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名人名言大全網 - 笑話故事 - 誰有 有關歷史幽默故事。。急需·

誰有 有關歷史幽默故事。。急需·

鈴聲有異

有個老僧,每次在佛堂上長時間念經,即氣短口幹,需飲些熱酒後才

能支撐。但如每次從堂中去房中溫酒費時太久.恐人說話,就於堂前懸壹

銅鈴,私下同弟子講定暗語,每敲“蕩蕩朗朗鐺鐺”時讓弟子溫酒待老僧。

弟於遵命,每聞鈴聲,即溫酒。

數日之後,弟子為戲劇之聲所迷,忘了鈴聲溫酒,老僧責怪弟子說:

“妳今日在當什麽心,鈴聲也不聽?”

弟子怕怪罪,就推說:“今日鈴聲與往日的不壹樣。”

老僧問:“鈴聲有何區別?”

答:“今日鈴聲,只是冷冷清清,只因有別,所以不溫酒。”

老僧會意,笑而不再問。

逗口吃者

有個叫崔思海的人口吃,表弟杜延業壹次對他說:“我可以叫妳學雞

鳴,只要我問妳什麽,妳就得答什麽。”

旁人說:“崔思海如果不肯學雞鳴呢?”

杜延業說,“能!”他抓壹把稻谷問崔思海說:“這是什麽?”

崔思海口吃著說:“谷谷”。

杜延業說: “ ‘國國’,不是雞鳴麽?”旁人大笑。

女婿妙答

有個山東人娶了蒲州的女人做妻子。蒲州地方,患甲狀腺癥的人很

多,嶽母的頸項也腫得很粗。婚後數月,女家疑心女婿是呆子,嶽父要試

壹試,就辦了酒席並請親戚聚會。

嶽父問女婿道:“妳在山東讀書,懂得道理,可知道鶴為什麽會鳴的?”

女婿答:“這是天生的。”

“妳可知道松柏葉子為什麽到了冬天也是青的?…“這也是天生的。”

“妳可知道路邊的樹為什麽有節瘤嗎?”“這也是天生的。”

嶽父生氣地說:“妳完全不懂,虧妳還是讀書人!告訴妳吧,鶴所以

會鳴、是因為它頸項長;松柏葉子所以到冬天也是青的,是因為它心中強:

路邊的樹所以有節瘤,是因為給車子軋傷的,哪裏是什麽天生的!”

女婿卻問嶽父道:“蛤螟會叫,難道是因為它頸項長嗎?竹葉到冬天

也是青的,難道是因為心中強嗎?嶽母頸項這麽大,難道是給車子軋傷的

嗎?”

嶽父又羞又傀,無話可說。

王絢幼時

晉時,王或之子王絢,6歲那年,外祖父何尚之教他《論語》,讀到

“郁郁乎文哉”時,何尚之戲說道:“此可改為‘耶耶乎文哉’。”(吳

蜀地方叫父為爺,耶與爺諧音)。

王絢拱手答道:“父親之名,哪得遊戲?難道可把‘劃上之風必偃’,

讀作 ‘草翁之風必舅’(‘翁’即外祖父尚之,舅即尚之兒何偃)嗎?”

譏劉道真

晉時,劉道真在河岸給別人的船只拉纖,有個老婦在船上搖櫓.劉道

真嘲此老婦說:“女子何不織布紡紗?卻來傍河操櫓!”老婦答:“男兒何

不跨馬揮鞭?卻立河邊背纖!

又壹次,劉道真跟人壹起在草舍中吃飯,見壹青衣婦人從門前背著兩

個小兒走過,即笑著譏道:“青羊引雙羔。”婦人反譏道:“兩豬***壹槽。”

道真無語相對。

鈍槌利錐

晉時,祖士言常與鐘雅嘲嘻。壹天,鐘雅道:“我汝穎之士利如錐,卿

燕代之士印如槌。”

祖士言說:“用我的鈍槌,打妳的利錐。”

鐘說:“這是神錐,不能打到。”

祖說:“既有神錐,也有神槌。”

