說午夜出版社
塞納-瓦茨高架橋1959/戲劇加利馬
夏夜十點半1960/小說加利馬
廣島之戀1960/電影劇本《伽利瑪》
《這麽長時間的缺席》1961年/電影劇本與Gé rard Jarraud、Galima合作。
安德馬斯先生的下午1962/短篇小說《加利馬》
勞·V·斯坦的醉漢1964/小說《加利馬》
戲劇-第壹卷1965/戲劇加利馬
副領事1965/小說加利馬
音樂1966/該片由保羅·瑟伯恩執導。
英語愛好者1967/小說加利馬
英語愛好者1968/戲劇加利馬
戲劇-第二卷1968,加利馬
“毀滅,”她說,“在1969的午夜。
“毀滅,她說”電影benoit Yago
阿邦·薩瓦納和大衛1970加利馬
愛情1971年/小說伽利瑪
黃太陽1971年/電影伽利瑪
娜塔莉·格蘭奇1972/電影《伽利瑪》
印度歌曲1973/戲劇、電影《伽利瑪》
恒河女子1973/Benoit Yago發布。
娜塔莉·格蘭奇1973加利馬
談話者1974/與澤維爾·戈蒂埃的午夜對話
巴克斯特,布拉巴克斯特1976/電影加利馬
她的名字是加爾各答沙漠中的威尼斯1976/Benoit Yago發布。
伯努瓦·亞戈發行了電影《樹上的歲月》。
卡車+0977/電影
卡車1977/劇本有壹段午夜與米歇爾·保爾特的對話。
瑪格麗特·杜拉斯1977午夜與米歇爾·保爾特合作的領地。
伊甸園影院1977/戲劇招商出版社
夜船1978/電影
雷1979電影
墨爾本奧雷利亞斯坦納1979/電影
溫哥華奧雷利亞斯坦納1979/電影
威拉巴克斯特或大西洋海灘1980阿爾巴特羅斯出版社。
坐在走廊的男人1980/短篇小說午夜
80年夏天+0980午夜
綠眼睛黑頭發1980電影日誌
Agada 1981歲
阿加莎或無限閱讀1981年/電影
外部世界-第1卷1981奧爾班·米歇爾出版社。
年輕女孩和兒童1981歲/錄音磁帶,根據Jan Andrea的《80年的夏天》改編,由marguerite duras朗讀。
羅馬對話1982/電影
大西洋俠1981年/電影
大西洋人1982/短篇小說《午夜》
薩凡納灣第壹版1982,午夜補充版1983。
死亡之病1982/短篇小說《伽利瑪》
戲劇-第3卷1984/戲劇加利馬
情人1984/小說午夜
疼痛1985郵政編碼出版社
音樂二1985加利馬
契訶夫海鷗1985加利馬
兒童1985/與Jean Mascoro和Jean Marc Turina聯合制作的電影。
藍眼睛黑頭發1986/小說午夜
1986午夜諾曼底海岸的妓女
材料壽命1987出版公司
艾米莉·l .》1987/小說午夜
夏雨1990/小說P.O.L出版社
來自中國北方的情人1991年/小說《子夜》。
Jan Andrea Steiner 1992 p . o . l .出版社
寫1993加利馬
全完了1995 P.O.L .出版社
小說,電影,戲劇,1943——評1993,1997伽利瑪。
ool.net/tianyige/foreign/plst/zyssnh.htm
閱讀全文/評論/刪除註釋
梁遇春信息
HUPI @ 2006-01-28 16:02
