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不公落在自己身上時,才發現所謂的“感同身受”就是見鬼的托詞,心底默默地問候對方的祖宗十八代。方才意識到,當初自己意氣風發的網上評論會造成多大的傷害,自己的無心之言又是多麽天真可笑。自以為的感同身受終究是個笑話,心理學家也許可以感知到壹部分,但也不能完全的理解、感知,不管是出於職業還是利益,心理學家也只會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寬慰,去開導,已達成治療疏導的目的。
世上沒有相同的樹葉,也不會有真的感同身受,只有當自己遭遇到,才能體會到當事人的無助、憤怒。
公交車上,因連續的加班,疲憊不堪,想著可以小憩壹會,恰巧壹個老人站在旁邊,又碰到“多事的網友拍照上傳網上”,不經意間就成了所謂的網紅,不得不接受來自網友的指指點點,“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美德,這人真垃圾”“讓個座怎麽了,站壹會會死啊”“真夠自私的,不懂得讓座”等等不絕於耳。當妳無辜的解釋自己是太疲憊沒有讓座時,獲得的不是理解與寬容,是變本加厲的指責——沒有人會聽妳的解釋,只會自以為是的認為妳在找理由,最終妳只能咽下壹肚子的委屈。
大街上,壹個小孩朝妳做鬼臉,吐口水,妳羞惱的輕拍了孩子壹下,造成的後果就是孩子哭了,恰巧又被附近趕來的父母看見。之後的情景估計大家都知道,孩子的父母憤怒的罵妳,甚至動手打妳,旁邊的觀眾也指指點點,“跟小孩自己計較什麽,太自私了”“小孩子多麽無辜啊,被打了”“這麽漂亮的小姑娘,心咋這麽黑尼,打小孩子”,最後妳不得不委曲求全的道個歉,匆匆忙忙的逃離現場,以至於忘記了自己才是那個受害者啊!
沒有遭遇過相似的場景,是無法體會到當事人的無助與委屈,至於所謂的感同身受,更是天方夜譚。壹千個讀者,壹千個哈姆雷特,每個人關註點不同,理解的觀點偏差會非常大,失之毫厘謬以千裏。自以為的理解,自以為的感動,化身鍵盤俠,意氣風發寫下不當言論,心滿意足的認為會有所幫助,卻成了壓倒駱駝的稻草。直到遭遇的那壹刻,才會發現自己成了多余人,沒有人理解,也沒有人可以依靠,明明自己才是受害者,卻承擔了所有的責任與委屈,就如以上公交車上的年輕人,回家的路人。
每個人的心底都是善良的,都希望將自己的善良傳播給其他人,但有時候,打著善良的名義,卻行著傷害之事,也違背了自己的初衷。沒有推己及人,也沒有換位思考,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都有自己的思想,不要隨意的將自己的言行強加於人,謹言慎行,也許這就是最大的善!
愛欲於人,猶執炬之手,稍有不慎,必有灼手之痛,同時也會行傷害之事!