鐘雅無語可再辯。

頭頂甕子

梁朝時,有壹家人,全家都癡。父親叫兒子到集市上買只帽子,他說:

“我聽說帽子是裝頭的,妳去為我買帽子,必須容得下我的頭。”

兒子到了集市上,賣帽的把壹種黑色的粗綢制的帽子給他看。因那帽

子折疊著未打開,他認為裝不下頭,就沒買下。走遍所有鋪子,足足花了

壹天時間也沒買到。最後,來到買瓦器的店鋪,看見大口的甕子(盛水、

物的瓦哭)把它倒過來,可以扣住頭。他想:這才是帽子,就買了壹口甕

子回家。

父親將它扣在頭上,壹直遮沒到頸部,眼睛再也看不到四周的東西

了。每戴著它走路時,覺得它磨得鼻子疼痛,還覺得很氣悶,但他認為帽

子只應該這樣,所以常常忍著痛戴著它,後來壹直到鼻上生瘡,頸脖子上

長出老繭,也不肯脫下。只是每次戴上它,常常只能坐著而不敢行走了。

癡人賣羊

梁朝時有個書生,性癡呆,不識羊。

壹次,有人送他壹只公羊,他用繩子系好羊頸,牽到市場去賣。別人

開價都很低,賣了多時也未成交。市場上的人知他癡呆,就用壹只獼猴來

偷偷換取了羊。

書生見了獼猴,還只當是羊,怪獼猴壹下子改變了面目,角也沒有了。

又看看獼猴手腳不停地動,就怪市場上人扭去了羊角,但獼猴頭上又沒有

傷痕,就不好再去怪人。

於是牽著獼猴回家,詠順口溜說:“我有壹奇獸,能肥也能瘦。先是

羊腥昧。現在散臭味,數回牽入市,三朝賣不掉。頭上失雙角,面孔變得

橘皮皺。”

年老少卿

後魏時孫紹做太府少卿。壹次,高帝見到後就問孫紹說:“您的年紀

怎麽這麽老啊?”

孫紹答說:“為臣雖已年老,但我的卿職前保留著少字,怎麽能算老

呢?”

高帝聽後就把孫紹提遷為正卿。

解齋典琴

北齊尚書王元景,某日晨起,忽然想壹改平日食用素食習慣,對仆人

典琴喚道:“解齋。”

典琴說:“公又未曾作齋戒,為何說解齋?”

王元景輕輕壹笑,說:“我未齋戒,就不能說解齋;那麽妳每天叫典

琴,又何處有琴可典呢?”

徐王互嘲

北齊徐之才被授封西陽王,尚書王元景戲說之才道;“人名之才,有

何義理?依我所解,當是乏才。”

之才也不示弱,隨聲反譏說:“王之為字,加言為枉,近犬使狂,加

頸足就成馬,施角尾而成羊。”元景無言以對。

出頸無明

徐之才常與盧元明互嘲取樂。壹次,徐之才宴客,盧元明也在座。徐

即嘲元明道:“去頭則是兀明,出頸則是無明,減半則是無日,變聲則是

無盲。”元明笑而無以對答。

煎餅之謎

南北朝時,壹天北齊皇帝高祖對幾個大臣說:“我出個謎語妳們猜猜

吧:“卒律葛答!”只有石動甬猜出來:“煎餅。”

原來“卒律葛答”是當時北方少數民族突厥語,譯成漢語是“前火食

並。”“前火”和“食並”正好組成“煎餅”二字。

高祖又讓大臣們也出個謎。大夥還沒制作出來,石動甬卻說:“卒律

葛答!”高祖沒猜出來,問他是什麽?石動甬說:“是煎餅。”

高祖說:“這是我剛才出過的謎,妳怎麽又重復出呢?”

石動甬談諧地說:“我是趁妳的煎餅鍋還熱,就跟著再做了壹個。”高

祖大笑

勝他壹倍

北齊高祖常讀《文選》,稱贊郭璞的《遊仙詩》寫得好。石動甬說:

“這詩有什麽好?若令小臣作,定勝他壹倍。”高祖即令他作詩。

動甬說:“郭璞《遊仙詩》雲:‘青溪千余仞,中有壹道士。’小臣作

雲: ‘青溪二千仞,中有二道士。’豈不勝他壹倍?”