梁遇春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壹個被忽視的角色。短短27年,他留給我們的只有37篇散文和二三十篇譯文。然而,正如他在給徐誌摩的悼詞中所寫的,梁遇春留下了壹個自發的消防員的形象。他對火有壹種特殊的情結,因為他自己的生命就像壹團跳動的火焰。雖然最後只剩下壹點點灰燼,但他依然投入火焰,從容起舞。他在《看火》中說:“我們的生活應該像火焰壹樣奔放,按照自己的意誌去奔跑,才會熱鬧有趣。我們的精神真的應該像火焰壹樣漂移,只有在內心的熱力指揮下,打破習俗、偏見、道德的各種藩籬,隨心所欲地舞動,才會迸發出火花,創造出五彩繽紛的火焰。”梁遇春的作品,就像他的人壹樣,即使是看火,也是壹個燃燒自己的視角。他早就知道,生命的火焰終將熄滅,成為壹堆灰燼,所以這次投資帶了壹絲悲壯的色彩,已經包含了最深處的絕望和無奈。梁遇春壹生的散文創作,正如他在《談漂泊者》中所說,“在生命的狂亂中寫作”,是曇花壹現。今天,當我們讀到他的散文時,仍然會為其中閃現的智慧、靈動和強烈的張力而感到驚訝和激動。
壹、“流浪漢”散文
在梁遇春的散文中,談流浪漢是很長的壹篇,這也是我個人的偏好。梁遇春在這篇文章中毫不掩飾自己對流浪漢精神的推崇和向往,讀來令人振奮,而他自己的寫作態度和風格,也和文中提到的流浪漢壹樣,奔放而熱情。梁遇春在這篇隨筆中說:“壹個真正的流浪漢不會引起人們的厭惡,因為他已經達到了無人無我的境地。那壹刻的沖動是他唯壹的指引。他愛笑,喜歡看別人的笑容,其他什麽都不管。”他補充道,“流浪就是流浪的心情。”這種“無人無我”的流浪氣質也是梁遇春散文的壹大特色。
1,“小醜”審美認同傾向
德國接受美學學者Jauss在其《審美體驗與文學闡釋學》中對審美體驗進行了闡釋,其中有壹個重要的概念“角色距離”。這種內在的距離源於遊戲的審美態度,是壹種用個人自由意誌處理必須認真處理的事情的能力。遊戲的審美體驗教會我們“把另壹個生命放在我們附近,把另壹個世界放在我們的世界附近。”以假面舞會為例,會導致對騎士、牧羊人、小醜三類角色的偏好。“我們的壹些客人尋找似乎高於或低於社會的東西,而其他人則尋找社會之外的東西。”三種重要的文學傳統類型根植於三種不同的審美認同傾向:英雄、田園和流浪漢。梁遇春的流浪散文是基於“小醜”的審美認同傾向。當然,姚的闡釋學理論是在西方文化環境中誕生的,這與中國現代散文作家的整體文化視野是不同的。然而,梁遇春的創作明顯受到西方散文的影響。梁遇春學徒葉公超在1933除夕為他的最後壹部作品《淚與笑》寫後記時這樣評價這個學生:“在這本集子裏,我們也可以看到他確實受到了蘭姆和黑茲利特的影響,尤其是蘭姆。結合在梁遇春大學學習英語的背景,用西方審美經驗理論來討論梁遇春的作品是可能的,也是合理的。小醜式的審美認同,表現了讀者從社會中尋找某種東西的欲望。與同時代的許多散文作家相比,梁遇春顯然更加個人化和情緒化。在他的作品中,體現更多的是對自己內心和人性的關註,很少有時事和特定社會背景的痕跡。他曾說,“即使我們把任何壹個國家或民族壹筆勾銷,我們也希望過上有趣的生活。”(談《流浪漢》)這在某種程度上符合了小醜以個人表演自娛自樂或自娛自樂的生活方式,使他的散文找到了新的出路。
2.固有的悲劇意識
梁遇春的散文寫作可以說是壹種自發的青春寫作。“青春寫作”是壹個模糊不清的分類。這裏的意義不僅僅是指作家的青春,更是指創作過程中風格不成熟、思想迷茫的獨特探索階段。辛棄疾說少年“急於寫新詞”,迷茫和感傷是大多數青春寫作的色彩,但梁遇春散文的悲劇意識是與生俱來的。看待生命的獨特視角和質疑宇宙萬物的情懷,已經超越了壹般的情感宣泄,體現在他對人類死亡、淚與笑、破曉、黑暗、春雨的看法上。
(1)“火”的形象
