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化學家羅伯特·本生(1811—1899年),由於經常在實驗室裏工作,長期接觸酸、堿和各種化學藥品,雙手長滿了老繭。有壹次,在解釋他發明的本生酒精燈的結構和性能時,他竟把手指放在酒精燈的火焰上,若無其事地對人們介紹說: “我手指放的這個地方,大約是華氏300度。”
德國著名內科醫生約翰·舍萊恩不但有著高超的醫術,他的啟發式教學方法同樣受人稱頌。在壹次實習課上,他給大學生們講述:“作為壹個醫生應該具備兩種品質:第壹,不苛求清潔;第二,要有敏銳的觀察力。壹些老醫生在診斷糖尿病時,往往親口嘗壹嘗病人尿液的味道。” 說完,舍萊恩給同學們進行了示範——把壹根手指浸入盛有尿液的小杯子裏,然後伸到嘴裏舔了舔。做完這個動作,舍萊恩問學生們:“誰來試壹遍?” 壹名勤奮的學生照樣嘗了嘗尿液的味道。舍萊恩搖搖頭對他說:“同學,您的確不是潔癖,這很好,但是,妳沒有觀察力。您並沒有發現,剛才我把中指浸入小杯子裏,而舔的卻是無名指。”
有壹次,群眾包圍了從德國移居美國的科學家愛因斯坦(1879—1955年)的住宅,要他用“最簡單的話”解釋清楚他的“相對論”。當時,據說全世界只有幾個高明的科學家看得懂他關於“相對論”的著作。愛因斯坦走出住宅,對大家說:“比方這麽說——妳同妳最親的人坐在火爐邊,壹個鐘頭過去了,妳覺得好像只過了5分鐘!反過來,妳壹個人孤孤單單地坐在熱氣逼人的火爐邊,只過了5分鐘,但妳卻像坐了壹個小時。——唔,這就是相對論!”
有壹次,壹個美國女記者走訪愛因斯坦,問道:“依您看,時間和永恒有什麽區別呢?” 愛因斯坦答道:“親愛的女士,如果我有時間給您解釋它們之間的區別的話,那麽,當妳明白的時候,永恒就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