高祖大笑。

佛是日兒

北齊高祖曾在八日齋戒祀日講說,石動甬正好也參加齋戒,當時還有

德望很高的僧人在高座上論經講道,眾人提出許多問題都不能難佐高僧。

輪到石動甬相問,說:“今是何日?”

僧答說:“是佛生日。”

動甬滑稽地解釋:“那麽日是佛兒?”

高僧面露不悅之色,說:“今日佛生。”

動甬又裝作正經樣說:“噢,佛是日兒!”眾都大笑起來。

世尊騎牛

石動甬對法師說:“佛常騎什麽東西?”

法師回答說:“有時坐千葉蓮花,有時乘六牙白象。”

石動甬說:“原來法師壹點不讀經書,連佛所乘何物都不知。”

法師問:“施主您讀經書,知道佛騎什麽?”

石動甬說:“佛騎牛。”

法師問:“怎麽知道佛騎牛呀?”

動甬說:“經書上說:‘世尊(舊時對佛的敬稱)甚奇(與“騎”諧

音)特(古時解釋“牛”義)’,難道不是佛騎牛嗎?”旁人大笑。

言之有據

北齊時,有個博士在國學中講課,當他講到:“孔子弟子達者有72

人。”

石動甬問道:“達者有72人,幾人已著冠(成年)?幾人未著冠?”

博士說:“經傳無文。”

石動甬說:“先生難道不知道孔子弟子著冠30人,未著冠的有42人

嗎?”

博士問:“根據什麽而知?”

動甭說:“《論語》上說: ‘冠者五六人’。五六三十也;‘童子六七

人’,六七四十二也,豈不是72人?”博士無以應對。

天姓什麽

石動甬問博士:“先生,天姓什麽?”

博士說:“天姓高。”

動甬說:“天子姓高,天就姓高。這是學蜀國臣子泰宓的方法,沒有

新義。經書上著有天姓,先生可引用經文,不用假托蜀臣回答之法。”

博士說:“不知道在哪本經書上寫有天姓啊?”

動甬說:“先生讀書太少了,《孝經》也像沒有看過壹樣。天本姓也。

先生難道沒有見《孝經》裏寫道:‘父子之道,天性也。’這難道不是天姓

嗎?”

冰孔倒飯

隨朝初年,有壹同州人姚了麥飯到京城去賣。

走到渭水時,河床上結了厚冰,這人想吃點麥飯,但要用水調了才能

吃。就到冰上鑿了個孔,要想取水,再壹想,還不如就在冰孔中和麥飯,

於是把麥飯倒進冰孔中。麥飯浸水沈入河底,壹擔麥飯全部倒掉,也未見

倒滿,這人只知嘆惜,不知是什麽原因。

過了—會,水清了,水中映出這人的影子,他大叫道:“偷我麥飯的

壹定是這人,這賊還貪心不足,仰面上來偷看。”於是,向水中人影打去,

水動之後人影不見,這人說:“賊子剛才還在這裏,—會兒逃到哪裏去了?”

徐陵妙答

陳國(為隋以前周代諸侯國)散騎常侍(在皇帝左右規諫過失的官)

徐陵出訪隋國。

隋文帝正在洛陽,趕忙選派朝官中機敏善辯者去接待。當時初夏已

熱。徐陵是陳地來的南方使者,隋官中有—人以此戲說徐陵道:“今天天

氣真熱哪,大概是徐常侍帶來的吧?”

