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漫畫:
講漫畫,須先講漫畫的來源和藝術特性,再講創作方法。
漫畫這種繪畫形式很早就有。畫家作畫時,有時因心有所感,想說,就會畫出來。早在我國明朝時期(1366年—1644年)時期,李士達就拿駝背人開玩笑畫了《三陀圖》,那就是漫畫。但那時還沒有“漫畫”這名稱。
人說什麽,總想加以強調,話說得很誇張,畫出來就顯得滑稽有趣。這就形成了漫畫的兩種藝術特性:壹是當話說的,即有語言功能;二是諧趣性,即滑稽、幽默或諷刺,而幽默和諷刺同樣是滑稽的。
我國長期處於封建時代,人說話受約束,所以漫畫不可能流行,因此罕見。直到17世紀末期,英國擺脫了封建勢力的約束,印刷技術又發展得很快。英國畫家開始用畫對時事作評論,報社把這些畫制版印在報紙上,通過報紙廣為傳播,引起了讀者的重視,這種畫也就成為繪畫藝術中的壹個特殊性質的品種,後來有人把其稱為CARTOON,音譯“卡通”,又譯為“漫畫”。與此同時,英國還出現了專業的漫畫家,稱CARTOONIST。我國在20世紀初才見到外國漫畫,那時皇帝剛被打倒,漫畫才開始流行,並出現我國的漫畫家何劍士、黃文農和豐子愷等。
因為漫畫有趣,漫畫家也編小笑話畫出來。笑話有人物活動情節,畫出來就不止壹個畫面,有四五個或六七個,連起來合成壹幅,我們稱之為“連環漫畫”,但在英美仍稱“卡通”。後來連環故事畫也可以拍成動畫影片,自然也稱“卡通”。於是制成動畫的那些連環故事畫,也就稱為卡通了。
連環故事畫和我國的連環畫相似,連環畫印成書,俗稱“小人書”,例如畫《封神榜》或《水滸傳》的故事,這種故事並不要求滑稽逗笑,也不能用來作評論,和漫畫的性質完全不同。
報紙利用漫畫的語言功能,作時事漫畫,成為壹種評論形式,在新聞版上發表;也利用漫畫的諧趣性,發表可笑的幽默畫在副刊上,以此吸引讀者,借以擴大發行量。
連環故事畫沒有漫畫的這兩種功能,報紙上不會用這麽多畫面的連環故事畫作評論,材延昧?飯適祿?魑?橙ぷ髕範喝誦ΑS寐?髕纜郟?灰桓齷?嬉環?凸渙恕?br> 上個世紀80年代,日本發行大量連環故事畫,印成冊傳入我國。他們按英美的名稱,把這種畫稱為“卡通”,也稱“漫畫”,把兩種不同性質的畫混淆了。後來我國另取個名稱,把這種連環故事畫稱為“動漫”,因為有的畫也用漫畫的造型方式,畫得誇張,帶漫畫特色。
其實在英美國家,對漫畫和連環故事畫還是有區別的。看英美出版的《漫畫大百科全書》,畫漫畫的人均稱漫畫家,而畫連環故事畫的人,沒見有這種稱呼的。
漫畫是什麽?從“小兒科”的信筆塗鴉到畢加索的《格爾尼卡》,似乎都有人稱之為漫畫。作為壹種獨立的藝術形式而言,漫畫缺乏其他藝術的嚴格和規範,加之理論批評的滯後,造成了其長期遊離於藝術主流之外的現實,因此有人把漫畫稱之為“邊緣藝術”和“藝術邊緣”。
不過,源自19世紀末的現代主義狂飆,在改變著社會生活方方面面的同時,也在潛移默化地沖擊著漫畫的諸多層面。尤其像馬格利特、德爾沃、契裏科等超現實主義藝術家,以其荒誕奇詭、意出畫表的作品,暗合著漫畫悖謬的創作原則。從這個意義上講,許多現代藝術作品在無意中充當著漫畫的“象牙塔”的角色。
