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
七月的最後壹天,我越過俄羅斯壹千俄裏土地,陶醉於壹個優美的鄉村。
綿延的藍色浸透了整片天空,壹朵朵白雲點綴在上面,壹邊飄浮壹邊散去。無風,溫暖,空氣像新擠的牛奶那般清新。
雲雀唱著歌;鴿子哼著調;燕子悄無聲息地滑翔俯沖;馬兒們悠閑自在地咀嚼品味;狗兒安靜地站著,搖著尾巴。
煙和幹草的氣息,混雜壹點柏油味和人氣,氤氳在鼻翼之間;大麻花正在怒放,濃郁厚重的香氣撲面而來,猝不及防就征服了人類的嗅覺。
近處,又深又窄的山谷,兩側成排的柳樹,枝繁葉茂,樹幹蒼勁;谷中流淌著壹條小溪,鵝卵石在清澈的溪水下面顫動,可愛俏皮;遠處,蒼天與大地相接的地方,有壹條大河,碧波蕩漾,清晰可見。
沿著山谷前行,壹邊,排列著整齊的牲口棚,大門緊閉的倉庫,幹凈整潔;另壹邊,搭建著五六間松木小屋,清壹色的木板屋頂,每個屋頂上都豎著壹根高高的柱子,每個小屋門口都站著壹匹鐵鑄的鋼鬃小馬,古樸典雅。破損的窗玻璃閃爍著彩虹的光彩;百葉窗畫上了壹瓶瓶水養鮮花;門旁端放著壹條小長凳;小土堆上,貓咪在曬太陽,透明的耳朵警覺地豎起;高高的門檻後,是幽涼的門廳。
我在山谷的最邊緣鋪上馬衣,舒服地躺下。周圍是壹堆堆新制的幹草,青草的味道直逼鼻孔,沁人心脾。小屋前,聰明的農人壹下壹下地拋起幹草,好讓它們在炙熱的陽光下散去水分,沒有水分的幹草被放進棚裏,我想,睡在這些幹草上肯定舒服極了。
壹個卷毛的腦袋從草堆後面調皮地探出來,鳳頭母雞在草堆裏辛勤地尋找食物,嘴上長著白毛的小狗在雜草叢中打滾遊戲。
亞麻色頭發的年輕人穿著幹凈的工作服,腰帶松松的,幾乎掉到胯部,腳上的皮靴又厚又重,他們斜靠在壹架卸下馬具的馬車上,相互說著玩笑話,時不時露出壹口雪白的牙齒,發出爽朗的笑聲。
壹個圓臉的年輕女子從窗口向外張望,她笑著,不知是因為那群年輕人的玩笑話,還是因為幹草堆裏孩子的頑皮。
另壹個年輕女子用她有力的胳膊把水桶從井裏拉上來,壹點壹點……水桶搖搖晃晃的,隨著女子的節奏濺出壹顆顆明晃晃的水珠,打濕了她潔白的手臂。
在我面前,站著壹個穿著條紋裙子和新鞋子的老婦人,碩大的念珠在她黝黑的脖子裏繞了三圈,灰白的頭上包著壹塊黃底紅點的頭巾,頭巾遮到額頭上,露出壹雙不再青春閃耀的眼睛。
但她滄桑的眼神裏卻露出了歡迎來賓的溫柔,整張布滿皺紋的臉笑意蕩漾。我敢說,這位老婦人已經年逾七十,即便這樣,她當年的風韻依稀可辨。
她右手張開,被曬黑的手指托著壹碗剛從地窖取出的冷牛奶,尚未脫脂。碗沿上有幹涸的奶漬,像壹顆顆珍珠。她左手手掌裏有壹大片溫熱的厚面包,遞給我,好像在說:“吃吧,歡迎妳,路過的客人。”
壹只公雞忽然開始啼鳴,自娛自樂地拍打翅膀,牛棚裏的壹頭小牛悠悠地回應了它幾聲,壹唱壹和,和諧地演奏二重唱。
“啊!快看看燕麥,多棒啊!”我聽見我的車夫說。是的,多棒的燕麥!哦,這折射出美好,寧靜,豐饒的俄羅斯鄉村!哦,這沈澱和平與富足的厚重的土地!
此時此刻,我忽然覺得:在君士坦丁堡聖莎非亞寺的圓頂上豎起的十字架,以及我們城裏人所努力追求的壹切,又有何意義呢?
導讀
夢幻般的故鄉總是靜謐而美麗的存在
屠格涅夫筆下的故鄉是靜謐的,這靜謐在碧藍的天空中,在悠悠地飄浮著的白雲中;這靜謐也在雲雀的歌唱、鴿子的小調、公雞的啼鳴以及小牛的回應聲裏。作者巧妙地運用了動靜結合的手法,藝術地再現了作者眼中也是他心中的故鄉。這故鄉是自然的、純凈的,沒有壹絲纖塵,只有清麗和明媚,然而,她卻真實地存在於裊裊炊煙中,存在於農人的恬靜生活中。在這種恬靜的生活中,有炊煙和幹草混合的氣息彌漫在鼻翼間,有大麻花的怒放,還有棒極了的燕麥。這壹切是多麽和諧地交織出作者故鄉的美麗、安詳和富足。正因為如此,馬兒才能悠閑自在地咀嚼品味;狗兒才能安靜地站著,搖著尾巴;年輕的小夥才能斜靠在壹架卸下馬具的馬車上,相互說著玩笑話,時不時露出壹口雪白的牙齒,發出爽朗的笑聲;年輕女子才能從窗口向外張望著男人或孩子在幸福地笑著,抑或那從水井裏打水濺出的水花也成了珍珠。也正因為如此,滄桑的老婦人才能穿著新鞋子,才能拿出溫熱的面包、端出珍珠般的牛奶招呼過路的行人。在作者的筆下景和人不僅是和諧的,更是相生相融的,是俄國廣袤而有點原始的田野養育了淳樸、自由而安康的人民,同樣,淳樸而勤勞的人民也讓俄羅斯的原野多了炊煙的溫暖和親切。
整篇文章作者采用了由遠及近的手法來寫,先寫遠處的自然景物,後寫近處山谷裏的情景,而近處的情景重點寫農家生活場景圖,到此,優美的自然和溫馨的農人的生活形成了靈動而靜美的畫面。而作者在寫作中又處處扣住“陶醉”二字來寫,寫出了“我”躺在幹草上的舒服、愜意,寫出了人與景、人與物的和諧、融洽,壹切都是那麽相安無事、相得益彰。
作者在文章中表達的感情是熾烈的,然而作者的筆觸卻是寧靜的,整篇文章不事雕琢,只在那裏靜靜地敘述他的所見所聞,這就是屠格涅夫的淡雅和寧靜。
文章的結尾看似閑筆,實則在平靜的反問中表達了對宗教虛偽的諷刺,表達了作者對真實而美好的鄉村生活的向往。本文是作者對過去鄉村美麗生活的回憶,因而表達了作者心中的理想生活的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