徐陵笑答:“太妙了,想不到我到洛陽,使妳們懂得了寒暑。”從官無

對。

徐陵這年已75歲,又壹官問他:“徐常侍高齡多少?”想以此發揮作

些文章。

徐巧妙答道:“小於如來5歲,大於孔子2年。”眾人都笑,隋文帝為

朝官中無人能對深感恥辱。

思道訪陳

隋時,盧思道受命出訪陳國,陳主得悉,恐國情外泄,即下令:“在

盧思道所經之地,任何人不得跟他講話。”

盧經過壹寺廟,和尚招待他,但都不敢講話,只囑咐盧自己吃罷了。

過了壹會兒,和尚又端來蜜茶請飲,並介紹說這種放蜜的茶多吃,大腦會

變聰明。盧思道故意嘗了嘗,笑著說:“法師久服蜜茶也未顯效,怎麽還

用來勸他人服用呢?”和尚頓覺已違主令,又慚又懼。

盧到國者後,拿著隋主的信去見陳主,陳主就故意用《觀音經》中的

語句來捉弄他說:“是哪來的商人?還帶著貴重的寶物。”

盧思道立即也用《觀音經》中語應道:“突然間遇到惡風,故漂墮到

了羅剎鬼(惡鬼名)國。”

陳主反被人譏笑,羞慚不已。

烏豆長尾

隋朝時有個愚人,用車裝了烏豆到京城去賣。到水邊上時,車翻,烏

豆也翻到了水中,這人就回家喊人撈豆。

離開後,水邊上人就把烏豆全撈走了。等這人回來,河中只有許多蝌蚪

在遊動。他以為是烏豆,想到水中去撈,蝌蚪見人逃散而去。

這人哀嘆了好大壹會,說:“烏豆呀!妳不認我,見了我逃走,大概

是壹時長了尾巴,怕我不認識妳吧!。”

只管剝皮

隋朝的張榮跟朋友在壹起聚會,講定各自嘲說。

有壹人先嘲道:“嘲。 抽妳皮作馬鞭梢。”

張榮即續嘲:“嘲,剝妳皮作被袋。”

旁人問張榮:“所嘲為何不同韻?”

張榮說:“只管剝皮多少,哪還管它同韻不同韻!”

嘲諷淡酒

隨朝,有人入店飲酒。酒味很淡。那人嘲諷道:“酒,何處漫行來,騰

騰失卻酉。”

旁人問:“什麽意思?”

他答道:“有水在。”

煮熟石榴

隋朝山東的鄭元昌,是個有權有勢的人,平索喜歡不懂裝懂。壹天,

他參加宴會,高踞首席,宴席很豐盛,還有許多水果。他不識石榴,但又

不肯放下架子問人,裝出內行的樣子,連皮啃,只覺得又酸又澀,就對主

人說:“這個紅漠饃饃,好像還未煮熟,妳們得把它再煮壹煮。”

以經制經

隋朝薛道衡出使南地。有個僧人十分善辯,薛道衡拜見,僧要他在佛

堂外誦讀經文,並向寺廟禮拜後方可進入佛堂。薛道衡尊重僧道,壹—照

辦。

待他來到佛堂門邊時,僧人大聲引讀《法華經》道:“鳩(惡鬼名)荼

鬼,今在門外。”

道衡立即應聲還對《法華經》之句道:“呲舍鬼,乃往其中。”

僧人被折服,對薛道衡再不敢惡語相待。

狗吠之聲

侯自還未出名時,壹次去調見新任縣令。他對差役說:“我能叫縣令

學狗叫。”差役不信,與侯白打賭,誰輸了請—桌酒席。

侯白見了縣令說:“大老爺到之前,盜賊很多,請您命各家養狗,盜

賊來,各家狗叫,就會嚇跑他們。”

縣令說:“這樣。我家也需養只能叫的狗了?怎樣才能得到它呢?”

侯白說: “我家新有壹群狗,叫起來‘喲喲喲’的。”

縣令說,“君全不知,好狗的叫聲應當是‘號號號’的,叫起來‘喲

喲喲’的全不是能叫的狗。”

侯白說:“好,壹定給您找‘號號’叫的狗。”

侯白退出,掩口而笑的差役只得認輸。

侯白出謎

有天,侯白和大家壹起猜謎,約定謎底必須是大家知道的實物。

侯白出謎道:“有個東西,脊背和屋壹般大,肚子和屋梁壹般大,口

和杯子壹般大。”

大家猜不出,都說:“天下哪有口才杯子般大,而背卻有屋子般大的

東西?”