近幾十年來,在漫畫針砭時弊和娛樂大眾的傳統功能之外,壹些有著較前衛思想的漫畫家們開始主動探尋漫畫的現代化之路。尤其二戰結束之後的若幹年間,許多漫畫界的有識之士仿效其他藝術的展覽機制先後創立了壹些國際性的漫畫展覽和競賽活動,並邀請有成就的藝術家和批評家***同探討漫畫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生存和發展的問題,這類大展敢於打破漫畫的故有思路,肯定漫畫在體現個體精神價值方面的能動性,顯示了漫畫向當代藝術主流靠攏的趨勢。
先鋒漫畫———至今在國際上仍無清晰的定義,壹般指介於傳統漫畫與前衛藝術之間的邊緣藝術形式,或者說是受當代先鋒藝術催化而生的壹種新的漫畫流派,強調在價值觀和審美取向上的探索功能,對傳統漫畫具有“顛覆性”。
我國先鋒漫畫的創作起步很晚,上世紀90年代才有少數漫畫家涉足,但他們的作品很快便初具了先鋒漫畫的特征,並著意於在創作理念上的探索以及與前衛藝術之間的橫向比較。但因其發展受種種條件制約,壹直未能形成大的創作群體和廣泛的傳播。然而藝術上強勁的現代主義潮流正在有力地沖擊著人們的傳統觀念,先鋒漫畫也壹定會被越來越多的人理解和接受。
而動畫:
是指在電視上看到的東西
總之壹句話:漫畫是在紙上出現的,不會動,而卡通是在屏幕上的動畫,是會動的,而卡通(動畫)是通過漫畫而創造出來的
動漫
它是壹個新名詞,
浙江工商大學日本所網站“日語聊天室,曾經就此問題展開越洋討論。由於中日雙方使用日語溝通,遇到的第壹個障礙便是“動漫”的日語譯法。 動漫”愛好者都知道,“動漫”作為壹種流行文化,發源於日本。但我相信大多數人不會知道,其實在日本至今還沒有“動漫”的概念。我參加了那次“日語聊天室”的討論,有些人使用“漫畫”,有些人使用“アニメ”,有些人使用“アニメーション還有人使用“コミック(comic)”或者“動畫”甚至“卡通”,連所用詞匯都不同,討論不可能達成***識。<BR> 看來“動漫”是中國獨創的詞匯,壹般人把它等同於“アニメ”或者“アニメーション”,臺灣出身而入日本國籍的“原先生”在討論會上壹語道破:“日本人不說‘我喜歡アニメ’,只說‘我喜歡漫畫’。”原先生從小生活在日本,他的發言是有根據的。<BR> アニメ(アニメーション的略語,壹般專指日本的アニメーション)起源20世紀初的美國和法國,是將靜止的單幅圖片鏈接成具有動感的連續畫面的壹種電影技術,隨著迪斯尼樂園的成功推廣而風靡全球。日本早期的アニメ追隨歐美,用作宣傳廣告或采用歷史題材,尚缺乏“漫畫”的要素,所以稱作“動畫”,與中文“動畫片”意思相同。所以中文的“動漫”與日語的“アニメ”不完全對應。<BR> “動漫”與“動畫片”的最大區別在於壹個“漫”字,因此在討論中不少人使用“漫畫”或“コミック”。“コミック”來自英文的comic,意思是“戲劇性”,經常與opera結合,特指西方式“戲劇”。在日本,“コミック”具有特定含義,某種意義上是江戶時代流行的“戯畫”的現代版,專指刊載連續漫畫的雜誌。壹位常年在日本大學任教的中國教授在討論中指出:“走進日本的常規書店,コミック專櫃占去很大面積,影響中沒見到過漫畫專櫃。”也就是說,“漫畫”的概念要比“コミック”大,包括雜誌、單行本、單幅畫、卡通片等。<BR> “漫畫”在日本是壹種獨特的文化,不僅面向兒童、青少年,大學生幾乎人人迷戀各種檔次的漫畫,甚至連公司的白領也常常在上下班的電車上沈湎於漫畫雜誌。