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歧義現象比較復雜,涉及到語音、語義、語法等諸多問題。
壹,句子歧義的含義
句子歧義是指壹個語言單位包含兩種或兩種以上含義的現象。歧義短語只是壹個方面(胡玉書主編《現代漢語》)。口語中的歧義不像書面語中那樣普遍。口語中的歧義主要是由於說話環境和意思不明確造成的,而書面語中的情況要復雜得多。在交際中,要求語言簡潔、連貫、得體,“簡潔”的意思就是“簡明”和“明白”,其中“明白”是指所表達的內容要清晰、準確,使人準確地理解其意思,不能因歧義而影響交際的效果。歧義是指意思不明確,甚至可能導致語言障礙。
1.講臺上只有壹臺收音機,壹邊站著壹個人。
這句話中的“壹面”是壹個多義詞,既可以表示“壹面”,也可以表示“每壹面”。這兩種意思同時並存,產生歧義。
2.熱愛人民的總理
在這個短語中,我們不能忽視它的組合方式,因為它只有壹種語言形式。實際上有兩種方法可以將它們結合起來:
A.愛人的總原則。
動詞和賓語
修飾語和被修飾語
B.熱愛人民的總原則
修飾語和被修飾語
動詞和賓語
兩種不同的組合,即兩種不同的結構層次,有不同的含義:A句表示“總理愛人民”,B句表示“人民愛總理”。
二、句子歧義的類型
(壹)詞的多類性和多義性
1.單詞和短語屬於同壹範疇
黎錦熙先生說:“沒有所謂的詞,所以我們可以根據句子來區分。”“品”是詞性。用動態的觀點看待詞類,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壹個詞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詞性是指壹個詞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詞性。在語言的實際使用中,詞屬於同壹範疇是很常見的。
1,我要熱飯。
在這個語言單位中,“熱”既可以是形容詞,也可以是動詞。它可以表示“我想要的”或“我想做的”。
這個句子實際上有兩種結構:
我想要熱米飯。
修飾語和被修飾語
動詞和賓語
主謂結構
我想要熱米飯。
修飾語和被修飾語
動詞和賓語
主謂結構
2.詞的多義性
我們知道,單音節詞在漢語詞匯中占少數,詞的多義性是其詞匯的特點。在壹定的語言環境中,多義詞可以受到壹定的限制,很少出現歧義。但是在某些情況下,歧義仍然存在。
2.1:從那以後,我見過很多新老師,聽過很多新講座。
這句話中兩個“新”的含義是不確定的,可以分別改成“怪”和“鮮”。
2.2:小王在火車上寫作。
“在火車上”實際上是壹個多義詞。因為對其具體部位沒有限制,所以我們無法知道小王是寫在火車車廂上,火車的桌子上,還是桌子上的紙上。
(二)多種結構層次
1,壹個語言單位有多種結構關系,導致歧義,這種情況比較常見。
1.1:引用
這個短語可以理解為偏正關系,表示數據的性質;也可以理解為動賓關系,表示壹個動作。
1.2:魯迅研究
這句話可以理解為主謂關系,意思是“魯迅在幹什麽”;也可以理解為正關系,表示研究對象是魯迅。
2.壹個語言單位有許多層次。
2.1:如“愛民總理”
2.2.對銷售人員的評價
這個短語可以理解為“銷售人員提出的意見”或者“人們向銷售人員提出的意見”。其層級如下:
A.我對推銷員的看法
修飾語和被修飾語
介詞的
B.我對推銷員的看法
介詞的
修飾語和被修飾語
這種歧義在語言使用中也很常見。
(三)不同語序造成的歧義
所謂語序,就是壹種語言中各成分排列的順序。
3.1,女職工做的好,可以解決壹些女職工特有的個人問題。
這句話是指“壹些女工”還是“壹些問題”?如果是“壹些問題”,那麽語序最好安排如下:“女職工特有的壹些個人問題”,表示屬的詞放在前面。
(四)施事與被動關系引起的歧義。
我們知道,在壹個語言單位中,主語既可以是施事,也可以是主語。
4.1,某同學熱愛勞動。
4.2.老師批評了壹個同學。
這兩句中的“某同學”是1句中的行為人,即動作的發出者;在第二句中,是被動賓語,即動作被支配的賓語。
在特定的語言環境中,很難或不可能確定主體是施事者還是動作客體。
4.3.我去上課。
“我”既可以指演員——老師(講師),也可以指主體——學生。
4.4.雞肉已經被吃掉了。
是“雞吃了”還是“吃了雞”?