侯白指著屋梁道:“妳們看,燕巢不正是背靠屋頂,肚貼屋梁,口如

杯子那般大嗎?”

又有壹次,大家又在壹起猜謎。這次規定不得出幽隱難識的謎,侯白

又出了個謎語:“有個東西,大小像狗,而相貌卻同牛壹樣。”

有的猜是漳子,有的猜是鹿,侯白都說不對。最後大家讓他公布謎底。

他說:“這是條牛犢子。”

問壹知二

楊素是越地(今浙江壹帶)人,侯白是山東人。壹次,揚素戲說侯白

道:“山東人多仁義之士,借壹而得兩。”

侯白問:“您這話從哪說來?”

楊素說:“有人向山東人借弓,山東人卻拿了刀給他,難道這不是借

壹而得兩嗎?”

侯白說:“這有什麽希奇,越地人也不笨,問壹就得知二。”

楊素不解,侯白又說:“有人問:‘近來雨多,渭水高漲不?’越人答

道:‘灞水漲得厲害。’ 難道不是問壹而知二嗎?”

楊素自此開始佩服侯白的辯才。

侯白巧辯

侯白機靈敏捷,壹次與楊素並馬而行,路旁有棵槐樹,憔悴欲死,楊

素說:“侯老兄,妳有辦法使此樹活嗎?”

侯白說:“取槐子懸樹枝上即活。”

揚素問:“為什麽?”侯白答:“《論語》中說:‘子在,回(槐)何敢

死。”’(“子”指孔子,“回”指弟子顏回。)

戲弄牛楊

壹天,楊素與同僚牛弘退朝回來,侯白見了他倆,說:“日這夕矣!”

牛弘不懂此話意。楊素卻聽出來了,對侯白說:“妳這人呀,什麽時

候也改不了老脾氣!”

原來《詩經》中有這麽兩句詩:“日之夕矣,牛羊下來!”

臘月蛇咬

隋朝時有壹人很聰明,就是口吃,楊素很喜歡跟他開玩笑。

某冬的壹天,他戲弄這人說:“有個大坑深壹文,方圓也壹丈,把妳

放在裏面,妳有什麽辦法出來?”

這人問:“有梯嗎!”

楊素說:“沒梯,如果有梯就不用問了。”

白白白日,夜夜夜夜裏?”

楊素說:“怎麽要問白天夜裏?只說妳怎樣出來。”

這人就說:“如果不是夜裏,眼睛不瞎,怎麽會走到大坑裏?”

楊素大笑,接著又說:“假如突然命令妳去做將軍,有‘小城,守城

兵士不足1000人,城中糧食也只夠吃幾天,而城外已被數萬敵軍包圍,危

急中派妳到城中去,妳會有什麽好的計謀?”

這人問:“有有救兵嗎?”

楊素說:“正因為沒有救兵,所以才問妳。”

這人默默想了好久,擡頭對楊素說:“像您您所說,壹定失敗。”

揚素大笑,又說道:“如果現在家中有壹人的腳被蛇咬了。怎樣醫治?”

這人立即答道:“取5月5日南墻下雪塗塗即即治。”

揚素說:“5月天什麽地方還有雪啊?”

這人答道:“5月沒雪,那麽臘月天哪裏會有蛇咬呢?”

縣令缺齒

唐時,安陵人嘲嬉出名。凡任縣令者,沒有不被嘲弄的。有個縣令新

到安陵,只因口無壹齒,怕被嘲弄,就訓誡下官說:“我早就聽說安陵人

喜嘲弄,妳等不得重復前例,若有發現,定當追究。”眾官壹口答應。

第壹次上堂判案,佐史立於縣令身後,見縣官揮筆疾書,說:“明府

書處甚疾。”縣令不知嘲弄,只以為稱贊,心中很是快樂。

隔數月,壹個與佐史有仇的人告訴縣令:“佐史所講的‘明府書處甚

疾’是嘲弄您哪!”

縣令不解地問:“有何憑據?”