日本漫畫——尤其是連續漫畫的畫面,突破傳統“動畫”的格局與技法,幾副畫面重疊在壹個框架內,畫面內插入對話,平面構圖中隱含動感和音響要素,具有立體視覺效果,離アニメ僅壹步之遙。現在我們所說的日本“動漫”,絕大部分是雜誌漫畫的音像化制品。從這個意義上說,與“動漫”最接近的日語應該是“漫畫”。<BR> 我在日本期間,到各地出差或旅遊,時常光顧“漫畫吃茶”,那裏有各種漫畫可供閱讀,也可欣賞アニメ的DVD作品;我的目的主要是上網(日本很少有網吧)。這也說明“漫畫”包含コミック、アニメ。<BR> 不過,中國的“動漫”不是日本漫畫的翻版,作為壹種大眾文化載體,其含義更加廣泛。不僅包括靜態的漫畫雜誌、書籍、卡片,還包括動態的漫畫音像制品,甚至還包括漫畫的周邊產品和cosplay(模仿秀)之類。<BR> 從歐美的animation、comic,到日本的“アニメ”、“漫畫”、“コミック”,再到中國的“動漫”,這種風靡世界的大眾文化在傳播過程中不斷豐富內涵,在中國形成壹個新的增長點,何去何從,拭目以待。
還有象這個哥哥所說的:
“ 動漫是壹種心情,它是我們無奈的生活在這個充滿壓力的社會裏的解壓密碼.畢竟妳就生在這個地方,學習,就業天天在妳眼前晃來晃去,想避開不太可能.換到動漫心情時就不壹樣了,這裏沒有世俗的喧囂,沒有師長們挑剔的眼光,沒有媽媽的嘮叨,也沒有陌生人的忽視……總之沒有在現實社會中會給妳帶來壓力的因素.進入這裏之前,妳只需要作壹項準備:放松,放松妳的神經,暫時把不快的事情放開,去體驗與自己完全不同的經歷就行了.其實在動漫裏也有現實中的成分,有活生生的人,也有大千世界中的飛禽走獸,發生的故事有很多在真正的世界裏也出現過,之所以還去看,就是因為看到同樣的事情,感覺不壹樣,借壹句名人的話說,就是“源於現實,有高於現實”.明知道那裏面的都只是人為設計出來的情節,可看過的人又有誰能說出,完全沒有被那錯綜復雜的情節吸引過,沒有被其中某人或謀事打動過?
這是壹種潮流對這是壹種潮流!!
漫畫
漫畫作為獨特的藝術門類,深受世界人民的喜愛,人們把漫畫稱之為沒有國界的世界語,並被西方藝術評論家們譽為 “ 第九藝術 ” ,漫畫藝術被提升到壹個前所未有的高度。土耳其是現代漫畫起步較早的國家之壹,他們也把漫畫升格為與其它繪畫藝術同屬於美術範疇,和繪畫、雕塑、版畫、攝影、建築並稱為當代藝術六大門類,漫畫藝術是人類智慧的結晶,它凝聚著人類文明的精華,正是這些深厚的文化積澱作為養料,使漫畫發揮出強大的藝術生命力。
進入二十壹世紀,中國漫畫發展方興未艾,壹批執著追求漫畫藝術的漫畫家們,努力尋求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的漫畫創作之路。特別值得壹提的是2004年10月在北京成功舉辦的 “ 第六屆世界漫畫大會 ” ,為使大賽更具國際化水準,特邀國外著名漫畫家和國內有成就的漫畫家組成評審團,按照國際慣例制定大賽評選規則,尤其註重評選具有藝術特質的漫畫作品。這次大會標誌著21世紀中國漫畫走向藝術化的開端,同時也表明了中國漫畫正在融入世界漫畫之林,這次大會揭開中國漫畫藝術與世界漫畫藝術接軌的新篇章。
壹、漫畫的起源和發展