梁遇春對“火”有壹種獨特的迷戀。他給徐誌摩的悼詞的題目是《吻火》,他自己也常常獨自坐在火爐旁,默默地凝視著眼前千變萬化的火焰。他希望下輩子成為波斯人,因為“他們真的是聰明人,他們知道如何崇拜火。”即使沒錢買煙,他也會拿壹盒火柴,壹根壹根地點燃,來“解這個火癮”,可見他對火的癡迷。
火有矛盾的本性。壹方面是華麗迷人。另壹方面,它是短暫而危險的。喜歡火的人,性格中註定有這樣美好和危險的雙重因素。火的悲劇在於它是註定要熄滅的,所以它的燃燒帶有垂死的悲劇色彩。梁遇春的散文有壹種幻滅感,尤其是他的第二本散文集《淚與笑》。而理想主義的那種即使燒也要燒的執著,通常會讓在現實中掙紮的人陷入深深的無奈和絕望,梁遇春也不例外。他認為人都是上帝派到世界上來的消防員,因為每個生在世界上的人都有責任救人。“我相信,生命是壹塊倔強的鐵,除非在同情的熔爐裏燒紅,把世間的災難當作錘子,讓它迸發出火花。他在人生的道路上總是那麽冷漠、死氣沈沈、惘然,我們每天都在極度的麻木中度過——壹種連我們自己都無法得到同情的痛苦。”面對現實的無奈,也讓這位急於“滅火”的作家除了自責,別無選擇。“我不敢去生命的舞池與同伴共舞,而是躲在窗簾後抽泣。這就是我們這種弱者的態度。”(消防員)對“火”的迷戀和無奈是梁遇春散文悲劇的壹大表現。
(2)彈簧損傷
生機勃勃的春天,壹直是文人墨客贊美的對象。然而,在梁遇春這裏,“春天”充滿了憂傷,他對“春天”的描寫總是包含著壹種“繁華易逝”的憂慮,這與他性格中沈積的憂郁不無關系。在《又是壹年春草綠》中,他這樣開頭:“壹年四季,我最怕的就是春天。”然後他說:“我壹看到臺階前的草綠和窗外的花紅,就感到宇宙的不和諧,仿佛聽到壹個女孩在垂死病人床邊清脆的笑聲。不,這就像在婚禮上聽到悲傷的喪鐘。”很少有人把春天和喪鐘聯系在壹起。《紅樓夢》裏,黛玉葬花的時候可能會有壹些這樣的感受,因為林黛玉也是壹個對自己的命運和世界有著天然悲劇心態的人。
(3)對“眼淚”的肯定
梁遇春從不認為流淚是壹件可恥的事情。他對那些哭泣的人有壹種溫暖的同情,因為感到痛苦比完全麻木要好得多。他說:“眼淚是對生命的壹種肯定...每次看到人們的眼淚,不管是失戀的刺痛,還是喪親之痛,總覺得這個世界真的值得活下去。”(笑與淚)把“淚”這種悲傷的反映作為肯定生命的標誌,顯示了梁遇春性格中與生俱來的悲劇意識。
第二,“笑中帶淚”的寫作
梁遇春散文的整體基調可以概括為“笑中帶淚”,葉公超評價他具有“羔羊的悲劇式幽默”在《又是壹年春草綠》中,他說自己“是壹個永遠帶著笑臉的人,雖然心情大多是悲傷的。”這種含淚唱歌的態度,和他的宇宙觀、人生觀有很大關系。
1,世界觀
梁遇春認為矛盾是宇宙的根本原理,無限的二元對立構成了整個世界和宇宙中的壹切。“墳墓旁年年春花開,宇宙總是如此二元。兩者交織在壹起,構成了這個淩亂而低劣的世界。”(又是壹年春草綠)和“幽默是因為看到了事物的矛盾”,所以梁遇春散文中存在著“淚”和“笑”的二元對立。“經常笑的人是同情生活的。他看到了人類的弱點,事實和理想是不壹樣的。他笑了。(醉酒夢話(1))這和小醜淚中求笑的態度是壹致的。
2.人生觀
梁遇春對生活極其熱愛,盡管他口口聲聲說著“人類死亡觀”,因為他太愛美而無法面對和承受現實的黑暗。正如存在主義所提倡的:“壹切反抗和絕望都是為了愛”,梁遇春持有壹種“為生命而死”的態度。在給壹個失戀者的信(1)中,他明確表示:“在這短暫的壹生中,我們最大的需要和目的就是愛。”帶著這種態度,他在自己的文章中更多地關註和表現了自己內心和人性的矛盾、脆弱和敏感。他希望更多地領略生活的滋味,強烈反對麻木、中庸、得過且過的憤世嫉俗的生活方式,所以他會對火的肆意燃燒有著特殊的迷戀,對眼淚有著深刻的理解和憐惜。