這人說:“書處甚疾即‘奔墨’,‘奔墨’音變為“北門’,‘北門’

即‘缺後’,‘缺後’音通‘口穴’也,這不是嘲弄您大人無齒嗎?”

縣令才恍然大悟,把佐史鞭打了壹頓。

抽筋倒腳

唐時,甘洽與王仙客很要好,常常嬉笑取樂。

—日,甘洽說:“王,妳本應是姓田;為妳面不正,抽去妳兩邊。”

王仙客笑應道:“甘, 妳本應姓丹,為妳頭不曲,倒腳向上披!”

反譏和尚

唐時,有個和尚叫法軌,長得醜陋短小。某日,在寺廟前宣講僧經。

有個叫李榮的人,前去跟他辯說。

法軌和尚高坐於臺上,見李榮不施禮就辯,誦詩說:“姓李應須李

(禮),名榮又不榮。”

李榮應聲反譏:“身材三尺半,頭毛還未生。”

嘲弄弘綽

唐時,弘綽跟弟子邊仁表論議。弘綽講不過弟子,就高聲大怒起來。

邊仁表譏笑說:“先生議論即發怒,怎麽能稱弘?”

(“弘”這裏有宏大之意。)弘綽說:“我既姓弘,萬事都弘。”

邊仁表說:“先生雖姓弘,肚量卻不綽。”(“綽”寬裕,這裏指大)

座下大笑。

只問刀子

唐時,崔行功與敬播行路,敬播腰佩著棕櫚木柄的刀子,走得較慢。

行功問:“這是什麽木?”

播說:“棕櫚木”

行功說:“我只問刀子,不是問誰佩的。”(嘲譏敬播像本頭壹樣。)

橡鬥刺猥

有只老虎,到野外覓食,見壹只刺猬仰面躺在那裏。以為是塊肥肉,

張嘴去叼,壹下被刺猬卷住了鼻子,老虎受驚猛逃,跑得疲憊不堪,不覺

昏昏睡去,刺猬這才放開它的鼻子走了。老虎壹覺醒來,走到壹株橡樹下,

看見壹個橡鬥(橡樹結的果子,渾身硬刺),提防地測著身子說:“早上我

已見過妳的父親,妳還是走開吧!”

歷數聖賢

殷安對薛黃門說:“自古聖賢,數不過5人。代羲攀天梯,定八封,第

壹個;神農種百谷,濟萬民,第二個;周公制禮樂,百代行,第三個;孔

子出類拔萃,學問淵博,第四個。”他每說壹個名字,屈壹個手指。屈了

4只手指後,停下半天才說:“從此以後,便沒有能屈得手指的人了。”又

過了好久,才說:“加上我,就是5個了。”他屈完了5個手指。

小僧吃餅

有個老和尚買了10個餅、壹瓶蜂蜜,回來後壹個人躲在屋裏吃起來。

吃飽後,把剩下的餅放在缽盂裏,把蜜瓶藏在床底下,然後對徒弟說:

“我有事出去,妳把餅給看好‘床底下那瓶是劇毒藥,只要沾上壹點馬上

會死的。”

小和尚待師博走後,把餅端過來,蜂蜜倒出點沾沾餅,美餐了壹頓。

晚上師傅回來見只剩下兩只餅了,教訓徒弟。徒弟說:“師傅走後,我

聞著餅香,實在饞得忍不住了,就吃了幾個,後來,怕師傅回來責怪,就

把瓶裏的毒藥也喝了,心想死了算了,可不知怎麽搞的,這毒藥到現在還

沒有發作!”

老和尚更火了,大罵道:“妳這畜牲,把我的餅全吃光了,還說...”

徒弟聽了,伸手把余下的兩個餅拿來也吃了,壹邊吃還壹邊說:“這

兩個都吃了,才算吃光哩!”