朔本求源,漫畫自誕生那天起,就標誌著它高貴的藝術血統,據史料記載,早在十五世紀的歐洲壹些誇張變形人物形象就出現在繪畫作品中。有史可查的是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著名畫家達·芬奇和英國產業革命時期的畫家威廉·賀加斯在他們的素描稿和油畫中頻頻出現壹些誇張變形人物造型,尤其是賀加斯的代表作《打瞌睡的教友》、《時髦婚姻》、《性格與漫畫》等,標誌著近代西洋漫畫的形成。而有"現代漫畫之父"之稱托馬斯·羅蘭森。他雖然受到賀加斯很大影響,但在人物造型上以及立意上更具有現代意識的漫畫特征,奠定了現代西方漫畫的風格。從這段敘述中,我們感受到諷刺漫畫最早在歐洲形成的雛形,
也許是漫畫的誇張變形特征,以及指桑罵槐的隱喻性,在它萌芽期就成為教派之間鬥爭中血不見刃的利器。隨著資產階級的興起,它又承擔起政治派別鬥爭的重要任務。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諷刺漫畫已不能滿足人們的精神需求,漫畫逐漸向多元化拓展。雖然20世紀以來漫畫家繼續用其犀利的畫筆針砭時弊,不過隨著個性化社會的到來,隨著人們越來越關註於自身生活和感覺的體驗,曾經是政治鬥爭工具的漫畫,發展成為具有人性化特征的幽默畫,更加貼近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同時漫畫不斷派生出不同風格和內涵的漫畫藝術作品,使漫畫贏得更大的發展空間。正是在這個意義上,當我們提及現代漫畫的時候,我們在很大程度上所指的不僅僅是政治諷刺的漫畫了。從歷史的角度來分析,應該說諷刺漫畫是當代漫畫發展的鼻祖。
十七世紀的歐洲,在英國產業革命的背景下,壹批優秀漫畫家築起了英國現代漫畫的黃金時代,誕生了大諷刺漫畫家威廉·賀加斯。到了十九世紀後半葉,歐洲壹些大都市紛紛創刊漫畫雜誌,漫畫家之間的交流日漸頻繁,他們用諷刺幽?幕?拭杌娑際猩?鉅約拔?忻襇?剮鬧械那樾鰨?畹萌嗣塹南舶?841年英國倫敦《笨拙》(Punch)諷刺雜誌創刊,在十九世紀的歐洲掀起了批判風潮,而這股風潮迅速席卷了整個世界,中國、日本也感染了這股熱潮。
由於漫畫受西方人道主義思想和人文、科學精神的影響,以人為本、關註人性。為了滿足人們的精神需求,各種類型的漫畫如雨後春筍破土而出,這個時期出現了幽默漫畫、多格漫畫、長篇連環漫畫等等。而漫畫的成功商業運作,當數二十世紀的日本和美國,漫畫已成為這兩個國家的支柱產業。他們把十九世紀壹只獨秀的漫畫開山鼻祖英國遠遠地拋再了後面,並開創現代漫畫的新紀元。
二、漫畫藝術的基本特征和屬性
早在新石器時代,人類用圖畫表達自己的情緒、願望以及對生活的記錄,所以繪畫成為記載人類發展最基本手段。這個時期繪制的人物具有了漫畫的原始雛形,但並不具備漫畫的功能,所謂的漫畫是現代人賦予它特有的精神元素。
什麽是漫畫?在字典上,我們無法為我們所認知的漫畫找到壹個確切的解釋。不同的社會背景、政治背景以及不同民族賦予它不同的定義,但是有壹點是基本相同的:漫畫是笑的藝術。然而,如果僅僅把漫畫理解成笑的藝術,顯然是片面和膚淺的。其實,這種笑的藝術已涵蓋了壹切美的形態。有人曾把漫畫比喻成繪畫、哲學和文學的集合體、混血兒,它既有繪畫特征又具有哲學和文學理念,是涉及繪畫、哲學和文學的 “ 邊緣 ” 藝術。這種解釋雖有些調侃之意,但道出了漫畫藝術的基本特性,單從這壹點來講,漫畫有別與其他的門類的繪畫藝術。那麽如何正確公正地為現代漫畫下定義呢?縱觀漫畫歷史的發展軌跡,無論是大到政治題材的諷刺漫畫抑或小到生活題材幽默漫畫,它們都具有令人發笑、深思和啟智的功能。從而我們總結出,大凡漫畫都具有引人開懷;發人深思;啟人心智的三大特質,這三大特質就是漫畫的基本特征。