3.文章的語氣
(1)“笑中帶淚,笑中帶淚”
梁遇春在《第二次青春》中說:“上樓望雲山外雲山,流下的淚流進了笑的漩渦。這是他們的生活。”或許也算是他自己的人生態度吧。流淚是因為看到了人生的尷尬和無奈,而笑是看透人生後對人生的壹種肯定;眼淚也是因為完全沈浸在今生的火焰中而被燃燒。含淚的微笑,更像是超越痛苦的曠達胸懷和不甘麻木的誓言。“世界依然充滿黑暗,黑暗可以說是生命的核心;人生的態度就是關心如何應對這種黑暗。.....只有認識黑暗的人才會熱情地贊美光明。”(黑暗)正是在黑暗中,梁遇春的散文不斷歌頌光明。他曾引用法國劇作家博馬舍在《醉酒夢話(二)》中的話說:“我不得不壹直狂笑。我怕笑聲壹停,我就哭了。”或許也可以看作是他自己對寫作態度的寫照。
(2)經驗培養的純真
梁遇春的年輕精神、思考的勇氣和熱情令人印象深刻。在《把頭還給我》等人的文章中,他敏銳地指出了從眾的現狀:“他們的態度和觀察點總是壹樣的——幾乎是壹樣的”,他主張用自己的頭腦獨立思考,推翻所謂的“真實性”,而不是迷信權威。他甚至調侃當時的導師梁啟超。“梁啟超先生開了書單,那種方法完全是劊子手在晴空萬裏的大街上殺人的行為。”他還在《現代評論》中嘲諷胡適的自以為是:“胡適先生曾說,他治理哲學史的方法是推壹條獨特的路,任何與他不同的東西都會失敗...(壹)打算在沒有幫助的情況下放棄胡先生的大道。其語氣和措辭可謂直白幼稚。但這種天真不同於梁遇春散文中的無知天真?各有所長?基於此,他被廣泛引用,卻又能創造出自己的雅趣,使文章顯得親切而有味道,表現出自然的雅趣,使作品讀起來清晰深刻,充滿生活張力。他認為孩子的天真並不值得稱道,那是“天真無邪的天真”,和桌子的天真沒什麽區別。人要追求“超越事物的純真”。他說,“經驗培養出來的天真,就是不摘花,不看美女,不動枕席的天真。”(《天真與經驗》)這也可以從他對待妓女的態度上看出來。”所以世界上最賢惠最高貴的女人是妓女。他們被人恥笑過,經歷過人間慘淡的境遇,嘗盡了所有的辛酸。如果他們的內心還是自立的,那麽這個內心壹定是充滿了同情和憐憫的。”(《黑暗》)由此可見,梁遇春散文中透露出來的率真和天真,是建立在深厚積累和理解基礎上的天真,所以更有價值。
第三,要自發
自發和行動可以用來形容梁遇春的寫作態度。這種流浪的文風,源於他做人的基本態度。用壹句著名的搖滾歌詞來形容就是“如果妳註定要枯萎,那就幹脆忘記燃燒吧。”按照他的觀點,要想寫好文章,必須忠於自己的內心,第壹時間讓妳感動,讓妳興奮的想法或靈感,才是文章的精髓。好友馮至在他的散文集《淚與笑》的序言中說:“他的思想像星星和珠子,到處閃爍,但沒有壹點頭緒,轉瞬即逝,他不能像鏡子壹樣收集壹切。”妳可以看到他寫作的即興性。即興創作往往帶來全新的創作,所以梁遇春的散文不能千篇壹律。周曾在《淚與笑》的序言中這樣評價他的獨創性:“他不為任何前人的意見所支配,他“像壹只充耳不聞的耳朵。“在梁遇春的散文中,我們確實能感受到《漫談》中提到的‘無人無我,無人無氣,無人有活力’的氣質。
1,壹手妙棋。
