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名人名言大全網 - 笑話大全 - 海南民歌

海南民歌

有四個民族,韓力和繆慧,居住在海南島。他們長期的文化交融和滲透,在民歌的歌詞、句式、曲調上都有特殊的表現。這些具有濃郁地方民族特色的民歌給日益活躍的原創音樂帶來了無窮的生命力,這不能不歸功於海南民歌的豐富性和多樣性。著名現代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的靈魂作品《我做了壹頂帽子送紅軍》,是根據黎族民歌《五指山五河》改編,運用變奏等作曲技法創作而成。同樣,氣勢磅礴的紅色娘子軍連奏也得益於五指山民歌的啟發,如陳廣州的《解放軍來到七尺七裏寨》,謝青的。

海南民歌主要有南部的崖州民歌,中部的五指山地區的黎族民歌,西部的儋州調和臨高調。由於崖州地區有漢族客家話,即海南話、軍話、麥話、儋州話、賈話、黎話、回話、苗話,所以四個民族、八種語言的歌謠幾乎融為壹體。崖州民歌主要流行於今天的三亞、樂東壹帶。據《三亞資料書》介紹,其成因可追溯到南北朝時期流行於長江下遊的子夜歌和吳歌,唐代宣揚佛教教義的寶卷歌,宋代南方的竹枝詞,明代以後流行於南方的粵曲、潮汕民歌和客家山歌。

雅周民歌起源於明代,成熟於清代。它們包括客家山歌、軍歌、麥花歌、儋州歌、郟縣水歌、黎族歌、回族歌和苗族歌。幾乎所有海南島的典型歌謠和曲調都被崖州民歌所涵蓋。其中,值得壹提的是雅周地區的黎族民歌題材廣泛,內容豐富,風格獨特,曲調優美。分為兩類:壹類是傳統黎族歌曲,即傳統黎族曲調用黎語演唱,稱為“黎族歌曲正腔”;另壹種是中國詞的李調,也稱為客家宋麗,用海南方言演唱。這首《宋麗》深受客家山歌的影響,是黎漢文化交融的產物。正如黎族文化研究專家、作家張月虎指出:“黎族人有自己的語言,但沒有文字。所以他們的文化經典無法有效保存,也不方便傳播。有現成詞可記的中文歌曲,在五指山壹帶流行過,被壹些同誌出版成《李歌》。”《黎族簡史》也說:“黎族民歌可分為用黎語演唱的古代民歌和用中國海南方言演唱的受漢族影響的民歌。”清末,馮子材到黎族,鼓勵黎族人學習漢語。此後,海南方言被作為黎族歌曲的詞匯基礎,黎族歌曲的創作也進入了壹個富有漢語韻律的嶄新階段,開始出現了可與漢語歌詞或詩歌相媲美的景象。如流傳於嘉茂壹帶的黎族民歌《葛溪邊的花》中說:“葛溪邊的花,風吹榕樹葉丁當作響。月亮照東方,月亮掛西方。”這時,黎族民歌已經達到了很高的藝術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