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漠北之戰霍去病封狼居胥山,他的戰功就成為歷代武將的夢想,封狼居胥也成為壹個成語激勵著人們建功立業。
霍去病能夠在漢匈戰爭中取得如此輝煌成果,是因為他和他手下的漢軍是當時世界上最優秀的軍事集團。
這支軍隊有如下幾個特點:
第壹,將領極為優秀。
正所謂兵熊熊壹個將熊熊壹窩,壹支軍隊的靈魂來自於統帥的將領,霍去病堪稱那個時代最優秀的指揮官。
他指揮水平高超,開創了騎兵閃擊戰這種全新戰術,讓以機動性為傲的匈奴人在毫無防備的時候被霍去病凜冽的攻擊下被擊敗,緊接著霍去病又去尋找下壹個目標。
河西之戰,霍去病輾轉千裏,殺的整個河西匈奴人膽戰心驚。
第二,霍去病變的士兵也堪稱能騎善射。
漢高祖劉邦時期,吃虧就吃虧在漢軍的騎兵水平和匈奴人比差遠了。
大漢王朝知恥而後勇,不僅在馬政上下了足夠的心血,而且還鼓勵民間騎馬射箭,到了漢武帝時期北方邊境的老百姓騎射水平那也是相當強,出門騎母馬都會被大家笑話。
雖然匈奴人從小長在馬背上,也許漢朝人的整體騎射水平比不上匈奴人,但是光把北方邊郡的老百姓選拔壹下足以選出壹支規模龐大足以和匈奴正面硬剛的優秀騎兵隊伍了。
所以,實際上雙方在騎射水平上的差距沒有那麽大。
第三,尚武精神。
這個時候我特別想用宋朝和漢朝進行對比,漢朝和宋朝最大的不同是精氣神的不同。
相比於宋朝的重文輕武,漢朝是文武並重,而且尚武精神非常強烈,所以漢高祖劉邦曾立下規矩沒有軍功不得封侯,也就是說想要封侯只有壹個途徑,那就是上戰場砍人,砍的越多封侯的機會越大。
(劉邦這個規矩很好很強大)
所以,漢朝人在面對強敵的時候,他們不是壹味花錢買和平,而是想著怎麽樣最終擊敗他們。
強烈的尚武精神讓漢軍在和匈奴人作戰的時候經常驚天地泣鬼神,雙方打完仗之後那真是輸得悲壯,贏得慘烈。第壹次河西之戰霍去病領兵1萬,回來的時候只剩下3千,壹戰損失達七成之多,但同時也徹底擊垮了匈奴人和霍去病對抗的膽量,導致第二次河西之戰雙方戰損比高達1:10。
要是宋朝有這心態,早就收復幽雲十六州了。
第四,漢軍有武器上的優勢。
漢朝人最頭疼的就是匈奴人馬太好了,他們的機動性極強,打完就跑,想追還追不上,打不過想逃又跑不過匈奴人。
漢朝也有優勢啊,漢朝當時在總結匈奴人和漢軍之間優勢的時候,這樣說:漢人兵利(並且鋒利),匈奴馬快!
所以,壹旦漢軍士兵在馬匹上縮短了和匈奴人的差距時,勝利就到來了。
最後,漢朝的馬政政策做的真是太棒了。
自從漢高祖劉邦白登之圍,漢朝就意識到沒有成功的馬政,就沒有對匈奴人的勝利。
所以,在漢武帝之前漢朝幾代帝王用了半個多世紀的時間發展官方和民間養馬,甚至還規定,民間養馬可以免除勞役。
漢朝的對馬太好了,為了保持馬的體力,他們可不光是給馬吃草,他們想讓馬兒跑的時候會給馬餵小米,保證它膘肥體壯。
匈奴人雖然在培育戰馬上要比漢族人有優勢,可匈奴人沒有這麽高的物資供應能力,馬在大多數時間是吃草的,匈奴可餵不起糧食,他們自己都不夠吃。
當馬的質量差距越來越小,匈奴人馬快的優勢也沒了,也成就了霍去病的閃電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