什麽是漫畫的屬性?漫畫是視覺藝術,與其它繪畫有著同樣的***性,然而,它又不完全等同於其它繪畫,它與其它繪畫的根本區別在於對事物提出看法並加以評論,同時還具有幽默的特性。所以諷刺和幽默構成了漫畫最基本的屬性,漫畫藝術就是諷刺和幽默的藝術,也是逆向思維藝術。
三、漫畫的分類
進入二十壹世紀,漫畫品種多彩紛呈,尤其在國內,漫畫品種被劃分的十分細致,例如,感想式漫畫、抒情性漫畫、哲理性漫畫、水墨漫畫等等不壹而足,漫畫種類十分繁多,它們之間的界限模糊,以至人們無法辨別。然而,當我們對這些所謂漫畫種類進行認真細致的分析後,不難發現這些種類繁復的漫畫除了名稱和形式上略有區別外,他們的創作規律和精神內核基本上是壹致的,所以這種劃分是不科學的,欠思考的。其實漫畫藝術在繼承諷刺畫和幽默畫傳統的同時,又衍生了冷幽默漫畫和實用漫畫。冷幽默漫畫中包括黑色幽默、荒誕幽默及前衛漫畫;實用漫畫中包括插圖漫畫、廣告漫畫及趨利漫畫等等。為了大家更為祥細了解漫畫分類,在此節,我把漫畫的衍生和發展做了比較理性和科學的劃分,並制作成圖表供大家更好理解漫畫的發展史和漫畫藝術的美學價值。
從圖表中,我們不難發現,漫畫在現階段的生存狀態,是諷刺漫畫,幽默漫畫及實用漫畫三大類型漫畫並存的時代。但是,由於文化工業在商業利潤法則的驅動和控制下,諷刺漫畫和幽默漫畫這些主流漫畫遭受經濟利益大潮的沖擊,有所退卻和萎縮,而準漫畫(實用漫畫)卻得到無限的膨脹和發展。這種不對稱的發展不能完全歸罪於趨利市場,主流漫畫的低俗化是問題的根本所在,諷刺漫畫的說教性已失去昔日的戰鬥性;幽默畫的表現手法幾十年不變,造成了人們在欣賞主流漫畫時產生審美疲勞,於是主流漫畫藝術出現真空狀態,無形中為實用漫畫提供了壹個巨大的市場。而實用漫畫恰恰迎合大眾消費與叛逆心理,以富有感官刺激的和商業氣息的空洞能指(即無意義和搞笑),消解了漫畫藝術的深度意義和藝術靈韻,使漫畫成為大眾消費文化的附屬品和笑料。
當我們帶著歷史的觀點和思想來研究和分析這種快餐式的漫畫時,我們首先關註的是它與90年代以來消費主義的關系,快餐式漫畫征表了主流漫畫藝術在我們這個消費主義時代的命運。
任何壹種藝術都沒有絕對的穩定性,它們在歷史發展進程中在不斷地發生建構,解構和重構的變化。漫畫藝術也不例外,不能固守在亙古不變的表現形式和表現手法,要不斷產生新的漫畫藝術的表現形式,來滿足於人們的精神需求。
我們要把漫畫的藝術含量提高到重要的位置,從而提升漫畫的藝術層次。眾所周知,漫畫藝術的價值是靠審美價值作為支撐,如果失去這壹支撐點,漫畫無異於失去藝術價值,在當今消費主義的影響下,必將蛻變為沒有藝術靈性的俗漫畫。而這種沒有美學價值的俗漫畫,只能盜用漫畫壹詞的概念招搖過市,大行其道。
還有,請見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