老和尚氣得壹句話也說不出來。

猴子救月

有500只獼猴,在樹林裏走,來到了—棵樹下。那兒有口井,井水裏

有個月亮的倒影。

領頭的獼猴見了,就趕緊對同伴說:“月亮掉到井裏去了,我們應當

***同把它救出來。這樣吧,我先抓住井上面那根樹枝,然後,妳們壹個個

抓住尾巴往下吊,這樣就能撈起月亮。”

眾獼猴的重量超過了樹枝的承受力,只聽“叭”壹聲,樹枝斷了,獼

猴落井內掙紮不已,井中的月亮也“失蹤”了。

何要反問

隋朝的何妥,8歲時到最高學府遊玩。

官員顧良和他開玩笑說:“妳姓何,到底是‘荷葉’的‘荷’呢,還

是‘河水’的‘河’呢?”

何妥應聲說:“先生姓顧,是‘眷顧’的‘顧’,還是‘新故’的

‘故’?”

君是真猴

何尚之同顏延之從小就很友好,兩人都長得矮小。互相戲稱對方是猴子

壹次,同去遊覽太子西池,顏延之詢問行人:“我兩人誰像猴子?”

行人指著何尚之說:“他很像。”延之聽了十分高興,但是行人又說:

“他像猴子,君卻是真猴子。”

眉寄不愚

南陳的虞寄從小聰明。壹天,有人對他開玩笑說:“妳既然姓虞,壹

定不聰明吧!”

虞寄說:“先生,您連‘虞’和‘愚’都分辨不清,怎能說您不愚呢?”

動甬剝衣

北齊高祖的姐夫尉景仗勢欺人,貪汙受賄,民憤極大,高祖派宮殿演

員石動甬去諷勸他。

壹天,石動甬見了尉景,二話沒說就去剝尉景的衣服。尉景莫名其妙

地問:“妳幹嗎要剝我的衣服?”

石動甬答:“妳能夠剝百姓的,難道我就不能來剝妳嗎?”

高祖認為石動甬說得有理,就勸尉景說:“可不要再貪汙了!”

煮肉粥吃

晉惠帝在華林園裏,聽到蛤蟆的叫聲,就問身邊的人說:“這叫喊的

東西是官家的,還是百姓私人的呢?”

侍中賈胤回答說:“在官地上叫的就是官家的,在私地上叫的就是私

人的。”

當時天下鬧饑荒,老百姓餓死了許多,晉惠帝聽說後說:“他們也

大無知了,沒有糧食,為什麽就不能煮肉粥吃呢?”

官躲賊兵

唐時,有壹年賊兵犯境,把定州城包圍了。州官孫彥高,嚇得魂不附

體,急急關照手下封閉州衙,躲在家裏,前後門都上了栓,遇有緊要公文,

只從壹個小窗口裏遞進遞出,不幾天,賊兵攻上城頭,孫彥高聞報,慌忙

鉆進衣櫃裏,然後命令管家:“給我牢牢鎖上櫃門,賊兵若是打進來,妳

可千萬要記住,說什麽也別給他鑰匙!”

從何開始

齊國有壹人力諫齊景公,景公大怒,令把勸諫者支解,威懾說:“再

有敢諫者,同樣下場!”

大夫晏子上前,左手揪住勸諫者的頭,右手拿著刀,仰著頭問景公:

“自古聖主明王眾多,支解人是從他們中哪壹位開始的。”

景公醒悟,遂釋放諫者。嘆道:“罪在寡人,不在諫者!”

妝半見帝

梁遠帝壹只眼瞎,寵愛徐姬。但徐姬特別討厭,後發展到怨恨元帝的

地步。每次梁元帝召她去,她總是只化妝半個面孔,意為元帝僅壹只眼睛,

看不到全部臉面,以此辱元帝。後為梁元帝察覺而斬殺。

郝隆曬書

農歷六月初七天氣炎熱,驕陽似火。有個叫郝隆的人脫去衣服,露出

肚子,仰睡在太陽光下。

人家問他:“妳這是幹什麽?”

他說:“我在曬肚裏的書。”

漸至佳境

“顧長康吃甘蔗,總是先吃甘蔗的上端,再慢慢地往下端吃,別人間他

為什麽這樣吃,他說:“這就叫漸至佳境。”

鄧艾曰吃

鄧艾口吃,說自己的名時,總是艾艾個不停。

晉文王壹次戲弄他說:“艾艾為幾艾?”