梁遇春的大部分散文屬於“偶然的傑作”。在《醉夢話(上)》中,他曾以“以同力大做文章”為題專門寫了壹篇記述,陳述了自己對寫作的看法。他覺得胡適之說的“小題大做需要付出努力”太正確了,並不邪惡。如果為了迎合讀者而假惺惺需要花功夫,不如隨便寫下隨筆日記。“可見,有時候嘴裏說出來的東西,比苦心構建的東西還要高。”然而,梁遇春的快樂寫作並不意味著不假思索地胡說八道。他欣賞的是壹種透徹理解技巧後的輕松狀態。“賣實力的理想目的是讓人看不到賣實力的痕跡。”也就是說,要有“巧手”,才能把偶然產生的靈感變成精美的作品。梁遇春的即興創作也可以在他的許多文章中找到。比如他在引用壹個記不住名字的英文作者時,直接放了壹個括號,說“我記不起名字了”,引用了壹段英文,後面放了壹個括號,說“我也記不起句子了,大概是這樣吧”,絲毫沒有為了讓文章更完整而仔細核對引文出處的意思;在《醉夢話(二)》中,第四篇幹脆以“此文寫直線,故無話題”為題,可見其對寫作的坦誠態度。雖然它看起來不那麽嚴謹,但它顯示了梁遇春的真實個性。
2.矛盾的言論是真誠的。
既然梁遇春認為矛盾是宇宙的根本原理,那麽他自然不會在文章中掩飾自己內心的矛盾和混亂的思想。在《壹個心如止水的微笑》中,他談到了人為什麽要“心如止水”,談到了他在這個世界上的許多困難。“至於我自己,我還沒有冷到可以做壹個悠閑的看客,看著對岸的大火,卻無法哄自己,投入其中出醜,雙腳撐在船的兩邊。這個時候,我已經厭倦了自己,厭倦了生活。那有多好?”,他把人生比作壹排排架子,“比如有的人排架子,有的人排架子有架子,有的人排架子有或沒有架子,有的人排幼稚的架子,有的人排已經很老練的架子,那麽為什麽不把自己當成老練的架子,和許多架子壹起,把這個人生的大虛空建成八層樓,我們有的人戰戰兢兢地走在那裏,有的人昂首闊步,最終倒下。這種對命運和人生的洞察或多或少包含了壹些無奈,但這並不妨礙梁遇春繼續冒著墜落的危險去建造自己的八層高樓,因為他無法說服自己從壹切中全身而退。正如他自己所說:“世界上只有互相矛盾的陳述才是真誠而生動的,可以說是壹致的。矛盾就是壹致性,能欣賞這種矛盾的人,就能理解天地之間的壹切矛盾。"
讀梁遇春的散文,無論是他早期的青春沖動和朝氣,還是他後期的微沈和滄桑,都不會讓人覺得平淡如水。他是人生旅途上的流浪漢,對著月亮舉杯,在火中起舞。對於其散文中的不足,臺灣省壹位學者評價說:“由於作者年紀小,閱歷淺,生活閱歷還沒有達到精深實踐的地步,文章的表現還不夠完美。但是,我們可以從字裏行間看出他深刻而幽默地經營自己生活的嘗試。我們可以用更寬容的眼光去欣賞這麽有才華的作者的作品。”的確,在短暫的壹生中,這位火炬手散發出的能量和熱量足以讓我們汗流浹背。
閱讀全文/1評論/留言/文件夾:信息
不僅僅是壹個笑話。
HUPI @ 2006-01-28 15:54
有多少個明天?誰知道呢!也許是我運氣不好,只有十個;妳很幸運,還剩二十個。。。
閱讀全文/評論/扔小紙條/文件夾:不僅僅是笑話
不僅僅是壹個笑話。
HUPI @ 2006-01-28 15:24
翻譯“…”
“天下之大,不壹定是自己的兒子。”
閱讀全文/評論/扔小紙條/文件夾:不僅僅是笑話
下壹頁?
2006年12月
第壹二三四五六天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按日期瀏覽所有博客/概述
博客分類
-所有日誌
-不只是壹個笑話
-信息
-未分類
最新評論
Non-Fifid.com
站內搜索
鏈接交換
-我瘋了。* * *享受世界。
參考資料:
/whw/channel/wsds/zjdp/dlyc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