(五)量詞引起的歧義
有些量詞既可以修飾抑制者,也可以修飾被抑制者。a和b都可以用。
5.1,三家出版社的編輯
該短語中的量詞“個”可以限定“出版社”,表示“出版社”的數量;還可以限制“編輯”,相當於“位”。這句話的結構層次也會不壹樣:
壹、三家出版社的匯編
修飾語和被修飾語
修飾語和被修飾語
b、三家出版社的匯編
修飾語和被修飾語
修飾語和被修飾語
(六)聲音的嚴重程度
有些詞在重讀或輕讀時有不同的意思。比如“物”既可以表示方向,也可以指壹般事物的名稱。
6.1,我記得。
“起床”的重音是“我想做的事”,而輕讀是“回憶”。在這個句子中,“起來”的詞性也是不同的:壹個是壹般動詞,壹個是趨向動詞。這句話中“記住”的語法關系也是不同的:壹個是動賓關系,壹個是動補關系。
(7)不同聯想引起的歧義
由於環境和接受者的不同情況,對壹個語言單位的不同理解也可能發生。
7.1.今天吃飯不允許用筷子。
從邏輯上講,否定形式不能表達肯定判斷。用否定的判斷表達壹個肯定的意義,違背了邏輯推理中的同壹性。這句話“不許用筷子”,不確定用什麽方法和工具。可以理解的是:
a、不用任何器皿,直接用嘴在碗裏吃。
b、用手或刀、叉等器具吃飯。
(7)聲音停頓
古時候有個笑話,說壹個書生去壹個寺廟看壹個和尚朋友。天晚了,又下雨了。和尚不想讓朋友過夜,就寫了這樣壹張紙條:“雨天留宿,陪我。”而這個秀才是鐵了心要留下來的,於是開始斷句,變成了這樣:“如果下雨,留下來壹天,妳會為我留下來嗎?”留下來。"
這個笑話講的是不同讀法產生的兩種不同理解。
這八種模棱兩可的現象有時並不是孤立存在的。比如:
科長也應該檢查
我們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來理解這個短語:
a“inspection”是壹個多義詞,可以解釋為“review”或“review”。
表達“觀看”的意思時,有兩種意思:
b、“科長”是演員,意思是“科長也要檢查(工作)”。
c、“科長”是主語,意思是“該檢查科長工作了”。
也就是說,這個短語既有壹詞多義導致的歧義,也有行為人和受影響對象難以判斷導致的歧義。
三、如何分析句子是否有歧義?
語言單位不僅是語法結構單位,也是語義單位和語音停頓單位。這壹點在分析歧義時要牢牢把握。
例如,當“對銷售人員的意見”被理解為“對銷售人員的意見”時,可以進行以下結構分析:
我對推銷員的看法
介詞的
修飾語和被修飾語
它的“對推銷員”是壹個面向對象的結構,意思是“意見對推銷員”,它的停頓是“對推銷員的意見”。
1.分析壹個句子是否存在歧義,主要從語法入手,分析其語法結構。因為語法結構的分析不僅是語言分析的基礎,也是歧義產生的主要原因。
比如多層次結構,多語法關系,可以限制很多東西的量詞,發音的輕重程度,都可以通過結構層次關系的分析來解決。
2.其次,分析詞性和詞義,看句子中的詞是多類詞還是多義詞。
3.從施事者和受事者的角度,通過改變語序進行分析,使被分析的對象分別充當主語和賓語。
4.從邏輯角度分析,看是否符合邏輯規律。
四、如何消除句子歧義?
1,提供壹個可以消除歧義的語言環境。
做手術的是他父親。
“我弟弟得了闌尾炎”可以加在它的前面,或者“他媽媽沒病”可以加在它的後面,來表達這個歧義短語的兩種不同的意思。
2、增減或改變詞語(包括虛詞)。
如:參考資料
可以加虛詞“的”來表示修飾關系。
3.改變詞序。
許多孩子種花。
可以調整為“孩子種的很多花”
4.使用準確清晰的詞語。
站臺上只有壹臺收音機,壹邊站著壹個人。
可以把“壹邊”改成“每壹邊”或者“壹邊”。
5.改變量詞。
兩所學校的老師
可以改成“兩個學校的老師”。
6、語言要符合邏輯規則。
語言符合邏輯規則,即同壹律、矛盾律、排中律等。
下面有個不錯的,還有習題。
確定句和歧義句的區別
選擇壹個不會產生歧義的句子。
A.魯迅非常重視兒童文學創作。他指出:“童年的境遇就是未來的命運。”
B.老師見到我們很高興,就把我們拉到他辦公室聊天。
C.校長完全采納了兩個學生的合理化建議。
d .因不可抗拒的自然災害造成的環境汙染損害,免除責任。
答:(d)
解決方案:
歧義,如果不是為了特殊的表達需要,是壹種常見的語言疾病。消除歧義句是語感敏銳、掌握語言的標誌。
回答這類問題,要逐句分析琢磨。壹句“重視兒童文學創作”看似指的是兒童自己寫的作品,但從下壹句可以理解為兒童的創作;B句可以理解為“老師”開心,也可以理解為“我們”開心;c句可以理解為校長采納的不是壹個同學的建議,而是兩個同學的所有建議;d句只有壹種理解。
句子歧義的主要原因是缺乏根據表達需要恰當組合詞語的能力。
培訓:
1.選擇壹個不含糊且表達清楚的。
A.下周日和周壹下午,我會說服媽媽和妳壹起去。
b .下周日下午或周壹,我會說服我媽媽和妳壹起去。
c下周日和周壹下午,我說服媽媽讓我跟妳壹起去。
下周日或周壹下午,我說服了媽媽讓我和妳壹起去。
答: ()
2.從下列病句中選擇壹個有歧義的句子。
A.方言詞語的濫用應該受到批評。
B.他瞄準目標,“砰!嘣!哎!”就開了兩槍,敵人的機槍啞了。
C.讓敵人看著我們顫抖吧!
d最近很多好電影,古今中外,陸續上映。
答: ()
3.選擇壹個不會產生歧義的。
a .他知道沒什麽大不了的。
B.遠離家鄉和親人,我好孤獨!
C.我想念祖國的親人。
D.關於修改土地保護法的建議。
答: ()
4.下面這句話表達的很清楚,沒有不同的理解。
A.孩子們喜歡退休幹部李,他們來到這裏非常高興。
B.我看見張遠扶著壹位老人下車,他手裏拿著壹個黑色的皮包。
C.李老師帶領學生把鏟子和鋤頭收起來,沒有休息就去上課了。
D.他有壹個女兒。在醫院工作。
答: ()
回答1。D 2。C 3。B 4。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