鄧艾巧妙地答說:“鳳啊鳳啊,原來還是壹鳳。”

老虎和鼠

陸長源因為從前對皇上有恩德,做了宣武軍行司馬,韓愈做宣武軍行

巡官,在同壹府署***事,有人見了他倆年齡相差這麽懸殊,就以言譏諷,

陸長源聽到後說:“老虎和老鼠,同為十二生肖之壹,這又有什麽值得奇

怪的呢?”

劫墓之賊

廖凝覽和裴說經過杜甫墓前,裴說感嘆他說:“真想鑿開那荒草掩蓋

的墓道,重教壹代詩傑復生哪!”

廖凝覽笑道:“裴說是個劫墓賊也。”

舞女高齡

鄭參宴請趙神,派舞女助興,舞女都已高齡,孫子見祖母還在忸怩作

態,便笑言譏鄭參道:“相公懂文又弄武,常喜好今兼好古,昔日曾聞阿

武歌,今日親見阿婆舞。”

壹敗再敗

吳興(郡名,今浙江吳興、德清等地)有個叫沈昭客的性格狂放。某

次,酒醉後遇琊(古縣名)的王約,瞪大眼睛看著他,說:“妳肥胖得像

個癡漢。”

王約反斥:“妳精瘦得像個狂者。”

沈昭客拍手大笑道:“瘦已勝肥,狂又勝癡,妳是壹敗再敗了。”

狂飲酒食

徐晦貪酒如命,沈傅師善飽食。某人兼而有之,集兩家之長。說:

“我有徐家肺,沈家脾,快活啊!”

戲跌仆語

唐時,道士程子宵登名山華山,十分虔誠,壹直攀登到頂峰。偶爾在

攀援中有過幾次跌倒。事後,郎中宇文翰知道了,即寫了張紙讓家人遞過

去,上寫道:“不知上得不得?(壹意為問爬上去了沒有;另壹意為譏諷程

子宵說:妳這樣認真,皇上感恩不感恩?)且怪懸之又懸。”(這句除字面

義外,另有華山離京城大遙遠之意。)

身短袍長

李恕雖身材短小,但卻喜歡長袍子。盧詢祖長得肥胖腰粗,褲帶卻連

連告急。李恕笑盧詢祖:“盧郎腰粗帶難應。”

盧應聲道:“李郎身短袍易長。”

李恕又說:“盧郎聰明必不壽。”

盧詢祖說:“詢祖蒼蒼兩鬢,已足以自慰的了。”

狗枷犢鼻

王義恭癖愛古物,到處向朝中的官員求討。侍中(官名,略低於宰

相)何已送給他過,但王義恭還是向他要個不休,何被攪得很不高興。壹

次何出行,看到丟棄在路上的狗戴的項圈和破的圍裙,就命手下人撿了回

去,用箱子裝好後送給王義恭,附信說:“承蒙妳壹再要古物,現奉上李

斯(秦時宰相)狗枷,相如(戰國時趙國上卿)犢鼻。…

鑰匙沒丟

從前有個愚人進京應試,壹只裝滿東西的皮袋被竊。他說:“小偷雖

然把我的皮包偷去了,可是他永遠也沒法使用我裏面的東西。因為鑰匙還

拴在我衣帶上啊!”

吞蠅吐肉

夏侯彪性毒辣,壹年夏天,他獨自吃肉。手下人很饞,趁他出外送客

之際,偷吃了壹點。他發現後大怒,就到處捕捉蒼蠅,逼這手下吃下,說:

“讓妳嘔吐,還我那肉。”

拿白還紅

廣州錄事參軍(官名)柳慶,性貪小刻薄。他獨住壹室,不論什麽小

東西都不肯放在屋外,唯恐失去。壹次,有個下屬,私下裏拿了他的壹撮

鹽,他壹定要追還。這人沒有,被鞭打得鮮血淋漓。柳慶惡恨恨他說:

“拿白還紅。”

留了壹手

隋未有個叫咎君漠的人很會射箭。即使閉上眼睛也能射個百發百中,

絲毫不偏。有個叫王靈智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